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中考复习指导
阅读:146  2021-08-18
标签: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2022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记叙文的主题思想
 记叙文主题的考点主要包括: 

      (一)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以下统称文章)  

      整体感知文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  

      2.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  

      3.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文章的中心内容;  

      4.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部分主要考查概括能力,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表述、判断、选择等。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 

      根据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主要方法有: 

      1、分析文题,概括中心。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可先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出文章中心。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题目就直接揭示了主题;《变色龙》等题目形象含蓄地揭示文章主题。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2007年2月16日,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在晚宴将要开始的时候,一位老妇人领着一个女孩来到了庄园的入口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

      守在庄园入口处的保安安东尼拦住了着一老一小。“欢迎你们,请出示请柬,谢谢。”安东尼说。

      “请柬,对不起,我们没有接到邀请,是她要来,我陪她来的。”老妇人抚摸着小女孩的头对安东尼说。

      “很抱歉,除了工作人员,没有请柬的人不能进去。”安东尼说。”

      “为什么?这里不是举行慈善晚宴吗?我们是老表示我们的心意的,难道不可以吗?”老妇人的表情很严肃,“可爱的小露西,从电视上知道了这里要为非洲的孩子们举行慈善活动,她很想为那些可怜的孩子做带事,决定把自己储钱罐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我可以不进去,真的不能让她进去吗?”

      “是的,这里将要举行一场慈善晚宴,应邀参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他们将为非洲的孩子慷慨解囊,很高兴你们带着爱心来到这里,但是,我想着场合不适合你们进去。”安东尼解释说。

      “叔叔,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对吗?”一直没有说话的小女孩露西问安东尼。她的话让安东尼楞住了。

      “我知道受到邀请的人有很多钱,他们会拿出很多钱,我没有那么多,但这是我所有的钱啊,如果我真的不能进去,请帮我把这个带进去吧!”小女孩露西说完,将手中的储钱罐递给安东尼。

      安东尼不知道是接还是不接,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有人说:“不用了,孩子,你说得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你可以进去,所有有爱心的人都可以进去。”说话的是一位老头,他面带微笑,站在小露西身旁。他躬身对小露西说了几句。然后直起身来,拿出一份请柬递给安东尼:“我可以带她进去吗?”

      安东尼接过请柬,打开一看,忙向老头敬了一个礼:“当然可以了,沃伦,巴菲特先生。”

      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万美元的比尔盖次,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零25分的小露西,她赢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而晚宴的标语也成了这样一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第二天,美国各大媒体纷纷以这句话作为标题,报道这次慈善晚宴。看到报道后,许多普普通通的美国人纷纷表示要为非洲那些贫穷的孩子捐赠。

      主旨:露西用她的行动告诉人们,30美元和几百万美元比起来虽然微不足道,但在慈爱的天平上,大家是等重的,不要把慈善活动看成仅仅是有钱有身份的人的事情,即使再普通再平凡的人,只要对她人心怀善意,给予帮助,也是一种慈善。


展开全文阅读
      有的标题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旨,但为我们暗示了中心思想或为分析、归纳中心思想指明了方向。

      2、分析写作背景,体会中心。

      了解背景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准确地归纳文章的主题。如了解了《故乡》的背景就容易分析出文章的主题是通过闰土等人的巨大变化,揭示黑暗统治及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 

      3、分析首段,确定中心。

      文章常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主题。如《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写了作者的切身感受,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题。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目。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什么捡钱包、让座位、扶老人过马路……这当然是有意义的。然而,如果把它们说成是最有意义的事,似乎也并不准确。因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将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会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会影响到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那是一年夏天的事。我在山里放羊。山坡下有一块瓜地。和暖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的逼入我的体内。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孩子一样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

      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西瓜就跑。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头去看看那追赶我的老人。他一瘸一拐的追着,我跑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轻柔而舒适。我的奔跑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狐狸、山猫惊动起来了,野鸡、麻雀、鸽子也从草地上翔起。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我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的追着。我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在夏日的炎阳下长时间奔跑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了一样贴在了身上。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追赶,看得出来,他没有放弃的念头,仿佛他丢失的不是一个瓜,而是别的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里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个追赶者。

      我开始困惑了,他要追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尽头呢?但有一点我很明白,只要他不放弃,就会追上我的,一定会追上我的!

      西瓜地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的云彩投下的阴影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我害怕起来了,人一害怕骨头就酥了。我不得不放弃。我将瓜放在了路上,跑到远处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看着他一步一步逼近,最终到达西瓜跟前。他抬起头看看我,一手将西瓜拎起来看看,又将西瓜放回原地,转过身一瘸一拐的归去了。

      他归去的样子颇有些凯旋的意味。

      这件事已经很遥远了,这些年来在社会上东奔西忙,我会时不时想起那场夏日的追赶,想起看瓜老人那永不放弃的一瘸一拐的身影。

      分析:文章记叙了一个炎热的夏日,一个看瓜老人在原野上永不放弃追赶因饥渴难耐偷拿西瓜的我的故事,赞颂了看瓜老人永不放弃的精神。

      4、分析结尾,总结中心。

      篇尾点题也是为文之法,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往往在结尾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的中心,可细心品味文章的结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

      姥姥的蚊帐

      1.1962年,我妈第一次走出小乡村,背着被褥卷,搭汽车、转火车,从河南出发去武汉上大学。半个月之后,她写信给我姥姥:“同学们都有蚊帐,我没有。”姥姥回信:“蚊帐是什么?”

      2.我妈详详细细写给姥姥:“蚊帐是一种很稀很稀的棉布,和床一样长一样宽,高度比两张床之间的距离多一些。”

      3.没画图吗?蚊帐有一面是要开门的,不画图怎么说得清?已经荣升为姥姥的我妈,戴着老花镜在飞针走线改造购物袋,口气里有小小的得意:“当然说得清。姥姥可不是你,比你明白多了。”

      4.就这样,那年新棉花下季的时候,姥姥纺线,织“很稀很稀的棉布”,裁剪、缝纫。暑假结束,我妈再上学的时候,行李里有她小小的自矜:她,也有蚊帐了。我和姥姥的蚊帐扯上关系,是30年后的事。那几年,我家三姐妹相继考上大学,三度治装,是笔很不小的开销,到了我,一切因陋就简。搪瓷脸盆是掉漆的,枕巾其实就是毛巾,还有这一床蚊帐,我妈给我的时候千叮万嘱:“这是我上大学时姥姥给我做的,你爱惜着点儿。”

      5.我接受它,像五四“文青”娶指腹为婚的童养媳,打心眼儿里就不想要。它小,和单人铁架床严丝合缝着,本来就狭小的床铺,给这么密不透风地一笼,我恰如被抢亲的祥林嫂,五花大绑在花轿里,轿门一开,人就倒出来;它孔眼大,疏疏落落像蒸馒头用的笼屉布,充满了“只防大蚊不防细虻”的君子作风;最重要的是,它太旧了,土布已经灰得发黑。它在我头顶上,穹庐似天,阴阴欲雨。全寝室女生的蚊帐都洁白如雪,只有我的毫不客气地给大家抹黑。

      6.有一次,一个外班女生来寝室逛,我听见她向人打探:“那是谁的床?看着好脏。”“脏?”我很愤怒,却没法向人解释:它不是脏,只是积了太多水洗不净的历史尘埃,是故纸堆、旧窖藏、米烂陈仓的色调。

      7.它很快就裂了大口子,大概是被我一屁股坐上去了,布质已朽,经不住我的体重。我带回家给我妈过了目:确实不堪用了。于是,弃之。

      8.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抛掉了这世上最后一件沾有姥姥手泽的事物。

      9.上大学是不是非得有一床蚊帐?我妈当年的行为,算不算虚荣心作祟?我猜姥姥没想那些,她的想法很简单:我们没有,这不丢人,人家有,我妮(女儿)也可以有。


展开余文
      10.输人不能输阵,在她能掌控的世界里,姥姥尽其所能,竭尽所有。她的爱与尊严,全在这一针一线里。

      11.我妈,从学生到人妇人母,从武汉到东北再到武汉,走过多少城市又换过多少住所,八千里路,云来月往,她一直带着这土布蚊帐,到最后给了我,是希望它发挥最后一次余热吧。它果然做到了,物若有灵,也算死得其所。

      12.而我,长到很大,才知道我家其实一直很穷:两边老人,三个孩子,无数沾亲带故的农村亲戚。但我从不曾感受过穷。该有的电器家具我家全有,是我爸做的。我长期穿姐姐们穿剩的衣服,我妈硬有本事把它们处理成华美的绲边。我的大学同学记得我背过的牛仔书包,时髦得紧,也是我妈的手工。她为我们打理一切,正如她的母亲为她。我在物质上明明是贫瘠的,我却从来不曾感觉到寒酸卑微。贫穷不是耻辱,但活得不体面才是。展示匮乏如同展示结痂的创口,非我家风。

      13.现在我也做了母亲,不会任何针线活,我妈安慰我:“你会写文章。”我唯一的骄傲是:我与我的母亲、我的姥姥一样,都是非常勤勉的女子,愿意勤扒苦做,只为了让人生更丰盛富饶。

      14.是的,姥姥的蚊帐,我的文章,都是我们能给子孙的,含笑而略带酸楚的爱。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解说通过蚊帐传给子孙的爱为什么是“含笑而略带酸楚”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不超过150字)(7分)

      答案:

      这种爱“含笑而略带酸楚”是因为首先姥姥勤勉,尽其所能,竭尽所有,教人输人不能输阵;

      妈妈辗转勤勉不停劳作,贫穷但体面;我勤扒苦做,让人生丰盛富饶。

      从中我感悟到,贫穷并不可耻,要努力面对贫穷;困难并不可怕,要敢于正视困难,改变困境,活出面子和尊严。(共7分。“原因”写出3点,每点1分;“感悟” 写出2点,每点1分;语言表达2分)

      5、分析议论、抒情句,品味中心。

      有的记叙文,作者往往用议论、抒情的语句,表达情感,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要认真品读这些句子,就能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每叙述完一个故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的句子,分析每一个典型事例后面的议论抒情性句子,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 

      秋天的怀念

      1.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2.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4.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5.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6.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者从“看花”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答案:

      ①身患重病的母亲,一直热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现母亲对儿子细腻的呵护和关爱,从中“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②母亲病逝后,“我”终于在“看花”时,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领悟到人要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道理。

      评分:共7分。围绕“看花”1分;分析出两个要点4分,其中每个要点结合文章内容1分,点明作者感悟1分;语言表达2分。

      6、分析主要的人和事,归纳中心。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概括中心思想时侧重抓人物形象的主要品质和精神。

      以记事为主的文章,概括中心思想应侧重于分析事件蕴含的本质意义。

      例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人物:哈尔威船长

      中心:赞颂了船长在猝不及防的海难面前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的精神和他钢铁般的意志。

      7、抓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各段大意,归纳中心。

      一般的记叙文,每一段落都有一个中心句或重点句,要抓住这些中心句或重点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要先把每一段的意思概括出来,在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出文意的中心。如《我的老师》 

      8、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主题。

      结构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分析结构可以了解作者意图,总结归纳出主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先写百草园快乐自由的生活,再写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对比中就揭示了封建教育束缚儿童的健康成长。 

      9、综合分析,把握中心。

      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如《背影》的中心意思是:通过车站送别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理解和怀念之情。

      鞋

      1.年轻人的鞋坏了,去修。街口就有一个修鞋的,摊子不大,一个戴着单帽的人在埋头干活儿。年轻人把鞋放下,修鞋人拿起鞋,看了看,说过半个小时就可以来取。

      2.年轻人就离开了,往街上走。年轻人心里正烦,大学毕业有一阵子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人介绍一份,年轻人嫌工资太低,而且给一个连高中都没有读过的老板打工,年轻人觉得有点那个。年轻人找了不下二十份工作,都觉得不太满意,没有去做。他每天都注意看报纸上的用工信息,每天都去联系,有时上门去毛遂自荐,结果,都没有谈成。年轻人自然心里不是滋味,别的不用说,光鞋就走坏了两双。鞋走坏了可以修,往修鞋摊儿上一放就行了,可工作始终没有影子,这让年轻人很是心焦。

      3.取鞋的时候,年轻人付了钱,正要走,写鞋人问:“还没有找到工作?”年轻人一愣,说:“没有。”转身闷闷不乐地走了。

      4.不久,年轻人又去那儿修鞋,却先愣了一下。原来的修鞋摊儿不见了,被一间干干净净的小屋取代了。修鞋人坐在屋里,正捧着一份杂志看。年轻人走进屋里看了看,放下鞋说:“这小屋不错,你发财了。”街口这地段,金贵,能有一间屋,是许多人眼馋的事。修鞋人说:“夏天省得风吹日晒,冬天省得挨冻,享点福吧。”年轻人说:“你把一个小小的修鞋摊儿干大了,不简单。”修鞋人放下杂志,开始干活儿。

      5.年轻人没有出去,拿起杂志一看,竟是一本文学杂志。年轻人问:“你喜欢?”修鞋人说:“喜欢。”转眼就修好了。修鞋人问:“这么久了,应该找到工作了吧?”年轻人有点不高兴,觉得修鞋人多嘴。但他不好跟一个修鞋人发火。年轻人没有说话。修鞋人真是多嘴了,年轻人往外掏钱时,又说:“这个小摊儿,我干了两年多,总算有一点模样了,我挺高兴的。”年轻人觉得修鞋人说的话是给自己听的,有挖苦人的味道,放钱时就把不满表现出来了,他没有放,而是扔。修鞋人似乎看出来了,淡淡地笑了一下。

      6.年轻人再次来修鞋时,修鞋人放下杂志,请他先坐下,还倒了一杯水。年轻人颇觉迷惑,不知道修鞋人为什么这么客气。修鞋人说:“我们是校友。”年轻人一惊,认真地看修鞋人,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这个人。修鞋人说:“你大学没毕业的时候,有一年寒假你到我这儿来修鞋,我见你戴着校徽,知道咱两是一个大学的校友。”年轻人吃惊了,目不转睛地看着修鞋人。修鞋人说:“我毕业已经两年了。我高你两界,算是师兄了,我叫钉子。”年轻人似乎一下想起了什么,说:“钉子?对了,是钉子。我在校报上见过这个名字。钉子就是你呀?你好像写了几首诗,发表在校报上。”修鞋人说:“没错,钉子就是我。我挺喜欢文学的,觉得生活中如果有文学相伴,那感觉是不一样的。我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也不能啥都不干啊,就干起了这个。我父亲是鞋厂的技师,摆弄鞋有一套,我学来了。”


展开余文
      7.年轻人不解地看着修鞋人,心里觉得一个大学毕业生修鞋,咋想咋有点那个。修鞋人开始干活儿。年轻人翻着杂志,竟看到了钉子的名字,杂志上登了他的一篇小说。年轻人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写的就是修鞋的事。“修完了。”修鞋人说:“鞋穿在脚上,所以鞋听脚的。我只会修鞋,不会告诉脚怎么走路。所以我和你说过的话,你可以不听,或者只当没有听见。”

      8.年轻人拿出钱。修鞋人说:“这次不要钱了。”“为什么?”年轻人问。“不为什么。”修鞋人答。年轻人看了修鞋人一眼,似有所悟……

      9.年轻人走出小屋,在门外站了好一阵,才慢慢离去。

      结合作品,分析修鞋人是如何影响年轻人的,从中可以看出修鞋人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不超过150个字)(7分)

      答案示例:

      修鞋人大学毕业后,凭自己的努力将修鞋摊儿变成了修鞋小屋,把修鞋工作做得有模有样;修鞋之余,还在杂志上发表小说,追求自己的梦想;他能够面对现实,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些都对年轻人转变思想、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影响。由此看来,修鞋人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是脚踏实地和有人生追求。

      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按时间先后和情节发展变化划分;

      2.按叙述的空间或地点的转换划分;

      3.按所叙事情的性质划分;

      4.按 作者的认识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5.按人物活动划分(写一个人的几个活动片段及写几个人物的文章,可用这种方法)。

      当然,有的记叙文的段落常常是以 一种方式为主,同时还兼有另外的方式。

      练一练:

      马市长吃罢早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茶。女儿笑哈哈的走过来,“爸,我请教你一个问题。”

      “有什么事就说嘛。”

      “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去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神秘的笑了笑,说:“不过,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他爸爸十分支持他。”

      “哦,他爸爸是谁呀?”马市长问道。

      “就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呢?这绝对不行。”

      概括文章的中心主题:

      一个人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是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才是最棒的。 

侯晓旭

标签: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2022中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中考作文记事写人技巧之线索
下一篇:2022中考作文指导:如何让作文语言出彩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