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62  2021-11-09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任务导向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学习目标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感受其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绝不妥协的精神,学习其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屈原的人生经历做出评价;体会司马迁为屈原立传目的,努力追求和构建能耐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联系作者司马迁,理解作者为屈原立传的目的,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

      教学过程

      任务一:梳理结构(事件)

      在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屈原由“王甚任之”到“王怒而疏”。

      第一层(1-2):因才而被“任”,因“谗”而被“疏”(记叙)。

      第二层(3):创作《离骚》的缘由,对屈原志向和人格的评价(议论抒情,详写)。

      第二部分(4-9):屈原由见“绌”到见“迁”。

      第一层(4-7):屈原被“绌”后,楚怀王三次被骗,最终客死于秦(记叙)。

      第二层(8):批评楚怀王“不知人之祸”(议论抒情)。

      第三层(9):顷襄王昏庸,对屈原“怒而迁之”(记叙)。

      第三部分(10-11):屈原以身殉国的经过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叙议结合)。

      第四部分(12):司马迁的评价(议论抒情)。

      结论:

      司马迁用1段66个字写屈原的任(人生得志),却用大量的笔墨10段详写屈原的人生失意(疏—绌—迁—沉),旨在告诉我们,屈原的“存君兴国”的爱国主义,不仅在楚国强大时爱国,个人施展理想时爱国;更在自己遭受屈辱时候热爱楚国,在国君危难时热爱楚国。

      任务二:围绕评价,解读其志

      1.解读其志

      太史公评价里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请结合文章第3段来分析。

      第3段的关键句有: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思考:司马迁是怎样《离骚》认识的?屈原的“志”是什么?司马迁“悲其志”又是为什么?

      《离骚》是屈原忧愁幽思时所作的,体现了他洁身自好,志洁行廉的品质。

      屈原之志既是一种政治抱负、治国宏图,更是一种理想主义激情,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

      结论:司马迁既然是“悲其志”,而不是悲其人,司马迁的泣涕就不仅仅是针对屈原一个人,而是为天下所有怀有远大志向而难以实现的人而哭泣。

      2.理解其志

      (1)太史公评价里说:“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结合文章第10段,谈谈屈原投江前的情形,听听屈原与渔夫的对话。

      (2)集体朗读课文第10段,找出关键语句。

      第10段的关键句有:

      渔夫: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夫: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3)思考:从屈原与渔夫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思想有怎样的差异?认识到屈原有着怎样的品质?包含了司马迁什么样的感情?

      屈原与渔父的对话,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政治取向。一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一种是矢志不渝,以死明志。

      两相比照,突出了屈原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操守,表现了他矢志不渝,以死明志的品质。

      对话中表达了作者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以及同情惋惜之情,其中也表现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

      任务三:围绕遭遇,评议其人

      1. 引入评议

      太史公评价里说:“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结合课文相关段落,说说屈原一生的主要遭遇。


展开全文阅读
      2. 概括生平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他人生中的几个阶段,哪些字可以用到呢?

      任→疏→绌→迁→沉(王甚任之→王怒而疏屈平→屈平既绌→顷襄王怒而迁之→遂自沉)

      3.人物评价

      (1)“想见其为人”,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屈原是一个忠诚不阿、忠君爱国、远见卓识、才华出众的杰出人物。

      一是才能出众。

      二是通过对《离骚》的高度评价赞美了他志洁行廉、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气节。

      三是通过写楚国的外交失败,显现了屈原对楚国的眷顾和怀念。

      四是借批评楚怀王不识忠奸,衬托屈原的正直和忠诚。

      五是借与渔父的对话表现了屈原高洁的人格追求。

      六是通过写宋玉之徒来反衬屈原敢于直谏的品行。

      结论:屈原正道直行、志洁行廉、正直忠诚、直谏从容,这些品格体现在他的整个生平当中。但无论哪个人生阶段都可以用“悲”字来呈现司马迁的情怀,即为他的政治才能不被重用,志洁行廉的不被赏识,正直忠诚的不解,直谏从容的不听而痛惜。

      不用——不识——不解——不听

      (2)司马迁在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时有两个方面与一般文章不同。

      一是把屈原的个人遭遇同整个楚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说明了屈原的遭遇与祖国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二是通过他的“忠君爱国”的思想集中表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的爱国之心,不因楚国的治乱兴衰而改变,更不随个人的荣辱升沉而动摇。他对待祖国确是一颗丹心,一片赤诚,坚贞不移,至死不悔!(因古代君主是国家的象征“眷顾楚国”同“心系怀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屈原列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优秀教学设计
下一篇:《屈原列传》优质课第一课时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