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209  2021-11-29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初识庐山真面目——高考议论文写作入门
 在接触议论文之前,学生基本上都是写记叙文。议论文与记叙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写作形式,但二者又有各自的写作方法,当然,也可以说是写作套路。

      对于议论文的学习,我们就从阅读议论文、分析议论文开始。先请阅读下面几篇议论文。       

      【高考作文选】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参考】

      所爱纵隔山海,同根亦紧相连

      ① 荆楚一疫,牵动全国肌理;防控命令,责任力压万钧;防控病毒,口罩与居家筑起隔离的“万里长城”;抗击疫情,团结与同心满溢“上下同欲”的温暖汪洋。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始终无法磨灭的根脉中的信仰,此刻筑起防疫病毒的隔离“高墙”,纵使相隔山海之遥,爱亦让我们紧密相连。

      ② 那看似变远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防疫的关键之举,更是责任与爱的最好诠释。

      ③ 失去了城市烟火气的街道,没有了喧嚣吵闹声的市场,停止了朗朗读书声的学校。一个个蓝白色的口罩下遮掩着一双双谨慎的眼睛,一条条橙黄的“一米线”构筑起一道道隔离的屏障。人们保持着距离,“深居简出”。有人曾盲目怀疑,“这样好吗?人们的情感因为隔离变得愈发冷漠。”也有外媒的居心叵测,“隔离究竟在隔离病毒还是在控制国民?”然而疫情之下的中国人保持着应有的科学与理性,因为我们知道,此刻的隔离只是暂时的不相遇,这看似变远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阻断病毒传播的“长城”,是每个人用责任与爱撑起的与病毒作战的“保护伞”。

      ④ 那紧密千家万户的联系,是抗疫的温情时刻,更是同心并蒂、共克时艰的华夏之魂。

      ⑤ 从奋战一线,医者仁心的抗疫医护,到请战湖北,无畏逆行的人民解放军;从消杀采购,无所不能的抗疫志愿者,到有序复工,坚守使命的各行各业工作者;从第一声划破武汉长夜的列车鸣笛,到现如今繁荣稳定的地摊经济......华夏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团结与共情,经历了五千年风风雨雨建立起的默契与信念,让伟大先哲荀子的“群力胜牛马”化为如今铿锵有力的“召必战,战必胜”;让相距千里的中国人并蒂固心,迸发出强大的团结力量。这种亲密的联系,是即使相距万里也无法阻挡的灵魂皈依,是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中国力量。

      ⑥ 但诚如先秦古哲老子的“对立统一观”,疫情下的距离与联系又何尝不是看似矛盾对立,实则根脉相连?他们的背后共同熠熠着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来不灭的众志成城与责任担当。那湖北隔离小区里万众齐唱的国歌,唱出的不是隔离的孤独,也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中华民族愈是艰难困苦,愈要携手奋进的的团结力量。全民抗疫,每个人都是“一线战士”,用分隔距离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14亿中国人坚守各自“阵地”,升腾起的强大洪荒之力,将地理距离变为心灵无间,然后化为浩浩正气,相连古今中外,相连世事人间。

      ⑦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距离是万水千山,更是茫茫大义;联系是相依相守,更是虽身在四方,亦跳动着同样节奏的心脏。所爱纵使隔山海之遥,然有华夏根脉中的团结与爱,让距离不再遥远,让人心彼此相连。

      (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

      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少于800字。

      【范文参考】 

      带你走近林州

      亲爱的各位观众:

      ① 大家好!

      ② 欢迎各位收看《中华地名》!“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发展四部曲,让林州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小县,发展成为现在的初步繁荣富裕的新林州。今天,我就要带大家一起走进这个太行深处魅力无限的山城!


展开全文阅读
      ③ 有人独爱杏花烟雨江南,有人独爱白马西风塞上,而我则钟爱那壁立千仞巍峨的太行,夏有满目苍翠,秋有果实累累,冬有雾松遍野,春有山花烂漫!她承载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她寄托着山里人的衣食住行,她放飞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林州这片热土上,林州人民书写下了感天动地的故事。

      ④ 回望历史,林州会让您感受到历史的风云际会!

      ⑤ 徐霞客在太行山上捡到的贝壳告诉了您这里曾是海洋的天堂;以奴隶身份服役在王相岩的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告诉了我们实力和才华是不可淹没的;唐代荆浩隐居洪谷山成就北派山水画一代宗师,告诉了您这片山水的钟灵毓秀!仰望星空,觉知天地之大;积水成渊,以至星辰大海。带你走进林州,感受林州的历史变迁——沧海桑田的变化,白云苍狗的刹那,手扶千年的苍树,脚踏万年的岩石,身处亿年变迁的大山,“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还有什么比活好当下更重要的呢!

      ⑥ 着眼当下,林州让您感受到红色信仰的力量!

      ⑦ 从在朝鲜战场荣立特等功的孙占元,再到造福山东人民的谷文昌,用行动告诉了您红色信仰的力量;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以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修建红旗渠的林州人民告诉您红色信仰的力量有多么强大!“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让中国的领导人们为之点赞,中央领导曾说:“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⑧ 展望未来,林州定让您感受别样的风景!

      ⑨ 万泉湖的水让领略夏日的浪漫;太行大峡谷让您体会大山的深情;柏尖山“神州初庙”让您欣赏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石板岩农家小院带您感受“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林州全域旅游带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滑翔基地、民用航空基地,给您飞翔的机会,863科技园向您诉说山城的未来!“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林州用她的美吸引您,用她的智慧留下您!这样一座奋进中的山城,是不是早已令您砰然心动!

      ⑩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这样的林州您喜欢吗?

      11 每一个地名都承载着历史,记述祖先们的拼搏与奋斗;每一个地名都寄托着未来,是当代人的根,是未来子孙后代的出处!每一个地名都是一处美景,每一个地名都是一种美味,每一个地名都是一首乐曲,每一个地名都是一种精神!叩问地名,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 

      【范文参考】

      笑对落差,走出风华

      ① 日月渐长,有作其芒,曾经的我们对未来充满憧憬。然而走入熙攘的紫陌红尘,我们的理想的外衣可能在现实的风雨侵袭中布满了千疮百孔。人生起伏无定,我们的定位与家庭、社会之间难免会出现落差或错位。该如何面对这种落差或错位?如水随地赋形,笑对落差、及时调整方为上策。

      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面对人生落差,刘禹锡笑对秋之肃杀,走出人生风华。

      ③ 刘禹锡二十一岁便考中进士,后因参与王叔文革新运动而开启了“二十三年弃置身”的贬谪时光。他没有自甘沉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得百姓爱戴;还写出了《陋室铭》《竹枝词》等诗文佳作,传唱后世至今。我们的人生也许也会像刘禹锡一样,理想搁浅,落差飞流直下,令人伤怀恸哭。当出现这种落差或错位时,勿苦闷、勿彷徨,学习水流不择地形、汩汩流淌的智慧,笑对人生落差,方能走出别样风华。若一味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可能只会迷失于暮霭茫茫处,悲痛出路无寻处。

      ④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面对理想错位,鲁迅适时调整,脊梁精神滋养华夏。

      ⑤ 因家道中落、父亲病重,鲁迅从小便饱尝人情冷暖,看尽世态炎凉。他渴盼自己能精通医术,疗救无数如父亲般的病人。然而他赴仙台学医后才发现,中国的关键在于疗救国人精神。于是他毅然弃医从文,以如椽巨笔,发振聋发聩之声。梦随境迁,情以时变,人生也需适时转弯。鲁迅先生在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现实发生错位时,心系华夏“痼疾”,及时调整理想,忧忡为国,甘做“野草”,滋养华夏。面对人生落差,我们也应如水一般不固守一方,及时调整人生坐标,将个人之浪花融入社会之激流,才能收获波澜壮阔之美景。

      ⑥ 年少未敢忘忧国,丹心一片唤春色。年轻的我们应协调好个人与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⑦ 曾经,年轻一代被社会质疑,被视为“沉溺于网络的一代”“啃老的一代”。事实证明,年轻一代在日益发展的社会生活中,已能及时调整自己的人生定位,勇敢扛起家庭与社会赋予的重任。志愿者汪勇用温暖的车灯照亮了金银潭医护人员回家的路;义乌90后情侣为抗疫延迟婚期,约定婚期定在武汉“阳光灿烂之时”;00后少年赵珺延放弃在印尼的度假生活,人肉“背回”1.5万之口罩捐给家乡……“四海变秋色,一室难为春”,新时代的我们,要调整好自我理想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在确定人生目标时,不可“躲进小楼成一统”,不可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必须扛起家庭责任,扛起民族发展的旗帜,让家人为我们感到欣慰欢喜,祖国因我们而欣欣向荣。

      ⑧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我们浩茫的心事与广阔的宇宙相连,我们绮丽的梦想与家国不可分割。我们在协调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时,要与有水的智慧,随地赋形,才能度过山水曲折处,迎来百浪奔涌时。

      ⑨ 不惧落差,笑对错位,适时调整,勇敢逐梦。你我正青春,何不策马行?

      —————————————————————————————————————————————

      【认识议论文】——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看你的脸

      【议论文概述】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上面我们选了四篇高考优秀作文:①《所爱纵隔山海,同根亦紧相连》; ②《带你走近林州》;③《叔牙之风,山高水长》; ④《笑对落差,走出风华》。下面我们通过对这几篇文章的分析来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写法。我们可以从宏观到微观来学习,如从议论文结构到议论文三要素来考虑。


展开余文
      ——————————————————————————————————————————————

      一、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大部分:开头——表明论点;主体——证明论点;结尾——总结论点。

      如作文《所爱纵隔山海,同根亦紧相连》的结构是这样的:

      ① ……,纵使相隔山海之遥,爱亦让我们紧密相连。

      (第①段是作文的开头段,用来提出论点)

      ② 那看似变远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防疫的关键之举,更是责任与爱的最好诠释。

      ③ ……。

      ④ 那紧密千家万户的联系,是抗疫的温情时刻,更是同心并蒂、共克时艰的华夏之魂。

      ⑤ ……。

      ⑥ 但诚如先秦古哲老子的“对立统一观”,疫情下的距离与联系又何尝不是看似矛盾对立,实则根脉相连?他们的背后共同熠熠着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来不灭的众志成城与责任担当。……。

      (第②—⑥段是作文的主体部分,用来从不同角度证明论点)

      ⑦ ……。所爱纵使隔山海之遥,然有华夏根脉中的团结与爱,让距离不再遥远,让人心彼此相连。

      (第⑦段是作文的结尾段,用来总结论点)

      对后面的几篇作文你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划分层次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试试吧!

      实际上,这几篇作文也体现了写议论文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

      二、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证明什么)、论据(用什么证明)、论证(怎么证明)。

      (一)什么是论点?

      论点就是对所论述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的观点、看法、见解、主张。

      我们以《所爱纵隔山海,同根亦紧相连》一文为例:

      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荆楚一疫,牵动全国肌理;防控命令,责任力压万钧;防控病毒,口罩与居家筑起隔离的“万里长城”;抗击疫情,团结与同心满溢“上下同欲”的温暖汪洋。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始终无法磨灭的根脉中的信仰,此刻筑起防疫病毒的隔离“高墙”,纵使相隔山海之遥,爱亦让我们紧密相连。

      这第一段就是文章的开头,用来提出论点,表明论点,最后一句“纵使相隔山海之遥,爱亦让我们紧密相连”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注意】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多个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所爱纵隔山海,同根亦紧相连》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在主体部分,围绕中心论点设置了三个分论点:

      ①那看似变远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防疫的关键之举,更是责任与爱的最好诠释。

      ②那紧密千家万户的联系,是抗疫的温情时刻,更是同心并蒂、共克时艰的华夏之魂。

      ③但诚如先秦古哲老子的“对立统一观”,疫情下的距离与联系又何尝不是看似矛盾对立,实则根脉相连?他们的背后共同熠熠着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来不灭的众志成城与责任担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动笔,动动脑,把另外几篇作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用笔标记出来吧。

      ——————————————————————————————————————————————

      (二)什么是论据?

      论据就是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

      论据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增强观点的说服力,理论论据增加论点的深广度。

      我们以《带你走近林州》一文为例:

      第④段是主体部分第一层的观点句:

      回望历史,林州会让您感受到历史的风云际会!

      第⑤段便要考虑如何让读者感受到林州历史的风云际会:

      徐霞客在太行山上捡到的贝壳告诉了您这里曾是海洋的天堂;以奴隶身份服役在王相岩的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告诉了我们实力和才华是不可淹没的;唐代荆浩隐居洪谷山成就北派山水画一代宗师,告诉了您这片山水的钟灵毓秀!

      作者从徐霞客、傅说、荆浩等人物的事例谈起,让读者林州曾经辉煌的人文历史。

      第⑥段是主体部分第二层的观点句:

      着眼当下,林州让您感受到红色信仰的力量!

      第⑦段这样写道:

      从在朝鲜战场荣立特等功的孙占元,再到造福山东人民的谷文昌,用行动告诉了您红色信仰的力量;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以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修建红旗渠的林州人民告诉您红色信仰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作者从朝鲜战场立过特等功的孙占元、造福山东人民的谷文昌到修建红旗渠的林州人民来论证观点,让读者感受林州的红色信仰的力量。

      文中这些论据的运用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动笔,动动脑,把另外几篇作文使用的论据标记出来吧。

      ——————————————————————————————————————————————

      (三)什么是论证?

      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和方法。

      常用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喻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

      我们以《笑对落差,走出风华》一文为例:

      第⑥段是文章的分论点之一:

      年少未敢忘忧国,丹心一片唤春色。年轻的我们应协调好个人与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第⑦段是论证,运用论据来正明论点的过程:

      曾经,年轻一代被社会质疑,被视为“沉溺于网络的一代”“啃老的一代”。事实证明,年轻一代在日益发展的社会生活中,已能及时调整自己的人生定位,勇敢扛起家庭与社会赋予的重任。

      这是过去被误解的年轻一代与日益发展的社会生活中的年轻一代作对比,运用了对比论证。

      志愿者汪勇用温暖的车灯照亮了金银潭医护人员回家的路;义乌90后情侣为抗疫延迟婚期,约定婚期定在武汉“阳光灿烂之时”;00后少年赵珺延放弃在印尼的度假生活,人肉“背回”1.5万之口罩捐给家乡……   

      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

      第⑧段中: 

      “四海变秋色,一室难为春”,新时代的我们,要调整好自我理想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在确定人生目标时,不可“躲进小楼成一统”,不可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必须扛起家庭责任,扛起民族发展的旗帜,让家人为我们感到欣慰欢喜,祖国因我们而欣欣向荣。“四海变秋色,一室难为春”这是龚自珍的诗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这是鲁迅的诗句,“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北大教授钱理群提出的一个观点:这里运用了引用论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动笔,动动脑,把另外几篇作文的论证方法标记在作文上吧。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议论文的特点是: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以充分的材料证明观点。在表达方式上,以议论为主(兼有其它表达方式)。

      另外,论证的基本类型分为立论和驳论。立论文是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性;驳论文是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其正确的观点。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以上是我们通过几篇作文对议论文有了初步认识,但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解决,如:

      1.如何确立中心论点?                    ——学习审题立意 


展开余文
      2.分论点怎么展开?                      ——学习分论点拟定角度

      3.用什么证明论点?                      ——积累素材、强化记忆

      4.用什么方法证明论点?                  ——学习论证方法

      5.开头写什么?                          ——学习开头方法

      6.主体写什么?                          ——学习结构安排

      7.每一层写什么?                        ——学习完整段落

      8.结尾写什么?                          ——学习结尾方法

      9.标题怎么写?                          ——学习拟题

      10.语言怎么表达?                       ——学习句式运用、修辞手法等 

      【练一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参考】

      识强弱之变者为俊杰

      伟人明论体育之变、强弱之道,实则揭示了千百年来宇宙运行的深刻道理。古今中外,强弱沉浮之事多矣。万事万物阴晴不定、刚柔相易、兴衰更替、福祸相依,唯有变才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变的是时空,不变的是努力与初心。

      时光无涯,努力与初心历久弥新,愈显其珍。千百年前黔首之辈陈胜振臂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如今依然值得深思。等到他们起义称王,推翻固若金汤的秦王朝,再到自傲惨遭滑铁卢,他们已经为强弱之变作出了做好的诠释。

      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阿炳双目失明,心却亮堂,穷尽一生为世人带来最璀璨的《二泉映月》;贝多芬双耳失聪,奋力掐住命运的咽喉,用毕生心血谱写了生命的辉煌。正所谓“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通过努力拼搏,弱小可以变强大;而强者一旦躺平,就会被人超越。这世界,瞬息万变,唯有努力与目标,方为万变不离其宗。

      变的是主角,不变的是时势与规律。

      秦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自以关中之固,不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曹孟德旌旗蔽空,一世之雄却兵败赤壁城。秦始皇的骄奢淫逸为陈胜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曹操的傲慢猜忌替周瑜布下了自取灭亡的罗网。盛世豪杰,深谙时势之道,修炼内功,主导强弱之变。

      智者懂得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顺势而为,做利国利民的事。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火,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仁人志士发现了曙光,前仆后继,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夫子有云“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而中国通过近百年不断艰苦卓绝的斗争而逐步由弱变强,提出中华民族巨大复兴愿望。我们承接前人伟业,绝不能丧气躺平或沾沾自喜,而应乘胜直追、奋勇向前。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让我们洞悉强弱之变的规律,与变化为友,与变化共舞,我们就是时代里的俊杰!

      从议论文的结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的角度对《识强弱之变者为俊杰》一文进行分析。要求:直接在作文上用红笔圈点、勾画。

      【答案参考】

      识强弱之变者为俊杰

      伟人明论体育之变、强弱之道,实则揭示了千百年来宇宙运行的深刻道理。(概述材料)古今中外,强弱沉浮之事多矣。万事万物阴晴不定、刚柔相易、兴衰更替、福祸相依,唯有变才是亘古不变的规律。(提出中心论点)//开头

      变的是时空,不变的是努力与初心。(分论点1)

      时光无涯,努力与初心历久弥新,愈显其珍。千百年前黔首之辈陈胜振臂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如今依然值得深思。等到他们起义称王,推翻固若金汤的秦王朝,再到自傲惨遭滑铁卢,他们已经为强弱之变作出了做好的诠释。(选择陈胜的事例,从称王到惨败,论证由强到弱的“变”)

      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阿炳双目失明,心却亮堂,穷尽一生为世人带来最璀璨的《二泉映月》;贝多芬双耳失聪,奋力掐住命运的咽喉,用毕生心血谱写了生命的辉煌。正所谓“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通过努力拼搏,弱小可以变强大;而强者一旦躺平,就会被人超越。这世界,瞬息万变,唯有努力与目标,方为万变不离其宗。(选择阿炳、贝多芬的事例,论证从弱小到强大的“变”)/  主体第一层

      变的是主角,不变的是时势与规律。(分论点2)

      秦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自以关中之固,不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曹孟德旌旗蔽空,一世之雄却兵败赤壁城。秦始皇的骄奢淫逸为陈胜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曹操的傲慢猜忌替周瑜布下了自取灭亡的罗网。盛世豪杰,深谙时势之道,修炼内功,主导强弱之变。(选择秦始皇、曹操的事例,论证从强到弱的“变”)

      智者懂得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顺势而为,做利国利民的事。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火,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仁人志士发现了曙光,前仆后继,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夫子有云“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而中国通过近百年不断艰苦卓绝的斗争而逐步由弱变强,提出中华民族巨大复兴愿望。我们承接前人伟业,绝不能丧气躺平或沾沾自喜,而应乘胜直追、奋勇向前。(选择中国仁人志士、中国的事例,论证从弱到强的“变”)/  主体第二层

      //主体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让我们洞悉强弱之变的规律,与变化为友,与变化共舞,我们就是时代里的俊杰!//结尾  

侯晓旭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初识庐山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之喻证(比喻论证)实例大全
下一篇:高考议论文审题立意之命题作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