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159  2022-04-11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指导:如何概括散文的思想内容
 一、考点解读

      所谓“概括思想内容类鉴赏”即对作品内容要点的概括,主要包括对文章段落层次和特定内容的归纳概括、对句段层次意旨的分析总结、对作者情感态度的解读和对全文主旨的揭示等。

      其中段落层次和特定内容概括属于局部概括,对作者情感态度和全文主旨的概括属于整体概括。本考点旨在考查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需要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筛选与提炼、理解与把握、加工与转化。

      二、知识储备 

      (一)局部概括

      局部概括主要包括对文章段落层次主要内容的筛选、整合、归纳,对句子段落层次意旨的深入挖掘,以及对文章中特定事物、景物、事件的原因、特点、意义等的归纳总结。对文章段落内容的归纳可以运用摘取法、合并法以及舍取法组织答案。

      所谓摘取法即根据题干问题,确定答题区域,从答题区域所在语段摘取词语、句子,结合题干问法,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所谓合并法即在确定答题区域的前提下,把摘取的词句进行分类整理,合并意思相同的项,并重新组织语言,形成语意完整且连贯的话。所谓舍取法即确定答题区域后,把语段中和题干无关的语句删除,再根据留取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三种方法相辅相成,组织答案时可以综合运用,使答案尽量准确、简洁。

      对于原因、特点和意义等的归纳概括,要注意文章中的提示性词语,如“特征”“特点”“因为”“所以”“意义”“作用”等。确定答题区域时,注意总览全文,要点齐全。当然,有时文章中并没有明显的提示性语句,这就要求考生留意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尤其是分号和冒号,注意文章分条陈述的内容。

      (二)整体概括

      相对于局部概括而言,整体概括更注重对作者情感态度以及主旨的把握。散文的情感态度和主旨往往通过作者所写的物、景、人、事来表现,所以考生要对文章的写作对象有完整而准确的把握,理解作者蕴含在其中的赞美、批判、敬仰、怀念、感激等情感态度,对写作对象本身意蕴要合理联想。

      对于概括情感态度类题型,要注意寻找行文线索、关注情感词语和抒情方式。寻找行文线索的目的在于理解作者的外在轨迹和内心轨迹,通过对作者思维路线的把握,理解作者的情感脉络。关注情感词语是比较直观的方式,标画作者在文章中有明显褒贬色彩的词语、句子,透过这些词语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注意抒情方式即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明确作者在表达上的特色,散文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还包括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和借事抒情。考生可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准确判断。

      对文章主旨的概括就是对文章言外之意的理解和归纳总结,需要考生借助串联段意、分析关键语句、合理联想的方式组织答案。所谓串联段意即概括各段段意,根据段意明确作者的写作内容要点。分析关键语句,尤其要注意文首文尾的句子,或者文章中有深刻意蕴的句子,以此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合理联想即对所写对象的深入挖掘,如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由自然到人类等。

      (三)常见设问方式和辨别标志

      常见问法 辨别标志

      (1)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分析主要原因。

      (3)作者为什么说××?请简要概括。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请分条概括。

      (5)作者对某事的感悟是什么?

      (6)分析作者对某事的观点态度。 (1)题干中有“概括”“体现”“简要”等字样题型

      (2)题干中有“原因”“为什么”“特点”等字样。

      (3)题干中有“思想”“情感”“主旨”“观点”“态度”“感悟”等字样。

      三、解题要领 

      概括散文思想内容类鉴赏是高考重要的考查内容,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通读全文,明晓大意。通读是准确作答的基础,考场阅读要求考生不仅要读懂,还要读快,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明确文章写作对象是何物、何景、何人、何事,有何特点,同时对事件的原因、结果有初步的把握,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全文主旨有总体认识。对于局部概括类试题类型,尤其注意要在立足整体的基础上,精确答题区域。

      其次,认真审题,确定区域。先审读题干,确定是局部概括还是整体概括。然后,明确题干指向,确定是针对某一段还是某几段,是针对某物、某景、某人、某事,是分析原因还是总结作用影响等。如果是针对全文,要注意是情感态度还是全文主旨。最后,确定答题区域。

      最后,摘合取舍,准确作答。概括散文思想内容不同于单纯的筛选、归纳题,它要求考生不但要具备筛选要点信息的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够在选定区域内先通过摘录、整合,取舍,再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加工,使答案不但要点齐全,还符合题干问法,符合语法规范。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文章整体的概括往往难度比较大,一是文段筛选、取舍的范围大;二是概括性比较强,对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要求更高。

      四、典题导引


展开全文阅读
      (一)局部概括

      例1.

      2020年北京卷《从音乐和美术认识生命》第20题

      20.作者理解的音乐和美术分别包含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

      【答案】①作者理解的音乐包含:自然之声;日常生活之声;作曲家谱写的乐曲。②作者理解的美术包含:动植物的生命形态;民间工艺美术;都市工艺美术。

      【解析】本题考查局部概括的能力,即对文章段落层次的概括。梳理文章中作者所理解的音乐、美术内容,确定答题区域为第二段、第六段和第八段。音乐包含的内容在第二自然段中寻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作者成长时听到的鸟叫声、杀猪声、鸡叫声等动物叫声为自然之声;鼓角声、水车声是日常生活之声;办喜事丧事的乐曲、求神还愿的乐舞等是作曲家谱写的乐曲。美术包含的内容要在第六段中总结归纳,也包括三个方面:黄蜂和蟢子在门户墙壁间的结窠、鸟雀的作窠伏雏,花草在风雨阳光中的长成和新陈代谢为动植物的生命形态;小银匠、小木匠、小媳妇的艺术品制作为民间工艺美术。第八段主要表达的内容是作者到都市后,工艺美术扩大了作者的眼界。

      例2.

      2017年北京卷《根河之恋》第23题

      23.文章叙写了玛利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

      【答案】①玛丽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②乌热尔图:辞官返乡,创作大量作品,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③走出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局部概括的能力。首先,确定答题区域为第六、七、九、十等段落。其次,明确题干中的“他们”具体指玛丽亚索、乌热尔图、走出山林的人们,最后,从六、七、九、十等段落中人物的行动中总结概括。

      例3.

      2018年天津卷《虹关何处落徽墨》第18题

      18.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答案】①喜爱徽墨,而徽墨式微,制墨技艺几近失传。②墨,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③警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概括的能力。对“我”要寻找徽墨原因的分析就是对全文主旨的把握。首先确定答题区间为全文,然后抓住关键句或通过概括的方法来分析。从徽墨的历史价值角度来分析,文章第二段“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第六段“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第七段“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第十一段“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対文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

      例4.

      2013年高考大纲卷《林肯心中的鼓声》第17题

      17.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①初来曼哈顿,“我”对能够免费林肯中心丰富多彩的音乐而感到舒心惬意;②不久,“我”对从林肯中心传出的、不合意愿却又不得不听的音乐感到痛苦和厌恶;③最后,“我”被林肯中心的鼓声所吸引,震撼,甚至为之疯狂。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概括的能力。情感的变化隐含在文章跌宕有致的结构中。要结合作者的行文,归纳概括。通过阅读题干可知,全文的情节在发展,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变化,所以,理清文中情节是解答把握感情起伏的基础。

      五、随堂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小题。(广东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10月阶段性质量检测)

      茶  馆

      黄裳

      四川的茶馆,实在是不平凡的地方。普通讲到茶馆,似乎并不觉得怎么稀奇,上海、苏州、北平的中山公园……就都有的。然而这些如果与四川的茶馆相比,总不免有小巫之感。而且茶客的流品也很有区别。坐在北平中山公园的大槐树下吃茶,总非雅人如钱玄同先生不可罢?我们很难想象短装的朋友坐在精致的藤椅子上品茗。苏州的茶馆呢,里边差不多全是手提鸟笼、头戴瓜皮小帽的茶客,在丰子皑先生的漫画中,就曾经出现过这种人物。总之,他们差不多全是有闲阶级,以茶馆为消闲遣日的所在的。四川则不然。在茶馆里可以找到社会上各色的人物。警察与挑夫同座,而隔壁则是西服革履的朋友。大学生借这里做自修室,生意人借这儿做交易所,真是,其为用也,不亦大乎!

      一路入蜀,在广元开始看见了茶馆,我在郊外等车,一个人泡了一碗茶坐在路边的茶座上对面是一片远山,真是相看两不厌,令人有些悠然意远。后来入川愈深,茶馆也愈来愈多。到成都,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成都有那么多街,几乎毎条街都有两三家茶楼,楼里的人总是满满的。大些的茶楼如春煕路上玉带桥边的几家,都可以坐上几百人。开水茶壶飞来飞去,总有几十把,热闹可想。这种宏大的规模,恐怕不是別的地方可比的。成都的茶楼除了规模的大而外,更还有别的可喜之处,这是与坐落的所在有关的。像薛涛井畔就有许多茶座,在参天的翠竹之下,夏天去坐一下,应当是不坏的吧。

      武侯祠里也有好几处茶座。一进门的森森古柏下面有,进去套院的流水池边的水阁上也有。这些地方还兼营菜饭,品茗之余,又可小酌,简单地吃喝一顿。实在也是值得流连的地方。

      成都城里的少城公园的一家茶座,用薛涛井水作号召,说是如果有人尝出并非薛涛井水者当奖洋若干元云。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成都人的风雅,真有如那一句话,有些雅得俗起来了。其实薛涛井水以造笺有名,不听见说可以煮得好茶。从这里就又可以悟出中国的世情,只要有名便无论什么都变成了好的。

      大些的茶楼总还有着清唱或说书,使茶客在品茗之余可以消遣。不过这些地方,我都不曾光顾过。另有一种更为原始的茶馆附属品,则是“讲格言”。这次经过剑阁时,在那一条山间狭狭的古道中古老的茶楼里看见一个人在讲演,茶客也并不去注意地听。后来知道这算是慈善事业的一种,由当地的善士出钱雇来讲给一班人听,以正风俗的。

      这风俗恐怕只在深山僻壤还有留存。繁华的地方大抵是没有了的。那昏昏的灯火,茶客黯黑的脸色,无神的眼睛,讲者迟钝的声音,与那古老的瓦屋,飞出飞入的蝙蝠所酿成的一种古味使我至今未能忘记。

      随着驿运的发达、公路的增修,在某些山崖水角,宜于给旅人休息一下、打尖的地方,都造起了新的茶馆。在过了剑阁不久,我们停在一个地方吃茶,同座的有司机等几个人。那个老板娘,胖胖的,一脸福相,穿得齐齐整整,坐下来和我们攀谈起来。一开头,就关照灶上,说茶钱不用收了。这使我们扰了她一碗茶。后来慢慢地谈到我们的车子是烧酒精的,现在酒精多少钱一加仑,和从此到梓潼还得翻几个大山坡,需要再添燃料了。最后就说到她还藏有几桶酒精,很愿意让给我们,价钱绝不会比市价高。司机回复说燃料在后面的车子里还有,暂时等一下再说。那位老板娘看话头不对就转过去指着她新起的房子,很得意地说着地基买得便宜,连工料一起不过用了五万元,而现在就要值到十万元左右了。


展开余文
      到重庆后,定居在扬子江滨,地方荒僻得很,住的地方左边有一家茶馆,榜曰“凤凰楼”,这就颇使我喜欢。这家“凤凰楼”只有一大间木头搭成的楼,旁边还分出一部分来算是药房,出卖草药和一些八卦丹、万金油之类的“洋药”。因为无处可去,我们整天一大半消磨在那里,就算是我们工作的地方,所以对于里边的情形相当熟悉。老板弟兄三人。除老板管理茶馆事务外,老二是郎中,专管给求医者开方,老三则司取药之责。所以这一家人也很可以代表四川茶馆的另一种形式。

      我很喜欢这茶馆,无事时泡一杯“菊花”坐上一两个钟头,再要点糖渍核桃仁来嚼嚼,也颇有意思。里边还有一个套阁,小小的,卷起竹帘就可以远望对江的风物,看那长江真像一条带子。尤其是在烟雨迷离的时候,白露横江,远山也都看不淸楚了。雾鬓云鬟,使我想起了古时候的美人。有时深夜我们还在那里,夜风吹来,使如豆的灯光摇摇不定。这时“幺师”(茶房)就轻轻地吹起了箫,声音极低,有几次我弄不清楚这声音起自何方,后来才发现了坐在灶后面的“幺师”像幽灵一样地玩弄着短短的箫,那悲哀的声音,就从那里飘起来。

      有时朋友们也在“凤凰楼”里打打桥牌。我不会这个,只是看看罢了。不过近来楼里贴起了“敬告来宾,严禁娱乐,如有违反,与主无涉”的告白以后,就没有人再去“娱乐”了,都改为“摆龙门阵”。这座茶楼虽小,可实在是并不寂寞的。

      (选自《黄裳散文》)

      1.文中说“我很喜欢这茶馆”,请结合文本分析“我”喜欢凤凰楼茶馆的原因。

      【答案】①无处可去,在茶馆消磨时光。无事时泡一杯“菊花”坐上一两个钟头,再要点糖渍核桃仁来嚼嚼。在套阁远望对江的风物,景色优美。有时还可以听茶房吹萧。②在茶楼不寂寞。有时看朋友们也在“凤凰楼”里打打桥牌,“摆龙门阵”。

      【解析】本题考查局部概括的能力。“我很喜欢这茶馆”这句话出自文章倒数第二段的第一句,纵观全文发现此段之前的内容与本句无关,此题的答题区间的倒数第二段和最后一段。倒数第二段主要的内容是“无处可去,在茶馆消磨时光……有时还可以听茶房吹萧”,最后一段的内容是“在茶楼不寂寞,可以看朋友打牌,‘摆龙门阵’”,这两点都体现了“我”对茶馆的喜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第2小题。(北京101高中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开学考)

      辛弃疾的黄沙古道

      倘若提及黄沙岭,想必鲜有人知。但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近乎家喻户晓。这条从南宋走来的古道,因了辛弃疾的这首词而得名,成为江南一个美丽的注脚。黄沙古道是古时从上饶通往铅山石塘的必经之路。辛弃疾四十三岁那年,被谏官弹劾,惹得龙颜大怒,罢官,携家在信州上饶定居。

      辛弃疾被迫离开战场,由一个抗金英雄改行当专业词人。这期间,辛弃疾常往返于上饶和铅山,写下有关上饶的词,多达两百首。可见,上饶是个多么有气场的地方。一个文人的气养足了,胸襟开阔豁达,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沿着上饶黄沙村出来,徒步数里,人烟逐渐稀少。山涧如一把天工神斧,凭空将黄沙岭斫为两半。山岬摆着形状不一的造型踅进山的皱褶里,给山平添了几分森严。流水潺湲,泠泠作响,让人想起古琴的声音,但绝不是古筝。古筝俗了些,是高朋满座用以表演助兴的热闹。古琴则不然,是独坐幽篁轻拨琴弦,弹奏一曲寻觅知音的绝响。

      读辛弃疾与陈亮,或与朱熹,或与陆游等人的唱和诗词,总觉得辛弃疾是值得朋友推心置腹的。可以与他一起对雪煮酒,一起泛舟九曲,一起穿行松林,谈谈“富贵千钧如发”,谈谈“玉女峰前一棹歌”,谈谈铁马金戈梦——旁逸斜出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这样真诚的辛弃疾,真是可爱至极。

      路愈加崎岖,进入山石古道,山涧全被寒芒和灌木丛覆盖。野草贴着地面向路中央蔓延,仿佛是占山为王的土匪,横冲直撞,霸道地挡住我们的去路。我们小心避开,脚踝依然被剐出许多道血痕。山里露水重,轻轻蹭一下,裤脚便被露珠沾湿,走起路来格外笨重。艰辛和疼痛,在很多时候,一直像人生设置中的隐喻,喻示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踏向远方的路上,总是充满曲折坎坷。

      山上树木极多,一棵挨着一棵,整个树透着静气,迥异于城里的树木。每一棵树都沉得住气,不懂得谄媚天地,也不懂得取悦他人,淡定地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久居城市,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常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历经沧桑的草木,都有一股倔强劲,即使被忽视,被践踏,也会拼全力绽放人生。它们是一个个智者,指点我们的迷津。

      起用、晋升、贬职、隐居,起起落落,贯穿辛弃疾的一生。辛弃疾和苏东坡一样,共同演绎宋朝的悲怆。两人虽身处逆境,却总有一股浩然正气,促使他们不断地探索人生的真谛,从而让自己“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写道:“从他的笔端,我们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悦,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辛弃疾何尝不是如此。两人都是豪放派的词人,在词中有交集,却又有着本质的不同。苏东坡在参佛悟道之中,秉性更趋于温润敦厚。他尽情享受人生,过着随遇而安的快乐生活。

      辛弃疾毕竟是以武起事,是真正的勇士,敢于为屈辱的南宋发出慷慨的怆痛呼喊,有一股平常人不可企及的燕赵侠士之气。辛弃疾的心里住着千军万马,随时脱缰策马奔腾,气吞山河。他的灵魂在忧国忧民中苦苦地挣扎,有壮志难酬的长叹之意。

      古道蜿蜒,犹如龙脊。越往上走,草越茂密,没人膝盖,无处下脚。行至半山腰,见有一座凉亭,专供行人歇脚。石块垒就,墙体的石灰剥落,漫漶着黄色的水渍,东一块,西一块,让行人窥探到时间的方向。数百年来,古道朝迎暮送了多少纷沓而至的身影?漫漫长路,一座凉亭,抚慰了多少旅途中孤独落寞的心?

      南宋的某个夏天。当夜幕降临,各种属于白昼的声音都在黑暗中消失。踢踏踢踏,远处传来马蹄声,敲破夜色的沉寂。一轮明月悬挂在空中,很低很低,几近挨着黄沙岭。虫鸣次第响起,月光洒下缕缕清辉。良驹甩了甩长长的鬃毛,嘶鸣数声。辛弃疾站在山岗上,轻抚马背,高大的身影被月色浸染成一座圣洁的雕像。

      辛弃疾沿着司南的指向,由北至南,从故乡到异乡,不论是在朝堂,还是在乡野,自始至终都在经营一个精神国度,让后人在接受宋词文化浸润的同时,也沿着孤独者的光芒前行。我想铅山人是懂得这个怀有赤子之心的爱国词人的,他们在为辛弃疾建立雕像时,让他永远面朝北方。

      山道幽静,落满阴凉,陡坡下去,七星桥横在清澈见底的溪水之上。一棵古老的枫杨默默守在桥边,像是在等待故人。桥的四周,长长的藤蔓缠着一个个充满古意的诗句。回想一路的景致,意兴盎然,不由得脱口吟道: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取材于王俊同名散文,有删节)

      2.从辛弃疾的黄沙古道走过,作者有哪些感悟和思考?请分条概述。

      【答案】①自然山水可以滋养文人的内心,使他们获得创作的灵感;②做人应该真诚坦荡,这样才能收获友谊;③人生之路总是曲折坎坷,但我们要拼尽全力绽放人生;④人生应该顺应本心,不必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概括的能力。本文借游览黄沙古道而表达对词人辛弃疾的缅怀和敬意,全文表达的都是在黄沙古道的所见所感,因此要整体感知,分层次概括文章内容,组织答案。文章的第二段最后一句话直接表明“自然山水可以滋养文人的内心,使他们获得创作的灵感”;三、四两段则主要赞美了辛弃疾的真诚,概括为“做人应该真诚坦荡,这样才能收获友谊”;第五段到第十段则表达了人生难免要经历曲折坎坷,但是辛弃疾却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因此概括为“人生之路总是曲折坎坷,但我们要拼尽全力绽放人生”;第十一段中“自始至终都在经营一个精神国度”一句和最后一段的内容可以概括出“人生应该顺应本心,不必太在乎别人的看法”的感想。  

侯晓旭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新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年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指导:如何理清散文的结构思路
下一篇:2022高考二轮复习课:小说情节概括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