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693  2021-09-20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优质课学案
 一、识作者

吹哨人——胡福明

胡福明,男,1935年7月生,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哲学系)任教。1982年11月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2001年退休。

二、知背景

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①,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②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在党内、政府和军队中的全部领导职务。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1977年秋季,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完成了两篇稿子,其中一篇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中央党校和《光明日报》多人修改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伴读] ①“四人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所形成的一个政治集团的名称,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其成员为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和王洪文。1976年10月6日晚,“四人帮”被抓。

②即华国锋提出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三、拓知识

真 理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一元性、相对性(相对真理)、绝对性(绝对真理)、具体性的特点。

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真理发展的过程就是同谬误作斗争并战胜谬误的过程,并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理基础

1.记字音

①舆论(yú)   ②谬误(miù)    ③澄清(chéng)

④无稽之谈(jī)   ⑤签名(qiān)      ⑥永葆青春(bǎo)

⑦禁锢(gù)      ⑧蒙昧(mèi)       ⑨记载(zǎi)

2.识字形

①拨(bō)拨乱反正拔(bá)拔草     ②辩(biàn)辩论辨(biàn)辨别

③粹(cuì)纯粹萃(cuì)荟萃            ④惕(tì)警惕赐(cì)赏赐

3.辨词义

(1)制定制订

[辨词] 制定:定出,强调不得变更,必须执行。如:制定纲领、制定宪法。制订:创制拟定,强调经过草拟修订。如:制订《汉语拼音方案》。

[选词] ①人民有了政权以后,就不仅依靠政策,还必须把成熟的政策制定为法律,依法办事。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制订自己的路线时,当然要从现实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情况出发,依据革命理论的指导并且加以论证。

(2)原型原形

[辨词] “原型”是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原来的形状,如:地球最老古树重现原形,类似现代棕榈树。二指本来面目(含贬义),如:原形毕露、打回原形。

[选词] ①《中国机长》这部电影当中机长刘长健的原型是四川航空公司的刘传健。

②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

4.积成语

[语境呈现]

①不论哪个时代,在国家多难时总会有一些英雄出来拨乱反正。

②很明确的是,当传统新闻业江河日下之时,五花八门的非营利机构就开始弥补这个缺口了。

③我们要谦虚谨慎,宽以待人,不能自吹自擂,称王称霸。

④法国学者认为,新冠病毒含艾滋病毒基因序列的观点为无稽之谈。

⑤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新兴产业层出不穷。

⑥此文在以后半个多世纪中被广泛征引,已为不易之论。

[释义]

①拨乱反正:治理混乱的局面,使恢复正常。

②五花八门:形容变幻多端或花样繁多。

③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④无稽之谈:稽,查考;谈,话语,传言。无从考查,毫无根据的说法。

⑤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⑥不易之论:易,变更。内容正确、不可变更的言论。

任务群构建与探究

文本构建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号召人们破除旧观念,建立新思想。

任务探究

任务探究一 分析论述内容

任务导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这篇文章内涵深刻,学习时要注意分析。

任务设计

1.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题目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展开全文阅读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四个小标题,这四个小标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3.“社会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才能够逐步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顺利地进行新的伟大的长征。”请结合本段内容,解释“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含义。

4.(拓展延伸)结合文本,查阅资料,请谈谈你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认识。

任务探究二 品味文本的艺术特色

任务导引

文章重申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它还指出: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并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观点、新的结论,抛弃那些不再适合新情况的个别旧观点、旧结论。一文激起千层浪,到1978年5月底,全国有30多家报纸刊登了这篇文章。本文言辞犀利,老道天成;逻辑严密,破立结合,学习时要注意品味。

任务设计

1.本文语言通俗,准确,饱含感情。请赏析下列各句。

(1)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1845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2)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

(3)但是,这些五花八门的谬论,根本经不起革命实践的检验,它们连同“四人帮”另立的“真理标准”,一个个都像肥皂泡那样很快破灭了。

(4)革命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

(5)实践证明,他们所说的绝不是毛泽东思想的真理,而是他们冒充毛泽东思想的谬论。

2.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作分析。

3.这篇时政评论,破立结合,试作分析。

4.(拓展延伸)“现在,‘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已被摧毁,但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粉碎。……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工作中,‘四人帮’都设置了不少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对于这些‘禁区’,我们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议论文的写作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春雷激荡——议论文要联系现实,要有时效性。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议论文“时效性”的认识。

任务群阅读与实践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中国经济周刊》:文章署名为何用“本报特约评论员”?

胡福明:我在北京参加哲学讨论会结束后,杨西光把我接到《光明日报》招待所,他当时也刚刚调到光明日报社,也住在这个招待所,因此我与他就文章讨论沟通就更方便了。

杨西光两次来到我的房间看我,他全力支持这篇文章的修改,跟我有过两次谈话。第一次谈话时他说,他原来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打倒,“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被安排到中央党校学习,胡耀邦同志找他谈话,欲调他到《光明日报》当总编辑,他说胡耀邦交给他一项政治任务,就是改变光明日报社的政治面貌,要将“两个凡是”转到拨乱反正,他指着文章清样说怎么改变啊,就从发表这篇文章开始,推动拨乱反正。我受到很大启发。

第二次谈话是1978年5月1日前两三天,他来看我时说,我跟你商量个事情,文章修改到现在,署名还是胡福明,但发表时不想以你的名义发表,想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你看行不行?杨西光当即表示要聘请我为《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我立刻表态说当然同意,我是学新闻出身的,胡福明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南大教师,当时没有什么影响力,但如果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读者肯定要猜测:“这个人是什么大人物?”影响和作用就完全不同了。我说只要文章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赞成这种形式。

(摘自2018年6月《中国经济周刊》)

材料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阐明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当讨论遇到阻力时,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陈云、胡耀邦等纷纷表态支持这一讨论。随之,这场讨论从思想理论界扩大到党政军及社会各界。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这就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文章在党内外和广大干部群众中激起了强烈反响,这场讨论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实现党和国家历史性转折的思想先导。

(摘自网络)

材料三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必由之路。这是深入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而得出的正确结论,也是在拨乱反正过程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找到的唯一正确的途径。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今天我们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推进改革开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全面深化改革,难免会触动一些人的“奶酪”,碰到各种复杂关系的羁绊,不可能皆大欢喜。有没有自我革命、壮士断腕的气魄,敢不敢向积存已久的顽瘴痼疾开刀,能不能坚决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不仅考验着共产党人的勇气、胆识、担当,更关系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在改革路上,更是需要不断地解放和端正思想,砥砺前行。因此,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则就是思想再解放,初心永不忘,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基本原则。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说说为什么当时在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用了“特约评论员”这个署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的重要意义。

3.结合第二则和第三则材料,回答:改革开放与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什么联系? 

素材积累——聚焦:躬行实践,苦干兴邦

  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①,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要勇于创业、敢闯敢干,努力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伴读] ①这句话源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意思是,只泛泛而谈地讨论国家大事、不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会耽误国家的发展,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邓小平的实践论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推动经济建设来说就是坚持生产力标准②。早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之初,邓小平就把实践标准和发展生产力联系起来,明确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他指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1980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又说:“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可见在邓小平看来,检验经济政策是否正确,标准是能否发展社会生产力与增加人民的收入。


展开余文
[伴读] ②生产力标准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我们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我们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

苏轼亲临石钟山

关于石钟山成名的理由,郦道元和李渤早有各自的说法。而苏轼“笑而不信”,“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夜游石钟山。既仔细地看,又全面地听,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终于找到了石钟山“钟声”来由的科学根据,揭开了冠名“石钟山”的奥秘,从而发出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感慨。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什么也学不会,什么事也做不好,永远也得不到知识的真谛。

非典无经验可循,相信实践最重要

2002年12月21日,钟南山③依旧清晰地记得这个时间。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一位患者,状况很特殊,此前都没有类似的病例。“这位患者得了病以后,几天肺都坏了,并且跟患者一起吃饭的人也病了。”

钟南山通过六七个病人的实践,摸索出治疗和康复的办法,后来总结出了“三早三合理”的经验。

“非典出现前都没有相关经验,只能通过自己不断实践总结。”钟南山说,“可以这么说,如果按照‘两个凡是’,非典还要死更多人,我自己有亲身体会,感受还很深刻。”

“这是书上没有的,需要自己实践自己摸索。尽管我们不知道病源,根据几十年临床实践经验,我们知道如何使得病人从心脏、肾脏、肺脏一步步度过最困难的时期,总结出来这套经验在全国推广,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实践。”

自己能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实践的原因,钟南山表示,是1978年关于真理问题标准的大讨论让他有了行动指南。

[伴读] ③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在新冠病毒肆虐初期,最早提出“人传人”说法,虽84岁高龄,却毅然决然“逆行武汉”。

素材运用

片段1 毛泽东用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通过实践人们发现无产阶级才是领导人民取得政权的核心力量;通过实践人们逐渐淘汰了旧的社会工具,使得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古往今来,哪个成才的人没有经过实践?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泡进行了上千次实验;法拉第为了得到磁与电之间的关系,不也是一次次实践吗?无数的客观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只有从实践中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实践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否则在实践中就会迷失方向,无所适从。故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认真真学习,扎扎实实做事。

——节选自《实践是枝常青的花》

片段2 杂交水稻之父④,面对着盛大的声誉,依旧保持着自己踏踏实实的实干作风,行走于田垄之间,埋头于稻浪之中。他的实干精神,让人心生敬佩。古文学家季羡林⑤,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亲身考察,从不空谈,他的严谨作风,吹拂世人,让人钦佩不已。

只有实干,只有付诸行动,理想的风帆才会鼓足力量,人生的帆船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纵使一个人说得再好听,谈得再动人,如果不通过行动证明一切,通过实干实现目标,也终将碌碌无为,一无所获。

——节选自《行动胜于空谈》

[伴读] ④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获得改革先锋奖章,获“共和国勋章”。

⑤季羡林(1911—2009),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近一年来,西方国家中有一名少女爆红。她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430万粉丝,很多人视她为偶像、环保斗士。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虽然她今年才16岁,却已经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更被评为“2019年影响世界的100人”。她就是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

材料二 2019年9月27日,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到联合国总部领取最高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蚂蚁森林”通过日常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以种植真树,带动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1.22亿棵真树,其中超4成能量由95后青年贡献。

以上两个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有的同学为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钦佩,有的同学则不以为然,认为中国青年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更有价值。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是“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反方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立场,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实干成就梦想

主持人、各位评委老师、对方辩友、各位听众:

大家好!

我方的辩题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①

风车只有在转动时才能磨面,轮机只有在转动时才能发电。人,只有在前进起来时才有力量。②遇见困难,别发愁,别呆坐着空想。行动,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接触,才能丰富,才能遇见问题。问题其实对身处困境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当一个人手足无措时,如果能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那么困难也就被解决了。所以当你遇见困难并找不到办法时,那就找问题吧!可问题怎样找,还是行动。

其实行动很容易做到,对于要做的事情,先挑容易的做,当你真正投入进去时,事情就变得好办了。

若是只浮想联翩,就如停在铁轨上的火车头,甚至对一小块木头也无能为力。如果说成功是我们的目的地,行动就是通往那儿的车。任何一个成功只被有准备、有行动的人得到,呆呆地守望只能为别人喝彩。我们不能只对自己的未来做打算,不要总以时间还早为理由而拒绝行动。我们这个世界缺少实干家,却从来不缺少空想家。行动能够摧毁眼前的冰山、憧憬中的海市蜃楼,能够让我们看到真实的世界,让我们从中获得更多的历练。③

我想每个人都应有一个目标,就像抉择一样。也许是想要尽快致富,也许是当领导,无论是什么样的目标,我们都要付出实际行动,而不要凭空想象,只有真正地奋斗过,认真地聆听过,才能真正地踏上成功的道路。④

人们说:从前有一个充满智慧的教授和一位文盲相邻而居,他们的学历、地位和性格相差得太大,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何尽快富裕起来。每一天,教授都会傲慢地向文盲讲他的致富经,而文盲在一旁认真地聆听着,他十分钦佩教授,并且开始依着教授的致富设想去做。若干年后,文盲成了一个百万富翁,而教授还在空谈他的致富理论。⑤

一个人要想走向成功就要勇于设想,认真地聆听别人的经验,最重要的是要付出实际行动。如果这些你都做到了,那你就已经在成功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张海迪⑥这个伟大的人物,她高位截瘫,但她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失去斗志。虽然是一位残疾人,但她内心比正常人还要坚强。因此她被誉为当代保尔。面对残酷的命运时,她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发出挑战,她对生活充满信心。她没有像正常孩子一样,进入校园,她在家自学了小学及初中的全部课程,还自学了许多种外语,并攻读了大学硕士和研究生的学位。还翻译了许多作品,她才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人物。

张海迪与文盲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一个人如果有了远大的目标,就必须要为之奋斗,不要光说不做,要行动起来。如果心里只想我要成功,我要成功,却不付出实际行动,那就永远也不会成功。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观点“行动比呐喊更重要”。⑦

[伴读] 这篇任务驱动型作文,辩论词格式正确,观点清晰,用实例、理论来支撑自己的观点,逻辑严密,收放自如,举重若轻,文笔老到。

①开篇点出中心观点。

②类比论证,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

③对比手法,批评“空想”,呼吁“行动”。

④升华中心。

⑤又是对比手法,行动的实现了目标,空想的依然是两手空空。

⑥举例证明,有力量!

⑦总结全文,再次亮出观点: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任务设计的答案

1.答案:本文的中心观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题目是一个简短的判断句,“唯一”强调其不可替代性,题目简洁明了,言简意赅,振聋发聩,发人深思。

2.答案:第一个小标题提出了全文的观点;第二个小标题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不是杜撰的,而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的,是论证的第一个层次;第三个小标题证明“革命导师”是“实践检验真理”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践行者,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论证的第二层次;第四个小标题补充说明了实践检验的无穷性。四个小标题,环环相扣,呈现出层递式结构。

3.答案:(示例)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指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在认识上,必然王国是指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认识而不能自觉地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种社会状态;自由王国则指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认识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自觉依照这一认识来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种社会状态。

4.答案:(示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实践的特点和真理的本性所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因此,要判断主观与客观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在主观的领域内是无法解决的,而仅仅在客观世界的范围内也是不行的,要证明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唯一能够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只能是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即实践。

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一方面同主观相联系,另一方面又同客观世界相联系。人们带着一定的理论观点去实践,由此而引出一定的客观效果,这样就能把原来的理论认识同客观现实相对照,从而直接检验出理论的真理性。由此可见,实践具有双重的直接现实性,不仅它本身是直接现实,而且它能够使理论成为现实,这就使它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简言之,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并且只有实践才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所以实践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展开余文
任务设计的答案

1.(1)答案:采用设问开头,发人深省,自问自答,水到渠成地引出了自己的观点。

(2)答案:首先是用三个否定句,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的做法;接着运用类比,“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必须”语气坚定,气势夺人。

(3)答案:语言简洁有力,连用“根本”“很快”,表达出谬论经受不起实践的考验的事实;“像肥皂泡那样”,运用比喻,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谬论破灭之惨状。

(4)答案:“不仅”“而且”表递进,用最简约的文字表达了最丰富的内容;放置段首,总领全段。

(5)答案:“绝不是”否定一个,“而是”肯定一个,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林彪、“四人帮”之流所谓“真理”的实质。

2.答案:本文主要使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较多,马克思、恩格斯、毛主席、列宁、华主席等名人名言俯拾皆是;事例随手拈来,门捷列夫、哥白尼、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马克思和恩格斯等充溢全篇,不胜枚举。这两种方法的使用,使读者感到洋洋洒洒,论据充分,进而赞叹,达到了议论文“让人信”的目的。

3.答案:总标题和第一个小标题交代了本文的观点,这是“立”。第二个小标题下有这样的内容:“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有的同志说,我们批判修正主义,难道不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衡量,从而证明修正主义是错误的吗?我们说,是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批判修正主义的锐利武器,也是我们论证的根据。”列举有的人的错误认识或者错误观点,提供批驳的靶子,这是“破”。全文以立论为主,立中有破,破立结合,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4.答案:(示例)议论文的“时效性”是指写议论文要关注社会热点,紧扣时代脉搏,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其目的就是要启发人们关注社会,与时代同步,真实地反映“现在进行时”“当下中国”的内容。这样写,文章才有生命力。

任务群阅读与实践的答案

1.答案: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会引发读者对作者的猜测,暗含说明作者资历深、理论水平高之意,作品肯定值得一读。在当时,用这个署名主要是为了引人注意,扩大宣传。

2.答案:①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②在党内外和广大干部群众中激起了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③这场讨论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实现党和国家历史性转折的思想先导。

3.答案:①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拨乱反正过程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找到的唯一正确的途径。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推进改革开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选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名师学案
下一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人应当坚持正义》名师学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