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809  
标签:教师随笔
一傅众咻——令人忧虑的农村教育环境(教师中心稿)


      大理二中 何振洪

      《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意思是楚大夫要他儿子学齐国的方言,让一个齐国人教他,而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楚国人却在干扰他,这样,即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方言,也是办不到的。后来人们就用“一傅众咻”表示环境对人的干扰。

      在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对这一点的感触确实非常深,对农村教育环境深感忧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2007年在西部地区实现“普九”目标,力争2010年在全国实现全面“普九”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两全”目标。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积极开展“普九”及素质教育,但是农村的现状却在严重地阻碍着农村教育和改革的发展,举步为艰啊!

      我们不能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改善,农村教育的思想、意识、环境、方法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其中也包括了政府的教育改革、教育投资、师资建设的力度都在加大。可是在我们面对的最根本的教育对象——学生上,我们却忽略了许多,甚至没有涉及到,导致许多根本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农村的教育环境,确实让人忧虑,具体说来,农村的教育环境不足和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有一部分人确实富裕了,有票子、有房子、有车子,他们确实对社会作出了许多的贡献,但物资上的富裕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富裕者中有一部分人基本素质的欠缺,他们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思想意识在社会上产生许多负面影响,这部分人虽在社会中是少数,可遗憾的是,在农村“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现实环境中,他们的影响非常大,似乎有名人的效果、感召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农村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最缺乏的是自制力和辨别力,他们在村镇狭小的范围内往往对这部分人产生仰慕、崇拜甚至以之为榜样,父母或长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往往会说:“你长大了要像某某一样”,而其中的某某往往就是经济上的富裕之人,而他们的精神境界就在其次了;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这部分人确实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可农村孩子往往看到的是他们享受的舒适一面,而很少看到他们创业的艰辛一面,结果许多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就产生了好逸恶劳、不劳而获、只求享受的不良思想,这种思想一旦形成,与学校教育思想就不一致,甚至背道而驰,在学校教育中是及其难以改变的,老师的教育就更显得杯水车薪了。

      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农村家庭的生活和经济差别越来越大,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出现了极大的差别,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孩子的祖辈、父辈的文化层次往往不是很高,他们在知识上是很难辅导自己的孩子的,在方法上也不可能给孩子提出更多的建议,这些本来无可厚非,可是他们在教育孩子方法上、思想上还存在着许多的误区:

      1、教育投资与生活投资的误区。

      农村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局限,其结果就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投资,许多农村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家庭投资要在6万以上(这恐怕是最低线了,小学每年2000,大概1.2万;中学每年3000,大概1.8万,大学每年8000,大概3.2万;合计6万),许多家长在算经济帐后,就觉得“上学堂不如盖华堂”,6万元,在农村可以盖起房子,农民难以意识到教育投资后的长远经济利益,而更多的是“等米下锅”——眼前的经济效益,自己盖了房子,在农村就认为是有本事,而培养出大学生那可不一定给家庭带来经济效率。其结果就造成对孩子教育的不重视,教育投资不足,更重视家庭现实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建设。要是了解了农民苦衷,对这样的想法,我们真是难以评说啊!

      2、教育投资与投资结果的误区。

      现实的竞争是激烈,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化,农村孩子“就业无门”的矛盾日益激化,就业后的待遇姑且不论,甚至有的孩子在大学毕业之后都无法找到工作,他们就认为十几年的教育投资最后化为泡影,虽然大学毕业后就业的机会和方式是多样的,但当农民看到教育投资的现实结果时,会极大的打消他们的投资积极性,把这种遥遥无期的经济效益看成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葡萄”,最后也只能说:“它是酸的!”

      3、传统意识带来的误区。

      “重男轻女”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男孩子就是靠得住,多给他一些物资上的优厚待遇,女孩子嘛,将来就嫁人,恐怕靠不住,造成农村孩子在教育上也体现出“重男轻女”,上高校的农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从农民拥有耕地的角度看,似乎比城里孩子多了一条门路,反正没考上还是可以种地,这从一定意义上养成了农村父母和孩子的惰性——不思进取,自我安慰,最后就安于现状,劣根代代相传。

      4、教育方向、方式的误区。

      当然,农村中也有一部分父母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及长远利益,可有人说:亲情是给孩子的“剧毒”,有一定道理。农村孩子不可能像程维高的儿子,也不可能像李嘉廷的儿子一样,有丰厚的物资基础;可农民也爱自己的孩子啊!经济好的家庭认为:要把孩子教育好,就给他最大的经济支援;最后由于投资的错位而害了孩子的比比皆是。经济不好的家庭呢?总想着:我已经吃了很多苦,孩子出去又不如人,也可怜;就舍不得管教孩子。还认为教育孩子就是给孩子增添困难,这种变味的舐犊之情,最后却导致“越穷越见鬼”——孩子难成大器。


展开全文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农村家庭结构也逐步趋于小型化。为了家庭生活,家长都在为家庭奔波——家长出外打工,把孩子的生活交给爷爷奶奶管或者给亲戚管,说真的,这样的农村孩子十有八九是难以管理好的:离开父母,孩子就天不怕,地不怕,爷爷奶奶不会管,亲戚朋友不好管,家里的弟弟妹妹不能管;因此,有的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了哄、骗、蒙,老师在学校的教育就无法得到家庭的积极支援,最后导致教育的失败,这样的例子在农村是屡见不鲜的。

      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存在冲突。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电视、电脑在农村也不再是希罕的东西,可是往往缺乏正确的引导,结果孩子沉迷其中,反而严重影响和干扰孩子的学习;有的民族地区还保留了民族方言,对学生的普通话教学产生极大影响,导致学生的语感差,甚至到高中还不会说汉语的也存在;农村狭窄的生活环境造成孩子文化知识的狭窄,在写作表达上缺乏素材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的提高;更有甚者,许多家长沉迷于麻将,对孩子就疏于管理,让孩子一味在“自然”的状况下成长,最后,也难以有好的效果。

      老师是“工程师”,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教育的艰巨——搞好教育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教育的成果,不论是一个孩子的成绩提高,还是一个地区教育的振兴,不是朝夕可见的,它需要我们上下一心,社会、家庭、学校的“三位一体”,更需要我们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搞好这“百年大计”。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搞教育,有时我们感到欣慰:淳朴的民风、质朴的孩子、自然的生活甚至秀美的山川,真让自己有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的感觉。但是,我们的教育如果进入“世外桃源”,那么,必然会落后,当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素养、思想观念与现代文化教育发生部分冲突时,我们会为之深深的忧虑: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市场信息一体化的逐渐形成,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传统的约束,产生了许多的矛盾,教育中的城乡差别越来越大,怎样才能搞好农村教育?成为农村发展中的新形势、新情况,给发展农村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思考。

      我们不推卸学校教育在教育中的主要责任,可说实话,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似乎成了一座孤岛,社会、家庭的影响经常使学校的教育显得是那样的孤立无援,甚至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导致“一傅众咻”。

      似乎是在唱反调,可仔细想想,有许多同行会有同感,了解农村实际的领导,也理解我们农村教育者的苦衷;用“一傅众咻”说农村教育的现状确实不为过,可喜的是,现在大家都认识到教育的长期性、综合性和艰巨性,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来搞教育才能把教育搞好,也只有我们几代人的长期努力,才能达到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才能促进关心教育、理解教育、科学教育氛围的逐步形成;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政策的完善,社会教育风气的广泛形成,教育的“春天”才能到来,民族富强的“秋天”才能出现,“科教兴国”的战略才能实现!
标签:教师随笔 一傅众咻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和学生一起­­……(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五册图片说明 (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