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作品赏析
阅读:3657  2021-10-27
标签:作品赏析 高二作品赏析
《百年孤独》之阿玛兰妲点评(作品赏析)
《百年孤独》中的多数人物没有好结局。马尔克斯把男性都塑造的极其强悍,永远处在争斗和繁殖中。相比之下,《百年孤独》中的女性则更偏向保守、刚柔,如乌尔苏拉、蕾梅黛丝、丽贝卡,以及令人“怨恨”的阿玛兰妲。

      两个极端

      阿玛兰妲是《百年孤独》中的第二代人,父母是第一代何塞和贯穿整本书的乌尔苏拉,阿玛兰妲是这个家庭的第四个孩子,大哥是何塞阿尔卡迪奥,二哥是上校奥雷里亚诺,还有比自己大几岁的姐姐丽贝卡。

      阿玛兰妲在缺爱的情况下长大,母亲乌尔苏拉相比于自己更喜欢丽贝卡,其余的时间也多是照顾自己的糖果生意,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生出了一颗妒忌之心。

      而丽贝卡刚来到家庭时,也是一个充满问题的孩子,她有一个特点,就是遇到事情就要吃土,喜欢泥土含在嘴里的感觉,除此之外还给马孔多带来了一场灾难——不眠症。

      刚患不眠症的时候人们欢呼雀跃,因为可以无限制的工作和娱乐,晚上聚在一起讲故事喝酒。而不眠症有致命的一个特点,就是人们会逐渐丧失自己的记忆,比如忘记身边最亲的人、忘记每个事物的名字,何塞无奈之下只能在家中的每个物品上贴上标签,还要写上功效。

      在这一段剧情中马尔克斯阐明了一个道理:人无法长久的快乐下去,也不能一直处于忙碌之中,不然等来的只有毁灭。生活是一个复合体,好的坏的,快的慢的都要交替进行,这样才能持久,以至于人不会过于痛苦孤独。

      直到吉卜赛老头来了才治好这场闹剧,从这里就能看出丽贝卡的孤独、忧郁和极端。这样两个人物虽为姐妹,但马尔克斯却设计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争斗,让她们同时爱上了意大利钢琴技师——皮埃特罗·克雷斯皮。

      而皮埃特罗却唯独倾心于丽贝卡(后来又钟情于阿玛兰妲),两人也是情投意合到了订婚的地步。阿玛兰妲对此嫉妒不已,发誓一定要阻止两人的婚姻,即使要杀掉丽贝卡。

      女性出于嫉妒,会做出很多令人瞠目结舌的行为,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犹如钱钟书笔下的苏文纨,得知方鸿渐衷心于自己的表妹,便将其花心的行为添油加醋的告于唐晓芙;又如毛姆笔下的伊丽莎白,为了阻止自己曾经的恋人迎娶索菲,便引诱索菲喝酒乱交,最后只能逃之夭夭。

      而马尔克斯笔下的阿玛兰妲更是激进,她两次失手之后便想到了最后一招,在咖啡里下了毒。这种行为已经超出了道德上的嫉妒,而变成了赤裸的加害。马尔克斯借此已经表明了阿玛兰妲为爱已经到多么极端的程度,而这个人物的形象也会因此深入骨髓。

      对于处于这场漩涡的阿玛兰妲本人来讲,她或许无法清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她的愤怒已经占据了自己的身体,如果最爱的人得不到,其他的又有什么意义?

      《百年孤独》的一大主题是孤独,其中的人物大多数都是孤独症患者,但他们的表现是不相同的。阿玛兰妲对爱情的拒绝就是其孤独症的表现。一方面她渴望得到爱情,但另一方面她又极度害怕在爱情中丧失自己的独立性。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连结是以丧失一部分自我独立性为前提的,在阿玛兰妲身上这种恐惧被放大了,恐惧压倒了对连结的渴望,因此导致拒绝的行为。她只有在孤独中,也就是完全一个人的状态中才能进行自我确认,才能获得安全感。

      很多人说阿玛兰妲这个人物让人费解,原因是她出场时间极长,可说贯穿小说大半,但是行为却前后矛盾。而且作者一直都是从外部来描写她的行为与言语,从未引入人物的主观视角。她究竟为什么爱慕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却在对方跟她求婚的时候生硬拒绝?“别天真了,克雷斯皮,我死也不会和你结婚的。”这是她的原话,而皮埃特罗自杀后,阿玛兰妲却又将手伸进炉子中烧灼,直到烧焦的肉发出臭味,并终身手缠黑纱,似乎是为前者戴孝一生。

      阿玛兰妲的后半生,丽贝卡成了她活下去的唯一原因和动力。

      “每天早晨,当她在孤单的床上怀着冰冷的心醒来时,她想到丽贝卡;当她用肥皂擦洗萎缩的胸脯和肚子时,她想到丽贝卡;当她在手上更换赎罪的黑色绷带时,她也想到丽贝卡。经常,任何时候,不管她是否睡着了,她都想到丽贝卡。”多少年来,她一直等待丽贝卡的死讯,为她缝制殓衣,甚至幻想着自己为丽贝卡整理遗容“用石蜡掩盖皱纹,用圣徒像的头发为她做一顶假发。让它成为一具美丽的尸体,让它身着亚麻寿衣,并为棺材套上带紫色花边的丝绒内衬,还要举办最体面的葬礼仪式。

      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她的内心不再为任何苦痛而波动。晚年的阿玛兰妲一直忙于为自己编织寿衣,她缝了拆、拆了又逢。她曾收到死神的通知,说她寿衣完工之日就是她的死期。为了延缓这个死期,她就故意地放慢速度,把一件寿衣整整织了四年时间。但是在寿衣织到最后,她竟然又加快了速度,迅速的向死亡迈进,仿佛在熬过世间最难熬的孤独和痛苦之后,她对死亡已经无所畏惧了。

      关于阿玛兰妲的解读,大概有这么几种:

      1、嫉妒说。认为对丽贝卡的嫉妒是导致阿玛兰妲一生古怪行为的源头。

      2、无意识的内心冲突说。借鉴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阿玛兰妲的孤独源于乱伦的负罪感;甚至有人认为阿玛兰妲是同性恋,她爱慕丽贝卡,却不能承认这一点,所以才会拒绝她所不爱的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和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因为她不喜欢男人。

      3、阿玛兰妲爱奥雷里亚诺上校……其实这种“过度解读”自己玩玩还是挺有意思的,能说服大家,成一家一言又有何不可?


展开全文阅读
      不过我觉得评价这个人物其实是有线索的。线索就是乌尔苏拉对阿玛兰妲的评价。马尔克斯在行文的时候,偶尔借笔下人物之口阐述自己的观点(相比大多数的作者,实在是很隐晦),乌尔苏拉勤劳而勇敢,智慧而又富有洞察力,更是布恩迪亚家族“真正的”支柱,她其实被选作了作者的一个“传声筒”。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她评价奥雷里亚诺上校的那段。晚年的她心如明镜,回忆起奥雷里亚诺曾在她腹中哭泣,她认为奥雷里亚诺天生没有爱的能力。这一段评价极为精准。

      乌尔苏拉是如何评价阿玛兰妲的呢?她最初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阿玛兰妲冷漠无情,甚至对她不闻不问了起来。而到了故事的后半段,因失明反倒头脑通透的乌尔苏拉突然宣称“阿玛兰妲是世界上最温柔的女人”。顺着这句评语思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阿玛兰妲正如乌尔苏拉所理解的那样,因为太爱而不敢爱,因为太渴望而反倒抗拒,因为过于满腹柔情而心生畏惧。她害怕自己的心,也并非那么懂得爱情,只是在内心中幻化出了某种过于理想的幻境。

      在岁月流逝中,她渐渐老去,固守着自己的孤独与执拗,纠结着自己的柔情与冷血(“每到黄昏时分她的忧郁就发出开锅般清晰可闻的声响”)。这是一种存在于部分女性身上的,极其微妙的心理,哪怕今天的大多数女人也很难理解,马尔克斯却能如此敏锐地将其捕捉,实在是厉害。但与奥雷里亚诺上校不同,阿玛兰妲具有爱的能力,甚至用她的爱让许多人感到了珍贵的温情:从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到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再到他的侄子,甚至第五代何塞·阿尔卡蒂奥都对他的这位“曾祖母”抱以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

      除此之外,阿玛兰妲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她是布恩迪亚家族中,唯一洞察了孤独命运的人。晚年的阿玛兰妲达到了一种有类禅定的境界,她与其说与孤独和解,不如说是以更为主动的方式融入孤独之中。她意识到“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她发现自己的内心不再为任何苦痛所波动,并犹如神眼洞开一般,她突然明白了自己的孤独、丽贝卡的孤独、上校的孤独、梅梅的怨恨,以及萦绕在自己家族内部的某种不可逆转的轮回。她成功预言了自己的死亡时间。

      布恩迪亚家族另一个准确预言自己死亡时间的是乌尔苏拉,她说她将在雨停后死去,并兑现了诺言。对比家族多数男性成员的那种恍然而逝,尤其是上校死前的那场神游,实在是意味悠远。阿玛兰妲同奥雷里亚诺上校等很多重要角色一样,都有明晰的人物发展曲线,从她年少,到年老,再到死亡。总之,我个人的理解是,阿玛兰妲是《百年孤独》中,仅次于乌尔苏拉的最重要的女性角色。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深入骨髓的孤独。但是谁最孤独呢?我认为既不是开头就出场的主人公奥雷里亚诺上校,也不是家族中活得最久的乌尔苏拉,而是是阿玛兰妲。
标签:作品赏析 高二作品赏析 百年孤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百年孤独》之奥雷里亚诺上校点评(作品赏析)
下一篇:《百年孤独》之孤独的丽贝卡(作品赏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