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中考复习指导
阅读:505  2022-01-10
标签: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如何区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效果
 很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个梳理。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表达文章的内容所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一篇文章,为了能更好地表情达意,需运用恰当的表达技巧。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表达技巧即艺术手法 。

      一、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悬念、反衬、比兴、托物言志、铺陈描写、赋比兴、动静相衬、虚实结合、景情合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以动写静、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

      3、修辞手法:比喻、双关、借代、反复、排比、反问、设问、拟人、夸张、对偶、用典、顶真、互文等。

      4、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5、结构:承上启下、设置悬念、照应、铺垫、衔接、伏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

      表达效果,一般而言,是指文章的语言,在介绍对象中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心中的想法。

      二、记叙人称

      第一人称的作用:

      1、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

      2、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心理描写

      3、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更能具体地体会作者心情。

      4、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5、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

      第二人称的作用:

      1、更直接、更自然、更亲切、更生动。

      2、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以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3、能够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中去。

      第三人称的作用:

      1、运用第三人称即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以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加突显文章的中心,使读者产生共鸣。

      三、描写

      描写按内容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手法:

      1.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称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动作描写:也叫行动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

      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如与别人交谈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诚恳地说,对不起,老师,我错了。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理想,那就可以为此奋斗了!

      5.神态描写:与外貌描写是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神情。神态描写也叫表情描写。

      环境描写手法:

      1.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

      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

      2.社会环境描写

      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设下铺垫。

      按叙述分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手法(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手法(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手法,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展开全文阅读
      4.细节描写手法,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四、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其中大类修辞手法包括:

      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舛互。(共计63种)

      常见十种修辞作用如下:

      五、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一种语句组织方式,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铺陈,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等。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象征、衬托、渲染、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动静相称、以小见大等。

      表现手法常考作用如下:

      六、总结

      在现代文阅读的题目中,常常有一些概念分不清,从而导致答题错误。特别是当题目问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时,经常是问此答彼,怎样区别它们呢?

      1、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2、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方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像《白杨礼赞》一文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采用的是象征的写作方法。

      3、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修辞手法有六七十种之多,常用的有十几种。

      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总之,表达方式是就文章的写作内容而言,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是就文学作品写作的具体技法而言,而修辞手法是就语言修辞效果而言。因为角度不同,说法也就有一定差异,对此,应注意区分。

      在回答现代文阅读时,答题技巧如下:

      例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庆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意和即兴的作品,呈礼崩乐坏纲纪不存之象,种种偏门和曲道。很合适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要展示天子威仪和官府阵仗,却不那么方便。留存在这些破壁残阶上的,是一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和活泼,是一种帝国文化道统的稀薄和涣散。但是,建筑外观上的南北之异,并不妨碍南方的宅院,与北方的四合院一样,也是很见等级的,很讲究家族封闭与合和的。有东西两厢,甚至有前后几进,在那正厅大堂里正襟入座,上下分明,主次分明,三纲五常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倘若在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一种陶潜式的冲淡和曹雪芹式的伤感,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问题】如何理解“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参考答案】

      (1)“汉文化”是指 三纲五常的专制和文人雅士的伤感 “咳血、低吟”是 生了病, 叹息,痛苦的  用来形容文化,说明“汉文化” 是陈腐的,没落的   整句话是在说即使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也有三纲五常的专制和文人雅士的伤感的陈腐没落的文化  。

      (2)句子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三纲五常的专制和文人雅士的伤感 这种陈腐没落的文化 。 该句话出现在末尾,表达了作者对“汉文化”是没落的情感态度,起到升华主旨 的作用。 

侯晓旭

标签: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2022年中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之情节作用答题模式
下一篇: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九年级语文上册议论文专题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