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134  2022-04-26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山东新高考I卷语用题二轮专题复习资料:语段组合型
 【学习目标】

一、把握语言表述“语段组合型语用题”的要求和题型。

二、典题训练,提高学生完成“语段组合型语用题”的解题水平。

【导入学习】 灵活多变的语段组合型语用题

一、知识导图  

二、典题训练

(2020高考模拟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①________。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②________。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解析】 “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运用了比拟,“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运用了比喻,“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运用了排比。

【答案】 B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原文每个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小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②原文表达出了感知过程,层次感更加明显;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更口语化,描写亲切生动。(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联系后句“这个变动”,再根据前句“忽然清凉一会”来推测即可。)

② 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扣住横线后的句子“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再根据本段写的是“济南的秋天”答案即可推出。)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_________,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_____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____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_______的工具。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C.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D.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

【解析】 第一空,“边缘化”指人或事物从中心和主流逐渐被移除而走向非中心、非主流,处于不重要的地位。“私人化”指公有组织或公有财产的所有权变为个别私人所有的行为及其过程。结合上文的“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以及下文“甚至被社会遗忘”的语境,此处应选择“边缘化”。第二空,“获得”有“取得,得到”等意思。“焕发”指“光彩四射;振作”。结合上文的“才重新”以及下文的“生机”的语境,此处应选择“焕发”。第三空,“制约”指“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约束”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的意思。“制约”的对象通常是他人或他物。“约束”的对象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己。根据上文“琴者,禁也”,可知目的是“禁”,是针对自己的修养而言的,再结合下文的“自己”,此处应选择“约束”。第四空,“放松身心”,指对身心状态的注意或控制由紧变松。“修身养性”指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联系上文“心也”和“禁也”两种说法,说明中国传统音乐可以使身心达到完美,此处应选择“修身养性”。

【答案】 D

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展开全文阅读
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

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解析】 作答本题时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结合后半句中的“但我认为”,这里应选用“很多人认为”与之相对应;下文“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提示了阐述的是“古琴音量小”。综合以上分析,选D项。

【答案】 D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解析】 本题从搭配不当的角度设误。画线句说了两层意思:一是古琴音量小,使古琴能够直接与心交流;二是因为能够直接与心进行交流,古琴成为最个人化的乐器。A、D两项没有表达出这两层意思。比较B、C两项,C项用“成为”更能体现古琴音量小带来的效果,故选C项。

【答案】 C

【自主学习】

突破一 近义词语辨析

在一句话中,词语都有某种特定的含义和用法。因为有特定的语境,所以词语的含义与语段的某些信息必然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可通过分析比对两者的对应关系,快速排除迷惑项,找出正确的选项。具体可以按以下三个步骤作答。

第一步:锁定关键语句,品味词语语境

(所谓关键语句,是指与需填入的词语距离最近,联系最紧密的句子。它包括词语所在的语句和横线前后的语句。一般而言,这些句子暗含了对词语的解释说明。需要通读每个横线前后语句,整体感知句意,品透所填写词语的语境。)

第二步:综合分析语句,提取主要信息

首先要对关键语句中的信息点分类,然后分析其含义,再将此含义缩减为对应的信息。

第三步:细心比对信息,巧排除定答案

在第一、二步的基础上,用缩减的信息比对选项,逐个确定每个横线所填词语;对于个别选项若一时不能确定填哪个词语,可先确定有把握的选项,利用排除法确定答案。

[典题印证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在“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创作原则的指导下,口碑与影响力兼具的网络视听作品__________。其中,《奇遇人生》《考不好 没关系?》两部作品凭借其创新性与真实性__________,成为2019年网络视听优秀作品的代表之作。2019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70周年,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很多议程都与此紧密结合。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高建民在大会上表示:“网络视听行业要把工作重心__________到为70年大庆营造良好氛围上来,紧紧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条主线,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A.迭起 脱颖而出 成立 聚集      B.迭出 一鸣惊人 诞生 聚焦

C.迭出 脱颖而出 成立 聚焦      D.迭起 一鸣惊人 诞生 聚集

【解析】 “迭起”,多次出现,一次接着一次地兴起、出现;“迭出”,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前者侧重于按照一定次序出现,后者强调出现的次数。 语段语境没有提到“次序”,故选“迭出”,这样就可以排除A、D两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根据语境提示,应该选“脱颖而出”。这样再排除B项。然后由后面的词语来印证:“成立”,(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诞生”,(人)出生。根据语境提示,应该选“成立”。“聚集”,集合,凑在一起;“聚焦”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 这里使用“聚焦”更符合语境。故选C。

【答案】 C

  

【合作学习】

突破二 辨析并修改病句

2019 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的辨析与修改病句题继续沿用2018年的题型,让考生在完整的语境中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高考考查最多的病句类型是搭配不当和结构混乱,其次是成分残缺与赘余。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第19题考查了“并行不悖”这一成语是否合乎语段逻辑,这提醒考生除了要熟练掌握6大病句类型,还要注意储备其他知识。2020年高考模拟山东卷把修改病句与语言表达得体放到一起,单列小题考查,但难度不大。

一、利用“标志”准确判断

纵观历年高考病句辨析题,所选的病句类型都是十分“典范”的。虽然命题人想方设法增加迷惑性,但总体来说,其“标志”还是十分明显的,而且也有规律可循。因此,答题时考生一旦发现选项中有明显的“标志词”,就要对这些选项重点审读,看一下是否符合“标志词”的典型错误,继而准确判定。具体如下:

1.抓修饰语

注意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的顺序,看语序是否恰当。

2.抓并列结构

句子中一旦出现表并列的词,如“和”“与”“及”“同”“跟”等,就要注意判断其前后词语是否搭配,词语之间是否能构成并列关系,排列的顺序是否符合逻辑等。

3.抓长宾语

当宾语较长时,要注意是否宾语中心词残缺或搭配不当。

4.抓多谓语

当谓语较多时,要注意是否存在主谓或动宾搭配不当,或结构混乱。

5.抓句首介词

若句首出现介词,可以考虑是否滥用介词,致使主语缺失。如句中出现“经过……”“在……中”“从……中”“由于”“关于”“对于”等,后面的分句有可能缺主语。

6.抓两面词

句子中出现“能否”“能不能”“是否”“好坏”“有没有”“好不好”等词时,要注意有无照应的两面词,不能犯“一面对两面”的错误。

7.抓否定词

句子中出现了“不”“没有”“否”“不能”“否则”等否定词,或“阻止”“防止”“否认”“怀疑”“避免”“幸免”“难免”“切忌”等动词,往往容易造成否定不当的错误。

8.抓代词

看代词是否指代不明。代词有两种情况:一是指示代词,如“此”“这”“这方面”等;二是人称代词,如“自己”“他(她)”等。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应考虑是否存在指代不明的毛病。

9.抓数量词

句中若有数量词,就要注意:表示下降的不能用倍数,即“降低”“减少”“缩小”等不能用倍数;概数与确数不能同时使用,概数前面不能加“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超过”一类词;数量词不能修饰集合概念。

10.抓关联词

句中有成套使用的关联词时,首先,要检查关联词之间是否搭配得当;其次,要注意它们的位置。如果搭配和位置都没有问题,就要检查逻辑关系是否合理。

11.抓包含词

某些词语的意义已经含某一个意思,语句中却再次出现表示该意思的词语,造成意义重复,如“十分酷爱”“十分悬殊”“非常奇缺”“过分溢美”“眼下的当务之急”“否则不”“突然猝死”等。

12.抓文言词

在有些语句中,出现了如“诸”“之所以”“于”“即”“所致”“得以”“以期”等词语,往往造成重复赘余。

二、判断病句修改正误“2步走”

[典题印证2] (2019全国卷Ⅱ改编)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展开余文
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B.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C.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D.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题从搭配不当、用词不当等角度设误。

综合四个选项可知,本题可从“能否”的照应,“呈现”与“体现”、“并行不悖”与“至关重要”的理解与辨析方面思考作答。句中有两面词“能否”,而后面的内容只能对应“能”的一面,属搭配不当。据此,排除B、D两项。“体现”意为“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多用于抽象事物;“呈现”意为“显出;露出”,多是直接看到的,多用于事物本身,故“体现”与上文“内涵”“精神”这样抽象的概念更搭配。排除B、C两项。“并行不悖”意为“同时实行,互不冲突”,“至关重要”意思是“相当重要”。语境中只说明了一条艺术法则,故用“并行不悖”不恰当。排除B、C两项。

【答案】 A

[典题印证3] (2020高考模拟山东卷)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科学家不仅要承担科研任务,更重要的是应该担负起科普的责任。②当前,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等技术迅猛发展,③科学家应当充分运用这些现代传播工具,④做好科普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大众。⑤应当借鉴国外科普工作的经验,⑥设立国家科普基金,⑦科普评价激励机制逐步完善,⑧鼓励科学家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普工作中,⑨开创我国科普工作的新局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语句①:修改为:“更重要的是”改为“也”或“还”。[要与前面“不仅”对应] (2)语句②:修改为:“随着”删除。[如果不去掉“随着”,该句缺乏主语;也可改为“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加上“的”字后,作第三句的状语] (3)语句⑤:修改为:“应当借鉴国外科普工作的经验”前加“国家”。[否则缺乏主语] (4)语句⑦:“科普评价激励机制逐步完善”改为“逐步完善科普评价激励机制”。[如果不调整语序,和⑤⑥两句句式不协调。⑤⑥两句分别是“借鉴……经验”“设立……基金”,统一为“动词谓语加宾语”的句式](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表达准确、 协调即可)

  

【应用学习】

突破三 语言表达连贯——语句复位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语句复位题继续沿用2018年的题型,即在大语境中选择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话。 内容一致、话题一致、句式一致等仍是考查的重点。 此外,考生在备考时还要注意此类题型中涉及的其他考查方向,如表述合理、前后呼应、情感色彩一致等。

一、语句复位题思考“6角度”

1.话题是否统一。 要注意陈述对象、陈述内容、叙述角度保持一致。

2.前后是否勾连。 要关注形成句群的各句子之间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是否存在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

3.事理是否相承。 既要符合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等,又要符合生活中的事理。

4.意境是否协调。 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语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

5.句式是否一致。 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前后照应,结构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6韵律是否和谐。 要考虑所补写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句式、平仄等。

二、语句复位“3步法” 。

[典题印证4] (2019全国卷Ⅱ改编)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

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

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

【解析】 本题答题时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下文“也造就了……”,可知前后主语是一致的,应是“这其中尺度的把握”,可排除C、D两项。再从上文“画家们既要……”一句可得知,画家是主体,A项用“使”,主客颠倒,排除A项。

【答案】 B

  突破四 语言表达连贯——补写句子

补写语句一直是高考语文全国卷考查的重点,从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考查,到2019年全国卷再次考查,2020年高考模拟山东卷把“补写句子”放到语段中考查,说明高考命题人对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厘清语段结构和内在逻辑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视。

为了补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我们在答题时,一定要扣住“三语”:

1.扣住语意

首先,综合研读语段的话题重心(话题关键词)和语句含意,研读在话题重心的统率下,包含了哪些语意层次,采取的思路是什么。说明性、议论性语段一般讲究逻辑顺序,一般在语段中都有暗示性词语,显示层次的词如“首先”“其次”“另一方面”,具有指代意义的词如“这些”“这种看法”,表示总结的如“总之”“综上所述”等。

其次,依据上下文把握所补写句子的语意关键词语。这些词语在上下文中都有出现,必须提取出来用在所拟写的句子中。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见“反思诊断定向”)的第②空,本来填“本来应该最低时”意思也对,但考虑与后文“峰值”相对应,填“本来应该是低谷时”更准确。

2.扣住语法

(1)看陈述对象(主语)。首先当然要总揽全局,抓住话题中的陈述对象。再根据所补写句子的前后句子的陈述对象来决定补写句子的陈述对象是什么,是否可以省略等。

(2)抓语言标志

①抓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等。

②抓暗示性词语的使用:例如,但是,先前,同时,综上所述,与此同时等。

③抓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

④抓前后句式的一致、对应。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见“反思诊断定向”)的第②空,可依据与之对应的句子“本来是峰值时”写出。

⑤抓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如果所补写句子后面是句号,意味着所补写句子应该以前面的文字为归纳基础,一般不会与句号后面的文字有绝对的联系;如果前后都是逗号,意味着所补写句子与前后内容关系都很紧密,需要前连后挂。

3.扣住语境

语境是作者为了表达写作意图而有意设置的语言环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色彩、气氛要保持一致。一些寓言故事、关键词所代表的比喻义,往往是做题的切入点。

[典题印证5] (2019全国卷Ⅲ)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相关。一种叫乙醇脱氢酶,能使酒精转化为乙醛;①________,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如果一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②________,乙醛容易蓄积在体内,少量饮酒就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而那些酒量大的人,③________,能迅速将乙醛代谢。他们少量饮酒后,脸色并无变化;但若过量饮酒,脸色会发青,身体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处,前一句开始分述,“一种叫……”,故此处应接上文语意分述第二种,即“另一种”;从下文“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可知,另一种酶是“乙醛脱氢酶”。据此,可补出“另一种叫乙醛脱氢酶”。结合上下文可知,②③处内容相关,互相照应,是对“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的进一步解说。②处,根据上文可知乙醛脱氢酶“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将影响乙醛的分解,故可以补出“代谢乙醛的能力较差”之类的句子。③处,上下文介绍“酒量小”“酒量大”人的不同表现:“酒量小”的人因“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而“脸红、心跳加速”,那么酒量大的人则会因“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而迅速将乙醛代谢。故此处应补出“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之类的句子。

【答案】 (示例)①另一种叫乙醛脱氢酶 ②代谢乙醛的能力较差 ③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

【误区警示】

补写语句常见2失误

1.语意不紧密:用词不够准确,以致背离了上下文甚至语段的原意。

2.形式不连贯:缺少或用错了与上下文相呼应的衔接词,或者没有保持与上下文在主语、句式、顺序方面的照应。

 突破五 变换句式,分析效果

变换句式就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将所提供的句子准确地改成适应语境要求的句子。变换句子有两个原则:一是必须服从表达效果的需要,二是不可改变句子的原意。2020届高考模拟山东卷考查长句变短句的表达效果,考查角度很新颖。 

一、掌握常见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一)长、短句

类型 特点 例 句 表达效果

长句 词语多、

结构复杂 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表意严密、精确、细致。

短句 词语少、

结构简单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展开余文
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表意简洁、明快、有力。

(二)整、散句

类型 特点 例 句 表达效果

散句 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长句短句交错、非排比句、非对偶句 每当疲惫的时候,就请停下脚步,遥想追逐的远方,汲取力量再上路;有时候困惑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来,这时要梳理纷乱的思绪,驱走迷茫;痛苦也是会遇到的,需要停下脚步,抚平伤口,擦干眼泪;甚至有时要放弃,我们就要停下来作出艰难的取舍,打起精神再上路。 比较灵活,

富于变化,

生动感人。

整句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主要是排比、对偶句等 每当疲惫的时候,就请停下脚步,遥想追逐的远方,汲取力量再上路;每当困惑的时候,就请停下脚步,梳理纷乱的思绪,驱走迷茫再上路;每当痛苦的时候,就请停下脚步,抚平心中的伤口,擦干眼泪再上路;每当要放弃的时候,就请停下脚步,作出艰难的取舍,打起精神再上路。 句式整齐,

声音和谐,

气势贯通,

意义鲜明。

  二、把握“2步骤”

第一步:辨句式,知类型

通过对比原句和变换后的句式特点,弄清楚属于哪种句式变换。

第二步:据内容,析效果

根据句子的具体内容,结合不同句式的特点,分析变换后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典题印证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不远处,便是小时候常玩的草坪,那里有我的老朋友,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它们大概也长高了,那块伴我童年的小青石凳,不知道还是否原样,坡上吹起了微微的小风,紫荆的浓郁让人异想天开,忍不住驻足,忍不住就远望。村旁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的横贯村庄,远远地来,长长地去。一河水就浸湿了村子的这儿、那儿,就知道,这一村的小伙子吃什么长大,姑娘的脸为什么粉似桃花,就知道挑水上坡的汉子为什么气壮如牛……村庄全清晰了。原来是一家一户的院子,各自过着小小的日子,树木只是一丛一树的覆盖,还有花,一红一黄的点缀,看不清谁是谁家的女子,都听得清一支歌子响起,满村的绿树红花便摇动起来。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旁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横贯村庄,远远地来,长长地去的小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步:辨句式,知类型。通过对比原句和变换后的句式,发现原句是短句,变换后是长句。第二步:据内容,析效果。根据句子的具体内容分析,原句的表达效果主要体现在强调作用、主语的连贯性及表达的层次性方面。

【答案】 ①原文的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小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②原文主语一致,更具连贯性;③原文层次感明显,先写近处的弯弯曲曲的小河,再写远处的小河。

 突破六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表述包含两点重要的信息:一是命题的范围——“常见”,《考试大纲》明确指出了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为常见的修辞手法;二是考查规律——“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名词术语(各修辞手法的概念),而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考查,即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正确运用。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掌握了常见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作用,在这里我们只列举几组常见易混的修辞手法,供大家学习。

(一)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比喻)

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比拟)

(二)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

③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三)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然后自己回答;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思想,答在问中。

[典题印证7] 对下面一段话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A.引用 对比 比喻 排比 借代     B.引用 对比 借代 排比 夸张

C.引用 对偶 比喻 排比 拟人     D.引用 对偶 比喻 排比 拟物

【解析】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一句运用了引用、对偶、比喻;“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运用了排比;“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运用了拟物。句子没有运用借代和拟人。

【答案】 D

突破七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在语段中考查了标点符号——引号的用法,考法比较简单,就是判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这一考查方式有可能保留,也可能变换考查方式,如判断标点符号运用的正误或让考生添加标点符号。

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2步走”

1.阅读标点符号所在的语段,联系语境,判断文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2.审读题目,利用掌握的标点符号的有关知识,判断选择。

【特别提醒】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的出现,为考生敲响了警钟:一方面在未来的考试中,语段综合性题目可能会出现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等;另一方面高考语文考查的内容越来越重视当下语言的实际运用。

[典题印证8] (2019全国卷Ⅱ 改编)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解析】 本题考查引号的正确使用。引号的作用主要有: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特殊含义;④表示讽刺和否定(反语讽刺);⑤表示突出强调。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长跪不起”不是指画家的动作,而是指画家被之前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束缚。B项,“厚壁障”也不是指真的有一道壁障,而是指父子之间有很深的隔膜,这处引号也表示特殊含义,与“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

A.表示突出强调,突出无数火把排列的形状。C.表示直接引用,引用评论家的话。D.反语,表示讽刺和否定。

【答案】 B 

侯晓旭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山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年山东新高考I卷戏剧鉴赏二轮专题复习资料: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下一篇:2022年山东新高考I卷信息性阅读二轮专题复习资料:准确判断3道选择题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