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阅读:604 2021-12-21
标签:
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备战2022年高考作文理想信念篇:中国自信——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
【经典范文1】
中国自信,磅礴力量
6月9日,《慕尼黑安全报告》在德国柏林发布。发布报告的慕尼黑安全会议,是当今国际战略与安全领域最重要的论坛之一。不少媒体捕捉到报告中的一句话,并把它做成了标题:中国是淡定的国家,中国人民是自信的人民。
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是最自信的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最自信的国家,中华民族是最自信的民族。这种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中国始终坚定“四个自信”。
中国坚定道路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广阔前景。
回顾历史,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实现了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跃升。实践证明,这条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正确道路。
中国坚定理论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纵观世界政党发展史,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如此重视理论创新,在实践基础上创造出如此丰富系统的科学理论。尤其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形势,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正确理论。
中国坚定制度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衡量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中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国的政治制度,既能反映人民意志,又能保证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国交出了令世界惊叹的答卷,再次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加拿大约克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提升至98%。
中国坚定文化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国连绵几千年发展至今的历史从未中断,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坚定文化自信,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说:“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胸怀自信的伟大中国正汇聚磅礴力量,大踏步走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
【文章速成模板1】
【开头段】
6月9日,《慕尼黑安全报告》在德国柏林发布。发布报告的慕尼黑安全会议,是当今国际战略与安全领域最重要的论坛之一。不少媒体捕捉到报告中的一句话,并把它做成了标题:中国是淡定的国家,中国人民是自信的人民。
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是最自信的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最自信的国家,中华民族是最自信的民族。这种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中国始终坚定“四个自信”。
【话题分解】
(1)中国坚定道路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广阔前景。
(2)中国坚定理论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3)中国坚定制度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3)中国坚定文化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结尾段】
习近平总书记说:“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展开全文阅读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胸怀自信的伟大中国正汇聚磅礴力量,大踏步走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
【经典范文2】
读懂“四个自信”背后的充沛底气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自信,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能力的肯定性估价。“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回顾建党95年的苦难与辉煌,立足建国67年的风雨与坎坷,回首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既不是盲目乐观,更不是忽悠造势,它来自执政者睿智的思考,来自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更来自谁也改变不了的活生生的现实。
事实胜于雄辩,自信来源于举世羡艳的辉煌成绩。放眼当今世界,除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在30多年的时间里,持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从一个贫穷落后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7亿人脱贫,让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大幅提升。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前虽不完善,但它焕发出的强大活力已经让世界震撼。只要我们沿着这条道路坚定地走下去,与时俱进、自我完善,完全有可能为世界贡献更完善更优质的治理模式。
风景这边独好,自信来源于与其他国家的鲜明对比。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全面转型的“战略机遇期”,西方发达国家近20年却陷入经济复苏乏力、治理水平下滑、民主被资本绑架的泥沼难以自拔。东欧转型经济国家如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家采用西方推崇的“民主制度”后,民生没有改善反而凋敝,人民由希望变成失望甚至绝望。菲律宾、泰国等东亚国家也大都出现了社会分裂、经济滑坡、贪腐盛行的局面。经济基础与中国接近的印度近年来发展势头虽然迅猛,但《中国超越》的作者张维为教授说:“你开车从北京、上海出发往任何方向20小时所看到贫困,绝对少于从印度的孟买、新德里、加尔各答出发2小时所看到贫困”。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骄傲地说,与其他任何国家相比,中国的答卷都是最漂亮、最出彩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的成果。
人间正道沧桑,自信来源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全世界推销它所谓的“民主模式”,却鲜有成功的范例,其原因在于它所谓“一人一票、多党执政”的“民主模式”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先天的缺陷。它预设人是理性的、权利是绝对的、程序是万能的,却不料资本独大、党派对抗、民粹主义导致了金钱政治、失灵政体和债务危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有5000年文化的滋养,又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既有选贤任能的机制,又有良政善治的能力,既有短期目标,还有长远规划,这是其他制度不能比拟的。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摆脱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整合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这是中国人民之幸,也是中国崛起的根本,是万万不能放弃的。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四个自信”奠定坚定信念,筑起圆梦基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8800多万党员“自信”起来,团结全国人民一起努力,就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我们实现不了的目标。
【文章速成模板2】
【开头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话题分解】
(1)自信,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能力的肯定性估价。
(2)事实胜于雄辩,自信来源于举世羡艳的辉煌成绩。
(3)风景这边独好,自信来源于与其他国家的鲜明对比。
(4)人间正道沧桑,自信来源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结尾段】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四个自信”奠定坚定信念,筑起圆梦基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8800多万党员“自信”起来,团结全国人民一起努力,就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我们实现不了的目标。
【经典范文3】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017年10月25日,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面对中外记者,习近平引用元代诗人王冕咏墨梅的名句,以诗言志,让全世界看到了大国大党放眼全球、面对未来的自信。
当今世界,要说自信,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最有理由自信。这份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是文化自信。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道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之源。
一
自知者明,自信者胜。综观古今中外,一个人的成长、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兴旺,都离不开自信的精神品质。
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自信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我们的人民对自己的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由于一直受人欺负,很多地方不如人家,许多人民族自信心不足,甚至出现了“全盘西化论”的极端论调。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站起来,改革开放让中国人富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然而,一段时间里,不少中国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洋节”,冷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许多地方的楼盘、酒店、街道等风行“洋名”,“曼哈顿广场”“罗马家园”“香榭丽都”等比比皆是;年轻人以衣服上有外文装饰为时髦;影视剧、综艺节目也把追跟国外潮流当成“吸睛”诀窍……
展开余文
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冲击下,社会上出现了“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以洋为尊”“崇洋媚外”等心态。
可见,经济的强大并不必然带来精神的强大。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习近平看得很透彻。
精神力量不像物质力量一样看得见、摸得着,我们从哪里寻找滋养当代中国人的力量源泉?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在人类文明的浩瀚星空,中华文化灿烂夺目、举世无匹。
2014年12月20日,习近平在澳门大学参与“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主题沙龙时,对学生们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本人也是一个中华文化的热烈拥护者、忠实学习者”,他鼓励学生们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色。
他曾自述,五六岁时,母亲就带着他买《岳母刺字》的小人书,“精忠报国”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
在国内国际许多场合,习近平经常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在发表的演讲和文章中,他巧妙引用中华古典名句,时常阐述中华传统文化相关话题。
到地方考察,习近平经常会去当地的文化遗产地、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走走看看,北京玉河、西安城墙、广州永庆坊、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武夷山朱熹园……所到之处掀起了“文物热”“非遗热”“国学热”。
2020年9月28日,考古这一冷门绝学走进中央政治局课堂。习近平强调:“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进一步明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三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化发展和进步的灵魂与动力。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前往山东曲阜孔府考察。在与专家学者座谈时,习近平表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近年来,得益于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发展局面为之一新。
文明探源持续突破。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向世界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不断刷新“中国之最”,揭开中国最早王朝都城的神秘面纱;神木石峁遗址的横空出世、三星堆遗址的石破天惊,为中华文明版图再添光彩。
遗产保护成绩斐然。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5000余处,大小博物馆5800多家,每年参观博物馆人次超过10亿。以故宫、国家博物馆等为代表的热门博物馆往往一票难约,“博物馆热”成为当下中国的文化新景象。
传统“活化”蔚为大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唐宫夜宴》等传统文化节目登上热搜;国风音乐、故宫文创、老字号出新等“新国潮”逐渐升温;一些中国风博主频频“出圈”;日常生活中,穿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自信满满,汉服经济造就百亿蓝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中国价值。从“民贵君轻、政在养民”到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2019年5月15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强调: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一百载风华正茂,五千年弦歌不辍。14亿多中国人民,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沃土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累积的文化养分,找回了泱泱大国的自信。
习近平说:“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巨变!
【经典范文4】
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
染衣、酿酒、织布、古法造纸、制作胭脂口红……最近,一个叫李子柒的姑娘,把传统文化和田园生活拍成视频上传网络,引发海内外网友关注。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是李子柒带给我们的生动启示。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来看,“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制度和治理保障。我们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一定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在全党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
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近年来,从“守岛英雄”王继才到“给地球做CT”的海归科学家黄大年,从“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到破荒开路的“樵夫”廖俊波,无数楷模树起精神标杆,引领全社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为国家治理提供源源不断的价值滋养。
“重莫如国,栋莫如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理想,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创造形成了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国家发展壮大就有了强大精神力量。
【段落速成模板】
【模板1】
中国的政治制度,既能反映人民意志,又能保证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国交出了令世界惊叹的答卷,再次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加拿大约克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提升至98%。
【模板2】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国连绵几千年发展至今的历史从未中断,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模板3】
放眼当今世界,除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在30多年的时间里,持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从一个贫穷落后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7亿人脱贫,让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大幅提升。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前虽不完善,但它焕发出的强大活力已经让世界震撼。
【模板4】
菲律宾、泰国等东亚国家也大都出现了社会分裂、经济滑坡、贪腐盛行的局面。经济基础与中国接近的印度近年来发展势头虽然迅猛,但《中国超越》的作者张维为教授说:“你开车从北京、上海出发往任何方向20小时所看到贫困,绝对少于从印度的孟买、新德里、加尔各答出发2小时所看到贫困”。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骄傲地说,与其他任何国家相比,中国的答卷都是最漂亮、最出彩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的成果。
【模板5】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全世界推销它所谓的“民主模式”,却鲜有成功的范例,其原因在于它所谓“一人一票、多党执政”的“民主模式”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先天的缺陷。它预设人是理性的、权利是绝对的、程序是万能的,却不料资本独大、党派对抗、民粹主义导致了金钱政治、失灵政体和债务危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有5000年文化的滋养,又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既有选贤任能的机制,又有良政善治的能力,既有短期目标,还有长远规划,这是其他制度不能比拟的。
展开余文
【模板6】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模板7】
自知者明,自信者胜。综观古今中外,一个人的成长、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兴旺,都离不开自信的精神品质。
【模板8】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模板9】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站起来,改革开放让中国人富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然而,一段时间里,不少中国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洋节”,冷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许多地方的楼盘、酒店、街道等风行“洋名”,“曼哈顿广场”“罗马家园”“香榭丽都”等比比皆是;年轻人以衣服上有外文装饰为时髦;影视剧、综艺节目也把追跟国外潮流当成“吸睛”诀窍……
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冲击下,社会上出现了“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以洋为尊”“崇洋媚外”等心态。
【模板10】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模板11】
文明探源持续突破。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向世界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不断刷新“中国之最”,揭开中国最早王朝都城的神秘面纱;神木石峁遗址的横空出世、三星堆遗址的石破天惊,为中华文明版图再添光彩。
传统“活化”蔚为大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唐宫夜宴》等传统文化节目登上热搜;国风音乐、故宫文创、老字号出新等“新国潮”逐渐升温;一些中国风博主频频“出圈”;日常生活中,穿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自信满满,汉服经济造就百亿蓝海……
【模板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中国价值。从“民贵君轻、政在养民”到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
【模板13】
一百载风华正茂,五千年弦歌不辍。14亿多中国人民,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沃土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累积的文化养分,找回了泱泱大国的自信。
【模板14】
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近年来,从“守岛英雄”王继才到“给地球做CT”的海归科学家黄大年,从“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到破荒开路的“樵夫”廖俊波,无数楷模树起精神标杆,引领全社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模板15】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国家发展壮大就有了强大精神力量。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国潮”是一种现象,它需具备两个要素:其一,要有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其二,要与当下潮流融合,更具时尚感。
材料二
“90后”“00后”是生活在国富民强时期的一代,拥有民族的文化自信,他们不再视国潮国风为老气、传统的符号,而是将其看作一种国际的文化浪潮、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
材料三
近年来,消费市场上涌动起一股“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老字号品牌焕新,传统品牌升级,新锐品牌崛起……
对于“国潮”,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想?请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目提供了三则关于“国潮”的材料作为引发考生写作的真实情景,第一则材料是概念的提出,准确厘定“国潮”的内涵;第二则材料由“国潮”谈90后00后的文化自信,他们之所以不再视“国潮”“国风”为老气传统的符号,而是将其看作一种国际的文化潮流,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生活在中国国富民强的时期;第三则材料谈近年来消费市场上的国货新潮流,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谈文化自信。考生要从材料出发谈自己对“国潮”的认识和感想。
对于“国潮”,三则材料互为关联又各有侧重,考生可以侧重任何一则材料立意构思,比如扣住第一则材料可以谈“国潮”中的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扣住第二则材料,可以谈“国潮”中的文化自信及原因;扣住第三则材料,可以赞“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也可以谈国货如何既守得住经典,又当得了网红;当然考生也可以综合立意……
考生必须落脚在对于“国潮”的认识和感想。如“国潮”中有什么样的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它如何将传统与当下潮流融合,有什么样的时尚感……还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这就要求考生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生活中的“国潮”涌动,以及大众对其认知的变化以及自己的感受,既结合材料对“国潮”有准确的认识,又要写出“国潮”的与时俱进,从而突显文化自信。
考生可以记叙自己的见闻与感受,选取“国潮”在大众视野中的变化,及取得不菲成效的有意义的事件,来讲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感受,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就“国潮获得大众认可”发表自己的议论,写成议论文;也可以扣住自己的思考写成散文,抒写感悟和思考。
【参考立意】
(1)迎国风之潮,扬文化之帆。
(2)探秘国潮热,守住经典魂。
(3)续文化密码,创国风新潮。
(4)“国潮”与时进,我辈复前行。
(5)继往来之经典,开现代之国潮。
侯晓旭
标签:
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备战2022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备战2022年高考作文理想信念篇:逐梦青春,筑梦中国之青春梦想
下一篇:
备战2022年高考作文品德修养篇:成由勤俭败由奢之厉行节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