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作文素材
阅读:281 2021-11-25
标签:
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22年高考作文素材:重阳节——让孝文化厚植于心深耕于行
在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代表党中央祝全国老年人健康长寿、生活幸福。
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老龄工作,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强化基层力量配备,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
习近平强调,要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落实好老年优待政策,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发挥好老年人积极作用,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点评】
重阳节,让孝文化厚植于心深耕于行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为重视孝道的民族。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重阳节就是一个典型的弘扬孝文化的节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间最伟大最清澈的爱,父母生养我们,付尽辛劳。孝敬父母,是每个子女的应尽之责。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在中国文化中,“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既是对传统孝文化的承续,又赋予重阳节关爱老人新的内涵。
泱泱华夏、礼仪之邦,中国人重视孝道是世人所共知的。春秋有闵子骞芦衣顺母、三国有陆绩怀橘遗亲、晋有王祥卧冰求鲤……这些故事被世人传唱,如今也作为重点篇目入选学生的教科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行孝的习惯。其实,当孝被看作是日常该做的事情时,行孝就会变得容易——抽出时间陪父母看一场电影、精心为父母准备一顿晚餐、给父母一次生日惊喜……这些都是孝,而当人们发现孝是如此容易,感受到其美好后,便会越来越重视,并将其传承下去。
随着时间推移,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8.7%,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让敬老爱老成为新的挑战。因此,关爱老年人既要重视孝文化的熏陶,还更应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政府、社会、家庭合力敬老助老的统一行动。
国家不断推进医疗改革,健全医保制度,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这些实打实的举措,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而近些年来社会层面也将更多目光投向老年群体。铁路部门进一步提升购票体验,在其12306官网增添了许多方便老年人订票、购票的新功能;一些地方也出台相关政策,6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可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一些医院采取多项措施为老年人挂号提供便利,缓解老年人挂号难的问题……其实,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社会举措,这些适老化改造与优化,都为老年人的优质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行动上传播发扬了孝文化。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重阳节践行孝道,要在情理、用情感、有情怀,既能照见小家和大家的幸福,又能畅享当下和未来的美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我们行动起来,把孝文化传承下去,共同唱响幸福之歌。
读懂重阳节的深深“情”意
九月初九,“登高节”“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不知不觉,又到一年重阳日。
重阳节怎么也绕不开“孝”这个话题。这既与九月初九祭祖的传统文化有关,也是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这个具有浓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日,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唤起整个社会尊老敬老、践行孝道。特别是,从某种意义上讲,重阳节也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照见每一个人敬老孝老的真心、诚言与笃行。
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忘却来路的人,同样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人。每一位老人都是从年轻中走过,每一位年轻人也都由老人们用曾经的青春与爱哺育长大。过好重阳节,感悟节日文化,做一个知来路、念老路、走正路的人,当一个知感恩、懂回报、扬善德的新时代奋斗者,归根结底就是要做深做实一个“情”字。
要在知“情理”中春风化雨。有句话说的好,心中有孝,孝中见行,天天都是重阳节。敬老与孝老确是重阳节的“标配”,但却不能沦为节日的“专属”。否则,林林总总应景式、活动式的行为,何尝不是对真孝的贬损?所谓“孝道”,关键在“道”。而这个“道”,最朴素的认知就是懂得节日与日常的关系,不仅节中有孝,更在日常尽孝。相信,即便是一个电话、一次餐叙、一次扶助等,都是敬老之德、反哺之孝的美好诠释。
要在用“情感”中走入心底。大小活动、各种礼品、多样形式,已经成为重阳节的一道别致风景。践孝如作文,要有形式,但更重内容,形式说到底是服务于内容。送礼物、出门旅游、买保健品……眼花缭乱的行孝方式的背后,我们是否真正审视过——老人们究竟最需要的是什么?心愿还有哪些?还有哪些事情没有完成?情感,不仅要出自内心,也要走进内心。这样的情感表达,才是最有方向感、最能打动人、最具美感的。尽孝,如果把起点摆在了走心,用出真情、坚持长情,就不会迷路。
要在有“情怀”中放大格局。小孝在亲,大孝在忠,这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之一。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尽览当前的繁华与幸福,相信每一个人都能深深地体会到——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国家的富裕强大,又怎能有更好的条件和环境让我们去尽孝长辈,让曾经为党和国家奋斗奉献的老人们安享晚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这些至理至情的话语,让大孝与小孝紧紧相连、相互促进。也只有14亿中国人民在历史的卷册中烙下一个大大的“孝”字,中华民族才能加快实现伟大复兴梦。
展开全文阅读
不忘来路,阔步正道。重阳节践行孝道,既要在情理、用情感,也要有情怀。孝老与报国结合,感恩与奋进共融,就能照见小家与大家的幸福、当下和未来的美好。
【拓展点评】
重阳节,涵养敬老爱国的时代内涵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伴随着旖旎秋光、飒飒秋风,重阳节如期而至。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随着时光变迁,重阳节逐渐衍生出了登高“辞青”、出游赏景、赏菊、插茱萸等民俗活动。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德孝文化传统被发扬光大,被赋予新的时代含义;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不仅是对传统孝文化的承续,又对尊老、敬老作出了法律规定,赋予了重阳节关爱老人的新内涵。如今,重阳节已经从一个节日、一个节点,上升成为一种纪念、一种文化,滋润道德土壤,涵养精神家园。
重阳节的一大主题是尊老敬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一个人所受恩惠莫重于父母,尊老敬老既是传统,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尊老敬老最为重要的,在于“陪伴”,重阳节之际,不妨多陪陪父母。以重阳节为契机,把尊老、敬老变成日常行动,让重阳节蕴含的孝思纷扬、爱意浓厚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已然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推进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使老年生活无后顾之忧是最基本的保障。同时还要看到,现在老人不愁吃穿,而更追求健康的“夕阳红”。满足老年人对晚年美好生活特别是精神文化的追求,政府、社会和家庭要与时俱进、共同发力,让老年人充分感受到来自全社会的尊重和关爱。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重老同志、爱护老同志、学习老同志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所有的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没有家国的情怀,重阳节就无处落脚。人有志,家有谱,国有史。对于子女而言,重阳是一次感恩的总结;对于家庭来说,重阳是尊老敬老的一个契机;就国家而言,重阳是“家国两相依”的一种浓缩。既寓意吉祥如意,又彪炳生生不息,既彰显韶光易逝,又铭刻岁月不老,这正是重阳至今仍广为流传的文化传统、民族基因。
庆祝重阳节,我们不仅仅要延续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根基,更应让敬老之风、家国情怀在神州大地尽情流淌,把个体价值、家庭梦想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将个人理想与人民追求紧紧相连、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紧相连,以奋斗点亮人生舞台,以担当情怀、勤奋实干谱写时代芳华,创造家富国强新辉煌。(乐兵)
让“重阳节”的内涵在新时代更加丰富
在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代表党中央祝全国老年人健康长寿、生活幸福。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作为传统重阳节,无论是思乡、登高还是煮酒,主题都离不开亲人团聚、尊老爱老。国家将重阳节确定为老人节,给敬老爱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近年来,每逢重阳,各地的敬老活动精彩纷呈,丰富了老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加强了党性教育,一举数得。
在这重阳节到来之际,我们有必要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1984年撰写的《中青年干部要“尊老”》一文。他在文中,给中青年干部提出了四点要求:要认真学习老干部的坚强党性;要继承老干部的优秀品德;要大力发扬老干部的优良传统;要热情照顾好老干部的晚年生活。文章站在政治的高度,把“尊老”与干部的培养以及党建工作结合起来,从孝敬的层面上升为组织的层面,更加突出了“敬老爱老”这一传统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要从自我做起,切实把狭义的敬老与广义的敬老结合起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常说的孝敬老人,应当从“吾老”扩展到“人之老”,让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敬老爱老氛围。除了家庭之中要搞好敬老爱老之外,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党政部门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应该说,“重阳节”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只有抓住这个契机,将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与重阳的习俗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多管齐下,才能让厚植于中华大地的敬老爱老之苗,开花结果。基层部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要切实关爱老人,以实际行动给老人温暖。
敬老爱老贵在落到实处,不做表面功夫。从家庭层面说,平日里不孝敬老人,甚至虐待老人者有之;从社会层面说,对老人的困难漠不关心,不以为然者有之。这种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着我们的两个文明建设。可以说,如果把敬老爱老视为重阳节当天的“活动”和表演“节目”,而不是成为一种常态,那就背离了新时期重阳节设立的初衷。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毛泽东同志用来激励自己坚持学习的对联,对于敬老爱老工作来说,也是“同理”。敬老爱老贵在坚持,从广大党员干部开始带头表率,让“敬老爱老”蔚然成风。惟其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广大老年朋友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负设立“老人节”的初衷,让“重阳节”的内涵在新时代更加丰富。
弘扬传统孝道凝聚社会力量
中央电视台一则提倡关爱老人的公益广告曾感动过无数人——父亲老了,双眼日渐浑浊,即使扶着栏杆也行动迟缓,不记事了,走到家门口也不认识家在哪里,但吃饭时不忘揣一个饺子在怀里:“我儿子最爱吃这个”。此时画外音响起——他也许忘记了很多事,但他从来没忘记过爱你。
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无论社会形态如何,提倡和遵行“孝”道都是最基本的人伦之道。追古思远,《尚书尧典》载,舜父顽劣、母诳妄,然而舜能“克谐,以孝蒸蒸”,帝尧感其孝,将女儿嫁于舜;《论语为政》倡“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意为父母生前和死后都应按照相应的礼数来行孝。环视当下,从四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中选取的“当代中国二十四孝”温情且人性,与旧义“二十四孝”精神一脉相承;2014年,春运人次将超36亿,各地的游子争相回家,也是以己身绵薄之力回报先辈的舐犊之情。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急速加快,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赡养老人和哺育孩童成了社会问题。年迈的祖辈不仅未能享受儿女的反哺,而且还要肩负务农和照看孙辈的双重重任。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即使同在城市里,工作繁忙一天的子女也无暇顾及父母的需求。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令“四世同堂”的根基逐步瓦解,也令滋养传统孝道的文化土壤逐步瓦解。
展开余文
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做到敬亲、养亲,是后辈对先辈应敬的最基本义务。每个人都是由父母所生,又是因父母的精心照顾而长大成人,这种生命创造及养护的客观事实,令人类不得不报答亲恩。父母、祖宗是自身生命的来源,很难想象,一个人连给予自己生命的祖辈都不爱不敬,怎能生出对他人、对社会的爱?
弘扬传统孝道文化,还是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来源。传统孝道,是中华文化向人际与社会历史横向延伸的根据与出发点,其实质是维系社会稳定的礼仪制度,是奉行于心的伦理准则,是亿万中华儿女重要的精神慰藉和文化基因。周公旦制“礼”行于天下,“尊老”成为礼仪要义,以社会秩序的效力维系了宗法社会达千年;春秋战国,孔孟扬善,“敬亲、奉养、侍疾、谏诤、善终”为基本内容的“孝道”成为后世恪守的基本伦理准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父母,是远游的中华儿女剪不断的永恒乡愁。
传统孝道中所讲求的“养亲敬亲”,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具有普遍意义,当成为人们善待的永恒价值。关爱父母,敬养老人,从自身起,从此刻起,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伴终身。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胡适《我的儿子》
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孝道不是“道德底线”,而是一种道德理想,有诸多现实困境。——杨于泽《孝道的理想与现实》
究竟是什么“孝”,从这三则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和想法?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例文】
真正的孝顺是真诚而有主见的
“孝”不是简单的挂在嘴边上的事,首先要有发自内心的尊敬,“不敬,何以别乎?”。其次是孝的行为,“色难”,态度上的不尊敬对父母的伤害是非常大的,现在有很多孩子一听到父母的唠叨,马上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或者在与父母、长辈谈话时爱理不理的样子,做父母的心里会非常难受。所有孝道第一是要内心尊敬,第二是态度上不能“色难”。
从“色难”二字来看,每个人做得都不合格,谁没有和父母吵过架、顶撞过父母?能让父母开心、善体亲心,不违逆父母的心意,能时常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这仅仅是为人子女最应该做到的事情。
孝顺并不代表着盲从,对老人的好与不好都顺从,那是愚孝。父母一辈的经验已经不足以适应下一辈的时代了--因为很多问题在以前从未出现过,甚至超越了上一辈所能理解的范围。这似乎很难要求年轻人再去无条件地“顺从”长辈和他们的头脑逻辑与生活经验。大多数的年轻人虽然不能肯定自己走的路必然是对的,但是肉眼可见再依靠过去陈旧的经验一定是行不通的。他们对于父母有着“孝心”--爱,但是再谈“顺从”就有些勉为其难。胡适先生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不要因为“孝顺”而失去自我。“孝”是本分,但“孝”也要有主见,不能失去自我。
杨于泽先生的《孝道的理想与现实》中说,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孝道不是“道德底线”,而是一种道德理想,有诸多现实困境。我以为,不论如何,孝道在今天都应是道德底线,只不过随时代变化而有新的内涵。底线有时比理想更重要。轰动全球的日本人质藤健二被杀害后,他父亲面对公众的第一句话,“我儿子给大家添麻烦了。”在最悲痛的时刻,它展示“不给大家添麻烦”这一大和民族的道德底线,让同悲的人们感动并有一种力量。
从一个家庭到一个社会,有穷的和富的差别,有左的和右的主张,有激进和渐进的观念,有开放和保守的选择,如果我们都调整到底线上来思考,是不是也有利于化解分歧,逐步形成共识,然后实现各自的理想呢?
孝,是人道德品质的核心和底线,是维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石,如果基石不存,社会必然无序。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还能够奢望他为“公”为“民”吗?现代社会,需要孝顺,需要的更是一种带着发自内心的诚意,有主见的孝顺。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包含三句名言,属于多材料作文。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分析每句名言,找出每句的侧重点,然后再综合分析,题中“究竟是什么‘孝’,从这三则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和想法?”是在提示考生根据材料写出你理解的“孝”是什么样的。
审题:名句一,强调行孝应当在表情上做到和颜悦色。这里最重要的一个词是“色难”,其意思是指在侍奉父母的时候,想要长期保持着和颜悦色的状态很难。只有对自己父母有着深切笃定的孝心,才会由衷地表现出愉悦和婉的神色。若是真心孝顺父母,不仅应对父母心存敬爱,态度恭敬和脸色的和悦也是十分重要的。孔子教导子夏的话是在告诉我们:明白侍奉父母除了敬养于内,还应表现于外,精神上敬重父母,不让父母亲有疑,才是真孝。
名句二,“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这是胡适的观点,这里并不是反对孝顺,而是说不要因为“孝顺”而失去自我。
名句三,“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孝道不是‘道德底线’,而是一种道德理想,有诸多现实困境”,可结合“久病床前无孝子”等例子分析,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可以反观其意,认为孝道是传统底线。
综合以上三句话,孝顺要做到发自内心的尊敬,不是表面形式而是心甘情愿,带着真诚。孝顺不是盲从,而是有主见的。
【参考立意】
(1)孝顺不是表面文章
(2)行独立自主事,做堂堂正正人;不要因为“孝顺”而失去自我;
(3)将“孝”铭记于心,将道德理想变成道德底线,
侯晓旭
标签:
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22年高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2年高考作文素材: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
下一篇:
2022年高考作文素材:电视剧《功勋》开播——致敬英雄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