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作文素材
阅读:792  2022-03-06
标签: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六位高端功勋人物事例》作文素材及名言金句
 01钱三强——原子能元勋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生于浙江湖州,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课。

      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名言金句

      1、古往今来,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攀登的结果。

      2、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3、作为一个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此时此刻心里很清楚这对于中国的原子核科学事业,以至于中国历史,将意味着什么。前面有道道难关,而只要有一道攻克不下,千军万马都会搁浅。

      4、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正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才更需要科学工作者努力去改变她的面貌。

      5、千里马是在茫茫草原的驰骋中锻炼出来的,雄鹰的翅膀是在同暴风的搏击中铸成的。

      6、光明的中国,让我的生命为你燃烧吧。

      7、曾经以为是艰难困苦的关头,却成了中国人干得最欢、最带劲、最舒坦的黄金时代。

      8、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塌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9、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

      10、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

      11、各种科学发现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奋和创新精神。

      12、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

      13、科学经历的是一条非常曲折、非常艰难的道路。

      1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典型事例

      少年绰号出“三强”

      钱三强出生于1913年10月16日,浙江绍兴人。钱三强原本叫钱秉穹,他从小喜欢运动,身体强壮,又是家里的排行老三,同学们给他起了绰号叫“三强”。不久,父亲钱玄同在同学们写给他的信件中看见“三强”这个称呼,很是好奇。得知同学们是因为他身体好而称为“三强”,钱玄同觉得这个绰号起的很好,并鼓励他说,不能光是身体强壮,“三强”还可以解释为立志争取德、智、体都强。于是,在父亲钱玄同的肯定下,“钱秉穹”正式改名为“钱三强”。

      1929年,钱三强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班,勤奋好学的他经常听本科的课程,从那时起,钱三强就痴迷于物理。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他考入清华继续研读。1936年,钱三强清华大学毕业,经吴有训教授推荐,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所长手下作助理员,从事分子光谱方面的研究工作。

      不久,钱三强顺利通过了公费留法考试,在严济慈的引荐下,钱三强来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伊莱纳约里奥—居里夫人,并跟随化学师葛勤黛夫人做钋的放射源研究,还在约里奥先生主持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研究所学习。

      在此期间,钱三强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0年,钱三强顺利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中国居里夫妇”——钱三强与何泽慧

      钱三强在法国留学期间,他的同学何泽慧也在英国留学。两人长期有书信来往。一天,钱三强以一个理科生的思维逻辑,给何泽慧写了一封只有25个字的短信:经过长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要求,如能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国。

      收到来信的何泽慧也没有更多的激情澎湃,如数回了25个字: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极为理性的表达,字里行间的坚定,胜过了千言万语。

      1946年春,何泽慧来到巴黎,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何泽慧也是核物理界的佼佼者,夫妻二人共同攻关,很快,他们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这一发现不仅反映了铀核特点,而且使人类能进一步探讨核裂变的普遍性,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他们是“中国的居里夫妇”。

      这一年,法国科学院向钱三强颁发了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导师约里奥骄傲地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实验室的第一个重要的工作。”

      科学家有祖国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1948年春,在法国核物理界如日中天的钱三强,在得知国内战争即将结束、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消息,立即启程回国。


展开全文阅读
      “中国居里夫妇”的回归,一直被新中国领导人深深关注。

      1949年1月,北京和平解放,钱三强兴奋地骑着自行车来到长安街,加入到欢庆的人群。不久,叶剑英派人找到他,希望他随解放区代表团赴法国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共中央在当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拿出五万美元,让钱三强帮助订购有关原子能方面的仪器和资料。看到共产党领导人在新中国尚未成立之时,就有发展科学、矢志强国的远见卓识,钱三强激动得热泪盈眶。

      钱三强利用仅有的经费,精打细算,购买了发展原子能起步的必要设备。从法国回来,他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新中国成立大典。

      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就全身心投入到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开创。

      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时,毛泽东首次询问能否提供原子能研制方面的援助,对方婉言拒绝。

      “原子弹”这个纸老虎,始终是新中国领导人心中的一块心病,因为没有不行,没有它,在世界上说话不算数。

      中国到底有没有条件搞原子能?1955年1月,毛泽东召集中央领导人开会研究,特地把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地质学家李四光请到中南海。毛主席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

      在这次会上,钱三强介绍了世界上发展原子能的过程,认为以中国的现有条件完全可以发展原子能事业。为了让大家直观地认识核辐射,钱三强自制了一个测试辐射的计数器,他把计数器放在桌子上,又把一块铀矿装在自己口袋里从桌旁走过,计数器马上发出“嘎嘎”的声响,引得会场一片笑声。钱三强绘声绘色的表演,深入浅出的解说给了党中央极大的信心。毛主席当即拍板说,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并表示我们自己干,也一定能干好。

      党中央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由钱三强负责制定原子能发展规划。从此,钱三强担任起了新中国核事业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开创新中国原子能事业之中。

      领导新中国核事业

      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青年物理学家,如果继续从事科学研究,一定会在该领域会更有建树。然而,钱三强却无条件地服从了党和国家的需要,放弃自己心爱的科研工作,以主要精力从事科学组织,去为别人创造施展才华的条件。

      1956年11月16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成立主管原子能工业的第三机械工业部,宋任穷任部长,钱三强与刘杰、袁成隆、刘伟、雷荣天等被任命为副部长。钱三强是副部长之中唯一的科学家。聂荣臻元帅曾对他说:“搞原子能,你是行家,就请你提建议,我们大家商讨决定。”

      1957年,苏联为寻求中国支持,同意提供原子能方面的技术。钱三强多次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国参观谈判。不久,苏联中止提供核技术方面的资料和样品,撤走全部专家。在国内遭遇严重经济困难的关键时刻,刚刚起步的核事业遭受严重打击,甚至有人提出让核工业下马。关键时刻,钱三强认为靠中国自己现有的基础,完全可以开展核事业,造出原子弹。钱三强的意见直接影响了党中央的决策。

      在钱三强的推荐、遴选下,包括邓稼先、王淦昌等以及何泽慧在内的一大批核科学家秘密集结,深入青海高原,隐姓埋名刻苦攻关。从1960年苏联专家停止援助,到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仅用了四年多时间。

      作为业界威望极高的核物理学家,钱三强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他特别注重培养人才。1954年2月,钱三强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后,立即着手筹建学部。在他的推动下,科学院各学部相继成立,并制订了全国科学发展规划,加强学术领导,团结院内外科学家,发展国际之间的学术交流,受到了国内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在国际上引起反响。

      在科研工作中,钱三强非常注意发挥青年的主动性,放手让他们大胆探索,在一些关键之处给以指点。他注意引导和鼓励青年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即使是不成熟的或萌芽状态的,他总是给以热情支持,并一起讨论,逐步完善。他以平等态度与青年交往,经常以自己的经验教训和亲身体会,帮助青年少走弯路。每年新大学生、研究生到所里报到,他都要亲自给大家做报告,鼓励走又红又专的道路。

      正是由于钱三强卓越的组织才能、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谦逊朴实的工作作风、不求索取的高风亮节,以及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鼓励、信任、教诲和示范作用,凝聚起了科学家们的无穷力量,大家甘愿用尽毕生才华和精力,投入祖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发展呕心沥血,为培养中国原子能科技队伍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99年,钱三强被国家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02梁漱溟——国学大师

      1.弘扬重光之任

      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社会兴起学习西方文化的风潮。梁漱溟却认定,东方文化受到压迫是暂时的,中国文化不仅仅会在中国复兴,实现中国的富强,更会走向世界。因此他以弘扬儒学为己任:“孔孟之学,现在晦涩不明,而弘扬重光之任,除我外,当世亦无人能做。”本着对儒家文化的“新认识”“新设想”,他全身心地投入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众人嘲笑他的失败迂腐,但在他看来,这正是真正的儒家精神∶真诚。

      适用主题:

      文化自信、坚持己见不盲从、将信念付诸实践等。

      示例:

      孔子学院在全世界落地开花,以传统思想为根基的中国外交政策受到国际称赞,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思想的频繁取经......现代中国人以五千年从未断绝的传统文化而自豪时,正印证了梁漱溟先生几十年前的预言:中国文化会实现中国的富强,更会走向世界。在中国疲病落后,传统文化被批判的整体社会氛围下,梁漱溟先生尚能坚持文化自信。大国盛世的我们又怎能妄自菲薄,轻贬千年历史沉淀下的智慧呢?

      2.匹夫不可夺志

      抗日战争爆发后,梁漱溟前往延安。他和毛泽东相谈甚欢。但二人对抗战胜利后的中国道路产生了分歧。1953年,梁漱溟在政协会议上唱工业化路线反调,为农民立言。毛泽东和梁漱溟之间矛盾不断增加,终致决裂。“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抄家批斗的梁漱溟仍坚持“不批孔”,引起更大规模的批判。半年的批判告一段落,旁人问他的感想,他脱口而出“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铮铮铁骨令人钦佩。

      适用主题:

      坚守志向、保持初心等。

      示例:

      梁漱溟先生一生的奋斗,失败多过成功。他所承受的痛苦多是来自对自己信念的坚持,内心所向,行为之动,语为之发,全然不顾权威与压迫。世人视他为迂腐之人,我却赞他是性情中人,不失精神的高贵。社会中有千千万万个随波逐流的庸人,无数冠冕堂皇的美言,但只有敢于直抒己见的勇者,捍卫真实的诤言才是鞭策社会进步的力量。


展开余文
      3.我是一个实践者

      梁漱溟早年笃信佛教,在接触了中国儒学之后,他便放弃了崇信“厌离”的佛教,而以中国儒家“郑重”的入世原则作为一生的行为准则。从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入世原则出发,他放弃象牙塔的教书生活,投身中国的乡村建设活动十年。“皖南事变”发生后,他又辗转于国共两党间,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辛劳。抗战结束后,他致力于调停国共两党,为国内和平统一而奔忙。1987年,梁漱溟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露面时评价自己:“我不单纯是思想家,我是一个实践者。我是一个要拼命干的人。我一生是拼命干的。”

      适用主题:

      社会责任感、实干精神、知行合一等。

      示例:

      我们被社会伤害,可以痛斥社会的不公,却不能忘记,作恶之人并非没有我们的默许,而改变世界需要从自身做起。正如梁漱溟先生,也曾对世界失望透顶,想以自杀拒绝现实的黑暗。但他最终选择了积极入世,寻求对社会的贡献,在山河破碎的岁月中,表现出知识分子的操守与担当。屡败屡战,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才是对黑暗的有力反击。

      03竺可桢——地理学家

      1.立志报国,不慕名利

      1918年,竺可桢取得气象学博士学位,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科研条件,怀着一腔报国热血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誓要将所学贡献于祖国的发展。但与美国高校完备的实验设施不同,历经战火而满目疮痍的中国,甚至没有一个自主拥有、设备齐全的气象观测站。

      于是,归国后的竺可桢考虑到现实情况,几次拒绝任职高位。他不在乎功名利禄,只想去到祖国最需要,自己最能发挥价值的地方。后来,他先后从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一线教学,之后又参与创办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和主持浙江大学的工作。在教学之余,他还编写了许多深入浅出、新颖有趣的讲义,便于学生理解,足可见其对工作的热忱。

      适用主题:

      爱国奉献、淡泊明志等。

      示例:

      爱国,是将小我奉献于大我之中。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竺可桢便是这样一个淡泊小我,一心奉献的人。从哈佛大学毕业的竺可桢,在学成后坚持要回国建设自己的祖国,并且不要高官厚禄,义无反顾地投身教学一线,把地理学、气象学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学生,为祖国科技建设输送着新鲜的血液。

      ⒉崇论闳议,远见卓识

      竺可桢是一位十分有远见卓识的人,他在思考问题时,会比一般人想得更加长远、周全些。通过几个例子,我们便可见一斑:一是古籍保护意识。在抗战的烽烟中,气氛紧张,人人自危,竺可桢却挂念着祖国古籍资源的保护,担心存于浙江文澜阁的《四库全书》被毁,便亲自致电教育部,建议文献内迁。后来,这些文献安全迁至贵阳。竺可桢的远见,让祖国保留了大量的知识财富。

      二是竺可桢先生还较早提出了类似“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远远走在我们的意识之前。在竺可桢的日记中,我们时常看到他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忧虑。另外,在1936年,竺可桢便记载道:“作近三年来南京之微尘数,知各月均有增加。”那时还没有“雾霾这种说法,但先生早已发现了空气的污染问题。适用主题:

      目光长远、预见问题等。

      示例:

      长远的眼光得益于智慧,是一种难得的预见性能力。王羲之幼时不慎在里屋听到王敦密谋造反,料想自己必遭忌惮,于是将唾液涂在脸上装睡,躲过不测。王羲之是有预见的,如果他没有预见人心欲望的残忍、权力王权的危害,也许这位书法大家还没升起便已陨落。同样的,正是由于扎实的学识以及敏锐的洞察能力,竺可桢在20世纪20年代便发现了人口激增问题,在30年代便发现了空气被“微尘”污染的问题,为我国气象与环境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3.坚持不懈,求真求是

      其坚持不惟懈的精神,首先体现在与胡适打赌这件趣事中。由于自小学习刻苦,竺可桢身体瘦弱,很爱生病,于是,性格爽朗的胡适便与他开玩笑,说竺可桢活不过20岁。竺可桢心中一惊,但从此立下了坚持锻炼身体的誓言,不曾一日荒废。

      多年后,22岁的竺可桢与胡适再次见面,回忆往昔趣事再次打赌,赌题是竺可桢能否活过60岁。最后,竺可桢先生享年84岁。其次,以“一丝不苟”作为座右铭的竺可桢先生,对研究工作的坚持与严谨,也是令人敬佩的。他曾提出,科学研究是严谨的工作,万不可只用推测的方法去估计,必须实地考察。于是,年复一年,竺可桢在全国各地观测并记录着各种植物生长状况、各种气候现象。至70岁时仍坚持去田野调查,每天亲力亲为,查看设备数据。

      适用主题:

      坚持精神、一丝不苟等。

      示例:

      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讲的就是坚持不懈的可贵性,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任何事情都只能半途而废。气象学家竺可桢,从小因体弱坚持锻炼身体,打拳、早睡早起,坚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后来人生中的种种磨砺都没能让他倒下。在科学研究方面,他更是坚持求真求是的实证精神,直至临终前,还在继续着精确数据的整理工作。坚持不懈的精神,成就了竺可桢先生的榜样人生,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践行的可贵品质。

      闪闪发光的爱国人物合集:“两弹一星”元勋们!从硝烟四起到山河无恙,从强敌欺凌到岁月静好,祖国这条成功光明的自强之路背后,尽是英雄们燃烧自我的身影。如今英雄虽迟暮远去,但精神会永久留存。

      适用考点:爱国、家国情怀、时代创新、奉献精神、中国梦等。

      04程开甲——黄沙百战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

      荣誉成就:

      内耗理论、双带理论、抗辐射加固、核试验、“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事迹回放:

      1918年的夏天,程开甲降生于江苏吴江的一个富商之家,因是独子,被家庭赋予众望。“开”即应开转之意,“甲”则取“第一名”之吉,祖父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但少年时期的他却叛逆不羁,不仅留级三年,还离家出走至上海。在被家人找回并痛打一顿后,程开甲幡然醒悟,自此发愤图强,考入浙江大学。

      大学四年,程开甲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炮火而随校四处迁移,在颠沛流离中他的衣物、书籍甚至化为灰烬。然而,即使现实环境如此恶劣动荡,程开甲仍能苦学不辍。

      弥漫的硝烟没有遮蔽他敏锐的眼眸,他看出了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科技落后”,渴望科学救国。1946年,他远赴重洋至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师从玻恩教授,并最终取得博士学位。但程开甲放弃了英国的优厚待遇,听凭胸中爱国热情的指引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成为了一名物理学教授。当他走下讲台,变身为“核司令”主持核试验时,他开始书写生命中最灿烂的一章。

      驻扎罗布泊22年,严酷的自然环境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他;为了取得技术突破,他茶饭不思,沉迷运算推演,大有“不把问题理清楚不罢休”之势;程开甲甚至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原子弹爆心做考察,只为珍贵的第一手数据。

      程开甲曾饱含深情地说道︰“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隐姓埋名40年,甘心付出,为祖国造就了坚实有力的国防盾牌,赤诚一生,奉献永远。

      05朱光亚——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

      荣誉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事迹回放:

      朱光亚,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被誉为“我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的负责人,始终奋斗在“两弹一星”这一伟大工程的最前沿。

      “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朱光亚与核的交情长达半个世纪,他先后参与领导和组织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次空投原子弹和“两弹”结合试验任务,推动祖国核事业飞速发展。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再一次证明了他的突出贡献。朱光亚代表了一个跌宕起伏、终迎光明的时代,他以“科技众帅之帅”的身份参与了中国核武器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发展全过程,见证了新中国国防力量的成长史,是当之无愧的标志性人物。

      在《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中发出“回去吧!”的高声呐喊后,朱光亚毅然决然地选择在戈壁滩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生命。

      新中国成立后,他拒绝了美国的资金支持选择回国,以满腔热血号召海外同学同他一样回国建设。

      从受命于建立核武器研究所开始,朱光亚一直竭尽全力,把全部智慧投入到这项对中华民族来说至关重要的工程中。他牢记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使命,在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目标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展开余文
      2004年12月,编号为10388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朱光亚星”,它将传递朱老的一片热忱,在苍穹中永远地闪耀下去。

      06王大珩——科学巨匠,国家名片

      荣誉成就∶

      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事迹回放:

      作为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王大珩是名副其实的“追光者”。从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设备,到高精度经纬仪、光电测距仪,王大珩带领团队制造了众多国防光学工程仪器,建立了研究设计、加工制造、试验运行一体的科学体系,有效填补了新中国光学领域的空白。

      王大珩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国家的光学事业,他同样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研究和生活条件而回国发展,终其一生都在认认真真研究、勤勤恳恳工作。

      他建立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曾全程参与“两弹一星”项目的所有光学研究任务,在为我国研制靶场观测设备、原子弹爆炸火球威力的高速摄影仪等方面均取得圆满成功。

      “我们这些老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追求就是为国家、为民族负更多的责任,尽更多的义务。”

      王大珩用一句最朴实的话语证明了他自己最赤忱的丹心,胸怀祖国和人民,情系科技与进步。他是科学巨匠,为中国的应用光学、光学工程、空间光学、激光科学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更是国家名片,向世界彰显了不畏困苦、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运用示例

      人们常追问:“生命如何才能永垂不朽?”其实,当一代青年不惧艰险挑战,不吝青春血泪,奋战于历史洪流,生命即如时代星光莹莹不灭。(总起句点明分论点)

      新中国初建成,多年的炮火苦难依稀在目,海外封锁形势严峻,迎着时代的挑战,一个个英杰志士,奋勇当先,只为报国强国。

      事迹回放:

      作为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王大珩是名副其实的“追光者”。从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设备,到高精度经纬仪、光电测距仪,王大珩带领团队制造了众多国防光学工程仪器,建立了研究设计、加工制造、试验运行一体的科学体系,有效填补了新中国光学领域的空白。

      王大珩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国家的光学事业,他同样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研究和生活条件而回国发展,终其一生都在认认真真研究、勤勤恳恳工作。

      他建立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曾全程参与“两弹一星”项目的所有光学研究任务,在为我国研制靶场观测设备、原子弹爆炸火球威力的高速摄影仪等方面均取得圆满成功。

      “我们这些老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追求就是为国家、为民族负更多的责任,尽更多的义务。”

      王大珩用一句最朴实的话语证明了他自己最赤忱的丹心,胸怀祖国和人民,情系科技与进步。他是科学巨匠,为中国的应用光学、光学工程、空间光学、激光科学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更是国家名片,向世界彰显了不畏困苦、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运用示例

      人们常追问:“生命如何才能永垂不朽?”其实,当一代青年不惧艰险挑战,不吝青春血泪,奋战于历史洪流,生命即如时代星光莹莹不灭。(总起句点明分论点)

      新中国初建成,多年的炮火苦难依稀在目,海外封锁形势严峻,迎着时代的挑战,一个个英杰志士,奋勇当先,只为报国强国。

      为筑国防,不渝矢志,程开甲院士坚守罗布泊数十载,深入荒漠腹地,即使面临爆破危险,都不曾稍有畏蒽,隐姓埋名,甘心奉献,终于筑成国防盾牌;爱国热血在胸中燃炽,朱光亚号召青年英才报效祖国,作为“科技众帅之帅”,他见证核武器的从无到有,亲历从第一颗原子弹的蘑菇云横空出世,到千万人瞩目中氢弹的成功爆破,用自己一生最激烈雄壮的力量活成了夜空中最亮的星;同许多爱国留学生一样,“追光者”王大珩立志用毕生的专业学识来推动祖国发展。在光学领域,他深耕钻研、呕心沥血,每一个日夜的苦想冥思都为“两弹一星”的圆满成功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列举铺陈,演绎叙写)

      爱因斯坦曾言:“人生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这些科学元勋们克服万难,殷勤付出,隐姓埋名,不慕荣利,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起了祖国独立自强的一片天。直至人生最后一刻,他们依然发光发热,激励后辈,特向世界证明,“两弹一星”精神永恒不灭。(再次总结,升华提高)  

侯晓旭

标签: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六位高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精炼概括20组小人物事例》作文素材
下一篇:2022高考作文时新素材精选之人民日报点睛金句专辑(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