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221  2021-09-05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一备课资料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差与序——温儒敏解读乡土中国(五)差序格局
【作品简介】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旧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差序格局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本文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生动的例子和清晰的结构梳理来细读《差序格局》这一章,从而理解差序格局的概念,把握作者的逻辑思路。本文节选自《乡土中国》第四章。

原文解析

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是“乡土中国”的组成部分;费孝通所讲的差序格局是一个立体的结构, 包含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 也包含横向的弹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差”。

①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事先规定的。我用捆柴来比拟,有一点不太合适,就是一个人可以参加好几个团体,而好几扎柴里都有某一根柴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是人和柴不同的地方。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

费孝通先生用“捆柴”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西洋社会的“团体结构”,即团体界限清晰,团体内部关系相同。例如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得给父母膳宿费,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成年了就得走出“家”这个团体;学生加入学生社团后,社团的成员和非社员的学生是明确区分开的,所有成员的行为都是按照社团纪律来行动的,他们在社团这个团体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②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以“家庭”为例,对比西洋社会和中国传统社会对于团体概念的理解;西洋社会的“家”只包括夫妻二人和未成年的孩子,中国的“家”是模糊的,可大可小,人可多可少。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府,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在中国农村,有了红白喜事,来吃酒席的一家人少则一人,多则“家庭内”的数人。

③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为了使生涩的理论为更多人熟知,费孝通先生用“石头扔到水中”的例子说明中国的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的学术性表达为“多重同心圆”,人的关系是一层一层的,由近及远,这种关系结构还可以用来考查亲缘和地缘的关系。例如以“你”为中心,离你最近的同心圆上是你的父母,其次是兄弟姐妹,等等,再向外的同心圆上是你的街坊邻居,同心圆可以一直往外推。

④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释名》于“伦”字下也说:“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潘光旦先生曾说:凡是有“仑”作公分母的意义都相通,“共同表示的是条理、类别、秩序的一番意思”。(引入儒家“人伦”和《释名》来证明中国社会结构与“伦”的相似关系,可见差序结构由来已久。定义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形态后,作者揭示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那就是“人伦”。要解析中国社会结构的形成规则,不得不找到中国文化的源头: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⑤“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在我们现在读来,鬼神、君臣、父子、夫妇等具体的社会关系,怎能和贵贱、亲疏、远近、上下等抽象的相对地位相提并论?其实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礼记大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意思是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礼记》中的这句话意思是以亲人为亲近,以尊长为尊敬,以年长为长辈,男女不同,要区别对待,以上是不可变革的真理。这句话是封建社会提倡的人伦制度,对于现代社会并不完全适用,此文及解析并不评论其对错。)

“伦”即是差序,重在人与人的关系是有分别的,与水波纹的比喻不同, 这个差等严明的纲纪或人伦强调的是纵向的、上下尊卑等级分明的一面。“十伦”“亲亲”等正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出的等级区分,这种等级的背后隐含着人们交往和交流带来的各种物质和精神上的互惠互利。例如在农村,社会资源的获得主要依靠自己的圈子,就拿“份子钱”来说,这对很多贫困家庭来说是一个经济负担,但是每次该出礼时却不敢疏忽,如果不出份子钱,相当于在自己的圈子中无立足之地了。


展开全文阅读
⑥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因为在这种社会结构里,从己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所以孟子说他“善推而已矣”。

从“己”“推”出去的与其他人的一个个社会影响就是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是一种有范围的“圈子”。例如中国官僚只效忠于给他官做的人,而非皇帝,县官不如现管的处世哲学,让当官的认为上司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属于从“己”推出去的第一波。山高皇帝远,没有必要对皇帝表忠心。

⑦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全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出的一份权利上控制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处于“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差序格局中心的“己”所奉行的是自我主义。可以将“差序格局”理解为外显的社会结构,而把“自我主义”看作是内隐的思维结构。例如,即使在现代社会,认干亲、拜把子的情形依旧存在,这是因为通过拜把子、认干亲等形式,把疏离关系转化成拟血缘关系,加强彼此信任,扩大获取资源的渠道,拓展原有差序格局的边界。

⑧自我主义并不限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杨朱,连儒家都该包括在内。杨朱和孔子不同的是杨朱忽略了自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他太死心眼儿,一口咬了一个自己不放;孔子是会推己及人的,可是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是很好的一个差序格局的譬喻,自己总是中心,像四季不移的北斗星,所有其他的人,随着他转动。孔子并不像耶稣,耶稣是有超于个人的团体的,他有他的天国,所以他可以牺牲自己去成全天国。孔子呢?不然。

再次引用孔子的话来证明孔子“推己及人”的差序结构思想,及其相对性和伸缩性;例如乡村中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有比邻的两三家;家道兴盛时影响范围扩大,家道衰落后立马萎缩,这就是伸缩性,富有弹性。

⑨我们一旦明白这个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范围,就可以明白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私的问题了。为自己可以牺牲家,为家可以牺牲族……这是一个事实上的公式。在这种公式里,你如果说他私么?他是不能承认的,因为当他牺牲族时,他可以为了家,家在他看来是公的。当他牺牲国家为他小团体谋利益,争权利时,他也是为公,为了小团体的公。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其实当西洋的外交家在国际会议里为了自己国家争利益,不惜牺牲世界和平和别国合法利益时,也是这样的。所不同的,他们把国家看成了一个超过一切小组织的团体,为这个团体,上下双方都可以牺牲,但不能牺牲它来成全别种团体。这是现代国家观念,乡土社会中是没有的。

在作者论述了“公”“私”关系后,我们不难理解一些没有公德之人的行为了。例如撬了共享单车的锁,把车据为己有,在这些人看来,公家的东西是可以“捡”回家的,为了家庭的利益,可以牺牲社会的利益。

⑩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差序格局的含义还在于它表现了个人、家庭、家族、社区等公私领域关系的远近。在差序格局中,站在任意一圈,往外都是公共空间,往内都是私人空间。例如,微信好友的标签及观看设置,让每一条动态都能够以自我为中心,界定好隐私的暴露范围;传统的社会道德都被归纳到私人联系中,例如没有血缘的师生关系,学生对待老师时仍要以礼待之。)

虽然费孝通先生对“差序格局”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但是他并没把差序格局作为对中国社会,甚至中国乡土社会的精确概括或描述,也没把团体格局视为西洋现代社会的全部。这是因为他在《乡土中国》开篇就说明了:“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么从“非基层”上看,是否可能存在“非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呢?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表明孟子坚持了一种团体格局的道德体系,即国王和臣子都必须对天下百姓负责,而不能盲目忠君。今天对费孝通先生的 “差序格局”理论进行再研究,对于当下建构中国特色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彧清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一备课资料 中国传统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从时空格局上看有语言而无文字的中国基层社会——温儒敏解读乡土中国(四)再论文字下乡
下一篇:《老王》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