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268  2022-03-31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2高考作文冲刺指导:议论文快速构思之引议联结
 导入: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引议联结是议论文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如果用练拳来比写作的话,那“引议联结”就是起手式,基本功,要把它练扎实,练娴熟,成为看家本领。很多时评文惯用“引议联结”的思路行文,这样的文章文脉清晰,内容充实,说理透彻,且有很强的针对性,非常适合高考作文模仿借鉴。

      【感受真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重视文明礼节是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文明礼节决不是个人的事,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可是当前有些人认为,进退有仪,那是封建社会的要求,现在社会不必在意繁文缛节;还有人认为,太注意礼节,容易让自己畏手畏脚,失去自己的个性;还有人说,如果生活中重讲礼节,但可能外在行为讲礼节,内心不一定认同,这显得不真,很虚假。

      针对这些,你有什么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日常生活中礼节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引。引用题目材料,引出话题,或表明观点立场。开篇引述题目材料要概述,务求简洁凝练,快速入题。

      【现场示范】“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引用材料语句,开篇提出话题,十分醒目。)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进退有仪,举止得体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更是中华民族的标签。可是当下竟有人认为注重礼节让人畏手畏脚,过于封建,过于形式。(对材料中的现象总结概括准确。)这让我们不禁发问:“难道传承多年的中国礼文化真的落后于时代了吗?”(运用关键词“中国礼文化”,提出话题,带出疑问,引出下文。)

      【示范感悟】引用不是照抄,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摘要,取其精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它属于“引论”的部分。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材料要复述,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文字材料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漫画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

      二、议。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使观点确立起来。对材料中的现象或观点进行述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评判观点正确与否。

      【现场示范】人与人交往,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握手,乃至一个拥抱,小小礼节多么温情,多么和谐。试想,以“繁文缛节”为借口不注重礼节,我们的生活会冷漠变成什么样子?“进退有仪”是人际交往的必须,我们可以不必像古时那样“三叩九拜”,可以简化礼节,但绝不能省掉相应礼节。(就题目中的现象进行论述,辩证客观。)守礼,是一个人闪亮的名片。(一语中的。)一个人如果不分场合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受礼节约束,不随礼而随性,他在社会必然处处碰壁。所谓行礼节“容易让自己畏手畏脚,失去自己的个性”的论调实在是荒唐。(就材料中的现象进行有针对性地批判论述。)中国礼文化博大精深,大小礼节各有其理。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越是细微处注意礼节的人,越受人欢迎,一个人文明素养往往在细小的礼节中彰显。(突出礼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强调了中心观点。)

      【示范感悟】要从原因、危害、结果、本质等待角度分析评论;评论的任务是初步论证中心观点。这里面重点是“就材料论材料”“就观点论观点”。“议”为“联”张本。

      三、联。联系社会现实,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个体到群体,由点到面,深入分析话题的社会深层意义,以此深化论述主旨,体现出论述的广度和深度。 

      【现场示范】曾国藩曾说过:“人不可俗 ,但不可不随俗。”(名言引用十分恰当。)礼节就是世俗的外化,是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是对他人表示尊重的表现,也是行万里路的通行证。(运用三个判断句,对礼节概念和作用表述精准。)冯仑常讲起拜访李嘉诚的经历,70多岁的李嘉诚站着跟他们握手,主动发名片,结束之后他也没有先走,仍旧逐一跟大家握手道别,在场的每个人都要握,甚至墙角的服务员,他也专门过握手致谢。校园内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我们必须端端正正地站着,向五星红旗庄严地行注目礼,这是爱国的表现,我们能以“束缚手脚,不得自由”为借口拒行注目礼吗?又比如,当别人在台上演讲时,我们得认认真真地听,是不是也因为“束缚手脚不得自由”,你就左顾右盼,头接耳朵,或草率地打断别人的说话?……(联: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中礼节事例,扣住了题目要求。)不太注意礼节的结果是你处处不受欢迎。人是社会的人,很多场合的很多礼节,由来已久,约定俗成,入礼随俗,礼毕事成。礼礼其美,这也是中国礼文化的魅力。(联中议:由此及彼,深入分析讲求礼节的社会深层意义。) 

      礼节的本质是什么?是情意的表达,是情感的沟通,更心灵的碰撞。(设问句,回答了礼节的本质内涵问题,观点具有启发性。)我们如若行礼,就一定要礼到心到,不能虛情假意应付形式。没有情意的礼节,表现出外礼内虚,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失之偏颇?地铁车厢内行人如织,却沉迷手机举止冷漠;公交车上面对幼孺,却视之不见,争抢车座;马路上撞见倒地的老人,却绕道而行,避之如洪水猛兽……(再次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中礼节事例,扣住了题目要求。)身在礼仪之邦,面对中国礼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缺失,难道不值得每一个人深刻反思吗?(照应了开头提出的问题。) 

      【示范感悟】常用套路:由材料推开去,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或历史,或现实,或集体,或个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联,是文章的关键,必须使论证充实而严密;必须选择典型且有说服力的事实作论据;必须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做到有理有据。联与议,有时位置可交换,写成“引联议结”,也可边联边议。(注意:“议”和“联”都有议,这是议论的本质所决定。“引议联结”式结构,其中的“议”是就材料而议,是初步议;“联”是联系到社会现实而议,是深入议。“议”为“联”张本。)


展开全文阅读
      四、结。也就是论证结尾部分,把论证推向高潮。注意结尾一定要总结全文、再次点题,要照应材料,与文题或开头呼应;要深化论点,或发出号召,或提出办法。结尾对中心观点的表达不仅仅是一种简单意思上的总结概括,更多的是中心观点的升华。如果说前面的“联” 是广度和深度,那么这里的“结”,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高度”。

      【现场示范】

      文明礼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中国礼文化是我们青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懂礼、行礼、守礼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明礼修身,以礼待人。(将文明礼节上升到传承中国礼文化高度进行总结。)校园遇师长,以礼相见;家中有来宾,以礼相迎;陌生人初相逢,以礼相敬……(提出建议,排比句,从形式到内容都合习作要求,是小亮点。)

      礼礼其理,礼礼其美!(照应文题)要想做一个高素质的现代文明人,那就从文明礼节开始吧。(发出号召,提出希望。) 

      表一:文章结构图

      结构 内容 例文 要求

      引 引用题目材料,或引出话题,或表明观点立场

      难道传承多年的中国礼文化真的落后于时代了吗? 引述题目材料

      务求简洁凝练

      快速进入论题

      议 对材料中的现象或观点进行述议。 “繁文缛节”不是借口,“进退有仪”是人际交往的必须, 守礼,是一个人闪亮的名片。 透过现象看本质

      抓住观点评对错

      突出中心得观点

      联 联系社会现实,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个体到群体,由点到面,拓展开来。 联系现①(正面):李嘉诚、校园内升旗仪式,听演讲…观点:礼节就是世俗的外化,是…也是行万里路的通行证。

      联系现②(反面):地铁车厢内、公交车上、马路上……观点:礼节的本质是什么?是情意的表达,是情感的沟通,更心灵的碰撞。

      深入分析话题的社会深层意义,深化论述主旨,体现论述的广度和深度。 

      结 总结全文、再次点题,可总结归纳,可呼吁期盼。 文明礼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中国礼文化是我们青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懂礼、行礼、守礼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总结升华) 

      要想做一个高素质的现代文明人,那就从文明礼节开始吧。(发出号召,提出希望。) 

      不仅仅是一种简单意思上的总结概括,更多的是中心观点的升华

      表二:傻瓜议论文结构——引议联结(图表版)

      结构 主要任务 主要内容 注意事项 思路

      引 引述材料

      揭示论点

      提出问题 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材料要复述,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文字材料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漫画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 引述简洁

      快速入题

      引入

      议 分析材料

      初步论证

      为联张本 对材料中的现象或观点进行述议,透过现象看本质,评判观点正确与否。 从原因、危害、结果、本质等待角度分析评论。 初 析

      联 联系实际

      深入论证

      纵横拓展

       由材料推开去,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或历史,或现实,或集体,或个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 论证充实而严密;论据典型有说服力; 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有理有据。  

      深 入

      结 总结全文

      总结论证

      升华观点  总结全文、再次点题,要照应材料,与文题或开头呼应;要深化论点,或发出号召,或提出办法。 观点总结概升华,把论证推向高潮。 

      升华 

      傻瓜议论文结构——引议联结(文档版)

      一、引。引用题目材料,引出话题,或表明观点立场。开篇引述题目材料要概述,务求简洁凝练,快速入题。引用不是照抄,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摘要,取其精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它属于“引论”的部分。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材料要复述,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文字材料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漫画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

      二、议。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使观点确立起来。对材料中的现象或观点进行述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评判观点正确与否。要从原因、危害、结果、本质等待角度分析评论;评论的任务是初步论证中心观点。这里面重点是“就材料论材料”“就观点论观点”。“议”为“联”张本。

      三、联。联系社会现实,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个体到群体,由点到面,深入分析话题的社会深层意义,以此深化论述主旨,体现出论述的广度和深度。 常用套路:由材料推开去,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或历史,或现实,或集体,或个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联,是文章的关键,必须使论证充实而严密;必须选择典型且有说服力的事实作论据;必须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做到有理有据。联与议,有时位置可交换,写成“引联议结”,也可边联边议。

      注意:“议”和“联”都有议,这是议论的本质所决定。“引议联结”式结构,其中的“议”是就材料而议,是初步议;“联”是联系到社会现实而议,是深入议。“议”为“联”张本。

      四、结。也就是论证结尾部分,把论证推向高潮。注意结尾一定要总结全文、再次点题,要照应材料,与文题或开头呼应;要深化论点,或发出号召,或提出办法。可总结归纳,可呼吁期盼。结尾对中心观点的表达不仅仅是一种简单意思上的总结概括,更多的是中心观点的升华。如果说前面的“联” 是广度和深度,那么这里的“结”,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高度”。


展开余文
      【时评范例】

      感悟“千里共同途”蕴含的爱国情怀

      张小草

      2021年9月22日,杨振宁在清华大学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主题,发表讲话。再忆至交,他讲道:“稼先,我懂你的‘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有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50年是合了你这个‘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对故人隔空讲的一席话,没有一个词提及“思念”“缅怀”,但又处处饱含对故人浓浓的情谊。  

      【引:简要叙述事件,引出话题。】 

      人生难得一知己。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研究、设计工作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是杨振宁中学、大学和在美国时的知心朋友。1971年,邓稼先写给杨振宁的信中引用了毛主席的一句话:“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他希望杨振宁“在国外时能经常想到我们的祖国”,也希望与老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真挚朴实的字句,是在提醒好友无论身在何方都要心念祖国。邓稼先希望他们彼此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同途”,还能够在推动祖国发展进步的事业上“同途”。2003年底,杨振宁回国定居并在清华大学任教,在培养和延揽人才、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议:首先承接事件,追忆邓稼先与杨振宁的深挚情谊,然后礼赞两位先生为祖国科学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揭示“千里共同途”所蕴含的爱国情怀。】

      逝者如斯,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虽天人永隔,两位先生的友谊不曾淡去;光阴荏苒,已有50年历史的信纸淡淡发黄,但一代知识分子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仍熠熠闪光。当爱国情怀超越个人情感,带来的精神共鸣就能够穿越时代长河、跨越历史星空,直抵每一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不止是两位先生,还有无数的中华儿女时刻都在用实际行动为“共同途”做出生动诠释。他们可能是驻守边疆,将对家人思念深埋心底的边防战士;可能是执甲“逆行”,不顾个人安危冲在防疫一线的白衣天使;可能是偏远山区,为教育事业、扶贫事业不惜贡献生命的党员干部……他们虽处在不同的岗位,但同心同德、同向而行,把爱国情怀融入祖国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联: 推而广之,联系在不同岗位上的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表现,进一步诠释了何为“共同途”。】

      “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地方。但是,那里有黄山么?有黄河么?有长江么?有长城么?……既然这些都没有,那么,祖国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地方。”人们对祖国的归属感、自豪感,必将汇聚成更加势不可当的磅礴力量,书写出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复兴篇章!

      【结:引用名言,再次激扬爱国情怀,收束全文。】 

侯晓旭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2高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高考作文冲刺指导:议论文快速构思之并列式结构
下一篇:2022高考作文冲刺指导:议论文如何写得深刻之读出材料背后的深意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