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阅读:155 2021-11-28
标签:
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高考议论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式指导
一、【立意角度】
立意角度有正面立意、反面立意、辩证立意。下面我们通过示例来理解。
【示例】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审题立意】
(1)正面立意——从肯定“卖缸人”的角度:
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卖缸人之所以大步往前走,是因为他明白再看多少眼也无法变成完整的缸。这就启示我们:当出现了失误(损失)的时候,如果我们一味停留在失误(损失)上,只会对自己伤害,而无益于事情的改变;
放弃对“缸”的眷恋与惋惜,继续赶路才是聪明之举;放弃意味着新的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补偿的时候。
(2)反面立意——从否定“卖缸人”的角度:
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卖缸人的态度就一定对吗?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正因为害怕检讨自己的失误,害怕反思而失去了得到教训的机会,以至多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同一个地方、同一条路上跌倒吗?这就启示我们:一旦出现了失误或者说错误,首先应当毫不犹豫地停下来“看”一眼,反思检讨,才能走得更好更稳。
“停下来看”有时需要比“不回头地走”更大的勇气与承受力,有时甚至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3)辩证立意: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把正反两方面的立意结合起来思考:
既要有卖缸人的果敢,又要听从路人的忠告反思检讨,该走就走,该“停下来看”就看。
【示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某高新区公开招聘窗口岗位人员,为了方便与本地人交流,在“要求”一栏增加了一条——“熟悉本地方言者优先”。此举引发了网友的讨论。
材料二:手写书信曾经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如今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今日,专门朗读古今书信的节目《见字如面》一播出就获得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关于“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的什么联想与思考?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角度:
(1)正面立意:尊重传统,文化认同。
(2)反面立意:应与时俱进,审慎对待传统。
(3)辩证立意: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交流的实质和效果。
————————————————————————————————————
二、【立意思维】
相对立意角度,需要相应的立意思维:多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
(1)多向思维(发散思维)。
就是对同一事物,采用不同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就可以悟出不同道理,得出不同结论。
譬如以“手的五个指头”为例。角度一:五个手指不一般齐——万事万物有差别,做事不可一刀切;角度二:指指有用——人的才能有专长、有大小,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角度三:指指配合——互相合作,才能搞好工作;角度四:五指合拢,形成拳头——团结一心,才有力量……采用多向思维,同一问题也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议论起来自然有新意深度。
(2)纵向思维。
就是纵深挖掘,深入本质,层层推进,而非停留于浅层表象。
比如国人都呼唤、渴盼“天才”的出现,鲁迅却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是仅停留在众人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呼吁上,而是抓住有无培育天才产生的环境这个根本问题,在《未有天才之前》的演讲中生动精辟地阐述道:“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鲁迅认为,天才犹如“花木”,民众犹如“泥土”,要有“花木”首先要有好“泥土”——有好的民众和环境;否则,即使有天才,那也不能成长壮大。这就抓住了培育天才产生的环境这个本质问题,比单纯论述“天才”重要性深刻得多。
展开全文阅读
(3)逆向思维
就是采用与众不同的相反的思维方式,得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见解。
①非洲草原上,一只羚羊要活下来,需要有另外的羚羊相伴。但,让它的生命走得更远的,却是狮子。
②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但没有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灾难;对人类来说,对手是生活中的盐,少了它,生活会淡而无味。
③康熙在执政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辅佐他登上皇位;第二杯敬众位大臣尽忠朝廷;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给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鳌拜。”众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他们逼着朕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我感谢他们。”
在同对手的对抗中,才能真正地磨练自己。从这一意义上说,你的敌人是你前进的动力,是你成功的催化剂。
【小练习】
① 有这样一首小诗,请补充完整。
打开鸟笼
非马
打开鸟笼,
让鸟儿飞走,
把自由还给,
_______。
【答案】
正常的逻辑会带领我们填写“鸟儿”。但那不够新奇和动人。事实上,诗人的原文是“把自由还给鸟笼”——因为囚禁别人的行为本身就是在囚禁自己。如此逆向的思维方式,最是令人拍案叫绝。
② 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
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过这样的评论:“花之艳为牡丹,然而不实;累累结为荔枝,然花不艳。”句中贬大于褒,我很为它们鸣不平。如果我们用宽厚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应把古人的评论改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牡丹虽然不实,然而为花之艳;荔枝花虽不艳,然而为果之绝。
(4)辩证思维。
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思维。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
简单地说,就是承认对方观点中有一定的合理之处,进而解释我方的观点,就是我们在议论文中使用辩证思维的体现。这种论证方法在评论中十分常见。
辩证思维可用于高考作文全程,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分析论证。辩证思维分析我们会单独作为重点去讲,这里只是一个简单了解。
【示例】
一位父亲醉心国学,便让儿子每天骑牛上幼儿园。针对此举,《钱江晚报》有文《幼儿骑牛问道,纯属哗众取宠》展开了批评。
(1)知行合一固然重要,但当人文环境发生了变化时,拘泥于形式难免有点泥于古而异于今!当年老子骑青牛而问道,那是因为牛就是那个时候的交通工具。现在如这样,纯属哗众取宠。
(2)就李里(父亲名字)而言,热爱国学是好事,一心教幼儿学国学更是让薪火有相传,但如此拘泥于形式则贻笑大方了,难免会陷入形式主义之中。学国学,最主要的还是领悟先贤的思想,学其精神而与时俱进,从而懂得做人的道理。体验一下骑青牛问道未尝不可,但每日骑牛上学则大可不必,因为剑走偏锋式的沉湎就是返祖的前奏!”
适当“退步”的表现,不仅不会削弱自己的论点,反而因思维缜密而更容易引发读者的认同。
【注意】辩证思维是“退一步”,是转换立场,以求得论证严密;而不是没有原则和底线地退让,以至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写在最后】
无论哪一种立意思维,最终都是为寻找一个适合自己,贴合材料的最佳立意,但好的立意不会唾手可得。只有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上,才可能产生卓越的见识。
文章的立意高下,取决于作者见识。知识不等于见识。知识来源于学习,见识来源于领悟。所以,我们既要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然后多去阅读,也要懂得“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体会,然后多去思考。
立意角度决定作文深度。立意角度不同,文章深度不同。正如明朝文学家王夫之所言:“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练一练】
1.读下面这个故事,写出你的立意。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肩膀”为题目,以陶渊明为材料,以所给角度为立意,写一段文字。
(1)写一段文字说明陶渊明是有担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段文字说明陶渊明是有担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文
3.常用熟语,有时变换一个角度,就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意境。
【示例】
无欲则刚: 意指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借喻人只有做到没有世俗的欲望,才能达到大义凛然的境界。
另一种看法:
欲望是前进的助推器。无论是走仕途,做生意,还是钻学问,欲望往往是一种助推器,没有强烈的进取欲望,休想成什么大气。
(1)好为人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另一种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另一种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另一种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试续写一段文字,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学步”的可取之处。
战国时,燕国人到赵国首都邯郸,看到赵国人很讲究仪容风度,走路姿势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成,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于是乎,历代人们总是一味批评这种“学步”态度。的确,燕国人的结局是可悲的,他的错误在于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地、机械地套用别人的方法,结果一事无成。但是,难道“邯郸学步”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
在一定条件下,我们还是学一学步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你的理解,续写下面一段话,进行深入分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要我们将心比心,不把自己视为恶、痛苦、灾祸的东西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却施于人,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行径当然是对别人的严重侵犯。然而,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自己视为善、快乐、幸福的东西,难道就可以强加于人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或联想?请选择角度,确定立意,多多益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审题立意】这个材料涉及三个对象,我们可以运用“对象分析法”来思考立意。
枭:改变不了环境,改变自己——宁可改变环境,也不能改变自己。
鸠:透过表象看本质;
乡人:学会宽容。
2.有担当:也许你觉得,陶渊明跑进田园,看起来是逃避。但换个角度思考,他实际上是为了获得人格的独立,不愿与当时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因而他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那些缺少道德担当的人,则只可能与世浮沉。
无担当:陶渊明归隐田园,也许他对自己算是负责了,但他的肩膀似乎有些柔弱,挑起了自己的人生,却卸下了社会的责任。一个人去喝酒,去采菊,固然可以“悠然见南山”,“而无车马喧”;然而,这种悠然和寂静中,恐怕只是自私的人生态度,给弱者以精神空间,却无法呈现出人类伟大的精神力量。
3.(1)好为人师精神值得鼓励。大家都无“为人师”之“好”,你向谁学习去?大家都把自己的捂住,人类怎么进步?就算自己学有不足,“好为人师”也是正常的,世上哪有永远正确的人呢?
(2)狗拿耗子值得提倡。耗子为非作歹,人见人恨,狗看不惯耗子而拿,有什么可指责的?遇到坏人,只要事不关己,便高高挂起,这个社会还能太平吗?
(3)敢于班门弄斧,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当代社会,最可贵的就是要有质疑精神,凡事不盲从,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在大家面前献艺并得到指点,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敢于班门弄斧是一种精神,但不可盲目,要建立在奋斗之上。敢于亮出自己,勇于接受大家的指点,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但是,盲目的班门弄斧非但不会得到指点,反倒会因遭到众人耻笑而一蹶不振。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班门弄斧也是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的。
(4)燕国人学赵国人走路落入众人嘲笑的笑柄,难道这样的结局真的可悲吗? 其实不然。失败是成功之母。哪个人没有失败过?没有盲目套用过别人的方法?你敢说初次学走路时没有摔倒过?难道为此就放弃走路了吗?乖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仅有的风景,这样直到老去,你一定不愿意吧?即使摔得再痛,也会学着大人们一步一脚,抓住重心,在失败中学会成功。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要我们将心比心,不把自己视为恶、痛苦、灾祸的东西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却施于人,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行径当然是对别人的严重侵犯。然而,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自己视为善、快乐、幸福的东西,难道就可以强加于人了吗?要是别人并不和你一样认为它们是善、快乐、幸福,这样做岂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严重侵犯?我们应该记住,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于人。
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起码品德,它反对的是对他人的故意伤害,主张自己活也让别人活,那么,“己所欲,勿施于人”便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进而提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活,也让别人按别人的方式活。
展开余文
5.【审题立意】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叫依米的小花有三大特点,这正是立意的基本角度,由此联系人生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立意:
(1)“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
①专一也是一种成功的品质。
②与其广博不如精深。
(2)“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6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
③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受生命的辉煌。(坚韧、毅力、、执着)
④厚积薄发,突破自我。
(3)“花期不长,仅两天工夫,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
⑤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出特色(活得精彩)
(4)从整体上看,也可得出以下结论:
⑥人生的意义重在奋斗的过程
⑦人生的意义重在永不放弃地追求。
在艰苦的环境中,即使你不具备大多数人能生存的条件,但是,如果你能够一心一意地扎根深处,能够耐得住寂寞坚持不懈的追求,能够一点一滴地积蓄力量,你一样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尽管短暂,却很绚丽。此为最佳立意。
侯晓旭
标签:
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高考议论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范进中举》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
高考议论文举例论证之事例的概括与运用写法指导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