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401  2021-12-03
标签: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2022届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新课标与教材对词语这一考点的基本要求是:正确理解与运用课内外常见的词语;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表达效果;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章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命题趋势:考查内容仍然包括词语的解释、近义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选用、成语的运用等。考查形式上还是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着重于积累词语,特别要注重对成语的积累。考生要注重近义词的区别。

1.(2021广东)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在南粤大地,全民阅读的氛围一天比一天厚重,越来越多的人捧起了书本。

B.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C.鲁迅先生的笔,犹如一把尖利无比的刻刀,将真实的人性刻画得入木三分。

D.叶老师上古典诗词鉴赏课,各种典故信手拈来,旁征博引,使人受益匪浅。

【答案】.D

【解析】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多用于“写文章”,此处为对象误用】

2.(2021深圳)请根据要求完成1-5题。

从1999年开始,每年的11月至12月期间是筋杜鹃开得最灿烂的时节,此时的深圳都会举办深圳勒杜鹏市花展。经过历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年一度市民翘首以盼的花展盛事,想一览美景, 游客无需四处xún mì       ,登上莲花山即可一览美景。这期问也是莲花山最美最热闹的时刻,簌杜鹃用热情迎接着[甲]]        (A.络绎不绝B. 前呼后拥))的游客。她撒开女子的娇羞,尽情绽放,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赛雪。漫山遍野,花团锦簇,měi bú shèng shōu         。

她虽不像梅花,[[乙]        在严寒下,       顽强绽放。(A.即使........也…B.只有........才…)可她们只要一落地,便会生根开花,无论风雨多大,都要开出最鲜艳夺目的花。作为深圳市花的箱杜鹃花与特区诞生之初是雕塑“拓荒牛”及以“打开国门”为寓意的雕塑《闯》有着一曲同工之妙,都彰显着特区人民的开拓创新奋斗的精神。

“拓荒牛”的作者是著名中国的雕塑家潘鹤在1984年创作的。“拓荒牛”勾头蹬腿,重心向前,浑身使力,将身后一个巨大的树根拔出地而的画面,展示着深圳的开拓精神。《闯》的作者是由设计者郑建平于1993 年为深圳创作的,他曾说:“一个城市需要一个城市记忆的记录,城市记忆和城市的文化资产,都需要为之寻找载体,雕塑便是这样一种载体。

请结合语境,从文中括号内选择运用正确的成语填入[甲]处,并为[乙]处选取正确的关联词。

【答案】[甲]A; [乙]A

【解析】[甲]A.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B.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3.(2021湖北十堰)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敦煌所在的古丝绸之路,______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______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作为古丝绸之路上多元文明交融互鉴的结晶,______属于中国,但______是属于世界的。

A. 与其  不如  敦煌学  敦煌 B. 只有  才  敦煌学  敦煌

C. 不仅  而且  敦煌  敦煌学 D. 或者  或者  敦煌  敦煌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通读文段,查看供选词语可知,前两个空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从句意来看,这两个句子是递进关系,所以应选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而且”;第三、四空,是表达物质和由物质而产生的文化的归属问题,当然是物质“敦煌”属于中国,由“敦煌”而产生的文化“敦煌学”属于世界。

综合以上分许,所填词语依次为“不仅”“而且”“敦煌”“敦煌学”。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2.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3.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一、正确使用词语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

一是词语的辨析,分为实词辨析,虚词辨析。

二是成语熟语的运用,中考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有:(1)正确理解与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成语;(2)辨析常用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3)了解成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4)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

三是语境运用。

二、词语的运用注意事项:

理解词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词语,表情达意。

  (1)同义词的运用:一般提供一个特定的语境,配备一组同义(近义)词,要求将这些同义词选填在适当的位置上。要注意词语的细微差异和搭配对象。

  (2)词语的释义及辨误: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释某个词,或选出释义有误的一项,可借鉴上述释词方法予以订正。

  (3)选填恰当的关联词:要放在准确的位置上,注意虚词的搭配,防止滥用和残缺,充分利用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利用已知推断未知,选填好关联词语。

  (4)理解选用成语:要注意成语的本义、比喻义及其适用的对象、场合和习惯。

  (5)多义词的运用:要注意多义词的多义性特点,依据语境,准确辨析。


展开全文阅读
  (6)要注意“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的作用。

  (7)在运用词语的过程中,不能生造词语,更不能随意拆成语,应遵循各类词的固有的使用习惯。

(8)要辨明每个词语中的字的音、形、义,不要将词语中的字写错了、音读错了、义辨错了。

三、常见的成语误用类型:

  一)褒贬不分(感情色彩不当)

  例: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一套令人赏心悦目的《安徒生童话》邮票。(江苏扬州市试题)

  “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千方百计地谋算;是贬义词,用在同学身上不合适。

  二)表意重复

  例: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江苏泰州市试题)

  “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与后面“笑了起来”意思雷同,属多余。

  三)轻重失当

  例: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甘肃省试题)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这里指代考场上考生答题遇到的困难,显然过重。

四)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指从字面上来理解成语,因理解错误而误用成语。如“文不加点”“万人空巷”“屡试不爽”“七月流火”“昨日黄花”等。

五)搭配不当,成语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如“炙手可热”“鳞次栉比”“美轮美奂”等都有固定的搭配。

六)张冠李戴(分不清对象、范围、场合)。

例:刘大妈满心欢喜,又让座又倒水,她多么希望这对反目成仇的兄弟能早日破镜重圆啊。“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用在兄弟之间不当。

七)意思相反。

例:尽管遭遇了许多挫折与打击,但他还是一反既往地微笑着面对生活。“一反既往”指完全与从前相反,应用“一如既往”。

一、辨析实词,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如:战争--战役--战斗,它们范围由大到小。“解放战争”范围最大,“辽沈战役”指具体的某一战役,“四平保卫战”是“辽沈战役”中的一次战斗。

(2)词义侧重点不同(同义词的一个主要差异)

如:“诡辩”与”狡辩”都指无理强辨,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点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3)词义的轻重不同。

如:“信任”程度重,“相信”程度轻。

(4)词义的色彩不同,分为感情色彩不同和语体色彩不同。

A.感情色彩不同。如:“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既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是个中性词;”鼓舞”指受到好的影响而积极奋发,是个褒义词;”煽动”有挑唆、怂恿之意,是个贬义词。

B.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而“的士”适用于口语。

二、虚词辨析、主要涉及关联词的辨析。

主要考查对复句或句群中复句间的关系的理解与分析。虚词出现的问题在于关联词的搭配不当。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就……”等等。另外,还要注意关联词的位置不当,注意词类的混用,包括连词、介词、副词的混用。

1.(2021山东烟台)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滨海夜市蓬勃兴起,特色小吃,手工艺品,街头艺术……各种摊位摩肩接踵,一派生机勃勃 景象。

B. 随着居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社区公共设施被破坏,公共配件不胫而走的现象大幅减少。

C. 面对妈妈精心烹制的一桌美味菜肴,求职失利的他吃着却味同嚼蜡,毫无食欲。

D. 《经典咏流传》将古典高雅的诗词和现代优美的旋律完美融合,二者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映照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A.有误,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对象错误。

B.有误,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望文生义。

C.有误,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望文生义。

1.(2021湖南长沙)某同学读完《神奇的成语》后,写了下面语段,请你帮他选出空格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2分)

成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其内容_① _, 丰富多彩。无论是对历史的广泛采撷,还是对语言的高度概括,都让人_②  。 穿过风云变幻的岁月,我们与美好的文字_③  感悟其中的生活智慧,思索其中的人生哲理,我们在赞叹它多姿多彩的同时,也领悟到人生的千姿百态。

A.①包罗万象   ②眼花缭乱    ③不期而至   

B.①包罗万象   ②叹为观止     ③不期而遇

C.①轻描淡写  ②叹为观止     ③不期而至    

D.①轻描淡写   ②眼花缭乱     ③不期而遇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①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根据“内容”的提示,选“包罗万象”恰当。

②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根据“对历史的广泛采撷,还是对语言的高度概括”的提示,选“叹为观止”恰当。

③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根据“我们与美好的文字”的提示,选“不期而遇”恰当。

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2.(2021四川德阳)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中,志愿者们到社区开展宣传、服务工作,为群众做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情。

B.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这三个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无疑是千钧之重,其意义不言而喻。

C.德阳市不仅有栩栩如生、美丽迷人的自然风景,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未来的发展让人充满期待。

D.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青年一代应首当其冲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

A.有误,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此处大词小用。

C.有误,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能形容自然风景,对象错误。

D.有误,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害。不符语境。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 (2021广西贵港)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英雄们信仰坚定、__________;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英雄们__________、坚韧不拔;在和平时期,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崇敬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__________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A. 栋梁   视死如归   不依不挠   缅怀

B. 栋梁   大义凛然   不依不挠   沉湎

C. 脊梁   大义凛然   百折不挠   沉湎

D. 脊梁   视死如归   百折不挠   缅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栋梁: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通常也比喻有非凡才能的人愿为祖国付出。

脊梁:比喻支撑事物的中坚力量。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队中起中坚作用的人。根据“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提示,第一空选“脊梁”恰当。排除AB。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大义凛然: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英雄们信仰坚定”强调的是英雄们慷慨赴义的决绝,选“视死如归”恰当,排除C。

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2022届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届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下一篇:2022届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闻类压缩题型解法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