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中考复习指导
阅读:152 2021-10-17
标签:
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指导:古代诗词赏析
【考点解读】
1、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情感。
2、感知古诗词的艺术形象,了解古诗词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读懂诗歌是古诗词赏析必考的内容,考生要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综合分析诗歌的情感。古诗词往往会借助于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因而学生要能够根据诗歌内容准确分析作者笔下形象的特点。同时考生还要能够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从而提高自己欣赏品味和完美情趣。
【真题再现】
一、(2017年)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6分)
送日本国僧敬龙①归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释】①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②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③与师谁: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1、诗歌第二句中的“ 东更东”意在强调什么?(3分)
2、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二、(2018年)阅读诗歌,完成题目。(6分)
宿牛群头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
1、诗歌中“茁” “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三、(2019年)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6分)
长寿山居元夕① 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2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方法指津】
一、思想情感
1.方法指津
诗歌的思想情感是诗歌赏析中必考的内容,考生要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从多角度综合分析。主要是从以下角度思考:(1)情语:关注标题、正文中表达情感的词句。(2)景语:关注景色的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3)背景:关注注释所提供的背景资料。(4)意象:积累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5)题材:积累不同题材诗的感情。(6)典故:积累课内的典故。
【小贴士】诗歌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1)菊:隐逸 (2)梅:不畏严寒,坚强不屈 (3)蓬草:飘零 (4)松柏:坚挺、傲岸 (5)柳:送别、留恋 (6)莲:高洁 (7)梧桐:凄凉悲伤 (8)西楼:伤心之地 (9)燕:美好春光 (10)子规(杜鹃):凄怨哀伤 (11)长亭:送别 (12)沙鸥:飘零、伤感 (13)青鸟:书信的使者 (14)雁:思乡 (15)芭蕉:孤独与忧愁 (16)羌笛:凄切之声 (17)杨花:离散 (18)月亮:思乡、人生得失 (19)西风:落寞、惆怅 (20)竹子: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 (21)云:漂泊不定 (22)江水:忧愁、时间流逝 (23)家书、梦境:思乡怀亲
按题材掌握诗的思想感情
(1)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2)田园诗:对质朴自然的田园生活的热爱;远离官场,淡泊名利,向往自由。
(3)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4)送别诗:送别时的惆怅;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
(5)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6)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7)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2.实战演练
(一)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山 行 姚 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四)秦淮夜泊 贺 铸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五)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燕昭王 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七)武夷山中 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释】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画面描绘
1.方法指津
画面描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联想和想像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解题步骤:一、明确画面的特点和感情基调;二、找全画面的景物;三、发挥联想和想像(人物描写可以调动多种刻画方面;景物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将景物前面的修饰词具体化;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
展开全文阅读
注意:如果是问“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则按照“画面内容+画面特点”的思路答题。
2.实战演练
(一)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成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画面。
(二)柳桥晚眺 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整首诗的画面。
(三)送凌十一①归长沙 曾国藩
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三、词句赏析
词句赏析,是诗歌考查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的鉴赏品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词语的赏析,可以按以下步骤:一是解释,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二是明确手法,如果运用了手法必须指明;三是联系内容阐述;四是分析人物(或景物)的特点;五是分析表达的情感。句子赏析,除了上述第一步没有外,其他一样。
(一)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二)赋得暮雨送李胄① 韦应物
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释】①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②楚江:指长江。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⑥浦:近岸的水面。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⑧散丝:雨丝。
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三)夜泊旅望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3分)
(四)送李剐使赴碛西①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星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请从抒情方式赏析尾联?(4分)
四、意象特点
1.方法指津
意象,是赋予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有时也指诗中的人物。分析意象的特点类似于分析状物散文中“物”的特点以及叙事散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分析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意象的象征意义(见前面“诗歌情感”)。二、注意意象前的修饰成份,其会明确表现其特点。三、注意联系全诗的感情。四、概括时语言准确简洁。
2.实战演练
(一)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 便不同。
诗中 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2分)
A.雪花 B.梅花 C.菊花
(二)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翁形象?(2分)
(三)过李处士山居 姚合①
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
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萧洒②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注释]①姚合:唐代诗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初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②萧洒:同“潇洒”。
结合前三联内容分析李处士的形象特点。(3分)
五、表现手法
1.方法指津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5)人物描写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6)景物描写手法:多种感官、多种“结合”、多种修辞等。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 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 问、反问、反语等。
常见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寓情于景,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托物言志: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河落日圆“。
(4)动静结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虚实相生,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以小见大,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以乐景写哀情,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8)对比,如“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9)运用典故,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0)运用修辞:比喻“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拟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对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
此类题目要分三步来答:(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如何使用这种手法。(3)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实战演练
(一)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文
(二)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③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⑤头梅。
【注】①驿:驿站。②阳月:农历十月。③殊:实。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⑤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做简要赏析。(3分)
(三)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指兽毛制成的衣服。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四)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尾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五)虞美人听雨 蒋 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巳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南宋词人,身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住,气节为时人所重。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3分)
六、语言鉴赏
常有这样的问题:“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者让考生分析该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常见语言风格:
(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哪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2)含蓄隽永。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3)清新雅致。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其他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运用典故。
这类题要分三步来答:(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中考仿真】
(一)长安旅夜 许浑
久客怨长夜,西风吹雁声。云移河汉浅,月泛露华清。
掩瑟独凝思,缓歌空寄情。门前有归路,迢递洛阳城。
1.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独”“空”两字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点绛唇兰花 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2分)
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3分)
(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译文】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荡。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重登云台山 【清】陶澍①
又踏金牛顶②上行,海风飞舄③上蓬瀛。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④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长松迓⑤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注释】①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③飞舄(xì);会飞的仙鞋。④仙人:指三元宫山僧。⑤迓(yà):迎接。
1.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2分)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3.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诗的尾联。(3分)
侯晓旭
标签:
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2022年中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指导:病句常见类型及技巧
下一篇: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指导:词语辨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