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83 2021-09-27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采薇》优质课教学设计
▲听读,注意读的语气,同时思考诗中最能体现诗歌情感的字词是哪一个?主要内容?:
【“忧(忧伤)”出现了几次,读诗句:“心亦忧止”“忧心孔疚”“忧心烈烈”。诗人海子曾说:“生命生长在忧愁的河水之上。”的确,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忧愁和哀伤,每个人的忧愁和哀伤都不尽相同】
▲朗读前三章:注意节奏、重音、情感。《诗经》是以四言诗为主,杂以二言至八言。因此,朗读时可采用二二式节奏,如“雨雪霏霏”,可以这样读,“雨雪/霏霏”。
※理解:“薇亦作止”:“作”其本义应为“生长”。“玁狁”:到春秋时代称为戎、狄,秦汉时期称匈奴,隋唐时期称突厥。这是一首征戍诗。
前三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行文的?【不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来行文的】
怎样看出是时间的推移呢?(结合诗歌的内容)【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写“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老而粗硬】这是一位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赋之诗。这位士兵忧愁什么呢?
※情感: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来行文和诗歌表达情感之间有什么关系?
随着戍边时间的延长,乡情也日益深重:第一章作者仅仅说,到了年底,还回不了家,是“ 狁”害得他有家难归。第二章则说他因思乡而心中烦闷,好像火烧一样,还想到:“我的驻地没有安定,连个捎家信的人也没有。” 第三章,眼见已到十月了,回家还是没有指望,戍卒不禁发出痛苦的呻吟:“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心情极其痛苦,谁能宽解呢?
思乡之苦:我行不来;靡使归聘 思乡是由于什么而起的?战争。
那么在戍守边防时除了思乡还有没有别的忧愁?(他们在戍守边防时的生活怎样?)
劳顿之忧:不遑启居;载饥载渴,我戍未定;不遑启处;一唱三叹,饱含着无限的无奈与凄楚。
※手法:怎样抒发这些忧思的呢?比、兴、重章叠唱:以“采薇”起兴,既是起兴,又是就近取喻,简直妙不可言。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桑”截然不同,薇菜可食,戍卒采薇目的是充饥,由此可见戍边生活之凄苦。薇“ 作”、薇“ 柔”、薇“ 刚”,不仅是时间的流逝,还是生活的恶化, 再加上年老无成, 成家无望,死生无常,怎不让人痛心不已?变化,写出时间的流逝,暗示士兵日益深重的忧愁,反映戍卒生活艰辛。读着这忧伤的诗句,我们仿佛看见面带菜色的士兵一边在荒野慢坡上采集野菜,一边屈指计算着返乡的日期。(读)
重章叠句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四、五章: ※理解:补充。彼路斯何:“路”,注解注释为“高大的战车”,“路”本无此义,通“辂”字更能说通。一月三捷:“捷”,注释为“胜利”;也有一种理解,认为“捷”通“接”。(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三捷,多次接战。捷,借作接。”)这样更符合诗歌的上下语境。联系上下文,有“不遑启居,狁之故”,“岂不日戒, 狁孔棘”,“接”解释为两军交战的过程比解释为胜利的结果要更好。
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情感:写出了战事的紧张,(“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岂不日戒, 狁孔棘。”)也体现出必胜的战斗豪情。(“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写战备精良,兵强马壮,军容严整,充满战斗的豪情。)体现军队生活的雄壮、威武,乃至强烈的自豪感:“戎车既驾,四牡业业!……驾彼四牡,四牡骙骙。”你看我们的军队是多么雄壮,战马是何等雄健!豪壮之感溢于言表。
※手法:赋:写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在叙事中抒发情感:劳顿之忧、思乡之苦、自豪感。
思乡之苦:我行不来;靡使归聘;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因为战事紧张,始终不能回到故乡;回家应该是快乐的、兴奋的,为什么回家的路上“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资料一:《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士兵回到家乡后的情况被诗人高明地省略了,所留下的艺术空白有待读者自己去填补。
汉乐府中有一首《十五从军征》,仿佛就是为了接续这位“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的戍卒回家后的遭遇所写:资料二: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展开全文阅读
诗中多年在外的士兵回家后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庭院荒芜,魂牵梦绕的亲人已化作累累坟冢。
劳顿之忧:不遑启居;载饥载渴,我戍未定;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 狁孔棘。诗歌并没有正面写作战的情况,而是通过战马、装备间接透露出战斗的激烈、战事的频繁,进一步流露出戍卒们的劳顿之苦和思归之忧。还写出了他们认真戍守边防,积极对待战争的态度。
胜利?失败?无论是失败的还是胜利的战争,带给人民的总是痛苦。如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所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一样的:“败,百姓苦;胜,百姓苦。”
唐代诗人张籍在诗中这样说:“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这位士兵悲伤地吟唱“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一唱三叹,饱含着无限的无奈与凄楚。
前三章强烈的思归,四、五章的同仇敌忾、回乡路上的“我心伤悲”,这几种情感是如何“串联”成一个整体的?【在服兵役方面,国人、野人的地位是极不平等的(“国”指新兴西周贵族带领同族周人居住的地方;“野”是“国”以外那些不享有政治权利的、被征服的殷人所居住的地方)。国人当兵,野人从事杂役的制度,在西周是严格执行的。这就不难理解《采薇》中的复杂的情感了。一方面,在西周时代,出征打仗、为国效力,体现了国人自身的地位和价值,是其特权地位的象征,故诗中带着强烈的自豪感出塞远征;但另一方面,长年的征战,无休止地行走在死亡的边缘,确使这些英勇的将士产生厌战情绪,思乡的情绪也不断地在蔓延、扩大,乃至将士们在回家的途中发出“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悲鸣。】
▲最后一章:※理解:朗读、理解诗句。※最后一章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呢?
借景抒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前者用“杨柳依依”这一“乐景”来衬托离别是悲伤的心情;同理,后者则用“雨雪霏霏”来烘托回家时快乐的心情。在这里,乐景写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用本是春色撩人的杨柳来衬托分别时的无奈和无情,更增添了情人分别于春光山色中的痛苦之情。但至于“哀景写乐”这一说法欠妥。因为下文紧接着就写到:“行道迟迟,载饥载渴。”这应当是行途中真切的行军体验,非是文学的烘托手法。在结尾更是和盘道出:“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其中何乐之有呢?“雨雪霏霏”应是出征将士的真实心理写照,他之所以感受到归途是这等艰难,是因为长年远离亲人,他不知道现在家里的情况怎样了,自己的亲人是否还健在。种种的不确定让一切都变得苍白而无意义,心灵的煎熬与创伤比起战场上肉体杀戮来得更加令人惶恐而心碎。)
《采薇》之后的《出车》篇中,也有类似的诗句:“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涂。”都是以乐景衬哀情,但两相比较,哪个更好?【前者更为出色。A. 前者有谐音双关,“柳”谐音“留”,既写春光之景,也表达了不舍之情。(古代诗歌中“柳”的意象传统)B. 前者使用叠音词,“依依”“霏霏”,既给人音律上的和谐之感,同时也能更为形象地让读者感知到具体的情景】
这两句诗,对于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除去“柳”作为一个送别的意象被广为使用,还有很多诗人模仿类似情境来表情达意。
“心亦忧止、忧心孔疚”“忧心烈烈”。是直接抒发情感,除此,诗歌还运用了赋、比、兴与重章叠唱、借景抒情的手法情感?思乡之苦、劳顿之忧、自豪感抒发戍卒因久离家园连年征战而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
朱丹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采薇》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
下一篇:
《孔雀东南飞》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