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中考复习指导
阅读:450  2021-09-02
标签: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人称作用
 【知识梳理】

      记叙文阅读人称作用题一般包括了三个考点,第一人称作用?第二人称作用?第三人称作用?接下来我们就将这三点具体阐述。

      【第一人称】也就是作者以“我”自称,以经历者角色展开故事的叙述,我们可以在其中体会到作者更加浓烈的情感。也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心中所想。因为第一人称的作用就是一个情景带入的作用。看到这类文章感觉亲切,对其印象也会比较深刻,容易被作者的真情实感打动,也能更深切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用:(1)是文章内容更具有真实性;(2)叙述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就是以“你、你们”来叙述。我们看到这类文章,首先会感到其表现出来的强烈情感,具有强调主题作用,用第二人称叙述,更加增强其真实性和感染性。我们在作者的叙述中会感到一种对话式的交流,也就是感觉与我们现实生活更加贴近。

      作用:(1)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亲切感人,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2)利于交流思想情感,便于抒情。

      【第三人称】就是以”他、它、他们”叙述。这样写的好处是形式更加自由,灵活。我们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作者的文笔新颖,更能打动我们,有着一种给人无限想象空间之感。

      作用:(1)直接客观的展现生活;(2)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较灵活自由。

      以上三种就是做记叙文人称作用题的技巧,如果你掌握了,相信碰到这类题你的思路就会变得更加明确清晰了!

      【例题分析】

      杏花粉,红绫红

      包利民

      ①每年的春夏之交,南园中的杏树就会开了满枝的花,一簇簇粉嫩,在风中轻轻摇曳。当树上的花儿开得正浓,母亲就会买来两条红绫,系在两侧的枝上,打着美丽的蝴蝶结,就像系在女孩的辫子上,分外惹眼。

      ②【甲】从我记事起,南园里就有这棵杏树,母亲就在开花时系上红绫,我十二岁的时候,那红绫已不知系了多少年。快秋天的时候,满树的杏子便金灿灿地成熟了,我摘下那些甜美的杏子都要先送给母亲。这也是多年的习惯了,极小的时候,母亲就告诉过我,这第一次摘下的杏子,一定要给她。我也很乐意,也希望母亲能吃上第一捧甜甜的杏。到最后杏子摘光,只余满树碧绿的叶,这时才会注意到,那掩映在叶片中的两条红绫,已在风吹雨淋中,黯然失色。

      ③【乙】有一年,杏子黄的时候,我摘下最大的那些送给母亲,母亲很是高兴,只是她望向杏树的目光,似乎很飘忽。在那个夜里,我忽然醒来,便觉南园中有响动,起身隔窗去看,淡淡的月光下,母亲的身影正在杏树下,仿佛在挖土。我悄悄出门,在园墙外偷偷地看,母亲挖了一个小坑,把日间我送她的杏轻轻地放进坑里,然后再填上土。

      ④【丙】当年年龄小,心里藏不住事,便把这些对母亲讲了。母亲听完,笑着打了我一下:“你看书都看魔怔了,再乱说看我不打你!”

      ⑤【丁】十四岁那年,我们家搬进了县城。离开的时候,正是五月末,杏树又已开了满枝粉色的花朵,那两条鲜艳的红绫依然在花间翻舞。寒假里的一天,我在家翻找曾经的一些书籍,忽然就在一本书里发现了一张老照片。照片中的母亲很年轻,牵着一个七八岁小女孩的手。以前在乡下的时候,曾隐隐约约听别人说过,我曾经有一个姐姐!

      ⑥母亲告诉我,我竟真的有过一个姐姐!姐姐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十年,就因病永远离开了。母亲说,姐姐是极懂事的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帮家里烧火做饭了。而且极聪明,还没上学就已经学会了一年级的课程。

      ⑦姐姐九岁那年患病,从父母的神情中,她已经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于是央母亲去邻家讨了一株杏树苗,亲手栽在南园里。她笑着对母亲说:“等有一天我不在你身边了,你要是想我,就看看这棵杏树吧!就是不知道,我能不能吃到这树上的杏子了!”母亲抱着她,忍着泪,说:“傻丫头,你年年都能吃到甜甜的杏的!”

      ⑧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姐姐已经不能走动了。杏树也长了一米多高,有一天,竟然开出了几朵花。姐姐很是高兴:“开花就能结果,我可能真的能吃到杏子呢!”她让母亲抱着,在枝上系了两条自己的红绫子,俏皮地问:“妈,你看看像不像我?”

      ⑨那几朵花尚未凋落,姐姐就离开了。树上的红绫仍在随风飘扬,而院子里再也没有了那个小小的身影。那一年,杏树并没有结果,那几朵花就如姐姐般,落后什么都没有留下。

      ⑩忽然明白,为什么开花时,母亲要在树上系两条美丽的红绫,而结果时,母亲为什么要将最早成熟的杏埋在树下。那棵杏树,已成为姐姐的化身,年年陪伴着母亲,在四季的轮回里,默默地春华秋实。

      9322;看着照片中姐姐甜甜的笑脸,心中有着太多的感伤与感动,我知道,如果姐姐一直健康地活着,这个世界上将不会有我。是姐姐的生命,换来了我的生命。泪,终于落下。

      9323;而姐姐,依然在照片中笑着,发上扎着两条美丽的红绫。9324;我姐姐的小名,叫杏儿。(有改动)

      1. 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句。(4分)杏花开时,______________→杏子黄时,母亲将杏子埋在杏树下→十四岁那年,______________


展开全文阅读
      2. 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3分)(   )

      那时,我正在读《红楼梦》,看到怡红院里那株枯萎的海棠在冬月里忽然开花一回时,回想母亲种种怪异的举动,我不禁毛骨悚然。

      A.【甲】  B.【乙】  C.【丙】  D.【丁】

      3. 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

      (1) 当树上的花儿开得正浓,母亲就会买来两条红绫,系在两侧的枝上,打着美丽的蝴蝶结,就像系在女孩的辫子上,分外惹眼。(从修辞手法的角度)(3分)  

      (2) 她笑着对母亲说:“等有一天我不在你身边了,你要是想我,就看看这棵杏树吧!就是不知道,我能不能吃到这树上的杏子了!”(从词语运用的角度)(2分)   

      4. 文章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表现姐姐的“顽强和乐观”的?试各举一例说明。(6分)  

      5. 本文带给你哪些关于“生命”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4分) 

      答案:1. (4分)母亲为杏树系上红绫 知晓姐姐与杏树的渊源(共4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 (3分)C

      3.  (5分)(1)比喻。把杏树两侧的枝比作“女孩的辫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杏花粉,红绫红”的漂亮、惹眼,同时为下文写姐姐与杏树的故事做铺垫。(共3分。指出修辞手法1分,效果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2)“笑”表现了姐姐的乐观与坚强。(共2分。意思对即可)

      4.  (6分)正面描写:姐姐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就亲手栽下一棵杏树,让杏树延续自己的生命,继续陪伴亲人。杏花开的时候,她在枝上系上两条自己的红绫子,俏皮地问母亲“你看看像不像我”。侧面描写:姐姐病重安慰母亲的时候,母亲抱住她、忍住泪,不愿意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女儿,由此看出姐姐的坚强和乐观也感染了母亲。(共6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各3分。意思对即可)

      5. (4分)示例:①生命是美丽的,也是脆弱的。我们要珍惜生命,善待生命。②即使生命短暂,我们也要全力绽放、留下美丽。(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能力提升】

      又见桐花开

      孙文公

      ①这是周末最后一节课,口干舌燥地讲完教学内容、布置完作业,不经意间往教室窗外一瞥,惊讶地发现,才几天,窗外的几株大泡桐树已经花开满树了!

      ②此时已过了清明,经历过一场风雨,春花们渐次凋零,风吹过,花落一地,不由令人感叹时光的流逝。略感欣慰的是,故乡的泡桐花却华丽地登场了。你看它们,一簇簇,一串串,一朵朵,数不胜数,像一个个身着紫色长裙的仙子,款款而来。春风吹来,花儿们轻轻摇曳,给人一种灵秀雅致、超凡脱俗的感觉。其形状,又像一把把高高举起的小喇叭,在蓝天的映衬下惬意地吹奏着赞美生活、赞美春天的乐曲。

      ③泡桐是我们家乡标志性的树种,树上盛开的泡桐花多为淡紫色。这是像梦一样的颜色,浪漫、高贵还略带点神秘感,这也是我特别钟爱的颜色。听人说紫色是温暖的红色和冷静的蓝色融合而成的,而观赏泡桐花时的感觉正是如此:像年幼时在老屋外玩耍时那份安然、宁静;像父母的目光不经意间抚摸着自己般的暖意融融;像看到恋人牵着彼此的手缓步而行的甜蜜;像聆听节奏舒缓的歌谣时那般愉悦。

      ④泡桐花有着一种淡淡的带着甜味儿的香。盛花时节,你若走过树下,便可嗅到若有若无、缥缥缈缈,似乎切近、又似乎辽远的这种别具一格的香味儿。春阳下,很多小蜜蜂围着花束“嗡嗡嗡”地飞舞着,估计它们也是特别喜欢这种带着甜味儿的香吧。香,肯定来自花蕊,那甜味呢?我小时候就仔细研究过,把泡桐花的花瓣和金色的花托小心地分开,嗬,原来在碗状的花托里面,盛着晶莹剔透的甜浆呢!用舌头轻轻一舔,啧啧,那掺着花香的优雅甜味儿令人回味不已!这甜味,沿着味蕾渗入了人生难忘的记忆。

      ⑤回想起来,那时的童年真是物质匮乏却依然充满纯真快乐的。有时,我和小伙伴们还把花托们收集起来,拿着家里缝被子的大针把它们一个接一个地串起来,套在脖子上当作“项链”,然后在小巷里跑来跑去、呼朋唤友。

      ⑥除了观赏,泡桐花还是一味良药呢。以其干花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治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腮腺炎等16种疾病,真可谓大有益于人类呢!

      ⑦当泡桐花凋谢殆尽的时候,春天也会过去大半,夏之气息将初露端倪。而后,泡桐的叶子也将日渐长大,初如手掌,后如小扇,一片片丰盈的绿又将演绎一番夏日的色彩,展露另一种葳蕤而蓬勃的生机。所以,泡桐花虽凋落满地,也不使人感觉到忧伤,而是叫人能够看到接踵而来的希望。

      ⑧曾百度过,泡桐花的花语是:永恒的守护,期待的爱。我觉得这花语恰如其分:有守护,有期待,有未来。当春日将尽,令人不免心有惆怅,但是想想自己钟爱的花朵曾经那么绚烂地开过,便会轻叹:足矣!更何况,我们还可以期待下一季的花开……

      ⑨这使我想起我们的人生,无悔地跋涉过、执着地努力过、热烈地向往过,真情不灭,馨香长伴,希望永存!(选自中国散文网,有改动)

      1.文章从多个方面介绍了泡桐花,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6分)

      2.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

      (1) 略感欣慰的是,故乡的泡桐花却华丽地登场了。(从词语运用的角度)(2分) 

      (2) 你看它们,一簇簇,一串串,一朵朵,数不胜数,像一个个身着紫色长裙的仙子,款款而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3分)  

      3. 文章从头至尾都以第一人称“我”行文,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4. 文章以“又见桐花开”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  

      5. 文中写到“我”和小伙伴们把泡桐花串起来当作“项链”是一种纯真的快乐,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种快乐的理解。(3分)  

      6. 文章结尾段落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答案:1. (6分)①花形像一把把高高举起的小喇叭。②花色多为淡紫色。③有着一种淡淡的带着甜味儿的香。④以其干花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共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2. (5分)(1)“华丽”的意思是美丽而有光彩,用“华丽”来修饰泡桐花的登场,表现了泡桐花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泡桐花的喜爱与赞美。(共2分。意思对即可)(2)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把盛开的泡桐花比作身着紫色长裙,款款而来的仙子,同时排比的句式也写出了泡桐花花开之盛,表现了泡桐花浓浓的生机与活力,表达出作者对泡桐花的喜爱与赞美。(共3分。指出修辞手法1分,效果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展开余文
      3. (3分)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对泡桐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4. (4分)①交代写作对象和行文线索——泡桐花;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 (3分)示例:文中“我”和小伙伴们把泡桐花串起来当作“项链”,这同我们在春天用柳枝、野花做成花环戴在头上扮作春姑娘游历人间一样,这是一种单纯、简单的快乐。既彰显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表现了孩子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表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充满了无穷的趣味。(共3分。意思对即可)

      6. 结构上:总结全文,升华文章主题。内容上:作者从泡桐花开联想到人生即使经历风雨苦痛,但只要心中有爱有情,人生就会充满芬芳,希望永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礼赞。

      【拓展练习】

      唤醒生命

      ①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开着自己的车子四处游历。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驾着他的帕萨特远赴两千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只身旅行,难免孤寂,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域,人声、炊烟都不多见。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到任何节目。

      ③车子进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沙丘的道路两旁连成活的草木都没有。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不时刮起的狂风。

      ④他一路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他赖以行进的车子却出了故障。他赶忙查了一下,竟然没找到原因。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谈到过,那种情况下惟一能做的处理办法——等待过往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拖着坏了的车子离开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发现。那是怎样一个世界啊,死一般地沉寂、空旷。他准备的食物和水已所剩无几,他知道,自己的处境非常险恶。如果,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能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雪已将他的帕萨特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他的食物已完全用尽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惊醒。爬出车来,他看见他的车顶上站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那只鸟也许是在寻觅食物,纤弱地不停地鸣叫着。霎时间,他涌出泪水——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鸟儿,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中。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反复检查车子,他终于发现了故障原因,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件阻塞了油路。车修好了,他用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了40多公里,终于驶抵一个牧民聚居区,得救了。只是,那只惊醒他的鸟儿在他疾驰途中死去。

      ⑨这个经历,他常常谈起。他说;“是那只鸟儿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今天,那只已风干的比拳头还小的鸟儿被他作为纪念,保存在他的壁橱里。

      ⑩但我想说,那是一只误入高原的小鸟,它不曾想到过救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鸟儿的叫声点燃了他求生的欲望,他的生命因此得到唤醒、呼应。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创造,才能够征服无望的困境和厄运。

      1、文章写“他”旅游,为什么对“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一笔带过?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2、“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请概述他的“这段经历”。(30字左右)

      3、如何理解“他”把“那只风干得比拳手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橱里”这一做法?

      4、作者说“救他的还是他自己”,这和第⑨段“他”所说的“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否矛盾?为什么?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它同前文有什么关系?

      【答案】

      1、因为本文主题是唤醒生命,如果浓墨重彩地写奇特的高原风光,就偏离了主题。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能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意思对即可)

      2、他驾车去西藏旅游,陷入困境。一只小鸟唤醒他求生的欲望,他自救成功。(意思对即可)

      3、这是对小鸟的敬重,实际上也是对生命的礼赞(意思对即可)

      4、不矛盾。因为小鸟只是唤醒他求生的欲望,而挽救生命是因为他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摆脱了困境。(意思对即可)

      5、点明题旨,画龙点睛。前文的记叙是这段议论的基础,这段议论是对前文的深化。。(意思对即可) 

侯晓旭

标签: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2022年中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大卫·科波菲尔》重点知识梳理
下一篇: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