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565  2021-08-12
标签:备课资料 九年级备课资料
2021中考古诗词梳理之《雁门太守行》赏析及练习
 一、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二、故事背景

      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一种:此诗创作于公元81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公元807年(元和二年)。

      三、理解诗义

      【注释】

      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

      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

      摧:毁。

      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

      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开:打开,铺开。

      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

      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临:逼近,到,临近。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报:报答。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

      意:信任,重用。

      玉龙:宝剑的代称。

      君:君王。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四、古诗赏析

      “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此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据说王安石曾批评这句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杨慎声称自己确乎见到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说:“宋老头巾不知诗。”(《升庵诗话》)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展开全文阅读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李贺的诗篇不只奇诡,亦且妥帖。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五、课文主题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表现了守城战士英勇杀敌,誓死报国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誓死报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重要考题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战局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将士的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如金色鱼鳞一般闪耀着。秋色中,遍地响起了号角声,凝结在塞上的深红血迹在暮色中如同紫色。部队行进在易水边,风卷动红旗,浓霜凝住战鼓,鼓声低沉。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将士们)甘愿高举宝剑,战死沙场。

      1、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的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或交战双方力量悬殊)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最后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3、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答:这是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这里所说的“报君”、“为君死”跟封建时代臣子的“愚忠”有着本质的区别,“君”这是中央集权的象征,“为君死”即为维护中央集权战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句也可算得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了。

      4、诗人把一个旷日持久的战争浓缩在一个昼夜里加以表现,诗中写了几幅画面?

      答:三个画面。一是在白天将士们严阵以待,一是黄昏前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兵出其不意袭击敌人。

      5、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答: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6、“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答: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7、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8、赏析首联

      答:首联写景又写事,“黑”、“金”等凝重的色彩,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这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第一句可引申为情况危急。)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严阵以待。

      9、赏析颔联

      答:颔联意思是悲壮的号角响彻秋天的原野,夕晖掩映下,塞土有如燕脂凝成,紫色更显得浓艳。分别从声(角声—号角声)、色(燕脂—胭脂色、夜紫—紫红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10、赏析颈联

      答: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半卷”表明行军神速。

      11、赏析尾联

      答:尾联引用黄金台的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高台,用以招揽天下之士。)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和作者坚定的政治立场。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本诗通过描写艰苦卓绝的边塞战斗,展示了危城将士决心寸土必争,奋死抗敌,尽忠报国的精神。

      13、理解性默写

      ⑴“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⑵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⑶《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⑷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⑸“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⑹“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中考试题


展开余文
      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答案】表现了守边将士寸土必争、誓死报国的精神

      2.“黑云压城城欲摧”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3.简要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压”字的妙处

      【答案】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4.试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成为名句的原因。

      【答案】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域下的紧张气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甲光向日”写出了守军将士整装披甲、严阵以待的情形,赞美了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首句与次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渲染了紧张气氛。

      5.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什么?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6.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的表达效果

      【答案】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血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7.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表达效果

      【答案】相传战国时期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该句运用典故,既表现了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又表现了将士们不惜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

      8.请通过尾联分析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尾联运用典故(1分),写出了将士边城苦战,怀抱为国捐躯的壮志,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9.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10.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把敌军比作黑云,既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而且“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示例三:在色彩运用上,“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两相比照,表现出战争形势的紧迫。 

侯晓旭

标签:备课资料 九年级备课资料 2021中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1年中考作文写作提升指导:品味科学小品的写作特点
下一篇:2021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之咏物抒情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