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419  2022-04-25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山东新高考I卷二轮专题复习资料:散文化小说训练
 【学习目标】

      一、把握散文化小说“考题”的要求和题型。

      二、典题训练,提高学生完成散文化小说阅读的水平。

      【导入学习】 

      散文化小说是一种兼具诗意美感与内容深刻性的文体,向来为文学研究者青睐,这类小说的代表人物师陀的《说书人》就被苏教版选录了。近十年来也颇受江苏高考命题者的重视,汪曾祺的《侯银匠》、阿城的《溜索》、师陀的《邮差先生》、沈从文的《会明》这类散文化小说都曾被选入高考卷中。那么这类小说的命题特点如何?解答时又该关注些什么?本文将试图给出一些参考。

      【自主学习】

      一、认识散文化小说

      (一)散文化小说的概念解读

      散文化小说,是指将小说和散文两体裁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种散文化结构的小说,是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

      这类小说改变了传统小说重叙事的惯例,以抒情为主导,兼及叙事写人,表现出一种情感丰富,意味浓郁,形式灵活的新风格。它在情节上的叙事因素明显淡化,且更接近真实的朴素人生;在结构上,它不再依靠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不再注重矛盾冲突的展开。这种仿佛流水般自然的小说风格,也创造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小说的和谐唯美的艺术天地。

      (二)散文化小说的文体特征

      1.情节层面的非戏剧性

      这类小说,情节不再是构成小说最核心的因素。它在浓重的抒情语言特点下展开叙述,显示出散文化的结构特征,缺少传统小说矛盾冲突的戏剧性,所以又称之为非戏剧性。它没有传统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大多是平常生活的自然呈现,也都润泽在平凡的叙述中。江苏卷2012年选的师陀的《邮差先生》,只是通过一个亲切温和、悠闲自得的老邮差的见闻展现小城安逸、祥和、淳朴的生存状态;2016年选的沈从文的《会明》也不注重情节的编织,只是写了一个普通至极的旧时代军队伙夫——会明,在喂小鸡之后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的故事,并借他的视角讲述那个时代里生命的卑微和普通老百姓对于生活的最基本诉求。这两篇文章都只落脚于展现生活的本色,没有动人心魄的情节。

      2.人物性格层面的淡化

      在传统小说中,作者非常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强调塑造 “典型人物”。而散文化小说却有悖于此,作者刻意淡化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只去呈现人物的原生状态。也正因为这种特点,2008年江苏卷的命题者针对《侯银匠》这样设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是写侯菊的文字较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3.意境层面的营造

      散文化小说中,意境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及民情民俗、人的生存状态的再现。汪曾祺在谈及现代小说散文化的问题时曾指出:“所谓小说的散文化,那不是直接写人物的部分,不直接写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有时只是一点气氛。”他本人的小说就着力于氛围的渲染,并不十分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心理的描写,从而构成一种特别的情调。2010年江苏卷阿城的《溜索》中就对怒江大峡谷险要高峻的气势给了颇多笔墨,这个特点也体现于当年的命题上: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合作学习】

      二、重点突破写人手法赏析题和语言艺术赏析题

      (一)突破写人手法赏析题

      1.抓住写人手法赏析题的“两头”——判断技巧和分析效果

      (1)判断写人手法准确、全面

      写人手法无非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这是考生所熟知的,在具体运用时还是要注意一些易混点、变化点:

      ①正面描写中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a.细节描写。不少考生把细节描写等同于动作描写,这是片面的。细节描写固然多表现在动作描写上,但同时也表现在服饰、神态和心理上。细节描写肯定是一种细致描写,但描写细致不能等同于细节描写,只有那些描写细致而又非常具有表现力的描写才叫细节描写。

      b.心理描写。这种描写要引起考生注意,高考命题正趋向这一点。心理描写又分为直接心理描写(如内心独白、意识流、梦幻等方式)和间接心理描写(主要通过语言、动作来体现心理),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是一种层次很高的描写艺术。

      ②侧面描写

      a.侧面描写手法易被忽视,因为它特别需要结合主体材料,尤其是主人公才能判断出来,答题时需要时刻提醒自己。

      b.侧面描写中描写他人、描写自然环境这两点易被重视,而社会环境的烘托易被忽视,这一点也需要答题时予以重视。

      ③描写人物手法与其他表现手法相结合

      随着考查的深入,写人手法题呈现出变化性与复杂性。如在题干上加些特殊要求,例如“请结合情节,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这时就不能囿于固有的正侧结合上,而应拓宽视野,考虑其他方法,如对比、抑扬、铺垫等结构技巧,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画等,或者一些其他较为冷僻的手法,如主观描写与客观描写相结合等;或者要求写人手法的异同比较等。


展开全文阅读
      (2) 精准答出表达效果

      ①牢记最主要的一点:答出人物形象特点。这类题实质上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概括题,或者说侧面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因此,答其表达效果时必须具体而对应地答出:使用语言描写,表现出人物什么样的形象特点;使用动作描写,又表现出人物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②其他效果可以兼及情节、主题、环境方面的作用。

      2.掌握写人手法赏析题的审答规范

      题干示例 题型特点 答题

      (1)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2019年全国卷Ⅰ第8题)

      (2)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2019年全国卷Ⅱ第8题)

      (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题干有明显的指向性,如“写人手法”“如何塑造(表现)”等。②多涉及全文。

      ③题干没有明确的赏析方向,只能根据所给文字的内容判断,涉及写人文字才要思考写人手法。 第一步:明确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运用这种手法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人物的哪种特点。

      第三步:指出运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二)突破语言艺术赏析题

      1.掌握语言艺术赏析题的审答规范

      题型 题干示例 题干要点 答题

      分析作品人物语言特点题 小说用多种风格的人物语言塑造了主人公多方面的品格,试作分析。(2021年浙江卷第12题) 有“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关键词语 ①指出作品中人物语言的特点。

      ②分析它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分析作品叙述描写语言 局部语言特点赏析题  请赏析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①“画线句子”表明是局部文字。②“语言特点”表明赏析的方向。 ①从用词、句式、修辞和描写角度指出其特点。

      ②举出作品实例,分析表达效果。

       整体语言特点(风格)赏析题  ①小说的语言风格(特点)是什么?请分析。

      ②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2018年全国卷Ⅱ第6题) 注意分清是赏析小说的总体语言特点还是某一语言特点。 ①指出风格特点(用专业术语)。

      ②结合例句分析表达效果。

      2.掌握三类小题的答题方法

      (1)分析作品中人物语言特点题

      这种题型是对作品中某一人物说话特点(形式)的分析,不是对作品中作者的叙事描写语言的风格的分析。作品中人物语言的特点:说话幽默风趣,或简截明快,或温文尔雅。要抓住人物的身份、职业特点去分析,尤其要抓住人物的个性语言。如2021年浙江卷小说《麦子》中的那位守疆戍边的老战士的语言,时而质朴,时而诗化,时而含蓄,不同的风格体现出他的性格中的不同侧面。解答这种题型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人物语言特点(风格),这种特点表现出怎样的人物个性。

      (2)局部语言特点赏析题

      根据句子(段)内容,判定其特色和运用了什么技巧。作答时,可以采用“三角度”法全面赏析语言艺术,具体做法如下:

      从描写技巧角度判定分析 分析语言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表现出独特个性特征这一方面的魅力。

      从语言运用的手法角度判定分析 分析语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锤炼,句式(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与散句的运用等)特点及效果。

      从语言风格角度判定分析 分析语言的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蕴藉、清新明快、自然质朴、绚丽华美等特点。

      (3)整体语言特点(风格)赏析题

      这种题型又分两小类:一类是赏析全文的语言特点(风格),主要从两方面入手:1语言自身内部要素,主要从用词、炼句、修辞手法和整体语言风格四个要素去思考、判断其特点。2小说内部语言要素。小说的语言从功能上看主要有四种类型:a.叙事语言,是简洁明快还是内含张力;b.描写语言,是否生动形象、逼真或者诙谐幽默;c.对话语言,是否简洁、传神,富有个性化;d.议论抒情语言,重点是描写语言,这个方面很少考到,但也不妨综合考虑,同样能判断其特点。此外,语言风格的分析还要注意四个特色:

      时代特色 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一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如“开斗争会!今天下午开斗争会!”等词语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的时代风貌。

      地域特色 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比如老舍出生并长期生活在北京,他的《骆驼样子》中就带有浓郁的北京口语化的词汇。

      语体特色 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前者充满生活气息,后者则典雅庄重。

      职业特色 我们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从事着许多不同的职业,久而久之,我们的言行各方面就染上了不同的职业特点。

      另一类是就某一语言特点专项而深入的赏析题。这类题以2018年全国卷Ⅱ《有声电影》第6题为代表: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其实质是分析某一语言风格形成的因素及手法。答此类题时,关键在于掌握某一语言风格形成的因素及手法,再结合文本具体的语言灵活判断。

      【应用学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如意楼和得意楼(节选)

      汪曾祺

      竺家巷是一条不很长,也不宽的巷子,巷口就有两家茶馆。一家叫如意楼,一家叫得意楼,如意楼的老板姓胡,人称胡二老板或胡老二;得意楼的老板姓吴,人称吴老板或吴老二。

      上茶馆并不是专为喝茶。茶当然是要喝的,但主要是去吃点心。茶馆又是人们交际应酬的场所。我们那个县里茶馆的点心不如扬州富春那样的齐全,但是品目也不少,计有:

      包子。这是主要的。包子是肉馅的(不像北方的包子往往掺了白菜或韭菜)。到了秋天,螃蟹下来的时候,则在包子嘴上加一撮蟹肉,谓之“加蟹”。我们那里的包子是不收口的。捏了褶子,留一个小圆洞,可以看到里面的馅。“加蟹”包子每一个的口上都可以看到一块通红的蟹黄,油汪汪的,逗引人们的食欲。野鸭肥壮时,有几家大茶馆卖野鸭馅的包子,一般馆没有。


展开余文
      蒸饺。皮极薄,皮里一包汤汁。吃蒸饺须先咬破一小口,将汤汁吸去。吸时要小心,否则烫嘴。蒸饺也是肉馅,也可以加笋,加切成米粒的冬笋细末,则须于正价之外,另加笋钱。

      烧麦。烧麦通常是糯米肉末为馅。别有一种“清糖菜”烧麦,乃以青菜煮至稀烂,菜叶菜梗,都已溶化,略无渣滓,少加一点盐,加大量白糖、猪油,搅成糊状,用为馅。这种烧麦蒸熟后皮子是透明的,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碧绿的馅,故又谓之翡翠烧麦。

      千层油糕。

      糖油蝴蝶花卷。

      蜂糖糕。

      开花馒头。

      胡二老板有三十五六了。他是个矮胖子,生得五短,但是很精神。双眼皮,大眼睛,满面红光,一头乌黑的短头发。他是个很勤劳的人。每天早起,店门才开,他即到店。各处巡视,尝尝肉馅咸淡,切开揉好的面,看看蜂窝眼的大小,然后,切下一小块面,在烧红的火叉上烙一烙,闻闻面香,看兑碱兑得合适不合适。其实师傅们调馅兑碱都已很有经验,准保咸淡适中,酸碱合度,不会有差,但是胡老二还是每天要视验一下,方才放心,然后,就坐下来和师傅们一同擀皮子,刮馅儿,包包子、烧麦、蒸饺……(他是学过这行手艺的,是城里最大的茶馆小蓬莱出身)如意楼做点心的有三个人,连胡老二自己,四个。胡二老板坐在靠外的一张矮板凳上,为的是有熟客来时,好欠起屁股来打个招呼:“您来啦!您请楼上坐!”客人点点头,就一步一步登上了楼梯。

      胡老二在东街不算是财主,他自己总是很谦虚地说他的买卖本小利微,经不起风雨。他既是财东,又是耍手艺的。他穿短衣时多,很少有穿了长衫,摇着扇子从街上走的时候,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手里很足实,这些年正走旺字。“如意楼”这块招牌不大,但是很亮堂。

      相形之下,对面的得意楼就显得颇为暗淡。如意楼高朋满座,得意楼茶客不多。其实两家卖的东西差不多,但是大家都爱上如意楼,不爱上得意楼。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

      得意楼的老板吴老二有四十多了,是个细高条儿,疏眉细眼。他自己不会做点心的手艺,整天只是坐在账桌边写账,——其实茶馆是没有多少账好写的。见有人来,必起身为礼:“楼上请。”然后扬声吆喝:“上来,一位。”这是招呼楼上的跑堂的。他倒是穿长衫的。账桌上放着一包哈德门香烟,不时点火抽一根,蹙着眉头想心事。

      得意楼年年亏本,混不下去了。吴老二只好改弦更张,另辟蹊径,茶馆改酒馆。旧店新开,不换招牌,还叫做得意楼。开张三天,半卖半送。鸡鸭鱼肉,煎炒烹炸,面饭两便,气象一新。同街店铺送了大红对子,道喜兼来尝新的络绎不绝,颇为热闹。过了不到二十天,就又冷落下来了。门前的桌案上摆了几盘煎熟了的鱼,看样子都不怎么新鲜。灶上的铁钩上挂了两只鸡,颜色灰白。纱厨里的猪肝、腰子,全都瘪塌塌地摊在盘子里,吴老二脱去了长衫,穿了短袄,系了一条白布围裙,从老板降格成了跑堂的了。他肩上搭了一条抹布,围裙的腰里别了一把筷子。——这不知是一种什么规矩,酒馆的跑堂的要把筷子别在腰里。他面色黄白,两眼无神,好像害了一种什么不易治疗的慢性病。

      得意楼酒馆看来又要开不下去,一街的人都预言,用不了多久,就会关张的。

      吴老二蹙着眉头想:我怎么就这么不走运呢?

      (有删改)

      文本二:

      小说的散文化(节选)

      汪曾祺

      散文化似乎是世界小说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趋势。有些作者有意用“日记”“文札”来作为文集的标题,有些完全不能称为小说的东西,则命之为“小品”。鲁迅的《故乡》写得很不集中。《社戏》是小说么?但是鲁迅并没有把它收在专收散文的《朝花夕拾》里,而是收在小说集里的。废名的《竹林的故事》可以说是具有连续性的散文诗。萧红的《呼兰河传》全无故事。沈从文的《长河》是一部很奇怪的长篇小说。它只是平平静静,慢慢地向前流着就像这部小说所写的流水一样。这是一部散文化的长篇小说。

      散文化小说的作者不大理解,也不大理会典型论。要求一个人物像一团海绵一样吸进那样多的社会内容,是很困难的。散文化小说的人像往往轻轻几笔,神全气足。《世说新语》,堪称范本。

      有些作者好像完全不考虑结构,写得轻轻松松,随随便便,潇潇洒洒。苏东坡所说的“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是散文化小说的作者自觉遵循的结构原则。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介绍两家茶馆和茶馆美食,茶点描述色香味俱全,读来令人满口生津,再引出两个茶馆老板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来介绍茶馆点心,先不吝笔墨,详细描述包子、蒸饺、烧麦,再极精练地点出千层油糕、糖油蝴蝶花卷等。

      C.胡老板“这些年正走旺字”,生意红火,吴老板却不走运,生意因而暗淡,文章以“如意楼和得意楼”为题,暗示了人物不同的命运。

      D.近在咫尺的两家茶馆,精致诱人的点心,行事迥异的老板,平淡的叙述中隐藏着作者的情感和观点,文章风格淡中有味,飘而不散。

      2.下列与文本二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故乡》和《社戏》两篇小说都回忆了过去美好的生活,都表现了现在故乡人情的冷漠与隔膜,带有散文的特点。

      B.沈从文的小说代表作有《边城》和 《长河》。与《边城》不同的是,《长河》 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C.《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描写笔墨不多,往往用寥寥数笔显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气质风度,所以塑造出来的人物不够典型。

      D.苏轼的“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是说写作贵在自然流畅,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赤壁赋》 就体现了这种文风。

      3.角度对比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分条概括出文中的对比,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4.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请结合两段文本谈谈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1、C       解析 两家茶馆的生意截然相反不是因为运气的好坏,而是因为两个老板待客方式的不同。吴老板不如胡老板勤快,有精神,所以生意暗淡。小说借两个老板开茶馆不同的结局表达了“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气神”的主题。

      2、D    解析 A项《社戏》没有表现“现在故乡人情的冷漠与隔膜”。

      B项《边城》和《长河》一样,都是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C项“所以塑造出来的人物不够典型”错。根据原文,散文化小说的人物往往没有深刻丰厚的内涵,不是典型人物。而选项说因为塑造人物的方法简略,所以人物不够典型,因果关系错误,也曲解了文意。

      3.答案 (1)对比:①肖像(外貌)的对比。胡老二矮胖,穿短衣;吴老二细高,穿长衫。

      ②动作语言的对比。如同样是招呼客人,胡老二“欠起屁股”、说“您”,显得真诚、随和;吴老二“起身为礼”、说“楼上请”并吆喝,显得生分、傲慢。

      ③经营方式的对比。胡老二做生意亲力亲为,吴老二则管账不管事。

      ④经营状况的对比。如意楼生意很好,店里高朋满座;得意楼生意暗淡,茶客不多。

      ⑤名实的对比。“如意楼”,名“如意”,生意如意;“得意楼”,名“得意”,生意不得意。

      (2)作用:①对比中突出人物个性,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胡老二的精神、勤勉、认真、谦虚和吴老二的萎靡、多虑、拖沓、傲慢;

      ②对比中引起读者对两个茶馆命运的关注,进而去思考出现这一盛一衰局面的原因。

      4.答案 (1)结构上,随意松散,如随笔般舒放自由。本文写街巷、茶馆、点心、老板,看似零碎松散,却并不杂乱无章,读来如随笔般自由和亲切。

      (2)情节上,主要写普通人和“真实的生活”,没有重大的题材,没有完整曲折的情节和尖锐的冲突,淡化了情节。

      (3)人物上,不讲究塑造典型人物,也不寄予重大意义。很少有着意的刻画和细致的描写,主要是白描式的勾勒,用气氛烘托人物。

      (4)表达方式上,注重抒情,营造意境和氛围。本文以抒情的笔调,着意描写风俗民情,传达生活之美、人性之美。

      (5)语言风格上,语言朴素简净,冲和平淡,是诗化小说语言的代表。如对“翡翠烧麦”的描写。(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展开余文
      菜 园

      沈从文

      五工果园出白菜,因为种子特别,本地任何种菜人所种的都没有那种大卷心。这原因从性上可以明白,玉姓原本是旗人,菜种是当年从北京带来的。玉太太和她的儿子靠卖菜过日子,从此玉家菜园在本县成为人人皆知的地方了,菜园二十亩地,除了自菜还种了不少其他蔬菜,使本城人一年任何时节都可得到极好的蔬菜,玉太太还把白菜制成各样干菜,根、叶、心各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成各种不同的味道,也便因此,收入数目不小,十年来,因祸得福,渐渐成为小康之家了。本地新兴绅士阶级,因切齿过去旗人的行为,极看不起旗人,如今又是卖菜,很少同这家来往,但这人家却依然受人相当尊敬。

      夏日薄暮,玉太太拿把宫扇,在菜园外小溪边站立纳凉。儿子侍立在身边。两人常常沉默着率天不说话,听柳上晚蝉拖长了声音飞去,或者听溪水声音。做母亲的想着古人的诗歌,可想不起谁曾写下形容晚天如落霞孤鹜一类好诗句。又总觉得有人写过这样恰如其境的好诗。

      儿子二十二岁生日那天,做母亲的备了酒席,到晚来两人对坐饮酒。窗外就是菜园,时正十二月,大雪刚过,园中一片白。已经摘下还未落窖的白菜,全成堆的在园中,白雪盖满,正像一座座大坟。①

      “你今天满二十二岁,不单是天下变得不同,就是我们家中,也变得真可怕。我今年五十,人也老了。总算把你教养成人,玉家不至于绝了香火。你爹若在世,就太好了。”

      听说“母亲也老了”这类话的少琛,不知如何,忽想起一件心事来了。他蓄了许久的意思今天才有机会说出。他说他想去北京。

      北京方面他有一个舅父,听说在旗章胡同开铺子,生意不恶。

      听说儿子要到北京去,做母亲的似乎稍稍吃了一惊。这惊讶是儿子料得到的,正因为不愿意使母亲惊讶,所以直到最近才说出来。然而她也挂念着那胞兄的。

      “你去看看你三舅,还是做别的事?”

      “我想读点书。”

      “我们这人家还读什么书?世界天天变,我真怕。

      “我去三个月又回来,也说不定。”

      “要去,我不妨碍你。你希望走走就走走,只是书,不读也不什么要紧。像我们这种人,知识多,也是灾难!”②

      这妇人这样慨乎其言的说后,问他预备过年再去还是到北京过年。儿子说赶考试,还是年前走好,且趁路上清静,也极难得。

      时间过了三年。

      在这三年中,玉家菜园还是玉家菜园。但渐渐地,城中便知道玉家少主人在北京大学读书,极其出名的事了。其中经过自然一言难尽,琐碎到不能记述。然而在本城,玉家白菜还是十分出色。在家中一方面稍稍不同了的,是做儿子的常常寄报纸回来,寄新书回来,做母亲的一面仍然管理菜园的事务,一面读从北京寄来的书报杂志。母亲虽然五十多岁,一切书报扇起二十岁年青学生的种种,母亲有时也不免有些幻梦。

      地方一切新的变故甚多,随同革命,北伐……于是许多青壮年死到野外。……于是北京改成了北平。

      当母亲接到了儿子的一封信,说本学期终了可以回家来住一月时,欢喜极了。

      儿子如期回来了。更出于意外叫人惊喜的,是同时还有一个新媳妇回来。这事情直到进了家门母亲才知道,做母亲的似乎人年轻了十岁。

      因为媳妇特别爱菊花,今年回家,拟定看过菊花,方回北平,所以做母亲的特别令工人留出一块地种菊花,母亲见一对年轻人,在菊圃边料理菊花,便做着一种无害于事极其合理的祖母的幻梦。

      儿子同母亲正说北平如何栽培菊花的,忽然县里有人来说,有点事情,请两个年青人去谈一谈。来人连洗手的暇裕也没有留给主人,把一对年轻人就“请”去了。从此一去,便不再回家了。

      做母亲的当时纵稍稍吃惊,也仍然没有想到此后事情。

      第二天,做母亲的已病倒在床,原来儿子同媳妇,已与三个因其他原故而得着同样灾难的青年人,陈尸到教场的一隅了。

      做母亲的为这种意外不幸晕去数次,却并没有死去。儿子虽如此死了,办理善后,罚款,具结,她还有许多事得做。

      三天后大街上贴了告示,才使她同本城人同时知道儿子原来是共产党。仿佛还亏得门中人因为想到要白菜吃,才把老的留下来,也没有把菜园产业全部充公。这样打量着苦笑的老年人,不应当就死去,还得经营菜园才行。她于是仍然卖菜,活下来了。

      玉家菜园或者终有一天会改作玉家花园,因为园中菊花多而且好,有地方绅士和新贵强借作宴客的地方了。

      玉家菜园从此简直成了玉家花园。内战不兴,天下太平,到秋天来地方有势力的绅士在园中宴客,吃的是园中所出产的蔬菜,喝着好酒,同赏菊花。因为赏菊,大家在兴头中必赋诗,有祝主人有功国家,多福

      多寿,比之于古人某某典雅切题的好诗,有吟诵玉太太写的卖菜媪对于旧事加以感叹的好诗,名士伟人,相聚一堂,人人尽欢而散,扶醉归去。

      玉家菜园改称玉家花园,是主人在儿子死去三年后的事。这妇人沉默寂寞的活了三年。到儿子生日那一天,天落大雪,想这样活下去日子已够了,春天同秋天不用再来了,把一点家产全分派给几个工人,忽然用一根丝绦套在颈子上,便缢死了。 

      一九二九年夏(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以旁观者的立场和视角讲述故事,作者与故事拉开距离,笔调客观冷静,读者自可体会其中真情。 

      B.小说主要以菜园为环境依托,用了大量笔墨通过对菜园环境的描写来塑造人物,美丽的菜园与和善的主人相融无间。

      C.小说既讴歌了人性的美,也对罪恶势力进行了揭露和鞭挞,这与沈从文的另一篇作品《边城》在主旨上是一致的。 

      D.小说运用情绪的流动自由地表现旨蕴意念,通过诗意的画面呈现唯美的意境,用抒情性因素代替了严密的结构框架。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线句①中的“大坟”是一种隐喻和象征,形成了对后文的一种暗示。

      B.文中画线句②采用语言描写,玉太太表面上同意儿子去北京,实际上是想阻拦儿子,不让他离开家,留在自己身边。

      C.本文笔意清淡柔和,透着一缕淡淡的哀愁,却不缺乏平和幽远的深韵,读来如一首抒情诗回味无穷,余音袅袅。

      D.本文最后一段“天落大雪,想这样活下去日子已够了”,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暗示着人物悲惨的命运,预示着玉太太的悲剧结局。

      7.小说在刻画玉家儿子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8.本篇小说的语言较有特色,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5、C    解析 “在主旨上是一致的”错,《边城》并没有揭露和鞭挞罪恶势力。

      6、B      解析 “实际上是想阻拦儿子,不让他离开家,留在自己身边”错,本句主要表现了玉太太身为旗人因战乱而命运变迁的感伤以及对安稳平定生活的期盼。

      7.答案 (1)知书达礼。在家中读过书,又去北京继续学习,有世家风范。

      (2)珍视亲情。孝敬母亲,因为不愿使母亲惊讶难过,迟迟不肯开口说想去北京读书的事。疼爱妻子,妻子喜爱菊花,他便亲自整理菊苗。

      (3)追求进步。在北京加入共产党,时常寄信寄书回来让母亲了解时局,回家后逐渐投入社会生活,将知识融入生活中,后被反动政府屠杀。

      8.答案 (1)清丽恬淡,平易自然。小说洋溢着浓郁的诗情,充满灵秀之气,无论记叙还是描写,语言都含蓄隽永,平缓简洁。

      (2)句式灵活,多用短句,长短句相间。小说多用短句或结构相近的句子,又多短句独立成段,舒缓了节奏。

      (3)人物对话描写简洁含蓄。母子对话的语言描写虽然简短,但含蓄有深意,如对时局的议论只提及心情,而不涉及具体的人事变迁等事。

      (4)修辞生动形象,意蕴丰富。如雪天白菜堆在园中,正像大坟,既形象地展示了园中场景,又透露出一丝悲凉意味。

      (5)用词生动雅致。如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听蝉拖长了声音飞去,听溪水绕菜园折向东去,传神的文字构筑出优美的意象,渲染出恬静和谐的氛围。(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侯晓旭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山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年山东新高考I卷文言文阅读二轮专题复习资料:联系文本,强化语境意识
下一篇:2022年山东新高考I卷写作二轮专题复习资料:行文之中学扣题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