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75 2021-10-01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1.掌握新闻文体知识。
2.掌握文章重点字词,整体感知新闻内容。
3.学习语言准确、详略得当 、叙议结合的手法。
重点难点
1.掌握新闻文体知识。
2.学习语言准确、详略得当 、叙议结合的手法。
知识解析
知识点一、新闻文体知识
(1)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概括消息二则中的六要素:
(3)新闻的基本要求:让事实说话。
(4)新闻的三个特点: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5)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① 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义,要求明确、简练、突出。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
②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
③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④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⑤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知识点二、详略得当的写法
1.概念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
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2.好处
(1)突出重点 (2)主次分明
(3)点面结合 (4)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知识点三、叙议结合的写法的好处
(1)叙述的作用是:主要采用第3人称叙述,多使用蒙太奇手法,主要是为了为下文作铺垫;承上启下;突出作者情感或全文中心。
(2)议论的作用是:对于某个人或某件事作出一定的评价,主要是为了突出表现议论对象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3)叙议结合的作用是:使句子或文章显得更有说服力,更真实,更能抒发作者强烈的情感或者某件事或某个人或某个环境的特点。
练习: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她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盛夏时节,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师一宣布完这个消息,教室顿时风平浪静。
B.爷爷最喜欢在晚饭后给我讲八路军英勇善战的故事。
C.他打羽毛球如同摧枯拉朽,很快就胜利了。
D.我军所到之处,敌人锐不可当,人民欢声雷动。
展开全文阅读
3.请找出《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的导语。
4.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品析下列词语。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加点词“首次”有什么特殊含义?)
5.阅读
“911”——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美联社纽约(2001年)12月11日电在白宫,在外层空间,在工厂,在遍布世界的美国大使馆里,美国人和他们的盟友今天都停下来纪念“911”事件发生3个月。
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点46分,白宫开始了纪念活动,一阵咚咚鼓声之后奏响了美国国歌。
布什总统说:“在9月11日遇难的每一个无辜的人对于某个人来说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每一个生命的消逝都熄灭了一个世界。”
在国会大厦、司法部、运输部和五角大楼等华盛顿其他地方,也举行了纪念活动。
在纽约市,消防人员、警察和建筑工人在世贸中心所在地进行模拟搜寻和清理,作为一次跨宗教祈祷仪式。一个孤独的喇叭手吹出一曲悠缓、悲伤的《星条旗永不落》。
1. 这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_________,“导语”部分是_____________。
2. 语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点46分,白宫开始了纪念活动。”将“美国东部时间”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3.消息用“一个孤独的喇叭手吹出一曲悠缓、悲伤的《星条旗永不落》。”结尾有什么用意?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精品教案
下一篇: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学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