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594  2021-09-05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一备课资料
稳定社会靠的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温儒敏解读乡土中国(六)男女有别
【作品简介】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旧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男女有别》阐述了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群体观,探讨了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基本问题,用两种文化模式的对比分析了乡土社会男女隔阂的原因。本文选自《乡土中国》第七章。

原文解析

男女有别

男女有别是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要在生活上加以隔离。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并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洽。

①在上篇我说家族在中国的乡土社会里是一个事业社群,凡是做事业的社群,纪律是必须维持的,纪律排斥了私情。这里我们碰着了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基本问题了。在上篇我虽则已说到了一些,但是还想在本篇里再申引发挥一下。

②我用“感情定向”一词来指一个人发展他感情的方向,而这方向却受着文化的规定,所以从分析一个文化形式时,我们应当注意这文化所规定个人感情可以发展的方向,简称作感情定向。“感情”又可以从两方面去看:心理学可以从机体的生理变化来说明感情的本质和种类,社会学却从感情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去看它所发生的作用。喜怒哀乐固然是生理现象,但是总发生在人事圜局之中,而且影响人事的关系,它们和其他个人的行为一样,在社会现象的一层里得到它们的意义。

文化规定了感情定向,感情包含心理和社会两个层次,二者是统一交织在一起的。感情定向发生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在社会现象中,人的感情才能获得意义。例如林黛玉无事闷坐,不是愁眉,就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常的便自泪道不干的;愁眉长叹、泪道不干是感情的生理表现,而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则是生理感情的诱因,林黛玉与他人的关系使得感情产生意义。同样,这也启示在关注孩子情感健康的时候,要兼顾心理和社会两个方面。

③所谓感情相当于普通所谓激动,动了情,甚至说动了火。用火来形容感情,就在指这动的势和紧张的状态,从社会关系上说感情是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的。感情的激动改变了原有的关系。这也就是说,如果要维持着固定的社会关系,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动。其实,感情的淡漠是稳定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示。所以我在上篇曾说纪律是排斥私情的。

从社会关系上说感情是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的,它出自本能,且伴随着强烈的情感,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难甚至有时就是拒绝接受理性教诲和制度规训的。例如孔子两次强调“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意即“我没见过喜欢美德如同喜欢美色一样的人”,“喜欢美色”便是激动的感情,连卫灵公这样的君主都无法控制激动的感情,何况普通人呢!家长和教师坚决杜绝早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班级早恋破坏了固定的班级关系,不利于班级向着学习的总目标发展。

④Oswald Spengler在《西方陆沉论》里曾说西洋曾有两种文化模式,一种他称作亚普罗式的(Apollonian),一种他称作浮士德式的(Faustian)。亚普罗式的文化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人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但是人连维持它的力量都没有,天堂遗失了,黄金时代过去了。这是西方古典的精神。现代的文化却是浮士德式的。他们把冲突看成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他们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的变。

⑤这两种文化观很可以用来了解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在感情定向上的差别。乡土社会是亚普罗式的,而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这两套精神的差别也表现在两种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里。

费孝通先生引入Oswald Spengler在《西方陆沉论》里西洋的亚普罗式和浮士德式两种文化模式,用以说明中国乡土社会的模式,及其与现代社会模式的区别。引用理论使论述更清晰,有理有据,也更有说服力。鲁迅先生曾经批评过的中国人身上的“奴性”思想和隐忍、安分、顺从的性格特点,正符合作者所说的亚普罗式的乡土社会环境。

⑥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是熟习的,到某种程度使人感觉到是自动的。只有生于斯、死于斯的人群里才能培养出这种亲密的群体,其中各个人有着高度的了解。好恶相投,连臭味都一般。要达到这境界,却有一个条件,就是没有什么差别在阻碍着各人间的充分了解。空间的位置,在乡土社会中的确已不太成为阻碍人了解的因素了。人们生活在同一的小天地里,这小天地多少是孤立的,和别群人没有重要的接触。在时间上,每一代的人在同一的周期中生老病死,一个公式。年轻的人固然在没有经历过年长的生活时,可以不了解年长的人的心情,年龄因之多少是一种隔膜;但是这隔膜却是一方面的,年长的人可以了解年轻的人,他们甚至可以预知年轻的人将要碰着的问题。年轻的人在把年长的人当作他们生活的参考蓝图时,所谓“不了解”也不是分划的鸿沟。

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在费老看来,所谓了解,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应,了解所引起的亲密感觉与激动性的感情是不相同的,会无言且持续发生作用。例如村庄内部交流频繁,人与人互相熟识,但与外部社会交流很少;从外地搬来的人,即使在村子里生活很久,也不能完全融入当地;很多村子的命名与姓氏有关,里面居住的人基本都属于同一氏族。但是现代社会不同,村子里的青年劳动力都外出学习或者务工,加之网络的快速发展,村子已不再是封闭的,农家旅游项目比比皆是便是明证。

⑦乡土社会中阻碍着共同生活的人充分了解的却是个人生理上的差别。这差别倒并不是起于有着悬殊的遗传特质,这在世代互婚的小社区里并不会太显著的。永远划分着人们生理差别的是男女两性。正因为还没有人能亲身体会过两性的差别,我们对于这差别的认识,总是间接的;所能说的差别多少只限于表面的。在实际生活上,谁也会感觉到异性的隔膜,但是差别的内容却永远是个猜想,无法领会。

⑧在以充分了解来配合人们相互行为的社会中,这性别的鸿沟是个基本的阻碍。只在他们理想的天堂里,这鸿沟才算被克服:宗教家对性的抹煞,不论自觉或不自觉,决不是偶然的。完全的道义必须有充分的了解,无所隔,这就不能求之于生理上早已划下了鸿沟的男女之间。


展开全文阅读
乡土社会中,人们的相互行为是通过了解来完成的,生理性的差别导致男女之间无法互相了解,因此男女的社会活动也几乎是分离的。例如在旧时乡村,男性结伴下地,女性结伴纺织做女红等。现代社会组织里,男女生在一起学习,合作担任同样的工作。

⑨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为了生育,生育却又规定了男女的结合。这一种结合基于异,并非基于同。在相异的基础上去求充分了解,是困难的,是阻碍重重的,是需要不断地在创造中求统一,是浮士德式的企图。浮士德是感情的象征,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浮士德式的企图也是无穷止的,因为最后的统一是永远不会完成的,这不过是一个求同的过程。不但这样,男女的共同生活,愈向着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序也愈是深,求同的阻碍也愈是强大,用来克服这阻碍的创造力也更需强大,在浮士德的立场说,生命力也因之愈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愈深。

男女关系的结合是浮士德式的,是人类各种天然关系中最强有力的,也最具创造性。只是没人许诺,也没人能保证,创造一定是改善、发展或进步。真实世界中的创造从来就是永久、全面、彻底地改变原有格局!换种说法就是颠覆。创造性越大,颠覆性越强。是创造还是颠覆,没有标准定义,完全取决于卷入其中的评断人的立场和视角,取决于他/她们的利益盘算以及前后的利益得失。越具有创造性的男女关系,对涉足其中至少一方甚或双方的风险就越大,甚至风险外溢,成为社会的灾难。例如有名的“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博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最终因为无援而被犬戎攻破镐京,丢失生命和国家;《牡丹亭》中官家千金与贫穷书生柳梦梅的爱情,破坏了封建贵族与底层社会泾渭分明的社会关系。而现在,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青年男女可以自由恋爱。

⑩把浮士德式的两性恋爱看成是进入生育关系的手段是不对的。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这和友谊不同,友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这种企图并不以实用为目的,是生活经验的创造,也可以说是生命意义的创造,但不是经济的生产,不是个事业。恋爱的持续倚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从结果说可以是毫无成就的。非但毫无成就,而且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使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事业不能顺利经营。依现代文化来看,男女间感情激动的发达已使生育的事业摇摇欲坠。这事业除非另外设法,由社会来经营,浮士德式的精神的确在破坏这社会上的基本事业。

对社会学理论的娴熟运用,使得原本是关于“乡土中国”通论式的写作有了集喻、准、密、精于一体的语言特色;本段关于恋爱的断语,即使在当下也是让人心动甚至泪目的金句。浮士德式的两性恋爱为现代社会婚姻年龄越来越晚做了理论说明,现代社会下人与人之家的关系不如乡土社会时的紧密,男女开始恋爱,并克服众多困难走到婚姻殿堂不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西天取经容易。中国封建社会里先结婚后恋爱就是乡土社会自然衍生的婚姻模式。

9322;在乡土社会中这种精神是不容存在的。它不需要创造新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生下来就决定的。它更害怕社会关系的破坏,因为乡土社会所求的是稳定。它是亚普罗式的。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那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男女有别”是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这隔离非但有形的,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而且是在心理上的,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他们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洽。

爱情和婚姻在传统中国对于农耕村落的发生和延续有重要意义,但是对农耕村落秩序的构成也产生了重大且严峻的风险。风险一旦发生,其波及的范围和程度无人可以预料,因此就无法预防,也无法有效止损。许多不知情的人,全然无辜的人,包括当事人的至亲,都可能玉石俱焚。例如忠于爱情的美狄亚在私奔路上,毫不手软地杀死了弟弟,并将之切成碎块;为惩罚丈夫伊阿宋的负心,同样忠于爱情的美狄亚又毫不手软地毒死了自己的两个稚子。

9323;在社会结构上,如上篇所说的,因之发生了同性间的组合。这在我们乡土社会中看得很清楚。同性组合和家庭组合原则上是交错的,因为以生育为功能的家庭总是异性的组合。因之,乡土社会中“家庭”的团结受到了这同性组合的影响,不易巩固。于是家族代替了家庭,家族是以同性为主、异性为辅的单系组合。中国乡土社会里,以家族为基本社群,是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为重要的表示。

9324;男女有别的界限,使中国传统的感情定向偏于同性方面去发展。变态的同性恋和自我恋究竟普遍到什么程度,我们无法确说;但是乡土社会中结义性的组织,“不愿同日生,但愿同日死”的亲密组合,多少表示了感情方向走入同性关系的一层里的程度已经并不很浅。在女性方面的极端事例是华南的姊妹组织,在女性文学里所流露的也充满着冯小青式的自恋声调。可惜我们对于中国人的感情生活太少分析,关于这方面的话我们只能说到这里为止了。

男女有别的原则在家族和乡土社会这样的基本社群里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家族中,父子关系、婆媳关系比夫妻关系更具主导作用。同性的恋爱关系在中国社会是最无声无息的,乡土社会似乎将其合理化,所有的同性话题都可以找到道德情义的落脚点,乡土社会中的结义组织,珠江三角洲坚持独身的自梳女组织。人们的关系主要建立在父子兄弟的组织框架中,它一定更多维护本社区的秩序和本社区成员的利益,一定更多维护族权、父权和夫权,例如《红楼梦》中荣国府的二爷贾琏与人私通,被妻子王熙凤抓获,贾母笑着劝王熙凤,这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她也屡屡骂贾琏“下流种子”,但那只因贾琏有失身份,而不是因为破坏夫妻关系。

9325;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以同性关系为主的规范和制度实践,对于历史中国农耕村落的组织和治理是有效的。最强有力的证据是,在现代之前,除非战乱,在皇权不下乡的条件下,除了较为罕见的打官司外,历史中国的农耕村落总体上会自发保持长期的和平和安宁。

 

黄彧清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一备课资料 稳定社会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老王》优质课教学设计
下一篇:“合礼”也要“合理”——温儒敏解读乡土中国(七)礼治秩序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