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24  2022-02-18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归去来兮辞(并序)》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字词。

      2、把握全文结构,理淸文章脉络,熟读成诵。深入体会作者的复杂感情。

      3、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简单辨析作者的思想。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一词多义现象,了解“以而、之”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倒装句、省略句两种句式,能够将文本准确流畅地翻译为现代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辞的体裁特点,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的内容。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领略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难点:

      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桃花源记》中,谁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陶潜。陶潜不仅仅为世人描绘出了一幅闲适静谧的世外桃源景象,他还带领我们走进了“五柳先生”,感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二、写作背景

      陶渊明少年时,受儒学熏陶,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东晋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难有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他29岁开始出仕,历13个年头,时官时隐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4年。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赋《归去来兮辞》。

      三、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或372或376-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为彭泽县令在任仅八十余日,就辞官回家,从此躬耕陇亩,不再出仕。

      代表作品:组诗《归园田居》《饮酒》,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并序)》。另一类题材的诗《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

      四、题目解说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归隐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吧、啊”。辞,古代的一种文体,源于“楚辞”。本文是东晋义熙元年(405)十一月,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归田园时所作,分为“序”和“辞”两部分。序”部分说明了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是理解本文的关键。“辞”部分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愉快的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描述作者迷途知返和辞官归田的决心,表达了作者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2、3段),写回归田园之乐。

      第三部分(4段),抒发自己决心归隐、不再犹豫的坚毅情怀。

      六、全文分析

      1、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有何作用?

      明确:

      出仕是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而非本意。这也为后面作者辞官做了铺垫。

      2、作者在序文中对他辞官归隐的原因作了交代,其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诗人在序文中提到辞官归隐的原因有四点: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奔“程氏妹丧”显然只是表层原因,结合全文看,另外三点才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在迫于生计步入仕途后,陶渊明发现出仕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折腰事人、同流合污又违背了自己的本性,这种违背本性导致的心力交瘁远比忍冻受饿更让人难以忍受;仕于当时污浊的官场使他感到“深愧平生之志”;而自己“质性自然”又不想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就只能选择归隐躬耕之路,于是借着“程氏妹丧”之机,弃官归田。


展开全文阅读
      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有怎样深刻的内涵?

      明确:

      这句话运用了典故,“三径”是隐士住处的代称,“松菊”象征高洁的品格。“松菊犹存”喻指自己高洁的品格仍在。这两句话意蕴丰富,既表达了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有恨自己不能早些归来的感叹。

      4、“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审容膝之易安”之句是用了《韩诗外传》中的一则典故。北郭先生辞楚王聘,其妻表示支持,“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后以“容膝”言居室之狭小。“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作者看重的是自己傲世的情怀而非物质上的富足,其形象也就跃然于纸上了。

      5、如何理解“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

      明确:

      这两句一方面描写景物自然妥帖,毫无雕琢之痕又极具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又寄托深远,出则无心归则有意,这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真实写照。出仕是无心的,并不是有意追求功名利禄,在这里,“无心”并不是作者的开脱之辞,而是实实在在地表现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责;“倦飞”,是因为自己已厌倦了官场的污浊和黑暗。作者触景生情,又将这种复杂的感情不露形迹地轻点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6、“曷不委心任去留”包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叹?

      明确:

      作者感叹人生苦短,余生不多,强调顺其自然,这是作者率性洒脱的人生观的体现,也是对社会另外一种形式的反抗。

      7、请分析一下,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弃官归隐之乐?

      明确:

      ①家园之乐:第2段写“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家人等候迎接作者的归来,尔后举家欢庆,其乐融融。

      ②田园之乐:随后作者将笔锋从写居室转到了写庭园,甚至到高处、远处等目光所及之处,精心选取了园日涉、策杖流憩、出岫之云、知还之鸟、抚孤松等几个画面,再加上前面的引觞自酌、倚窗寄做等生活场景,创造出一个安乐闲适的意境。表面写景,实则抒怀,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无尽乐趣及作者的孤傲坚贞之志。

      ③交往之乐:“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在这里,作者可以与亲戚们说说心里话,可以弹琴读书消除忧愁,更令他开心的是,一帮农民兄弟邀他到田里看看春天的农事。宁静美丽的乡村,朴实无华的乡民,这一切怎不让作者产生“植杖而耘耔”的愿望呢?

      ④出游之乐:作者在农事闲暇之余乘兴出游。“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可以“窈窕以寻壑”,也可以“崎岖而经丘”,出游途中所见之景,作者都娓娓道来。春意盎然,诗意盎然趣意也盎然。作者触景抒怀,流露出及时行乐之意。同时,万物的生机勃勃和欣欣向荣却让他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倏忽即逝。但总的感情基调仍是明快愉悦和乐观的。

      8、本文主要写作者归去之乐。有人认为这乐的背后掩藏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悲哀,对此,你怎样理解?

      明确:

      “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在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消极避世。

      出仕是古代知识分子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文人志士们往往会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使命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过陶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陶渊明晚年的大量诗中,“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显然表明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串于他的一生。

      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涌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其”“归去来兮”“已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作者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作者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的“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留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了他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吗?因此,本文中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

      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渊明的作品具有时代性,它们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

      七、中心思想

      《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出仕和辞官的原因,以及归田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文章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八、写作特点 

      (1)运用辞赋的形式来加强抒怀。

      本文具有辞赋的铺张叙事、讲求用韵、骈偶和辞藻华美等特点。文章的主旨在于说明“今是而昨非”,作者对“昨非”一笔带过,未加描写,而对“今是”,即归田后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则极尽铺陈之能事。正文第二、三两段都是描写“今是”的,包括景物的描写和心理的描写。行文注意对仗骈偶,如:“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既保持了辞赋的文体音韵和谐、辞采艳丽的特点,又避免了堆砌辞藻的毛病,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

      (2)语言精练,清新典雅,鲜明流畅,音韵和谐。

      作者寥寥数语写出了对整个仕途生涯的痛苦回顾和深切悔恨,遣词造句,字斟句酌,精心选择一些双声词如“惆怅”“崎岖”,叠韵词如“盘桓”“窈窕”,叠字如“遙遙”“欣欣”等,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辞赋兼有诗的艺术魅力。

      (3)文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强烈而充沛。

      如写归家途中的景色:“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这烘托了一种离开困境而进入坦途的欢快之情。又如描写刚进庭院时看到的景象:“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作者对家中松菊的特殊关切,说明了他志趣的高尚,特别是“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这几句,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境:过去做官本来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作者的情怀与家乡自然的美好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心灵的淳朴、自由,外化在清新、幽远而富于生机的景物之中,使文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展开余文
      九、补充资料

      辞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不同之处在于: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十、总结全文

      本文是一篇述志作品,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弃官归隐后一路上的心情、回家后的生活情趣和感受,表达了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乡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显示了归隐的决心。

      布置作业

      思考:本文中的“乐夫天命”是否表现了陶渊明消沉、颓废的思想?

      课后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何,为什么

      B.知来者之可追 追:追赶

      C.引壶觞以自酌 引:举起

      D.善万物之得时 善:喜好,羨慕

      2.下列加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眄庭柯以怡颜 B.或棹孤舟

      C.怀良辰以孤往 D.园日涉以成趣

      3.下列各句,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复驾言兮焉求 B.既自以心为形役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乐夫天命复奚疑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反思、悔悟和庆幸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作者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为伴的闲适生活。

      (3)《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回家后,四处走走看看,看到云从山头冒出,鸟飞回巢中的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追:补救。

      2.答案:C

      解析:怀:留恋,爱惜。A项,怡:使动用法,使……愉快。B项,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D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答案:B

      解析:A、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B项是被动句。

      4.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2022学年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公开课教案
下一篇: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并序)》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