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2964  2021-12-18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2年高考作文热点主题立意及范文:社会热点(一)
 一、材料作文

      1.(2021北京朝阳高三期中)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再次出征太空。请以“飞天英雄征寰宇”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

      【答案】范文:

      飞天英雄征寰宇

      2021年10月16日,又一次成功地发射,又一个伟大的时刻,又一次亲密的接触。三位中国航天员,带着祖国的嘱托,载着人民的希望,开启了中国人的又一次太空之行。太空常客翟志刚,以丰富的经验为广阔寰宇划上一道道中国红;“太空教师”王亚平,凭娇小的身躯让女性足迹踏进那茫茫宇宙;首航飞天叶光富,靠过硬的素质为此次出征保驾护航。三位飞天英雄,用他们出征寰宇的壮举,刷新了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引领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打开了地球通往未知的大门。美哉,太空!壮哉,英雄!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微写作是短小而精炼的表达,是运用精炼的语言描述场景、事物,表述观点、抒发情感的写作。它本质上仍然是考查考生的语言能力和思想情怀,只是它设定了语境或语言应用的目的。考生在准确把握题目主旨的前提下,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表达方式:抒情。

      关键词:成功发射、英雄、征寰宇。

      写作对象:航天英雄。可以写群像,也可以写个体。

      写作要点:以航天英雄为写作对象,歌颂他们勇于冒险、敢于担当的英勇行为,赞美他们挺身奉献、不惧生死的高贵品质,盛赞他们为祖国、人民乃至全人类航天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高度评价此次太空之行的意义和价值。

      题目要求写一首小诗或抒情文字,写诗歌要注意语言凝练,意象鲜明,感情细腻。写抒情性的文字,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要真挚,语言要生动形象。

      2.(2021安徽宿城一中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12月,加拿大当局应美国要求,将在温哥华国际机场转机过境的孟晚舟扣留。经过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当地时间2021年9月24日,被加拿大非法扣押1028天的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回国。

      孟晚舟发表感言说:“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回首3年,我更加明白,个人命运、企业命运和国家的命运十指相连,祖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我想说,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对于孟晚舟重获自由,有人认为,依靠的是维护世界秩序的正义和法理;也有人认为,是源于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维护本国公民正当权益的坚定决心和意志;还有人认为,凭借的是她自己令人刮目相看的坚强和韧性,是对祖国和人民的信任……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强大的祖国是我们坚定的后盾

      孟晚舟25日晚乘坐中国政府包机回到祖国,与家人团聚。至此,加拿大在美国唆使下非法拘押孟晚舟长达1028天的荒唐闹剧,终于告一段落。现在回过头来看,促成孟晚舟平安回国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无疑在于,她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叫中国,有个强大的集体叫中国人民!

      中国政府维护本国公民和企业正当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孟晚舟事件是一起彻头彻尾的政治事件,本质是美国一手策划、加拿大帮凶实施的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迫害,是对中国本土高科技企业的蓄意打压,妄图借此阻挠中国的科技发展。强大起来的中国绝不会让美加的图谋得逞。中国政府作出了不懈努力,屡次敦促美加立即纠正错误,解除对孟晚舟的任意拘押,撤销对孟晚舟的逮捕令和引渡要求,释放孟晚舟并让其平安回国。

      中国人民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强大民意不可阻挡。在孟晚舟被加方非法拘押后,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展现了决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政治胁迫和滥用司法行为、绝不允许本国公民成为别国政治迫害的牺牲品的坚强意志。中国媒体发起网络联署要求加方立即无条件释放孟晚舟,在短时间内便有近1500万人签名联署。14亿多中国人民汇聚起来的强大民意,是任何试图霸凌、欺压中国人民的势力无法漠视的,这样的民意足以让他们胆寒!

      孟晚舟事件发生后,中国与美加展开了一场艰辛却富有成效的斗争。从揭穿美加见不得人的政治图谋,到揭批美加无视人权大搞任意拘押,再到揭露美加将法律用作巧取豪夺、打压异己、谋取私利的工具,美加所有的伪装都被无情撕破,其丑陋原型暴露无遗。在中国强有力的外交与舆论攻势下,美加不仅陷入“道德洼地”,而且难以借此逼中国“就范”。除了让孟晚舟平安回国,美加已经没有更好选择。

      孟晚舟在离开加拿大之前表示,“感谢我的祖国和祖国人民对我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我走到今天最大的支柱”。她在中国政府包机上发表的感言也说:“感谢亲爱的祖国,感谢党和政府,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我们相信,经历了1028天的磨难,孟晚舟的这些感言发自肺腑。


展开全文阅读
      孟晚舟还说:“我们祈祷和平,幸运的是,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我们崇尚伟大,可贵的是,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很多国人、尤其是海外中国公民对此深有体会。无论是中国从战乱地区一次次撤侨,还是在新冠疫情肆虐下展开的“春苗行动”,祖国是每个中国人最坚强的后盾。不只孟晚舟是幸运的,在每个华夏儿女背后,我们都有个强大的祖国叫中国,她是我们最坚定的后盾!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材料主要叙述了被加拿大非法扣押的孟晚舟在中国政府努力下包机回国的事例,引用了孟晚舟的一段感言,在发言中,她强调了祖国是自己回国的后盾,个人与企业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密切,表达了浓厚的爱国之情。材料最后一段是不同观念,一种看法是认为孟晚舟重获自由“依靠的是维护世界秩序的正义和法理”,一种看法是“源于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维护本国公民正当权益的坚定决心和意志”,一种看法是“她自己令人刮目相看的坚强和韧性,是对祖国和人民的信任”,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写文章。既然加入学生自己的思考,就不能单线程地只选择第三段几种观点中的一点来进行分析。这三种观点应该相互融合,如“维护世界秩序的正义和法理”如果没有强大的祖国作后盾,便可能无法得到“正义和法理”的判决,否则孟晚舟也不会被“非法扣押1028天”;又如“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维护本国公民正当权益的坚定决心和意志”,如果孟晚舟并不是一个坚定拥护中国的公民,便不会被非法扣押,也不会得到中国政府的全力营救;“她自己令人刮目相看的坚强和韧性,是对祖国和人民的信任”如果缺少了国家后盾,便不会迎来回国的最终结果。总之,学生在立意时应该注意结合多方因素进行分析,合理阐述。

      【立意】

      1.正义和法理需要强大祖国作后盾。

      2.信任祖国的中国公民,理应得到最好的维护。

      3.祖国是她身处困境坚韧不拔的信念。

      4.无论个人、企业,命运都与国家相连。

      5.五星红旗是我们所有人的信念。

      【素材】

      1.经历了三年的禁锢,思念家乡的旅人终于踏上了回家的旅途。一次简单的回国背后承载着的是许许多多同胞的共同努力。我想,为了一个人回到家乡整个国家都在努力的事,或许只会发生在中国。这件事足以强烈的反应我们的祖国真正的强大起来了。看着远在异国他乡时写出的那些带有深深思念的文字,听着视频中那几句饱含深情的“我回家了”,都不经让人心头一颤,眼眶一湿。四周的人群攒动,“欢迎回家”的口号激得每个人都心头一暖。祖国正在让他的所有人民都知道,无论我们身处何地,他都会为我们保驾护航,让我们平安的回到家乡。

      2.华为研究了5G技术,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而美国为了警告华为,在孟晚舟女士去温哥华的时候,定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她抓住。而任正非却没有任何办法,并没有走后门,将其女儿换回来,而是通过正当手段,去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利。而昨晚,孟晚舟女士在经历了一千多天在异国他乡的煎熬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她下飞机的那一刻,举国欢庆,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希望。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会到来,正义之舟,充满了希望,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3.孟晚舟女士一袭红衣走出机舱,向人群挥手致敬,“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在被拘押期间,每次出庭她都是如此的沉稳大气,甚至笑容满面,自信的气息昂在他的脸上,妆容适宜,衣着简洁,从她身上散发出的无不是一种一个中国人该有的气质与精神,此次事件,让我们看到,许多国家利益背后的事实,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坚韧的力量与人民的希望,孟晚舟:“事关尊严,我不会让华为和中国蒙羞。”慷慨激昂的誓言击打着我的心灵,在如此动荡的局面下,他能冷静的思考,保持身上的傲骨与自信,镇定自若,勇往直前,她告诉了我们,黑暗终将离去,黎明总会到来

      3.(2021天津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抗疫过程中,51岁的张文宏因讲真话、讲专业的话而火遍全网,被称为“医学界网红”。他却说:“大家不要叫我网红,请叫我文宏。”

      现在,也有一些学校借助自媒体平台推出各自的网红教师,有些甚至受到国家媒体的关注和宣传。这些网红教师有的颜值颇高,有的多才多艺,有的教学出众……

      国庆期间,德云鼓曲社在天津开业,引发观赏热潮。在传统曲艺式微的大背景下,这种大热与该社一些网红演员的号召力有密切的关系。

      “网红”现象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有人为此担忧,认为“板凳甘坐十年冷”,乐做“网红”会影响专业研究;有人为此鼓掌,认为这些网红可以带动人们对一些领域的深入了解。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两种立场中选择一种,写一篇文章,说服持另一立场的人。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例文:

      我为知识“网红”点赞

      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新业态、新话题层出不穷。“网红”即在互联网上走红的普通人,而随着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络红人也在各行各业陆续出现。在抗击新冠疫情中,51岁的张文宏因讲真话、讲专业的话而火遍全网,被称为“医学界网红”。也有一些学校借助自媒体平台推出并打造各自的网红教师……

      有人为此担忧,认为“板凳甘坐十年冷”,乐做“网红”会影响专业研究,而我却觉得应该为此点赞,因为这些知识网红的出现带动了人们对一些领域的深入了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和利用,也经历了从最初的获取信息、聊天、娱乐到现在追求专业知识指导的过程。在以知乎为代表的一些网站的推动下,知识“网红”与近些年出现的医生网络问诊、网络培训学校等,都属于凭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走红的范畴。

      知识“网红”的崛起,一方面是由于其独特的知识特质与身份符号、经验积累,他们满足了受众对于情感、工作等方面专业知识的需要,因而受到大众追捧;另一方面则是借助网络推手的宣传造势和传媒效应,“知识网红”群体不断发展壮大。“知识网红”反映了当前社会不同行业之间合作不断加深、专业分工日趋细化的趋势,有着积极的意义。

      诚然,专业研究需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但是乐做“网红”并不意味着急功近利。的确网络红人现象出现已有多年,如当年的凤姐、犀利哥等,大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并未给网络与现实社会提供多少正能量,人们大多抱着新奇、戏谑的态度围观。然而“知识网红”的出现改变了网络红人的单一价值取向。越来越多的网民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不再仅仅关注娱乐明星、体育赛事、影视作品,而是有意识地将互联网作为自身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场所。而一些网红医生、网红教师等专业领域的“网红”更是能让我们对相应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展开余文
      所以不必谈“网红”而色变。甚至我们希望有更多像张文宏医生、多才多艺的老师等专业人士成为“知识网红”,同样我们对于“知识网红”,要做的不仅是围观,更不能只是消费,而是以此为契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相信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网红”的未来定是晴天。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由材料、任务、要求构成。

      首先看材料。

      材料第一段写抗击疫情期间,51岁的张文宏因讲真话、讲专业的话火遍全网,被称为“医学界网红”,但张文宏明确表示,在疫情结束后会选择安静离开,回到“文宏”状态的想法。由此可见,被称为“医学界网红”不是张文宏抗击疫情期间出来讲真话、讲专业话的目标;他选择出来讲话是因为抗击疫情的需要;他理智面对迅速爆红的巅峰状态,清楚自身的社会角色、社会责任与人生追求,他更愿意做真实的自己而不是“网红”。

      第二段陈述现在一些学校借助自媒体平台推出、打造各自网红教师,这些网红教师多有过人之处,有的还受到国家媒体的关注和宣传的现象。由此可见,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培养网红,“成为网红教师”不单靠个人实力与长处,更需要各种媒体助推。

      第三段写国庆期间,德云鼓曲社在天津开业,并指出在传统曲艺式微的大背景下,这种大热与该社一些网红演员的号召力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些网红可以带动人们对一些领域的深入了解。

      接着分析任务。

      首先交代了“‘网红’现象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客观事实。第二句话写有人为网红渗透到各行各业担忧,认为乐做“网红”会影响专业研究,做专业研究需要“板凳甘坐十年冷”,耐得住人生寂寞才能进一步走向专业深入发展。这主要是从为“网红”现象给社会专业深入发展带来冲击与影响的忧心立场上来看的。第三句话写有人为“网红”渗透到各行各业而鼓掌,肯定了“网红”现象给人们带来对社会某些领域深入了解的机会。这主要是从网红现象对推动人们深入了解社会有积极意义的发展立场来看的。

      综上所述,材料主要讲述面对不断发展的网红现象,人们有两个不同的立场。

      结合材料和任务,作文的立意思考有两大角度:

      角度一:赞同“网红”现象会给社会专业深入发展带来冲击与影响的忧心立场。

      呼吁“板凳甘坐十年冷”,在专业研究道路上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冷落”,守得住初心与底线,抵得住网红可能带来的繁华、名利的诱惑。在纷繁的网红现象中看到更高远的人生目标与社会责任、社会担当。

      角度二:赞同网红”现象有推动着人们深入了解社会的积极意义的发展立场。

      网红们推动了人们对某个领域的深入了解,这是信息时代社会整体进步的有效路径,也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过程。这与专业研究推动社会深入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因而不需要为网红可能冲击与影响社会专业发展而忧心忡忡,在专业领域有目标和有追求的人们不会为眼前的爆红而停止前进,如果因爆红而迷失专业研究的发展方向,这样的网红只能是昙花一现,无法永远“像花儿一样红”。同时,专业领域的网红们会给社会带来无数的“红色种子”,在一个自由、开放、多元、包容的环境里会长成更多的“网红”,进而达到“万山红遍”的境界,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

      立意:

      1.拒绝浮躁,不做网红。

      2.“网红”带你走进新的领域。

      4.(2021天津南开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92年春天国内外各大新闻传媒都刊发了一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邓小平南巡讲话”),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推动了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它成为当代历史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被称为中国第二次改革开放。此后中国各个领域的思想解放加快,改革步伐增速,从传统体制的改革到科技革命的爆发,改革创新带来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如今高铁飞驰,航母游弋,“蛟龙”入海,“墨子”巡天,“嫦娥”登月,“祝融”落火……中国已成为傲立世界的强国。这辉煌成果的取得都源自30年前那个思想解放的春天所带给我们的改变。

      近年来国内又涌起了传统文化热潮,经典研读,古诗吟诵,汉服出街,仿唐歌舞,京剧秦腔……似乎千古不变的古风旧俗又复活于当下。但这些不但未阻止时代的进步,反而繁荣了文化与经济,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对于这“变与不变”的辩证你有怎样的思考呢?其实我们的个人生活也有类似的情况。请你结合材料并联系个人生活,以“变与不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为引语式材料。

      材料共两段内容。第一段讲述1992年以来由于各领域的思想解放,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是“变”,思想上的变,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变,带动了百姓生活的变。经济越来越繁荣,百姓越来越富足,国家越来越强盛。

      第二段列举了近年来国内涌起的传统文化热潮,这是“千古不变”的东西。第二段中有句话很重要,“但这些不但未阻止时代的进步,反而繁荣了文化与经济,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第二段的重点,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反而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引导语中“变与不变”规定了写作的主题,考生要围绕“变与不变”进行思考,展开论述,理清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二者之间看似矛盾,其实是和谐统一的。要求考生思考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变与不变”,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二者又是如何和谐统一的。

      行文时要理清“变与不变”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结合材料并联系个人生活展开论述。建议写成议论文,可以先写“变”的意义,再写“不变”的意义,然后论述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

      立意:

      1.变与不变是和谐统一的。

      2.变是建立在不变的基础上的。

      3.万变不离其宗。

      5.(2021河北石家庄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你会发现,老年人的手机里全是养生推送,中年大叔的手机里大多是当日财经,网瘾少年则都是游戏攻略……这,其实是一些网络系统通过大数据设下的信息陷阱。这些系统能根据用户浏览的习惯,分析用户的喜好,将同类信息源源不断地输送给用户,从而获得更高的人气和利益。换言之,可能这些大数据比你更了解你自己。这样的结果是人们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视野反而狭窄了。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

      材料先是列举了大数据设下的种种信息陷阱,然后介绍信息陷阱的实质是输送同类信息,其造成的结果往往使人们视野狭窄。

      材料的关键词是“信息陷阱”“同类信息”“视野狭窄”,考生围绕着这三个关键词不难得出正确的立意。

      本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大数据时代如何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置身信息洪流,如何保持清醒。学会辨别,扩充知识面,是信息时代应具有的媒介素养。

      行文时要紧扣关键词确定中心论点,不能做过多延伸,必须围绕材料内容立意。建议从“怎么办”的角度阐述如何面对信息洪流的时代。

      立意:

      1.信息洪流时代,理应学会独立思考。

      2.“兼收并蓄”,不断提高辨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不要在信息洪流中迷失自我。

      6.(2021辽宁丹东市教师进修学院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明年2月,中国将举办第24届冬季奥运会。作为这届冬奥会上的青年志愿者,如果有外国运动员问你“冬奥会跟你有什么关系”,会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展开余文
      请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容写一篇文章,阐释你的认识与观点,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面向外国运动员谈谈“冬奥会跟你有什么关系”。

      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2022年我们又将迎来第24届冬季奥运会。能够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彰显的是国家的实力,特别是在当前疫情形式仍然严峻的现状之下,中国举办冬奥会更是意义非凡,它能让世界看到中国社会制度的优势,看到中国政府的实力,展现中国人民的力量。通过举办奥运会,我们能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可以增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同时,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通过冬奥会,让我们更加热爱冰雪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在谈冬奥会与“我”的关系时,考生可从个人与冬奥会的关系,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与世界的关系等角度来谈。

      从个人与东奥的角度,可以写冬奥会是世界文明与进步的事业,青年人应该投身其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彰显青春风采;

      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角度,可以写自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青年学生,为国家做出贡献是应尽的义务也是责任,每一名中国人都责无旁贷;参与奥运不仅行动上要为奥运效力,更重要的是参与奥运精神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让奥林匹克深入人心,让中华文化远播四海。志愿者在服务中外宾朋的同时,这样的文化使命也不容忽视。

      从个人与世界的关系角度,可以写通过参加这次盛会,能够广交天下朋友,强健体魄的同时获得友谊;还能拓展视野,关注世界大事等。

      最后要注意是,跟“外国运动员”交流,在表达上要注意措辞,以能够让外国朋友接受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

      立意:

      1. 共燃冰雪梦,同心向未来。

      2. 迎接冰雪之约,共筑友谊之桥。

      3. 为冬奥出力,青年责无旁贷。

      7.(2021西藏拉萨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躺平”,网络流行词,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表现,如职场白领逃离大城市,转身回到三四线的家乡,从此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日常工作中,没有什么目标感,每天应付完成基本任务即可;大龄男女青年不恋爱、不结婚,不买车、不买房,一个人挣钱一个人花……当下社会,“躺平”已成为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时评摘选〗

      ★南方日报: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虽然来自外部的压力不容忽视,但与其嗟叹抱怨,不如奋起直追,有志青年大都会正视压力,用奋斗闯出自己的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难和挑战,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动不动就被小困难打败,时不时受“丧文化”所左右,显然不是一个当代青年应有的气质。如果一遇到压力就喊“内卷”,一遇到控诉就想“躺平”,我们又怎能改变人生呢?

      ★光明日报:

      躺平得了初一,躺平不了十五。工作生活,尽管困难重重,但还得困中求变,难中求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靠灵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才能改变困境,过上好日子。看看身边,努力上进的比比皆是,青年人的奋发有为更让人肃然起敬。

      ★长沙政法频道点评:

      其实“躺平”的大火,反映了年轻人的生存焦虑。说明当下的生活环境、生活成本等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够舒适。低欲望背后是求而不得的厌倦。所以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躺平”的时候,社会也应该给予更大的包容,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大众日报:

      “丧”“佛系”“躺平”并不意味着年轻人放弃自我,更多的是他们纾解焦虑的一种途径。放开视野,“躺平”其实也是一种调侃,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正如国外有一批年轻人曾被贴上“垮掉的一代”的标签,但事实证明,那个年代、那些人并未垮掉,恰恰是对生命、对梦想进行了一次轰轰烈烈叛逆的尝试,推动着社会继续前进。一代代人在经历过一个阶段的迷惘探索后,最后还是回到积极向上的生活轨道上。从这个角度讲,“躺平”亦不过是这一段经历的注脚吧。

      ★环球锐评:

      其实,我们相信绝大多数赶“躺平”时髦的年轻人只是过过嘴瘾,他们在生活中是不敢真的躺平的。身为普通人,也最难“躺平”。我们要有一份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而职场的大多数境遇是不进则退的,奋力是逆水行舟时原地踏步的基本功。我们都要结婚生子,自己躺了,我们能要求孩子在起跑线上也躺了吗?还有父母,我们常常对他们报喜不报忧,不就是想让他们放心,觉得我们在外漂泊得还不错吗?如果我们仅仅是个自然人,自己做自己的主,躺就躺了,问题是老马在一百几十年前就说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年轻人选择“躺平”,也是在传递信号

      最近有个词在互联网上兴起——躺平。顾名思义,所谓“躺平”,就是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了。

      从个案采访看出,能描摹出“躺平”的轮廓画像:有人受够了大企业的996,抱起了大专专职教师的铁饭碗;有人逃离了职场“假模假式”的人际关系,跑去麦当劳打零工;有人创业失败,躺平在家等待继承家产;有人看清了真实的自己,三次离职后,回到四线城市当咖啡店店员;也有人拒绝升职加薪,找了个养老的差事舒舒坦坦……

      选择躺平的年轻人有多少?这很难统计。但躺平迅速引发共鸣,成为让众多年轻人豁然开朗的“精神归宿”,这本身足以说明他们的精神状态。“躺平”其实也未必是多新鲜的概念,从“丧”到“佛系”,瘫软的姿态也在不断翻新。当“内卷”一词席卷舆论,“躺平”于是也被高调祭出,二者抗衡周旋。

      躺平看似是妥协、放弃,但其实是“向下突破天花板”,选择最无所作为的方式反叛裹挟。即便996的加班模式、勾心斗角的职场文化、露骨直白的成功崇拜在舆论层面广受批判,但得承认,年轻人一旦选择进入某种职业体系,便很难抗拒大趋势,那些在价值层面被否定的生活模式,又会自然地变成一种选择。

      因此,年轻人选择躺平,就是选择走向边缘,超脱于加班、升职、挣钱、买房的主流路径之外,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环境对个体的规训。“无法改变环境便改变心态”,这种鸡汤式的自我解脱,不用专门教育,年轻人在社会的摸爬滚打中自然也就学会了。

      躺平现象也非哪国独有,英国有尼特族,日本叫低欲望社会,美国也有归巢族。大体上,一个经济体在达致一个阶段后,就具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经济机会选择相对多元,加班加点的边际效益降低,自然会产生一批“扶不上墙”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的躺平,事实上也是在传递一种信号:社会环境、生活成本、成长路径,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够舒适,相比而言,躺平虽然颓废,但至少相对不累。互联网上不乏讨好年轻人的营销话术,但具体到现实场景,很多“门墙”对年轻人可没有那般笑容满面,这才更是一种社会的真实。

      从宏观层面看,我们当然期待年轻人始终有一种昂扬向上的姿态,保持社会竞争性,这也是达成很多宏大议题的必要条件。但也要看到,具体到微观场景,个体往往会将主观感受置于价值排序之上,从“狭隘”的视角进行人生规划,很多年轻人面对重压,自动滑向边缘化的解决方案。

      年轻人的姿态,事实上也有助于社会发展目标的清晰化:如果说人本身就是发展的意义所在,那么让人舒适本身就是目的。我们的政策导向,其实也不妨回过头来,更多侧重于年轻人的舒适感受,让他们主观上感到愉悦与放松。

      当生活本身充满乐趣,年轻人心头没有那么多和舆论裹挟相对抗的张力,那么,很多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社会远景,或许也在不经意之中得到了解法。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包括对“躺平”的介绍和有关“躺平”的时评两部分。

      第一部分中列举了“躺平”的种种表现,并称这是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第二部分材料很长。《南方日报》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与其“躺平”,不如正视压力,奋起直追,用奋斗闯出自己的路。《光明日报》的观点可以概括为:要困中求变,难中求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长沙政法频道的观点可以概括为:“躺平”反映了年轻人的生存焦虑,社会也应该给予他们更大的包容,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大众日报》的观点可以概括为:“躺平”更多的是他们纾解焦虑的一种途径,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之后还是回到积极向上的生活轨道上。环球锐评的观点可以概括为:绝大多数的年轻人说自己“躺平”只是过嘴瘾,他们在生活中由于需要养家糊口是不敢真的躺平的。

      以上观点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否定了“躺平”,认为年轻人需要奋斗。以《南方日报》和《光明日报》为代表。第二类对“躺平”青年持同情态度,认为这是一种生存焦虑。以长沙政法频道和《大众日报》为代表。第三类认为“躺平”是个伪命题,绝大多数年轻人是不敢真正“躺平”的。

      行文时可就以上三种观点的一种或多种作为立意出发点,联系社会现实发表看法。对“躺平”的态度一定要明确,写作时可以用因果分析法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如否定“躺平”,可以从自身发展、家庭责任、国家需要等方面分析原因。

      立意:

      1.“躺平”须摒弃,青年当有为。

      2.“躺平”反映了年轻人的生存焦虑。

      3.“躺平”并不可耻,而是奋斗失灵前的刹车。

      4.莫用“躺平”误读奋斗着的年轻一代。

      8.(2021山东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1年7月,河南受灾,各地各方不吝捐款捐物,鸿星尔克捐赠5000万元物资,

      本来这件事并没有引起什么水花,后来微博下的一条评论“感觉你们都要倒闭了还捐了这么多”成功引发大众共鸣,于是支持国货、支持鸿星尔克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网友们把鸿星尔克官方微博的会员充值到了一百多年后、纷纷涌入直播间热情地请主播把最贵的产品拿出来,把鸿星尔克视为“国货之光”,一时间近乎魔幻的直播间评论,成为网络上最热的梗……我们在感佩民族品牌应有的勇气与担当、国人的爱国热情的同时,也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听到了另一种声音:有人怀疑鸿星尔克诈捐,有人质疑其炒作,有人野性消费,有人跟风购买,也有人不但把鸿星尔克一抢而空,还跑去别的品牌的直播间,对主播的解释、求情置之不理,肆意谩骂主播,进行逼捐……

      一面是亢奋高涨的购买,一面是偏执、自以为正义的讨伐,大众媒体时代,情感宣泄往往较理性思考先一步占领高地,任何一个社会事件都又可能演变为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体狂欢。

      材料二:对细小的声音,要侧耳倾听;对巨大的声音,要保持质疑。

      ——伊藤诗织

      上述材料给你什么启示?结合自身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属引语式材料。

      材料一是说鸿星尔克捐资救灾引发的不同反响,如“支持国货、支持鸿星尔克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具体表现是会员充值,抢购鸿星尔克的商品,直播间评论,这些声音让我们感佩民族品牌的勇气和担当以及国人的爱国热情。同时还有“另一种声音”扑面而来:有质疑鸿星尔克,有野蛮跟风,有谩骂逼捐,这些声音展现了跟风者的不辨是非、盲目跟风的不理性。

      材料二是伊藤诗织的话,这句话充满思辨性。从前半句来看,考生需要明确“细小的声音”指什么,为什么要侧耳倾听。“细小的声音”可以指发自内心的真实诉求,可以指他人的不同意见,也可以指底层的声音,可以是师长的善意劝告,可以是社会底层弱者的呼求,可以是先知先觉者为民请命的呐喊,既然要“侧耳倾听”,那就说明这“细小的声音”对自己成长有用,所以从这个维度来看,考生不仅需要点明“细小的声音”的具体所指,也需要阐明倾听的价值。从后半句来看,写作时要说清“巨大的声音”是什么,为什么要“保持质疑”。

      “巨大的声音”可以是旁人对你生活的指指点点,可以是流量明星富有煽动力的洗脑,可以是集体无意识的社会舆论,可以是无可辩驳的权威话语。从“保持”一词来看,出题人是赞成对人云亦云、迷信权威等“巨大声音”进行质疑的,这种质疑的精神是推动历史前行的动力。如果缺少质疑,不敢追求真理,一个人可能丧失理性的光辉,一个民族可能会失去发展的潜力,所以考生要以一种思想的高度去看到保持质疑的积极意义。

      综合两则材料来看,材料一中盲目跟风的种种表现都属于“巨大的声音”,对此,我们应该保持“质疑”。由此事件延展开来,我们要追问自己的现状,是时常随波逐流、无脑跟随还是保持清醒、理性思辨。接着需要对现状背后的缘由做深度剖析,一切的反思是为了更加明达。当我们把声音的状态还原至自然,抛却声音的大小与来由,独立思索,审慎辨析,所有的谜团都会随之解开。

      对此类材料作文题,考生绝不能简单地找寻若干个相关事例去论证这句话的正确性,而要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用你的思维带领读者一起思考,一起清醒,如此方能写出有现实意义有深度有温度的文章。

      行文构思上,考生可以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巨大的声音,当它们来临之时,众人都是怎样的态度?是认为声音大和多就是正确,然后盲目跟随?还是无论何时都保持质疑,慎思明辨?而当那些声音出现反转时,众人又是采取何种态度?……若是长期习惯性听信,长期的灵魂不在场,我们会不会成为巨声的提线木偶?由此表达在巨大的声音面前,保持质疑的重要性。

      考生还可以思考,面对一个新闻事件,当双方的声音在权威上有云泥之别,我们是否会盲目地相信权威?是否会轻易地同情“弱者”,批判“罪犯”?这些盲目与轻易都亵渎了我们作为有独立思想的人的本质。我们不该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迷失自我,或变成无意识的集体罪犯还自认为善良……无论何时,我们都该拥有独立的自我,明亮的精神,保持理性,追求真理。

      立意:

      1.无看众生哗然,静听流水潺湲。

      2. 保持质疑,慎思明辨。

      3. 保持理性,追求真理。

      9.(2021重庆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浙江杭州一家养老院住进了不少年轻人,其中许多还是00后。搬入这个养老院的年轻人,每个月只要支付300元租金即可入住,但同时每个月必须为老人提供至少2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的形式多样,可以进行书画、音乐、舞蹈、插花等教学。养老院要求青年入住者是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单身青年,且市区无住房。通过报名、审核、面试,入住后还要进行考评。

      有人认为,老人得到了陪伴,年轻人减轻了负担,这是双赢;也有人认为,这种行为占用了社会有限的养老资源。

      对以上观点,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开启“养老”新模式,实现“跨代式”双赢

      近闻浙江杭州一家养老院采取了创新举措——让年轻人“入住”养老院,初听实在是匪夷所思,好端端的年轻人不在外面好好打拼,闯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开创自己的事业辉煌,而是提前开启 “夕阳无限好”的“养老模式”了——当志愿者,笔者不由得为养老院的这个举措拍案叫绝!

      这些有学历,有才艺而又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年轻后生,没有按照人们的惯常思维,选择所谓理想的职业,或当白领、金领之类。那么,养老院是用什么“诱惑”住这些年轻人的呢?原来,被录用的志愿者每个月只需要支付300元租金就可入住,这其实是一笔可观的开支节约呀。不用说在物价和消费水平较高的杭州,就是在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一个月300元的租金也委实难找。而另一方面,这些七老八十的老爷爷老太太,有了年轻人陪他们聊天,教他们书法、绘画、唱歌、跳舞……老年人的生活真可谓丰富多彩,要多滋润有多滋润。志愿者们为他们提供的服务,那可以说比儿孙偶尔的看望不知好到哪里去了。一言以蔽之,这家养老院的创新之举,实现了两代人的双赢,也为养老院这个机构本身赢来了口碑。

      或许有人说,哪里来的“双赢”?这是让年轻人占据有限的社会资源啊!甚至,持这种观点的人会说,芳华绝代的青年人,不是投身于更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之中,而是和一群老太太、老头聊聊天、养养花、种种草、下下棋、唱唱歌、跳跳舞……这简直就是自甘堕落、不思进取嘛,于国于民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哪怕是委婉地说,也是大材小用、浪费青春、蹉跎岁月。这种观点,看似颇有道理,其实是荒唐可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然离不开青年人,但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之一吗?我们国家的现状是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社会养老保障和配套的服务必须匹配和同步跟进,传统的养老模式,势必在新时代作一些创新也是与时俱进的表现。浙江杭州的这家养老院开创的这种模式就是一个很好范例,值得借鉴和推广。

      至于说到年轻人,大材小用、浪费青春,“占用了社会资源”更是无稽之谈。高学历的青年人给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教老年人唱歌跳舞,正是发挥他们青春活力的最好契机,而养老院也是一个展示他们才干的大好舞台。他们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给他们一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抚慰,也是青春奉献的表现,理应得到相应的报酬。更何况,他们不是白住这个地方,要交300元租金,这何来的“占用社会资源”?同时,从报名到面试、录用,每个环节都有考评机制、淘汰机制,所以养老院的这个举措是明智的,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创举,而不是博人眼球的“噱头”。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是应运而生的。同样,我们对于这家养老院的创新举措,应多一些理解和悦纳,更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扣上一顶“占用社会有限资源的” 帽子,多听听、多看看,多了解,多做实地考察,然后再下结论也不迟。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为时事型材料。 

      “养老院”顾名思义是老年人的养老场所,而今却住进了年轻人,这是养老院的创新之举,还是年轻人好逸恶劳的荒唐行为?命题人设置了两种不同的舆论反馈,以考查学生的思辨性。考生下笔的侧重点就是对上述观点的取舍或作辩证思考。

      对于搬入这个养老院的年轻人,每月只要支付300元租金即可入住,但每个月必须为老人提供至少2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给老年人服务的形式多样——书画、音乐、舞蹈、插花等等。单就报名资格来看,对应聘者的学历、婚姻状态、住房条件等都有要求,这不能不说是杭州某养老院推出的创新举措。考生可从这家养老院的创举这个角度谈,先表态养老院的做法值得肯定和推广,然后具体分析原因,那就是“老人得到了陪伴,年轻人减轻了负担”,从而实现了“双赢”的观点。

      如果认可是“占用了社会有限的养老资源”这个观点,可以从青年人本应该在其他行业大展宏图,怎能“入住”养老院“养老”“陪老”?而养老院招聘这些高学历的青年才俊“陪老”岂非大材小用。好钢应该用在好的器物上,优秀的青年更应该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更有利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事业中去,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立意:

      1.为年轻人“入住”养老院叫好。

      2.开启“养老”新模式,实现“跨代式”双赢。

      3.年轻人“入住”养老院需缓行。

      10.(2021湖南永州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红”更多的进入大众视野。他们中不乏励志型人物,比如“西单女孩”“布鞋院士”“最美教师”等,但也有一些网红炫富、炫身体、爆粗口……

      材料二  “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想去当练习生……等我火了,会经常回来看你们的……”2018年11月,宿迁市两名十几岁的女孩为了成网红,决定离家出走。在出发前,其中一位女孩给父母留下这样一封信。不过,由于她们年纪小没有身份证无法购买车票,离家出走失败。

      材料三  “那么多年轻人都想做‘网红’,我很担忧。”全国政协委员宋丹丹在文艺界小组讨论时的发言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不少被称为老艺术家的代表委员都表达了对“网红”现象的担忧。

      正值青春年少的你,对于“网红”现象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实力+心态=成功

      近日,在政协大会上,著名演员宋丹丹对当今青少年妄想“一夜成名”的现象表示担忧,认为他们实力欠佳,只想一夜出名的心态不太成熟。她对他们未来的前景深表忧虑。当今社会出名的人很多,有的人认为颜值+粉丝至上;也有的靠裸露吸引眼球;还有的认为光靠脸吃饭没实力不行。我认为:宋委员的忧虑不无道理,靠实力吃饭是永恒的真理。

      对于那些颜值+粉丝至上的人,我只能说,这绝非长久之计。白居易诗中的琵琶女不就是先例吗?年少时“妆成每被秋娘妒”的她,美若天仙,“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可谓风光无比,颜值担当,可人老珠黄,却只能“梦啼妆泪红阑干”。因此,靠脸吃青春饭,只是权宜之计,走得不会太远。更有人靠裸露吸引眼球,误入歧途。毫无节操的无能之辈才选此下策,只是博得了猎奇的眼球和点击量,却玷污了灵魂,失去尊严,而非为艺术献身,这让人嗤之以鼻。靠颜值和裸露出名者,未来没有出路!

      有人总妄想一夜成名,而不多关注自身实力。我认为,这是被浮躁的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结果。想成名,这没错,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青年人处在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极大充盈的时代,人们对金钱、权力和声名的渴望日渐加剧。有人为达到目的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奋斗过程。不吃今天苦,哪来明日甜?这是不劳而获、近功近利的错误思想在作怪,必定吃尽苦头。宋委员的担忧,道出艺术家们的心声。毛泽东说:“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继承发展与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才是正道,因为没有谁可以随便成功。

      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引领青年走上正确人生道路呢?我认为,首先要对被扭曲的思想加以纠正,改变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其次是要让他们多接触成功人士,脚踏实地,沉稳心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逐渐消除拜金思想和浮躁风气,才能践行泰戈尔“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的名言。

      既然如此,靠实力吃饭该怎办呢?古人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三国的庞统奇丑无比,可当刘备了解到他的才干,还不是倒履相迎?法国拿破仑身材矮小,曾被人耻笑,可他却纵横欧洲;马云其貌不扬,遇到机遇努力拼搏,凭实力和前瞻的智慧,终成电商领路人。靠实力吃饭,也许暂时困难多扰,但坚定自信和百折不挠地追求,脚踏实地地努力,总有出头之日。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因此,靠实力发展,远胜颜值、裸露和卖弄的短命。

      所以,只要有足够的努力打造实力,稳健心态,脚踏实地地拼搏,何愁没有美好的未来?这世界上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实力+心态,才是成功的硬道理!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表达应用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这是一道关于社会现象类的多则材料作文题。材料一指出“网红”现象是互联网发展的正常现象,“网红”中虽然不乏励志型人物,但也有一些急功近利、低俗不堪的人物。材料二两名女孩为了实现“网红”梦而离家出走,虽然敢于去追求梦想是好事,但是十几岁的孩子心智还不够成熟,为了圆自己的明星梦而离家出走,这反映出明星效应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巨大,明星的一夜暴富、灯红酒绿、前呼后拥的生活方式,像魔咒一样吸住了无数青少年的心。材料三体现了文艺界老艺术家们对“网红”现象的担忧。

      可见三则材料的话题就是“网红”,题目要求考生表达对“网红”现象的看法,可以分析“网红”现象背后折射出来的急功近利、一夜暴富、轻松无数的成功速成的心理;也可以分析这种心理背后诸如工作轻松、收入高、迅速成名、实现自我价值等原因;还可以分析如何理性看待“网红”现象,有些网红低俗、不健康的行为和价值观确实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但亦不能忽视诸如李子染之类传播中国文化、具有正确导向的“网红”效应。

      从“有怎样的看法”“感悟和思考”可知,文体为议论文,考生注意议论文要观点明确,脉络清晰,论据典型。

      立意:

      1.树立崇高理想,拒绝名利诱惑。

      2.加强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坚守理想,不随波逐流。

      4.理性看待“网红”现象。 

侯晓旭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2年高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年高考作文热点主题立意及范文:社会热点(二)
下一篇:关系型思辨类作文审题训练之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可为与有为》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