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2475  2021-12-15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2年高考作文热点主题立意及范文:哲理思辨(二)
 12.(2021天津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曾国藩曾讲过一个故事,两个挑重担的人相遇在南方农村狭窄的田埂上,谁都不愿意让路,这时候来了一个旁观者,自己跳到了水田里,对其中一位说,来,把担子交给我,我替你挑一会儿,你侧身过去。曾国藩总结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他的《树上的男爵》里塑造了一个生活在树上却始终热爱大地的形象,提出“因为想看清尘世,就应当同它保持必要的距离”。荣者自安安,庸者自碌碌,关怀则乱,当局者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置身事外,可以多一分自由超脱,于人于事,都是大有裨益。

请综合以上材料,对“躬身入局”和“置身事外”这两种态度,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做“躬身入局”之人

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耀眼的光辉不在道路坦途,未经风浪,而是在能够于磨难中坚强、于困顿中奋起、经风雨而初心依旧。疫情防控是一场关乎全民的战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我辈皆应躬身入局。

领导干部“躬身入局”,于“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赢得这场战斗的最终胜利,“关键少数”有着关键作用。领导干部“躬身入局”,走入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坚决不做“一问三不知”的挂名干部。躬身入局掌握真实、准确的一手资料,才能制定出关乎决胜的方向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防疫方案,才能切实增强责任之心,在疫情防控的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奋勇担当、积极作为,才能增强仁爱之心,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进行防疫考量,统筹布局、精准施策,既做到严防疫情扩散,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又不会防疫过度,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党员同志“躬身入局”,把初心落在实处,把使命抗在肩上,在群众中扬起鲜红的旗帜。疫情就是命令、就是集结的号角,党员同志们无论身处哪个岗位、担任何种工作,此刻都要以各自的方式“躬身入局”,逆行进入疫情战场。他们是奋战在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武汉市的医护人员,他们是日刷步数三万多、入户排查的基层工作者,他们是散落在街道、社区、机场、火车站的志愿者。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寻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党员同志躬身入局,把自己放到疫情中去,放到群众中去,而后扬起一面面鲜红的旗帜,筑牢疫情防控线,共同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媒体人“躬身入局”,聚民心、暖人心,用镜头和笔尖传递着“疫”情之下的中国声音。不实地采访、不深入一线就不能传达出准确的疫情战况,就无法生动地记录下白衣天使奋战的模样,就无法把即使被病毒感染却依旧乐观向上的精神传递给大家,于是媒体朋友们全副武装“躬身入局”,在疫情一线捕捉那忙碌而坚定的身影,记录下最美的“口罩妆”,向大家传出战“疫”的最新进展情况。每个镜头、每篇文字的主角都不是他们,但媒体人早已“躬身入局”。

普通群众“躬身入局”,守好自己的阵地,共同赢得战役胜利。朋友圈流传着一句玩笑话,“现在是躺在家里就是为国家做贡献”,虽说是玩笑话却透露着普通群众共抗疫情的决心,正是因为千千万万的群众闭门不出,才阻断了病毒的传播,为赢得最终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有许多群众主动报名支援防疫工作,主动为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医生捐献物资,无论是自我隔离还是尽己所能支援防疫的群众,他们都早已“躬身入局”,进入了疫情战场,为赢得最终胜利贡献力量。

躬身入局者,皆为我辈。鲁迅先生说中国青年要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如今疫情防控进入了关键期、决胜期,我辈皆躬身入局,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大获全胜、鸣金收兵的时刻就在眼前!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立意。首先分析材料,第一则材料中曾国藩强调“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意思是说做任何事,仅仅在局外呐喊议论是没有用的,必须要自己投身其中,才有可能成功。对于“躬身入局”的观点,我们可以衍生开来,联想到“参与”、“行动”、“付出”等关键词。第二则材料主张“置身事外,可以多一分自由超脱,于人于事,都是大有裨益”,认为我们要学会置身事外,不必事事都参与其中,保持一份距离,反倒更容易看清本质。对于“置身事外”的观点,我们可以联想到“距离”、“旁观者清”、“超脱”等关键词。两则材料看起来是完全对立的两种观点,我们在写作时,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进行立意,但是其实两则材料的观点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躬身入局”强调的是做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一种态度,要参与其中,付出行动,而“置身事外”则强调的是面对大千世界的一种平和的心态,有时候我们要学会置身事外,因为距离产生美,距离让人更容易看清事情的本质。所以在写作时,也可以对两种观点加以综合,阐述自己的见解,观点要明确,立意要深刻。

立意:

(1)躬身入局,参与才有机遇;

(2)躬身入局,行动胜过呐喊;

(3)躬身入局,付出才有收获;

(4)直面挑战,躬身入局;

(5)置身事外,旁观者清;

(6)既要能躬身入局,也要会置身事外。

素材:

(1)抗疫阵前,每个人都应“躬身入局”。“躬身入局”出自于曾国藩的名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意思是面对大事,置身其外议论指点,并无作用,必须参与其中,敢于担当,才可能做好事情。面对席卷各地的疫情,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应该“躬身入局”,做好分内的事情。


展开全文阅读
(2)因为躬身入局者自带一种情怀,表达出一种担当。这种情怀来自内心对当事者感同身受的体察,是父母的不避劬劳,也是儒家的推己及人。下到泥水里,把担子挑过来。遇到问题,不做问题的旁观者,而做问题的参与者;不做问题的旁观者,而做问题的终结者。谁又能说,这种不怕泥水的担当,不能和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相媲美呢?谁又能说,这种勇于挑起担子的担当,不是和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出一辙呢?

(3)躬身入局者展现出了一种力量,可以唤醒世人。“各人自扫门前雪”是群体意识的催眠术,“别人的事”则像一句咒语,封印了我们的力量。吃瓜群众的内心,满是对问题的逃避。也许是一次次的热情被嘲笑,也许是一次次的主动被驳回,也许是一次次的善意被利用,使创伤充满了吃瓜群众的内心,让无力感弥漫在吃瓜群众的潜意识中。这时候,吃瓜、冷眼看世界、指点江山,成了他们的惯性反应,却绝不可能有勇气来问自己一声:谁主沉浮?

(4)躬身入局,便绝不会有万州公交的惨案。躬身入局,是骑三轮支援教育的老大爷,是疫情当下的最美逆行者,是一带一路,是“命运共同体”,是流动的仁慈和爱。我们说的躬身入局是一种奉献,却不是一味入局而失却了自己的委屈。生活中的太多人为了赢得别人的认可,或者仅仅为了证明自己而让自己陷入局中,迷失了自己。这是自卑,是压抑,因为这失却了力量。

结构层次:本题围绕“我们都应‘躬身入局’”这一中心论点,从“领导干部、党员同志、媒体人、普通群众”这些不同的主体来论述在特殊时期应该如何“躬身入局”以及“躬身入局”的重要性;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13.(2021广西北海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外媒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近日由阿里巴巴健康主办的网络研讨会上说,他已经注射了一种实验型新冠病毒疫苗。高福说,他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高福说:“很多人都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持怀疑态度。作为一名科学家,你必须勇敢……如果我们自己连疫苗都没有接种。我们怎么能说服全世界所有人接种疫苗呢?”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一名高三学生的身份给高福写一封信,表达你对高福注射新冠疫苗的认识和感悟。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拳拳勇敢心,昭昭大义行

尊敬的高福主任:

  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今天来信的目的是向您表达对您的敬意与感谢。您的行为感动了我们,同时也感动了世界。

  古语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您以天下为己任,在新冠疫苗受到大家怀疑的时候,勇敢地接种疫苗,平息了社会对疫苗的诸多杂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能够将疫苗尽早地用于大众,您不顾风险,以身试药,彰显了一名科学家的大义。您的勇敢与大义,让新冠疫情背景下人们忧虑焦躁的内心瞬间平静,将中华儿女的赤诚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我又为您担心,您最早接种了疫苗,虽然我相信我们的科学家,相信疫苗的安全性,但毕竟疫苗还处于试验阶段,风险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我真心希望疫苗在您身上没有不良反应,愿世界眷顾每一颗勇敢的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纵观今天我们这个蒸蒸日上的民族,正是因为有了您们这样的勇士,中国才没有陷入黑暗。古有诸葛亮鞠躬尽瘁,今有钟南山果敢逆行;古有戚继光平定倭寇,今有凉山十九位消防官兵血战火海;古有神农氏遍尝百草,消弭病痛;今有方舱医师相聚庚子,为沐夕阳。“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正是如您一样的人们,使得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奔腾于文明之河不衰;正是如您一样的英雄,使得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行稳致远。请您接受我们这些青年学子对您的深深敬意!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高三学生即将跨入高等学府,身上担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我们要向您学习,争做时代先锋,时刻做好为国献身的准备。“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生命总是如此,明知有风险却还要去挑战,你不敢走的路总要有人走。第一个站起来的人没有人教,但您教给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于日新月异的时代中,追寻那道最耀眼的光亮。您做的正是全世界人民应当争做的,您是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狄更斯曾说:“平生所知所晓,此刻最壮美;平生所作所为,成仁最善,最义。”您像漆黑的雪夜里静静燃烧的火把,给人无限的力量,鼓舞我们不断向前,永不停息。

  感谢您阅读我的来信,您是民族闪耀的明星。

  此致

敬礼!

高中生:××

2020年10月20日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时评+书信体的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简单,然而许多考生觉得无话可写。要想评析好事件,需要做好理性分析。本题书信体的要求,体现出命题注重写作应用性的特点。考生写作时,要认真分析情境,做好沟通与交流。高福注射疫苗,充分显示了一位科学工作者务实求真,勇于担当的精神。正如外媒评价的“这是一件勇敢的举动,它彰显了高福对疫苗安全性的信念,以及他对科学和公共卫生的承诺。”因此,写给高福主任的信,首先应对他敢于担当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然后分析他这样做的积极影响,最后表达向他学习的愿望。

立意:

1、砥砺为民,赤子之心

2、敢为人先,民族脊梁

3、大道不孤,肩负责任

4、敢为天下先,丹心系家园

5、敢于当先,满怀大爱

可用素材:

(1)有语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深层意思是人人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奉献精神。是的,敢为天下先是一种奉献。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年轻时他漂洋过海到海外求学,学成后欲回国,却被阻挠,在周总理的帮助下才得以回国。归国后,他一心一意扑在中国航天事业,在没有任何人外国人的帮助下,他勇为人先,挑起重任,劈荆斩棘,带领航天队伍开劈了中国航天之路。他,勇为人先,肩担重任,倾毕生心血,揭开了中国的航天史新编。

(2)我们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人称之为“英雄”,而将第二个吃螃蟹的人称为“狗熊”,就连鲁迅先生也曾称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拿“狗熊”和“英雄”相比较,几乎没人甘心做狗熊,但是由于螃蟹形状可怕,丑陋凶横,没有足够的勇气是无法去吃的。所以事实上,在人生中的各种难题面前,绝大多数人都在默默地做一只狗熊,他们谨慎再谨慎,生怕自己多迈出一步就是万劫不复,所以宁愿选择故步自封。这是很可惜的,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质,之所以没有成功,只是因为你还没有将它发掘出来,放任自身的潜质而不用,这是对自身价值的浪费。

(3)敢为天下先,是勇敢。勇者无畏,智者无言。我们不曾忘记那场天灾,我们不曾忘记那个时刻――512,我们永远铭记的历史。是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不能忘记一个个英雄的人们。在这场灾难面前,他们不是畏惧退缩,而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第一速度赶赴灾区,用双手挽救了一个个生命。残垣断壁下,他们扒开一块块碎石,挽救一个个生存的气息;余波未停,他们细听每一个生命的声音,从未停止手中的工具。是他们,一群时代的先锋者,不顾生命的危险,敢为天下先,用双手创造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参考结构:

文章题目是“拳拳勇敢心,昭昭大义行”,开头点明感受,然后深入阐发高福的精神和事件的意义,最后表达向高福学习的想法。全文结构合理,逻辑清晰,彰显了行文之“理”。文章表达了自己的感动、敬佩、担忧等情怀,凸显了文章之“情”。文章成功嵌入了丰富的事例、精彩的名言,增添了文采,加强了说服力。


展开余文
14.(2021陕西陈仓一模)根据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无论风暴将我带到什么样的岸边,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这是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的一句名言。

请你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中国现实,写一篇演讲稿,谈谈对这句话的感悟。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主宰自己的命运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卡莱尔曾经说过:“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这条永恒的真理自古就贯穿于世。

蝗虫遍地之时,毅然离开佛前,第一个品尝了油炸的“天虫”,唐明皇告诉我们治蝗灾要靠自己。“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郑板桥告诫儿子,生活要靠自己。一切成功的美谈背后都包含着一个不变的真理:“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美国最大有限电视公司远程通公司董事长约翰马隆准备将他15亿美元遗产的一半捐给慈善事业。他认为:太多的财产会毁了孩子们,而不利于他们的成长,1997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宣布,他不会给刚出生的女儿珍妮绅留多少遗产。他的理由与马隆相同。

人类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充分告诉我们:个人要自立,民族要自立,人类要自立。只有这样,个人才能成长,民族才能自强,人类才会发展。对子女的吝啬也就是这种趋向,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靠自己生活,这正如美国艾略特所说的:“天上永远不会掉下玫瑰来,如果想要更多的玫瑰,必须自己种植。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自己做了将军,儿子还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简囊,其中插着一枝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佩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简囊,厚牛皮打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箭头的模样。果然,佩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抽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聚然间他惊呆了。一枝断箭,箭囊里装着一枝折断的箭。我一直带着一枝断箭打仗呢!意志轰然坍塌了,结果儿子惨死于战乱之中。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拾起那柄断箭,沉重地说:“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把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自己才是一枝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种子靠自己的力量破土萌发,生长于悬崖峭壁之间;蝴蝶靠自己的力量冲出蛹壳,振翅于百花之中;强者靠自己的力量开拓未来,矗立于成功之巅。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牢记这句谚语“自立更生胜过于上帝之手”。

【详解】

本题重点考查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首先理解材料中这句名言的含义,“无论风暴将我带到什么样的岸边”中的“风暴”指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等,“以主人的身份”,告诉我们面对这些困难、挫折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更不要自暴自弃,要倔强地往前走,去主动的克服、战胜它们,要主宰自己的命运,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来回顾这段崎岖的旅程。写作时,还需审清题意,要求写一篇演讲稿,演讲稿内容是关于“无论风暴将我带到什么样的岸边,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这句名言的“感悟”,还要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中国现实。

立意:

(1)自强不息,立志成才;

(2)生而不凡,敢于挑战;

(3)我命由我不由天;

(4)主宰自己的人生;

(5)学会在风雨中跳舞。

素材:

(1)我命由我不由天。上天总会赐予某些人灾难,可若奋起反抗,仍能书写辉煌。浑身病魔缠绕,毒素蔓延全身,那个凭借两天一次的透析顽强活着,可却靠精神震撼世人的史铁生啊!即便双腿残疾,身患绝症,仍在昏沉间写下《病隙碎笔》,上天可以给予毁灭,但只要凭一颗坦荡勇敢的心,去抗争灾祸,寻找希望,总能像史铁生那样,倚仗深邃的思想成就文坛的传奇,创造坚强得令人叹息的命运!

(2)千载岁月一梦间,曾经的浮华奢靡已被忘却,不能遗忘的却是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嘶喊,出身平民,面临误期斩首之险又有何妨?拥有勇敢倔强,敢于反抗的决心,连命运都可以改变!起义称王,青史留名,全在他自己一念之间。百姓疾苦,苍天无眼,要想免于屈死,就只有自己起来反抗,将自己的人生紧握于手中,方能无憾无悔。

(3)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可犹记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诸葛亮明相辅佐,英雄武将如云,三分天下风云涌。如此背景他却辜负,最终亡国,乐不思蜀。倘若人生如棋,那么刘禅绝对是一个懦弱无能的棋手,不理朝政,贪图享乐,生生毁掉了他一代帝王的命运,一局好棋被砸了个七零八落。可见,人生成败荣辱,全在自己如何把握。

(4)世界近代史上最著名的音乐家,德国文艺史上一颗耀眼的音乐巨星贝多芬先上。从小他便被父母接受音乐的洗礼。可是,也许是天意弄人,又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他的耳朵听不到任何声音了,想想看,这对于一个作曲的音乐家是怎样的折磨,不所有人都为他感到难过时,他却走向了比耳聋前更高的高度,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这样一个敢于同命运作斗争,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是多么伟大呀!

(5)不论是贝多芬还是海伦凯勒,当然还有许多名人,不论是谁,都曾同命运抗争过,且都成功的主宰的自己的命运,成就了辉煌的一生。逆天改命,不是说做就能实现的,要有行动付出,那么你就能成就辉煌一生。在电视上曾听到这这样一句话,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受拼才会赢。这样一句话是真的一点都没有说错,让我们一起来主宰自己的命运,成就辉煌人生吧!

结构层次:文章开篇由名言引出观点“求人不如求己”。举唐明皇和郑板桥的例子,论证了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举约翰马隆和比尔盖茨的例子,阐述了天上永远不会掉下玫瑰来,如果想要更多的玫瑰,必须自己种植;举战国时期的一个例子,论证了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文章结尾点题并呼吁:想当强者的朋友,让我们永远牢记这句谚语“自立更生胜过于上帝之手”。

【点睛】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15.(2021浙江一模)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要求写作

(1)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3)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蓉《乡愁》)

(4)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5)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6)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

这些意象生动,含义隽永的诗句引起了你的哪些联想,感受和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答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给我最大嘈杂之感的地方是学校。谈起学校,我总是会条件反射地想到作业和考试。偏偏这是一个最令学生头疼的问题,我也是如此。有时候真恨不得不去学校,作业和考试总是让我的心反复撞击,不得平静。

有一天晚上,忙作业、忙考试复习,一直忙到半夜。已是十一点钟,我终于完成了今天有关学校的一切。在书桌前站起来,我却毫无睡意。夜晚的微风轻轻地吹进来,卷开了我的窗帘。我像被微风吸引似的,鬼使神差般向窗户走去。

伫立在窗前,我享受着清风吹在脸上的感觉。我一直很怀念那种感觉,只是平日功课繁重,脚步也是匆匆,连风拂过脸颊、吹起发丝,甚至撩开衣角,都不曾感受到。我忽然在窗外发现一点微弱的光。是月亮吗?我把头凑过去,才发现那是我家养的吊兰枝叶上新长出的嫩苗,借着月色,被渲染了一层柔润的光泽。嫩苗很小很小,只有一个小指头大小。有两三片小叶子,最长的一片也不足一厘米,都带着浅绿色的边,绿边包裹着中央的一片纯白。嫩苗中心的最深处还有一片蚂蚁大小的叶子,同样勾勒着绿色的边,但似乎不同于其他的叶子,显得更加浅淡。被那抹绿色环绕着的也是一片纯白,一种十分圣洁的很轻很透亮的白色。几片新生的叶子自由地舒展着身体,仔细看去,才发现了它们在无形之中流露出的一种东西,一点“清心”的感觉。一片一片地排列着,仿佛上帝在领着它们到来时,它们是踩着鼓点从上至下旋转踏步而成的。我为这嫩苗所震撼,那种丝毫不掺杂质的真和圣,仿佛心灵深处的一根弦被拨动了。

可以说我“喜新厌旧”,我真的更偏爱那新长出的美丽的奇迹。我不喜欢那嫩苗的母亲,它的叶子所呈现的白色太浑浊,饱经风霜,仿佛经历遍了人情世故。我曾经想将它擦拭干净,于是很细心

地收集了满满一个玻璃瓶的清亮的雨水。后来发现那是徒劳的,因为没过几天那株吊兰就又弄得“饱经风霜”了。是的,我渴望宁静的生活,不喜欢每天公路上的车水马龙,甚至是憎恶。

然而在那天夜晚之后,再读海子的那首诗,我忽然就笑了。因为我明白,渴望宁静,不一定非要拥有宁静的生活。“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保持一颗本来的心,不随波逐流,每天对着前方的路途笑一笑,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详解】

试题分析:考生应审题准确,完成题目要求。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是六个诗句。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含义,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首先明确六个句子的含义:①句说的是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都很困难,也要以同大风大浪搏击作为乐事,有着关注国家兴衰的情怀,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②句说的是在构建自己的梦想,构建自己的幸福家园时,要把个人同民族、国家、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③句说的是“乡愁”,表达对家园的热爱、思念之情;④句说的是对黑暗的否定、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⑤句说的是你梦中有明月,别人梦中有你。有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怀;⑥句说的是洒脱的人生态度。六个句子中,①②句可以组合,立意为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时要自信,乐观。可以选择③⑤句,立意为乡愁是中华儿女永远的情怀。行文中注意首先选取两三个句子,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确定立意,在论证过程中合理引用所选句子,展开联想,写出自己个性的感受和独特的思考。


展开余文
【点睛】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1、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8218;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2、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3、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4、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5、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16.(2021山西大附中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常生活离不开穿衣吃饭。关于衣食,古人留下了很多至理名言。管子曰“衣食足而知荣辱”,孔子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今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你身边的大多数家庭也可能早已衣食无忧,而饱暖生淫逸的事例却时有耳闻。

班级计划举行“衣食与修养”为主题的讨论会,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既重物质需要, 更重精神追求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既重物质需要, 更重精神追求》。

人之所以贪图物质享受,因为心中缺乏真正信仰,缺乏坚定价值观,也就是缺少“求道求仁”的理想。这样的人,终会在不断升级的享受中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糜烂。甚至有人还会为了得到更高层次的物质享受,不顾廉耻,卑躬屈膝地去钻营。相反,那些把“道”作为自己坚定信念的人,因为矢志不渝地追求仁德,就不会在意衣食方面的浅薄享受,而是淡泊名利,进德修身。

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邴原,虽然出身寒微,但他能甘于清贫,立志求学,终于成为受后世赞誉的贤德之人。邴原幼时即为孤儿,生活都成问题,就更别谈求学读书了,同龄人坐在学馆朗朗吟读之时,他只能蹲在窗外偷听。幸运的是,先生知道他的处境后,深受感动,破例让他免费就读。邴原也没让先生失望,一个冬天便将《论语》和《孝经》倒背如流,熟谙在胸。之后,邴原辞别学馆先生,外出游学,以期遍访天下学者名流。八九年后,邴原学成返乡,许多年轻后生慕名而来向他求教。

遗憾的是,世上立志求道的人的太少,而贪图享受、渴望锦衣玉食的人太多。从常理上说,喜欢物质享受没有什么错,但问题的关键是,因为心灵上缺少“道”的指引和“义”的约束,人们往往陷入对奢靡生活的追求,被物欲所控制。要知道,人不能单单为了享受而活着,不能见钱眼开、玩物丧志,不能迷失了真正的自己,那样,很容易就会让自己丧失该有的节操,用道德良知换取物质生活的富足。

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瑭,因贪图荣华富贵而成为无道之人。综观石敬瑭一生,卖国称帝之前还是很让人佩服的。他不但骁勇善战,战功卓著,而且还有超人的政治谋略。就是在治国上他也堪称干才,治理陕州、河东等地时,都政绩卓著。可惜,战乱频仍之际,他为借助契丹援助得到帝位,认贼作父,奴颜婢膝,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将北方百姓置于契丹铁蹄之下,甘心做了“儿皇帝”。他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了骂名,就是被贪婪的私欲控制了灵魂。

心中有道,志于求仁才是最重要的,只讲物欲要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是低层次的;没有充实精神的物欲要求是空虚的,心灵空虚的人就如一具行尸走肉。“粗食者志坚,华美者心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只有对精神层次的追求超过于对物质的追求时,我们的生命才会富有价值和意义。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所给材料围绕大学校园内图书论斤卖一事引出网友对此评论的三个观点,题目要求由所给材料以“衣食与修养”为主题在讨论会上写一篇发言稿,考生首先要对所给材料围绕“衣食与修养”作出判断与思考,然后以自己的感受、思考与判断为中心写一篇发言稿即可。这道题的实质是引导学生探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引领学生正确、辩证地看待社会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

首先考生要理解材料中的两句古人名言,第一句“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百姓丰衣足食了才能够懂得荣誉和耻辱”,这和现在我们所倡导的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观点是一致的。第二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这说明不管是富贵还是贫穷,只要是“志于道”的“士”人,富者要好礼,不羞辱穷人;穷者不要为自己的贫穷感到羞耻,只管贫而乐道,内心富足。综合来说,这两句话是在表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这则材料看似平平无奇,实则精妙无双,暗藏了很多思考的维度、人生的境界,很符合高考全国卷在真实情境中写作、在日常生活中悟道的特点。首先该材料紧扣热点问题,坚持精神引领,今年8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发布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全社会积极响应,但“光盘”“N-1点餐模式”等倡导,主要是在行为、制度层面,目标在于物质积累。本题也关注“衣食”,但关联到的是“修养”。“荣辱”“耻”等用词涉及的是认识层面,“志于道”和“淫逸”的对比提醒了衣食习惯影响到的是精神追求。所以,这则材料引导考生不攀比,不拜金,反对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不良风气,要求考生辨荣辱,志于道,切中时弊,立论堂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其次该材料提出任务情境,激发真实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成为新高考的方向,主要不是因其新,而是因其真。本题真实模拟了一节生动活泼的班会课,接地气,有生活,让人有情可发,有话可写,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量的口号式、概念化的表达。班级讨论会写发言稿的任务,至少需注意两个要点:作为班级讨论会发言,立论和论据需贴近学校生活和当下社会,一味引经据典或不适宜;作为个人的现场发言,应采取坦诚交流的态度,现身说法,晓之以理,一味唱高调、树大旗、表决心或不适宜。考生可以就此话题,结合亲身体会,选择立意角度,进行个性化写作。

作为普通人,吃饱穿暖是最基本的需求,在衣食无忧之后,自然还希望吃点好的,穿点美的,人之常情,本无话可说。但正如材料所言,凡人不免欲壑难填,饱暖生淫欲,因此需要我们节制物欲,提升修养,既是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是为了个人自身的安宁与进步。所以大部分考生第一眼看到此则材料,就会想到“节约是美德”“生活上低要求,修养上高要求”“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捡择,食适可,勿过则”等熟悉的观点。一言以蔽之,就是“发乎情,止乎礼”,要用社会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物欲,达到修养身心的目的。

立意参考:物质与精神齐飞,衣食共荣辱一色;既重物质需要,更重精神追求;物质是基础,精神不可抛。

行文思路:文章开篇转述材料内容,引出不应该贪图物质享受,更应该追求精神需求的观点,接着举例论证,然后分析只追求物质享受而放弃精神追求的害处并举例说明,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对精神层次的追求超过于对物质的追求时,我们的生命才会富有价值和意义。

参考素材:

1、大禹

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 。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 。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三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经过13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因为其功绩,被后人称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2、弦高

弦高,为春秋时郑国商人。公元前627年,弦高去成周经商,经过滑国,半路遇到袭击 郑国的秦军。于是他冒充郑国的使者,以四张皮革和十二头牛犒劳秦军,暗示秦军郑国已预知秦军来袭。同时,他又急忙派人回郑国禀告。秦帅孟明视以为郑国已有准备,于 是领兵顺手灭掉滑国后返回,从而使郑国避免了亡国。郑穆公想要奖赏弦高救国的行为, 弦高辞而不受。

3、邓稼先,两弹元勋,杨振宁的同学,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中国,在苏联专家撤走后,开始独立研究和工业技术,确保了中国两弹的爆炸成功,后来因为长年受到辐射疾病而死,1972年,杨振宁回国,看见老同学所受的苦,曾经跑到机场的洗手间里痛哭,为了救治邓稼先,杨振宁也用尽方法,还是无法挽回,1986年,邓稼先去世。

4、华罗庚,“人民的数学家”,为他钟爱的数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与汗水。

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此后,他顽强自学,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31年,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在英国的两年之中,他攻克了许多数学难题。他的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他写出了《堆垒素数论》。1946年9月,华罗庚应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投身我国数学科学研究事业。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

5、李连杰的壹基金

壹基金是由李连杰于2007年发起成立的公益组织,是国内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壹基金以“尽我所能,人人公益”为愿景,致力于搭建专业透明的壹基金公益平台,专注于灾害救助、儿童关怀、公益人才培养三大公益领域。

【点睛】

构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结构:

第一步,巧引材料,表明态度。首先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角度,恰当地引述材料,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样一则材料,不同的写作角度会有不同的引述方式。

第二步,分析原因,摆出事实,阐明道理。引述材料之后,紧接着就需要结合材料分析论证。论证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层次,一般说来,可以先分析原因,再引用事实证明,然后结合事实阐明道理,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三步,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材料贯穿全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的结尾不是简单地总结全文,而是回应开头,既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深化文章的主旨。

17.(2021河南罗山县教学研究室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12名科技专家和296个项目,获奖者平均年龄只有44.6岁,其中最年轻的团队人均年龄只有35岁;各奖项评选侧重科技助力绿色发展成果;各奖项中国内外合作成果越来越多。

材料二: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人们赫然发现:医护人员成了战士,人民教师成了主播,机关干部成了门卫。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复兴”中学高三某班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请你以该班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2020年,不一样的选择,一样的辉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2020年,不一样的选择,一样的辉煌”。

七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在新中国的发展史册上,在立国、富国、强国的征途中,镌刻着无数先行者坚实的足迹。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人们赫然发现:医护人员成了战士,人民教师成了主播,机关干部成了门卫。由此,我想,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在这个多元的社会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志存高远固然重要,但顺时代大潮,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平台为国家做贡献岂不更加重要?试想,黄旭华不是少怀科学救国壮志,岂

能成“中国核潜艇之父”?袁隆平不怀让全中国人都吃饱饭的情怀,岂能成“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南仁东不率先投身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哪能成“中国天眼之父”?三位前辈学问各有专长,术业各有专攻,但综观其人生轨迹和奋斗历程,他们都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铸造国家强盛之基业。

故我可不可以这样认为,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命运方有大成,无论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会有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价值观。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永远是一个人青少年时期必须直面的人生课题。我毫不怀疑,中华民族的每一代人中,总会有人选择崇高,为国家、民族、社会无悔奉献。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所言,“只有当自身选择与国家的命运同步同行时,我们的人生才可能超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一道腾飞。我们才可能有‘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豪迈,和‘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胆气”。

那么,如何才能兼顾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的统一呢?

首先,在人生的新起点,我们应该向先辈学习,找准人生航向,定位人生坐标。青年人有的是一腔热血,但更应有沉潜修炼之痴心。当下,不乏青年人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热衷于“热门”,考虑的是收入和面子,追求的是物质上的一时之需和一己之利。这种不问初心、只图名利的选择必不能释放生命的潜能,焕发生命的斗志;这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状态,必不能担纲作则,承担时代责任,成就时代大业。此之种种,岂能是我辈所为?

其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在步入成年的新阶段,在痴于自己的事业之时,我们还需向先辈学习,怀一份报国的初心,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相连。这一份最炽热的爱国情和报国志,将引领我们“遇水架桥,逢山开路”,一路前行,所谓“志之所趋,虽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北大中文系毕业生宗立冬选择扎根基层,在贺兰山下、黄河岸边播种梦想,只因怀揣“为国戍边,为民解难”的初心;北大物理专才颜学庆,举十年之功,专注于激光加速器研制,打破国际有关专家的质疑,让研究成果服务于国计民生。无论选择何种专业、职业,只要能为国添砖加瓦,献出绵薄之力,皆可为良业。

“立志而圣则圣,立志而贤则贤。”我们这一代人生逢盛世,重任在身,于人生定向之时,当立鸿鹄之志,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愿你我志业初心不变,爱国情怀不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场接力跑中,跑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好成绩。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

此题考查写作能力。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时应具备明确的情境意识、身份意识、交体意识、问题意识、任务意识、限制意识.在此基础上去分析材料的特点和信息,确定作文立意,两则材料审题的突破口是判断出材料间的异同,重点抓住“同”的地方多加联系进行整体立意。

首先,作文规定了写作的身份是高三学生,这决定了写作者和读者的对象身份特点;其次,题目任务情景为主题班会发言稿,这决定了写作的文体任务特点;再者,发言稿主题为“职业生涯规划”,规定了写作目的导向。

接下来分析材料;

材料一主要内容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包含了职业规划的结果以及规划实施的途径。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而言,隐含了“志存高远”的激励。材料阐述,理想实现的途径:一是勉励青年学生时不我待,应及早定下人生理想目标,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二是指引人生规划的方向。择业与理想应考虑时代的需求与未来发展的方向。三是对如何实现规划的提醒,即注重团队合作。

材料二给人的启发是多元的,例如时势造英雄,时代的洪流有时候会影响人们职业选择的走向;例如时代的压力可能会迫使职业选择多元化、全能化或跨界化;例如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大多数职业都能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平台为国家做贡献,当然,无论立意选择哪个角度,均有一个大前提: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服务大局,服从时代的需求。

综上,结合两则材料的共性特点,可以考虑从以下角度确定立意:职业生涯规划志存高远固然重要,但每个岗位都能以不同方式发光发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更为可贵。无论选择何种职业,早定志向。志存高远,全面发展,团结协作,辩证处理方向校准与持之以恒的关系,这些均是人生规划得以实现的必要原则。

参考立意:

1.追逐职业理想,成就卓越人生。2.志存高远,务实笃行,锲而不舍,方能成就不凡3. 科研探索需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引领,才能真正使之为人类造福。4.确定人生方向,练好内功。5.择业与理想应考虑时代的需求与未来发展的方向。6.履行自己的职责,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统一等等。

作文结构示例:

标题:“2020年,不一样的选择,一样的辉煌”,此标题紧扣材料,同时也是作文的中心,阐释了个人选择与国家命运的关系。称谓语:(亲爱的老师、同学们)问候语:(大家好)正文:第①段:紧扣材料,“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人们赫然发现:医护人员成了战士,人民教师成了主播,机关干部成了门卫”后顺理成章,提出观点“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志存高远固然重要,但顺时代大潮,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平台为国家做贡献岂不更加重要?”(提出问题)第②段:进一步阐释中心,三个简例构成排比句式,列举在科学界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三位前辈,进一步强调“他们都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铸造国家强盛之基业”(深化主旨)第③段:分析论证,只有当自身选择与国家的命运同步同行时,我们的人生才可能超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一道腾飞。我们才可能有‘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豪迈,和‘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胆气”。(分析问题)第④段:过渡性文段,引起下文。第⑤段,如何做:首先,在人生的新起点,我们应该向先辈学习,找准人生航向,定位人生坐标。(解决问题)第⑥段:如何做:“其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在步入成年的新阶段,在痴于自己的事业之时,我们还需向先辈学习,怀一份报国的初心,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相连”。(论述更加深刻。)第⑦段:引言式结尾,“立志而圣则圣,立志而贤则贤”,引人深思,发人省醒,且和标题、开头相照应。演讲稿结束语。

参考素材:

1. 在陈薇看来,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个人价值就会成倍放大。在数十年如一日为国奉献、为民解难中,陈薇和她的战友们竭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倍放大自己的价值。即便需要承受高度的危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辞、在所不惜。如果到了“为了守护生命而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也决不后退,因为他们深信,生命会因使命而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

2. “人必有痴,而后有成。”“痴”意味着一种崇高的爱业精神,一种宽广的爱国情怀。爱业与爱国两者兼而有之,方能立不朽功业,筑现代强国。这启示我们:在进行大学专业、社会职业选择时,不妨做个“痴人”。

3. 所选领域,亦要供奉人民回报祖国,此为“痴”之升华。“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怀着怎样一种感恩社会与反哺人民之心从业,才铸就崭新的东方神话?谁又能说这种一心为民的浪漫情怀不“痴”得让人感动呢!爱国是涌动在每位中华儿女体内的文化血脉,将青春安放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结合国情选择就业,一直是历青年无声的宣誓。五四运动时弃医从文的鲁迅,建设祖国时分别为哲学、地质学、美学筑基的金岳霖、李四光、朱光潜,改革开放时筚路蓝缕的深圳企业家们、开创承包先河的鲁冠球……无怪乎孙中山说:“一个人生来的事,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以实践回报祖国人民,痴心于为国争光彩为民增福祉,大抵是的爱国宣言。在各个痴心儿女的手下,社会如龙舟竞渡,时代有百舸争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都是奋斗者,我们都是追梦人。”中华民族更多丰功伟业,是群众匿名而宏大的痴心“滚雪球”滚出来的。正是民之涓流,造就国之壮阔。

4. 两弹元勋”邓稼先同样对工作有着无限的热爱,为了工作,他毅然告别妻子儿女,隐姓埋名进入飞沙走石的戈壁滩,常常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因为热爱工作,即使身患病症,他也坚持参加会议。对此,邓稼先并未觉得苦累,反而因自己的工作能为国家作贡献百骄傲。

因为热爱文学,鲁迅先生坚持写作至凌晨,并将这种习惯保持至生命的终结;因为热爱舞台,邰丽华用异于常毅力通过老师的手势听拍,舞出了《千手观音》的唯美。虽然吃过苦,受过累,但是他们心怀对工作的热爱,即使再大的苦也会被工作带来的欢乐代替。

参考结构:题目是《痴于一业,矢志报国》。开头列举黄旭华、袁隆平、南仁东三位科学巨匠的事例,得出这样的结论:学问各有专长,术业各有专攻,他们都痴于一业,志在高远,最终成就伟业。然后拓展开去,从司马相如到叶嘉莹,从鲁班到高凤林,再次阐明正是一代一代痴于一业的人各施其力,各尽其才,伟大的祖国才有今日蓬勃发展之气势。接着自然过渡到青年择业观上来,从两方面给青年以建议。一是在人生的新起点,我们应该向先辈学习,找准人生航向,定位人生坐标;二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在步入成年的新阶段,在痴于自己的事业之时,我们还需向先辈学习,怀一份报国的初心,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并采用对比论证,再次举例论证的方式增强说服力。结尾发出号召,愿你我志业初心不变,爱国情怀不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场接力跑中,跑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好成绩。

5. 职业选择日趋多元,这或许是年轻人敢于辞职的最大底气。刚刚结束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显示,年轻人的就业观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灵活就业成为新的就业方式,且越来越普遍。从原来的岗位无法得到满足为何不能放弃?有更好的机遇为何不去尝试?跳槽,可以说是寻找机遇与现实际遇不断适配的过程,不少年轻人在选择中多进行尝试、不断磨砺自我。

6.面对年轻人“闪辞”,社会上出现了不少批评声音,不妨将此看作一种善意的提醒。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面对机遇,要保持良好心态,倘若心浮气躁、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那么,无论跳多少次槽、换多少个岗位,都会原地踏步、难成大器。面对选择,更重要的仍是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做好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认真对待、积累经验。脚踏实地“积跬步”,才能“至千里”,最终找到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

7.当然,跳槽过于频繁终究不是好事,容易给人留下“不可靠”的印象。面对年轻人跳槽“闪辞”现象,用人单位也应有所反思。一位高管在跟年轻离职员工交流辞职理由时,得到3个字的答案:“不开心”——工作环境令其不开心、老板布置的任务令其不开心、上下级关系令其不开心。这也提醒用人单位,要多与年轻人交流,关注回应员工在工作环境、职业规划等方面诉求,给予更多关怀,从而留住心、留住人。

【点睛】

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平时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呢?思辨能力直接反映一个人的认识水平,是合格中学生必备的素质。我们可以在写作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形成以下十种辨证分析能力:①矛盾分析;②现象与本质分析; ③数量与质量分析; ④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⑤因果分析;⑥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⑦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⑧内容与形式分析;⑨内因与外因分析; ⑩纵向与横向分析。

18.(2021江西九江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读书沙龙”活动中,老师郑重地向同学推荐近期出版的《中国精神读本》。这本书精选了从晚清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一百多年来的华文传世名篇,为读者展现出波澜壮阔的近现代中国精神进化史。其中既有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孙中山的《国事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也有入选中学教材的林觉民《与妻书》、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多数同学纷纷表示要认真阅读,但也有同学质疑,这些诗文年代已久,在当今以经济、科技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读之又有何益?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请结合自己阅读的体验或思考,写一篇文章回应那些同学的质疑。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中国精神,壮我中华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那些认为这些诗文过时的同学,其实是没有明白这些诗文当中蕴含的中国精神,更没有参透中国精神对我华夏民族的巨大价值。

花放中华遍野,光洒神州万丈。打造大国风范,传递中华美德。问何以壮吾华夏,答曰:“中国精神”,壮吾巍巍中华。

从古至今,中国一直是世界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而中国精神则是其背后那无形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正是有这一傲骨,中国才能一次又一次振翅高飞,一次又一次震惊世界。因而,我们要发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一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那口经历无数次锻打的章丘铁锅爆红网络。一口铁锅经历多重复杂的工艺才成。其背后不正是大国工匠精神的体现吗?章丘铁锅爆红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章丘人的坚守,才能被国人所熟知。如“天眼之父”南仁东,建设世界面积最大的一口“锅”相当于六十个足球场的射电望远镜,他用毕生精力与时间,只为让中国在天文方面独领风骚,FAST建成后不久,他便溘然长逝。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才让中国科技迅猛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精神,一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

当一百多年前,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毅然写下这一诗句警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他仍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老桑杰曲巴及其女儿一生,一生守护祖国最边疆。他一生无怨无悔,独自带领家人为祖国看护边疆,最终感动玉麦所有人。正是有这一感动天地的爱国精神,中国才能越走越远,越来越强。

中国精神,一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开放包容的共同体精神。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本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有国家都应共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率先垂范,积极履行大国职责。不仅公布地质数据,还自曝短板——水资源污染,致力建设亚投行,牵头举办进博会……中国正以其特有的方式改变每个人,改变世界。正是这种开放包容的命运共同体精神,才让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不断发声,不断成长。

中国精神深扎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它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优良品质,正是有这种精神,才让中国愈发强盛,让中国梦愈发美丽,愈发光彩照人。重读这些诗文,重温中国精神,莫忘历史,才能展望未来。那些质疑的同学,你们认为呢?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分为材料和要求两部分。材料部分通过老师推荐的《中国精神读本》,展现了不同时期的伟人代表及他们的“中国精神”。其中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有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从“未来”的角度展现的爱国精神;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的坚韧的革命精神、拼搏精神;毛泽东“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为人民服务精神、红色精神等等。除了材料中给出的这些,考生还可以扩展思维,补充“中国精神”的内涵,比如“工匠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通过思考这些,考生会对“中国精神”的内涵有初步的了解。材料部分还给出了某些同学的质疑“这些诗文年代已久,在当今以经济、科技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读之又有何益?”。要求部分是“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请结合自己阅读的体验或思考,写一篇文章回应那些同学的质疑”,这就相当于告诉考生,要肯定“中国精神”,即使在当代,中国精神也不过时。考生要论述“中国精神”的具体内涵,不能笼统地说;要阐明为何、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参考立意:

1.中国精神永不过时;

2.继承并发扬中国精神,向世界展示中国精神;

3.有一种力量,叫中国精神;

4.弘扬中国精神,托起复兴之梦。

参考素材:

1. 只有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真正使中华民族摆脱了一百多年来受屈辱的历史地位,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他所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和思想路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和注重现实的经世致用精神。我们现在物质生活是丰富了,国家一天天富强了,但是,如果天天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而将弘扬我中华民族精神视为可笑之举,那就是非常危险的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象征,如同一个人的精神是人的生命之所系一样。没有了精神生活,人就没有了灵魂,就如同行尸走肉;同样,没有了民族精神,一个民族也就没有了精神支柱,就如同一盘散沙,不管这个国家有多少人口,经济有多发达,也会一触即溃的。而有了这种精神,一遇到民族灾难,不管是外力入侵,还是自然灾害,我们都能众志成城。

2. “红色精神”,一百年前便已萌芽,从一九一九年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启蒙精神”,到“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从“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到“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从“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到改革开放以来的“顽强挑战、开拓创新、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努力拼搏”的“打造复兴中国梦”之伟大精神。

3. 在个性展示与顽强拼搏的平衡间,没有人愿意看到一支只知展示个性而不懂顽强拼搏的体育队伍。因为个性的展示永远替代不了顽强拼搏带来的冲击与震撼,在竞技体育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过程中,拼搏精神永远是其中至关重要的支撑。

4. “鲁迅所在时代,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他认为,国家的贫弱不仅是表现在国力上,还表现在精神上的弱小。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但并不等同于精神也同样强大,过度娱乐、道德浮躁等许多问题仍然存在。因此,不能说在国力强大的今天,探讨学习鲁迅精神就是过时的,就是不合时宜。鲁迅的奋斗意识、批判意识、自强意识永远值得人们学习。”

5. 今天再提艰苦奋斗,不是要我们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衣缩食的生活,也不是要我们回到窑洞草屋过封闭的小农生活,而是以艰苦奋斗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保持勤俭节约的高尚品德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气质。黄炎培曾提出过“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兴亡周期律,称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其中,他还分析了造成这个周期律的原因:一是外部环境的稳定和改变,让人精神松懈,二是干事者惰性发作,且形成社会风气,三是干部人才绝竭。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华的《十条戒律》里写到: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今天的我们要跳出黄炎培所说的周期律,走一条新路,并在干扰不断的环境中坚持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必须克服精神松懈、贪图安逸的消极意志,必须保持崇尚艰苦朴素、奋发图强的高尚品德。可见,艰苦奋斗的精神至今没有过时。

参考结构:题目是《中国精神,壮我中华》。开头否定那些质疑的同学,指出,他们没有明白这些诗文当中蕴含的中国精神,更没有参透中国精神对我华夏民族的巨大价值。然后顺理成章提出观点:“中国精神”,壮吾巍巍中华。先总体强调中国精神的重要性,然后再具体阐述中国精神的内涵,包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开放包容的共同体精神。并列式结构使得文章层次分明。最后重申,重读这些诗文,重温中国精神,莫忘历史,才能展望未来。

【点睛】

考场作文注意事项:

一、结构模式要“简”。

高考作文先要 整体构思。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主体展开,材料选取等,在动笔前要通盘考虑。只有自己想清楚了,才能写清楚; 自己写清楚了,阅卷老师才能看清楚;阅卷老师看清楚了,给分才能给清楚。笔者认为,考场作文的结构应该简明,因为教师阅卷时,每篇作文平均阅读的时间仅为一分钟。

二、列提纲要“快”。

高考既考能力又考速度。 考场上列作文提纲,可先写出简单的结构模式,然后把可能用上的 词句和例子,如名言警句、古诗词、古今中外的事例(尤其是带有时代气息的当今事例),简省写出,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写于卷面之前,可边浏览边修改,择优录用。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一气呵成,避免文面多处涂改。

三、内容要“新”。

1.题目要新颖别致。“题好文一半”,许多阅卷老师就是根据考生命的题目来判定他的审题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因此,能拟一个独具特色的题目,就能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住老师的视线,分数自然偏高。

2.开头要新颖独特,结尾要深刻感人。从题目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拿手的文体,精心打造开头和结尾,确保获得高分。

3.素材的选取要新鲜贴切。材料新颖又切合题意,那就能显示考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作文分数自然就能上一个档次。考生要力避大众化和过于平淡的素材,要善于从 现实生活、历史典故、文学名著中去搜寻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而且要注意材料的贴切性、典型性、新颖性、多样性。 

侯晓旭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2年高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年高考作文热点主题立意及范文:哲理思辨(一)
下一篇:2022年高考关系思辨型作文备考话题:常识与反常识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