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97 2022-02-15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氓》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教学任务:
深入鉴赏人物形象,在称呼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一起从源头出发,通过《诗经·氓》《离骚(节选)》的学习,走进《诗经》和《楚辞》这两座中国早期文学的高峰。
透过两部作品文字记载的表象,探寻当时人的思想情感、理想追求。
2、先了解一下两首诗歌的主人公的身份。
很容易就发现了,《诗经·氓》里的主人公是一位弃妇,
《离骚(节选)》里的主人公则是被贬的屈原,也就是一位逐臣,被驱逐的臣子。
恰好中国文化里有这样一种现象,以男女喻君臣,以弃妇喻逐臣,这弃妇和逐臣,也就是《诗经·氓》《离骚(节选)》里的主人公存在什么样的相似点?
我们通过两首诗来一探究竟。 先学习第一首《氓》
二、整体朗读:
注意四言诗朗读的时候一般是“二、二”节拍,
三、新课研习
学习活动任务一:
1、如果各用一个字来概括女子的经历,你打算用诗中哪个字? 请围绕这个字画出你深入品析的思维导图 ( 注意阶段变化+人物形象 )
2、先看《诗经·氓》,
用诗歌中的两个关键字概括女子的主要经历。
第一个字是“耽”:
“女之耽兮”的“耽”什么意思?“沉溺”“沉湎”,是一种无法自拔的迷恋,
有哪些具体表现?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憨厚的小伙子正是我的心上人。“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小伙子是来同我商量婚期的。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相见时难别亦难”。古人送行常是,山一程水一程,我送心上人“至于顿丘”,正是深爱对方,情意绵绵,恋恋不舍的表现。
那么“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子无怒:善意宽慰,不知隐去了多少甜言蜜语
“愆期”指拖延婚期,其实不是我要拖延婚期,而是因为子无良媒。女主人公在无良媒的情况下,还是毅然与氓定婚期,这在当时是离经叛道的行为,唯一的解释是她对氓情有独钟,以至于感情战胜了理智,顾不上遵守当时合理合法的婚姻程序。
3、当时合法的婚姻程序?当时的婚嫁礼法?【自为,女子是想遵循但终是违背了的】
《礼记·昏义》(《唐律》和《明律》)
规定“婚”的程序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亲迎,也称“六礼”,即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
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
六礼,汉族传统的婚姻仪礼。 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
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
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复关显然是男子所在的地方,女子登上残破的墙上翘首以盼,
这四句侧重是女子等待氓来迎娶时的内在心绪。
“不见+既见” “泣涕涟涟”说说你的理解?
翻译:我看见了复关,就又说又笑,看不见复关,就眼泪簌簌的往下流
合理想象1:
我等到了你的口信或信物,我就又说又笑,等不见就心里忧伤,眼泪千行
合理想象2:
两人约会,男子没来,女子心里忧伤,眼泪千行,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这种心绪下的等待一会开心,一会焦灼(悲喜的情感状态),暂且没有氓消息的心思?
A、女子心急如焚,是不是对方变心了呢?约定的“秋以为期”看来不会变成现实了,难道有什么意外发生吗?
B、这姑娘就这样在患得患失中度日如年,寸寸相思寸寸灰。
C、通过动作、神态,一会苦,一会笑,多么的纯洁善良,自从她开始热恋、她的整个世界都是美丽的童话,氓是她生活的唯一主题
D、如果说恋爱是一条浩浩荡荡的河,她现在真掉河里,不能自拔;
如果说恋爱是一个人的精神失常期,这个女子现在接近失常。
E、她投入了全部的热情,这也就是诗里的那个字“耽” 完全不可出离!可叹!可悲!
F、女子(明写): 热烈、纯真、善良体贴(好言劝慰)、痴情、善解人意
男子(暗写):热烈(置生意于不顾,追求爱情,急于成婚),狡黠,易怒,急躁,
5、“以尔车,以/我贿迁”,幸亏不是显示“体无咎言”,没有不详之语,才有了今天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嫁妆,带上美好的憧憬嫁给你的场景。 出嫁 结婚
6、评析:女主人公在爱情旋涡里的痴狂,一往情深,洞见这场近乎闪婚(仓促)的婚姻背后的隐患。
7、就这样,姑娘从爱情走进了婚姻,婚后生活如何?
8、多年为妇,尽是苦楚。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往”的意思。“三岁食贫”常年生活贫困,不止如此,
“靡室劳矣”“靡有朝矣”,长期操劳,早起晚睡。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婚前那个忠厚老实的“蚩蚩”氓再也找不见了,男子不再是的初见热恋时温柔体贴的模样,他甚至采用暴力。
如此,我们不难发现女主人公内心是多么的痛苦,但她依然任劳任怨,坚持了多年。
沉湎于爱恋的女子对男子的无限隐忍。
“男子痴一时迷,女子痴没药医。”不在隐忍中爆发,就在隐忍中灭亡。
8、本以为“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但最终这位女子的选择另一种人生。
展开全文阅读
“说”
脱的本意是指肉剥皮去骨,意味着一种彻底的离开,二人当初盟誓相约“偕老”,现在,女子认为誓言虚假,使我怨恨,所以我最终走上了与男子彻底分开的道路,从此不再期盼他回心转意。
“亦已焉哉”说说你的评价?
倔强刚强,这是女子清醒之后的冷静决绝,没有犹疑,没有纠缠,就这样女子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爱恋,选择了主动离开,彰显出女性的觉醒。
★那些无法忘怀的决绝清醒的女子:刚烈决绝
读过一些不同类型的书籍,浏览过书中人物形形色色的人生,独有一种女子让我爱到骨子里,难以忘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或现实人物?
她们身份各异,相貌不同,但性格里的那份决绝像极了彼此。、
宋凝——朝为红颜,暮成枯骨。一眼定情,倾尽一生。
莺哥——名字太过艳丽,从此便叫十三月吧。终是为了相似的另一张脸,弃了容家最好的一把刀,你既弃之,我亦不恋。最后的心愿便是“终有一天,你若不爱她了,请善待之,她不似我,是个杀手。”执念太深易伤人,不喜欢我的东西,我也不喜欢。既是世间最不愿糊涂的人,那就让我清醒的死去,至少做到了生死相随,不离亦不弃。
慕容安——不是不会爱,只是真心不轻付。他是她的劫,她输给他,只是因着自己不愿赢。我的弟子,他做错了事,我可以气他、恨他、惩罚他,就是不许他人欺负了他。为你爱、为你伤、为你死,只为我心中一个“愿”字,伊人已逝,她不曾输过什么,只是输给了他的王位而已。
司徒玦——月满则亏,慧极必伤。哪怕全世界都唾弃,我也不怕,只要你一个眼神的肯定,我可以带着所有的屈辱向命运屈服,可惜你连一眼的信任也不愿给。
《汉乐府》中《有所思》一篇中的女子:
为自己的心上人精心准备了礼物,但听说他变心后,立刻将礼物烧掉,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理解:
听说他有二心,心里伤悲,拆碎它。
捣毁它,烧掉它!烧掉它,风把灰尘扬起!
从今往后,不再思念你,我同你断绝相思!
拉杂:堆集。这句是说,听说情人另有所爱了,就把原拟赠送给他的玉、双珠堆集在一块砸碎,烧掉。
相思与君绝:与君断绝相思。当初与你约会时,不免引起鸡鸣狗吠。兄嫂也可能了知道此事,哎……听到屋外秋风声里鸟儿飞鸣,情绪更乱,一会儿天亮了,我就会知道该怎么做的。
西汉:卓文君
卓文君得知司马相如想要娶茂陵女子为妾,写了一首《白头吟》送给他,准备主动休了他,司马幡然醒悟。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流传至今
宋朝 李清照的刚烈:
赵明诚死后,李行无定所,大概迫于生活的艰辛,后嫁张汝舟,没想到张贪图李的金石文物,甚至家暴于李,李做怎样的抉择?坚决斩断这份牵扯,她告发张科场作弊,解除婚姻关系,不惜深陷囹圄。
依宋律,女子告丈夫,无论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在感情上是一个绝不凑合的人,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做精神上的奴役,
她给友人的信里: 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从事马匹交易的人)之下材(我怎么会在自己的晚年,以清清白白之身,嫁给这么一个肮脏低劣的市侩?)
男子:热烈(置生意于不顾,追求爱情,急于成婚),易怒,急躁,暴躁(至于暴矣)
反复无常(二三其德)、虚伪、违背诺言、性情狂暴、
始乱终弃(男子玩弄女性的恶劣行径)的负心汉
8、婚姻破裂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女主人公的醒悟吗?
不止于此。 +女子容颜衰老说+男子道德败坏说(男子负心说)+社会风俗说
“女也不爽,士二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是女主人公在爱情幻灭,婚姻破裂之后的愤怒控诉:“我做妻子的没有什么过错,是因为你反复无常没准定,前后不一坏德性。”
社会风俗说:
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不断形成和父系社会的进一步确立,男女不平等逐渐产生、发展,在古代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社会上都处于附庸地位。他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到一个类似“氓”这样的丈夫,其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遇人不淑:女子嫁了一个不好的丈夫
9、在这场失败的婚姻中,女主人公虽然是一个受害者,但并不是一个哀怨者,当她做出“女也不爽”的勇敢表达时,一个爱憎分明的女性形象也就树立起来了。
学习活动任务二:
对于同一个人物的称呼发生变化,其中一个原因是情感的变化。《氓》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到结婚、婚变,最后被抛弃的过程。短短的篇幅中,女子对男子的称呼不断变化,这正体现了她对男子情感的变化,请分别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氓: 最开始用“氓”称呼男子,《说文解字》中“氓”的解释,即平民,百姓的意思,有时特指外来的百姓,从后文看,这个男子是做生意的小伙子,此处,可指,外来做生意的人。
“氓”的称呼只是点出了男子的身份,因为此时双方感情相对比较疏远,女子还保持着刚刚见面时的娇羞与矜持。
“子”和“复关”:后来两人进人甜蜜的您爱阶段,女子对男子的称呼有两个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在甜蜜的恋爱阶段,女子当面称男子为“子”,可以看出女子的礼貌、客气,以及对男子的尊重和内心的喜欢,甚至不惜妥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风俗而私订终身。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在女子焦灼不安地等待男子的过程中,女子用男子所在的那个地方的名字来称呼他,正反映了恋爱中少女隐秘的心事,甜蜜但又娇羞,不好意思直接说出男子的名字,只好用一些代称来指代自己心中的那个人。
“尔”:进人到谈婚论嫁的阶段之后,女子开始称男子为“尔”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表达了一种亲密与熟悉,女子将男子看作此生的归宿与依托。
“士”: 进人到婚变阶段之后,女子称男子为“士”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这本是对人的一种美称,此时,女子婚后生活劳苦,男子却“二三其德”,这样的称呼既可以体现出女子的隐忍,又饱含对男子的嘲讽之意,
“尔”: 最后女子决绝地离开男子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及尔偕老,老使我怨”重新用“尔”来称呼,但不是“尔卜尔筮、以尔车来”的亲密,这里是直接对话男子,体现了一种双方之间身份的平等,代表女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好处:避免重复,产生错落之美,符合人物的身份变化和情感发展。
学习任务三:
你深入鉴赏了女子的这桩爱情悲剧后,相信深深地被带入,也有所思考,你认为正确的爱情观是?
过渡:其实我们之前学了很多爱情诗歌
《诗经》 《邶风 静女》 青年男女约会的场景
秦观的宋词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其在朝朝暮暮?
《关雎》 《蒹葭》 ,即将学习的又一出爱情悲剧作品《孔雀东南飞》
+小时候就知道的爱情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 《牛郎与织女》
英国莎士比亚的爱情戏剧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是时候该谈谈正确的爱情观了。
△ 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诗经》中的婚恋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这些诗在《大雅》和《颂》里一首也没有,《小雅》里也很少,几乎全在《国风》里,是《诗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展开余文
这些反映婚姻恋爱的诗篇数量多,内容极其丰富
其中既有反映男女执著的相亲相爱、爱慕相思的,如《秦风 蒹葭》;
也有反映女子出嫁,男子迎亲的热闹场面,如《召南 雀巢》;
也有表现夫妻温情缱绻的幸福婚姻的,如《郑风 女曰鸡鸣》;
也有表现婚姻不幸、妇女被弃的弃妇诗,如《卫风 氓》.
★ 《诗经》中大多数婚恋诗体现的是平民一夫一妻制家庭的情愫。
《郑风出其东门》中的男子唱道:“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白丝织物+白色)衣綦(音齐 青白色的衣服,指古代未嫁女子所穿着)巾,聊乐我员(音云 助词意思:使我快乐啊).”这名男子在东门外如云的游女中,只爱那位白衣青巾的女子。
《邶风击鼓》中的那位戍边思家的士兵低吟: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
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契:合;阔:分;
成说:
【释一】成说(shuō),定约、成议、盟约。与子成说,和你立下誓言、和你约定好。
【释二】成说(yuè),同"诚悦",从内心相爱悦。与子成说,和你相亲相爱。
本指攻占时鼓舞士气,表示愿意在战场上同生共死的决心,后来被演化为歌颂白头到老的爱情誓言,可译为:
生死相依,
我与你已经发过誓了,
牵着你的手,
就和你一起白头到老.
这些诗歌从正面表现了普通百姓专一执着的爱情观。
这首著名的弃妇诗《卫风氓》也反映出了平民的道德观念和婚姻状况。诗中女子被三心二意的丈夫休弃,她愤怒地斥责丈夫:“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我做妻子没差错,你的行为有二心。你这个人太放纵,三心二意没德行)、“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说得多诚恳,没想今日会变心),可见要求爱情的专一在当时已成为通行的道德观念,并往往以誓言来坚定这一信念。
△《卫风氓》的姊妹篇是《邶风谷风》,《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与丈夫一起度过了贫困的日子,家庭富裕后,丈夫却另有新欢,她同样被遗弃,被迫离开家门:“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伊:助词 迩:近),薄(发语词)送我畿(音机,门边)。”(走在路上慢腾腾,脚步向前心不忍。不指望你送多远,可你只送我出门,到门边。)“黾(音敏 意:努力)勉同心,不宜有怒”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她悲戚的哭诉与哀求与《卫风氓》的女主人公比显然过于凄怆而柔弱了。
△《小雅我行其野》中女子的丈夫“不思旧姻,求尔新特”(不念结发妻子,却把新欢找寻)。那女子独自行走在返乡途中,无限凄凉却又强自宽解:“尔不我畜,复我邦家。”(你不好好待我,我就回我老家。)“尔不我畜,言归斯复.”(你不好好待我,我就回我娘家。)
从这些诗中都可以看出她们的丈夫见新弃旧,身边不能二女并存的婚姻状况。
★ 新时期的爱情观:
执着专一+ 共同进步,彼此成就 以下转引
这对学霸情侣的爱情哲理,学到了!
新华社 2022-01-21 12:55
他绩点3.93 她绩点3.98
专业排名5/81 专业排名1/91
他来自行管1901 她来自公管1801
获社会公益奖学金 是校级三好学生标兵
自强奖学金 校级特优生
他是翟健豪 她是殷敏越
他们都是“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校级三好学生
国家奖学金
获得者
10084;
华中科技大学这对学霸情侣近日在网上引发关注网友留言直呼
“太甜了”“最好的爱情就是共同进步,彼此成就”
2019年
两人在华中科技大学主持人队相遇高一级的殷敏越是翟健豪的“师父”因为同是公管学院的学生共同话题多了起来
2020年翟健豪担任学院排球队教练而殷敏越恰好是女排队员主持以外的共同爱好+1在训练和比赛的接触中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两颗热忱的心也慢慢靠近
他们相互陪伴
见证对方的成长和高光时刻
在殷敏越的保研过程中
翟健豪主动帮她打印材料、寄送邮件、润色文稿、支招建议……用实际行动证明“我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2021年9月殷敏越收到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研究生offer她知道正是翟健豪一路的喝彩和鼓励让自己有勇气站上更广阔的舞台拿到迈进新阶段的入场券
高一年级的殷敏越在学习、学生工作、实践、竞赛等方面更有经验,在翟健豪备战湖北省大学生排球联赛时身体的伤病和精神的压力,让他处于低谷是殷敏越一直不厌其烦地鼓励和陪伴让他重拾信心,走上赛场
2021年6月翟健豪以主力二传的身份出战湖北省大学生排球联赛帮助球队夺得冠军他自己获得“最佳二传”称号他知道观众席上一定有一个她和他共享紧张、失落和欣喜
为更好的未来一起努力
是他们领悟到的爱情哲理
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相互监督一起上自习、参加活动遇到困难时一起想办法解决
目前殷敏越选择保研至北京大学
而低一级的翟健豪
也正在为申请理想的学校做准备
在爱与成长中
他们领悟到的爱情哲理是
“爱不一定要通过时刻捆绑在一起来表达,
我们共同目标的时间跨度是一生,
短期目标的不同不仅不妨碍大局,
反而是为了两个人更好的未来。”
四、课堂练习: 对比手法体现?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就《诗经》六艺做了解并尝试赏析
《 氓 》 教 学 设 计 第 二 课 时
教学任务:
深刻理解比兴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了解《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如何体现实主义的? 见课件
理解《诗经》六艺,并就赋、比、兴的概念及典例做出笔记 见课件
三、学习任务四:
根据以上的理解,请分析《氓》的赋、比、兴的手法运用
1、 赋:叙述了一个弃妇的爱情悲剧
2、 比+兴:
桑叶的新鲜、润泽、嫩绿 -----------→ 女子容颜娇美可人或婚前的情意浓厚
桑叶的枯黄、衰败、凋零 -----------→ 女子容颜衰老憔悴或婚后的情意淡漠
桑叶的新鲜、润泽、枯黄、衰败、凋零 -----------→ 爱情的盛衰、
桑叶沃若与黄陨的对比,是爱情由盛而衰的象喻 (欧阳修说)
比+兴: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 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劝诫女子不要沉溺爱情, 迷恋爱情,痴情
传说斑鸠吃多了桑葚会昏醉
比+兴:
注释理解为反衬,其实比兴也成立 语气委婉,词锋刚劲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淇水有岸,池沼有边 比兴,女子对男子的隐忍是有限度的
3、比兴的好处:
在叙事中插入比兴,使叙事暂时中断,舒缓了节奏,避免平铺直叙
过渡,承上启下
激发了读者的联想,丰富想象,增强诗的意蕴
暗示作用,婚后生活并不美满
能近取譬,更显得自然真切,采桑养蚕是女主人的日常劳动生活
4、比兴手法在你知道的应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兴: 一对雎鸠鸟,一唱一和,引起君子对淑女的爱慕或思慕
比: 一对雎鸠鸟互相依偎,相向而鸣,和谐美好的情景喻
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淑女应配君子
兴,即起兴,常用在诗歌的开头,以渲染,烘托,触景生情,和谐音韵。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篇引出一对恩爱夫妻生离死别的悲剧故事。
★比兴在民歌中的运用
如下面几首民歌:
东方红
(陕北民歌 李有源词)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
呼儿咳呀
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毛泽东,爱人民.
他是我们的领路人
为了建设新中国,
呼儿咳呀
领导我们向前进
共产党,像太阳
照到哪里哪里亮
哪里有了共产党
呼儿咳呀
哪里人民得解放.
很明显,首句“东方红,太阳升”明显用的是“起兴”的手法:用“红日初生,其照大光”的景象引出一代伟人毛泽东,如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陕北民歌 陕西文艺工作者集体词)
高楼万丈平地起
盘龙卧虎高山顶
边区的太阳红又红
边区的太阳红又红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
山川万里气象新
五谷生长绿茵茵
来了咱们的毛主席
来了咱们的毛主席
挖掉了苦根翻了身 翻了身
自力更生闹革命
开展了生产大运动
为了革命得胜利
为了革命得胜利
跟着咱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
边区人民对毛泽东的仰慕与感激之情在”高楼万丈平地起”的气势中顿生,伟人的英姿在“盘龙卧虎高山顶”之中挺立。
此类民歌例子俯拾即是,如贺敬之作词的《南泥湾》中“花蓝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我们较为熟悉,在此就不将歌词列出。
电视系列剧《人与人》主题歌《高天上流云》则全篇用到“比兴”的手法,可谓是大全,我们来欣赏一下。
展开余文
高天上流云
凯传 词 刘青 曲
高天上流云,有晴也有阴;地面上人群,有合也有分。南来北往,论什么远和近,一条道儿你和我都是同路人。莫道风尘苦,独木难成林;一人栽下一棵树,沙漠也能变绿茵。莫怨人情冷,将心来比心;一人添上一根柴,顽石也能炼成金。
高天上流云,落地化甘霖,催开花儿千万朵,人间处处春。千家万户敬老又扶幼,讲的是一片爱,家家享天伦。莫道风尘苦,独木难成林;一人栽下一棵树,沙漠也能变绿茵。莫怨人情冷,将心来比心;一人添上一根柴,顽石也能炼成金。
整首歌曲用尽“比兴”的手法,自然界中带特殊意义的物象被拿来,构成歌曲瑰丽的景观,也将生命意义、人生感悟与社会价值等深刻的道理深入浅出的阐述明白。
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主题歌《人说山西好风光》(乔羽 词)中“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既是写景,又是起兴,革命儿女的蓬勃朝气如春花之烂漫!
歌曲《山不转水转》(张黎 词)中“比兴”的例子也是“随手可摘”。
学习任务五
淇水也是本诗的一个重要物象,共出现三次,请品析?
1、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淇水烘托恋爱时两情依依的甜美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烘托婚变后形单影只的凄楚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烘托被弃后无以言说的悲愤
2、作用:
暗示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如同音乐剧的背景
展现情节的发展 显示了女主人公生活经历的三个阶段,恋爱中的淇水,婚变中的淇水,清醒时的淇水。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的变化。
四、课堂小结并整理笔记 重点比兴+淇水物象
五、练习:你认为女主人公决绝后会找到幸福吗?
六、作业:再选择一首运用比兴手法的诗、词、散文等作品赏析
《氓》 教 学 设 计 第 三 课 时
教学任务:
拓展鉴赏,丰富积累,认识《诗经》中的性格各异的女性
教学过程:
一、 学生拿出提前下发的资料,分组交流鉴赏,重点是女子的不同形象
二、班集展示交流
主题鉴赏: 中国历史上最美的一群女子——《诗经》中的众多女性形象
问题:请列举你知道的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子的名字?
你的答案?
我的答案:花木兰、刘兰芝、洛神、林黛玉、扈三娘、孙二娘……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女汉子,刘兰芝被休弃自挂东南枝的悲情女,洛神美丽而哀婉,林黛玉病病歪歪柔柔弱弱,孙二娘、顾大嫂皆为凶神恶煞一般,扈三娘漂亮武艺高强却被嫁给矮脚虎王英。
这些女子是古典文学中的女子形象,是文学的,是虚构的,不是现实的,但都不是我们想成为的样子。
最近,读了《诗经》中的一些诗歌,顿时觉得,《诗经》中的众多女子是最美的风景。她们和现实的距离是最近的,最丰富的群体,从她们身上看到了我们的影子,熟悉又亲切。久违的舒畅!
《诗经》共305篇,竟然大约三分之一的篇目有女子形象,更是涉及到了社会生活中各个阶层的女子,丰富多彩,姿态各异。
1、朦胧神秘的窈窕淑女
《诗经·国风·周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想必大家都能背诵。这首诗歌,描写的是君子对窈窕淑女的追求过程。借助在河之洲的鸟儿的鸣叫,借助美丽女孩要采摘的荇菜,为窈窕淑女增添了自然纯真的背景画面。通过君子的追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侧面烘托出窈窕淑女的朦胧、神秘的美丽和魅力。从此,中国文坛有了每一个男子要追求的梦中的“窈窕淑女”形象。
2、婚嫁场景的桃花姑娘
《诗经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句子,表面写桃花,实则写出嫁的女子。桃花美丽怒放,千朵万朵一片繁华。在这样的美丽春季,美丽的花季,美丽的姑娘出嫁了。全诗每章以桃花兴,分别以花、果、叶比喻,自然的生长,与女子的结婚,以及婚后的生子、幸福生活全部叠加在一起,融为一体。从此,中国文坛兴起了以桃花喻美人之风。经典的句子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唐崔护《题都城南庄》)“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宋陈师道《菩萨蛮》)。
3、率真洒脱的梅子少女
《诗经·召南·摽有梅》中的“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描写大胆热情的少女那种对爱情充满渴望,充满向往的急切心情。她们毫不掩饰自己的内心想法,足够洒脱,足够真实,足够坦率。她随着梅子落地的由少到多,心愈来愈急,层层叠加,亦有怕青春易逝的伤感。这样直白、率真的女子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实不多见。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理解:译文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良辰。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到今儿切莫再等。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快开口莫再迟疑。
注释摽(biào):一说坠落,一说掷、抛。有:语助词。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或七成,即树上未落的梅子还有七成。庶:众多。士:未婚男子。迨(dài):及,趁。吉:好日子。今:现 在。顷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塈( jì或qì):一说取,一说给。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一说归,嫁。
鉴赏
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
一个“急”字,抓住了此篇的情感基调,也揭示了全诗的旋律节奏。
全诗三章,“庶士”三见。“庶”者,众多之意;“庶士”,意谓众多的小伙子。可见这位姑娘尚无意中人。她是在向整个男性世界寻觅、催促,呼唤爱情。青春无价,然流光易逝。“真正的青春,贞洁的妙龄的青春,周身充满了新鲜的血液、体态轻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这个时期只有几个月”(《罗丹艺术论·女性美》)。如今梅子黄熟,嫁期将尽,仍夫婿无觅,不能不令人情急意迫。青春流逝,以落梅为比。“其实七兮”、“其实三兮”、“顷筐塈之”,由繁茂而衰落;这也正一遍遍在提醒“庶士”:“花枝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无名氏《金缕曲》之忧心“无花空折枝”,似乎深有《摽有梅》之遗意。
从抒情主人公的主观心态看,“急”就急在青春流逝而夫婿无觅。从诗篇的艺术结构看,“急”就急在三章复唱而一步紧逼一步。重章复唱,是《诗经》基本结构。
三章重唱,却一层紧逼一层,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情急意迫的心理过程。
首章“迨其吉兮”,尚有从容相待之意;次章“迨其今兮”,已见敦促的焦急之情;至末章“迨其谓之”,可谓真情毕露,迫不及待了。三复之下,闻声如见人。
珍惜青春,渴望爱情,是中国诗歌的母题之一。《摽有梅》作为春思求爱诗之祖,其原型意义在于建构了一种抒情模式:以花木盛衰比青春流逝,由感慨青春易逝而追求婚恋及时。
《摽有梅》作为先民的首唱之作,质朴而清新,明朗而深情。
创作背景
根据《周礼媒式》记载,先秦时代,在召南地区,每逢仲春之时,当地的媒官便让未结婚的大龄青年去幽会。本诗应当是青年女子在类似三月三这样的男女自由相会的集体狂欢中吟唱的歌曲,目的是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以寻觅幽会的伴侣。
4、大胆反抗的决绝女子
《诗经·卫风·氓》中的“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句,是女子经历甜蜜的爱情和婚姻生活,遭遇了婚变男子变心的痛苦之后,最后发出的决绝的呐喊。全诗用桑树意象比喻女子爱情的甜蜜和爱情的苦痛,形象生动。“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告诫所有女子不要轻易拿出感情,女子沉溺于爱,难以自拔。从此,中国文学史上有了弃妇形象,也有了争取女权的第一声呐喊。
《诗经》中,写出的那个时代的女子们真实的生活状态。
这些美丽的女子,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或美丽、或大胆、或悲伤,或反抗……这才是中国历史上最美的一群女子,正常人性舒展下的多姿多彩的样子。
三、对于《诗经》中反映的社会风俗的探寻
过渡: 选必上册,《论语》十二章,孔子说,《诗经》有兴、观、群、怨之功效,以此关照《氓》,(激发人的感情;观察政治得失、风俗盛衰、提高人的交往能力、讽刺时政)
首先它是一首怨诗,是女子因不幸婚姻生出的感伤与怨诽
至于观,本诗也有多方面的认识价值
A、当时社会的婚俗
子无良媒:+ 《诗经 齐风 南山》 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联系起来
秋以为期:+《荀子 大略》 “霜降逆女”
张衡 《定情赋》 “秋为期兮时已征”
可知古人常以秋季为婚期
B、占卜对于古人的重大意义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左传 僖公四年》记载: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可以作为佐证。
四、课堂练习:整理文化常识 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五、课堂总结
A、 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课时,就要轻轻合上《氓》的诗章了,女主人公的身影已渐行渐远,却给我们留下深深的思考,这个两千多年前的普通女性的婚恋悲情故事,其实是一个代代有之的悲剧,她具有持久的震撼力量和永恒的审美魅力。
想请大家再次说说烙印在心底的启迪:
不是不会爱,只是真心不轻付。珍视情感,懂爱,善爱。
追求执着专一的爱情,真正的爱情是共同进步,彼此成就。
婚姻更多的是对对方的责任。
爱默生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他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位置。”科尔顿也说:“人生中只有一种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对责任的追求。”
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
人,应该为责任活着。
B、听歌曲《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演唱:迪克牛仔
六、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诗经》名篇或名句,最好+赏析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氓》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下一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离骚》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