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279  2021-08-14
标签:教师随笔
当下的力量(教师随笔)
夫子学校  张继全

      “当下”本是佛教用语,是佛经里最小的时间单位,1分钟有60秒,1秒种有60个刹那,1刹那有60个当下。“当下”也被民间广泛应用,即现在的这一刻,是针对于“过去”和“将来”而言的。我们能活着和感觉到的,只有“当下”,只有“当下”时刻才最有力量!

      而现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有多少人遇到点困难就逃到过去而无法自拔呢!过去是不会再来的,正所谓“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这种逃避带来的将是无尽的伤痛、悔恨和愧疚。还有一部分人,面对艰难的现实,脑子跑向了将来;可将来还未来,根本不可能去掌控,在这种焦灼中,随之而来的是无边无际的压力、焦虑和恐慌。我们越过多地关注过去和将来,就会越多地错过当下。

      我们的脑子为什么会习惯性地想过去和将来呢?因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有畏难心理,这种心理将导致我们无法勇敢地面对并接受现实,而导致对当下时刻的漠视或者抗拒,从而把自己的脑子轻易地交给了虚无的过去或者将来。我们明明在这一刻,脑子却跑到了过去或者将来,这种割裂引发的痛苦也就随之而来了。你越痛苦,就会越抗拒你当下经历的人和事,而你越抗拒,痛苦就越会持续。

      怎么解脱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事实——使我们痛苦的,并非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我们对此人此事的看法。所以,我们在无法改变当下环境时,就要改变自己的想法系统,进而勇敢地面对并接受当下。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当下的环境也会随之而变,此所谓“境由心生”。

      适应能力差的人接触到新环境后,会拿现在和曾经作选择性的比较,比较的结果大都是:现实太让人失望,还是熟悉的曾经更适合自己。于是很自然地怀念起过去,非常极端地武断地痛恨、否定、抗拒现在的一切。

      初到黄州的苏轼便深谙了人间冷暖和由内而外的孤独。从“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他那蔑视里面的无奈,清高里面的孤独。而“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的不平。曾经的美好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此时的苏轼对黄州是抗拒的。随后,我们发现,他并没有一直拒绝这个残酷的现实:很快地,他认清了现实,他不再抗拒,他开始面对、容纳并接受这一切,他努力地让自己活在了当下。他可以为了生计,开垦东坡;他可以为了消遣,夜游赤壁。他开始学着以清风为友,以明月为伴:最终,他活出了一个旷达豪放的苏东坡,活出了一个全新的、成熟的、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对于过去,我们不能过多地留恋;而对于将来,我们也不能给予太多的关注。当我们为了所谓的成就和满足,或者纯粹为了一个所谓的结果,而把未来视为唯一的救赎时,围绕在你身边的就只有恐慌了。你人在“这里”脑子却跑到了“那里”,但抗拒当下是徒劳的,逃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把一切寄托于未来更是可笑而又可怜的。

      史铁生坐着轮椅,在一座废弃的古园里看到了生命的活力: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猛然,他明白了长久困扰自已的一个道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由此,他不再把精力过多地用在想像未来上,他开始认真地思考当下,他开始放下内心所有的抗拒,全然地接受现在的自己,他开始认真地抓住属于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最终他成了一位成功的作家,也像苏轼一样活出了一个全新的自我。

      面对不太如意的当下,我们不能轻易地把自己交给过去和未来,这是一种逃避和软弱的表现。我们能感受到的并能把握住的,只有现在,只有当下的每一刻。唯其如此,我们的内心才会充满向上的力量,我们才能找到平和与宁静的入口,才能享受真正的快乐,拥抱真正的自我。(2021.8.9写于夫子学校)

      附诗一首

      把握当下

      过去已去敢相忆,

      将来未来不可期。

      长恨此身非我有,

      笑看飞鸿踏雪泥。 

张继全

标签:教师随笔 当下的力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做事果决,方成大事(高中习作)
下一篇:2022中考语文名著复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