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89 2022-04-28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资料:文言虚词分类详解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文言虚词的分类,把握其基本特点。
2、 对高考文言虚词考查情况分析,明确考查的方式、规律等内容。
3、学习“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方法。
学习重点:1、清楚了解高考考查情况,2、学习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 何谓虚词?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
文言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共六类: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
二、学习过程
(一)了解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分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
(二)高考文言虚词考查情况分析
1、考查说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8个)
(2)“在文中”,指“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放在语境里理解。
(3)“意义”,指找出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替代。
(4)“用法”,指虚词的语法功能。即结构实词成句(连词、副词、介词、、表现语气(助词、语气词)、充当实词(代词、名词、动词、兼词)。
2、天津卷历年考查统计
04、其 乃 以 所 05、于 之 而 与 06、其 乃 以 为 07、于 之 而 则
08、而 之 以 所以 09、乃 其 于 而 10、因 而 以 为 11、且 于 其 则
12、以 之 于 其 13、以 为 乃 而 14、以 于 而 其 15、之 而 为 于
17、焉 以 而 其 18、因 以 之 若 19、则 于 而 以 20、以 乃 且 而
21、焉 以 于 之
(三)例题分析
例题:下列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儒” 因泣下霑衿 ,与武诀去
B.忽有人被发粗衣 ,自天而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斧斤以时入山林
D. 一夕,为海潮所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四)考察内容的设置
(1)对兼类词在具体语境中词性的辨析。兼类词就是指一个词具有多种的词性,例如“为”字,可以是动词、介词和句末语气词。
(2)对一个虚词某种词性不同用法的辨析。如“而”作为连词使用就有多重作用。
(3)对学生掌握课本语言材料的考查。分析试题我们可以发现,作为试题组成的对比项或干扰项,都出自高中语文课本。
三、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1.语境推断法
例1: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 “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
2、语法结构切入法
分析虚词所在语句的语法成分,辨别虚词词性,来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例2:五千人因衔枚击之。 相如因持璧却立。
例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标志识别法
如表被动的“见”、“于”、“为”、“为所”等,表示宾语前置的“之”(如“何陋之有”)、“是”(如“惟利是图”)等。同时识记一些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如“是以”为“以是”的倒装,译为“因为这”;“其……乎”根据情况可译为“大概(恐怕、难道)说的是……吧(吗)”。
例4: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于俗也。 夫晋,何厌之有?
例5:一瓢先生其理学乎 盖将其变者而观之
4、代入检验法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例6: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 因击沛公于坐。
例7: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斧斤以时入山林
四、总结
识记词性、意义和用法 结合语言环境 理解句子意思
分析成分结构 代入检验分析
展开全文阅读
【参考答案】
例题分析: A A.连词词 于是、就 B.连词,表修饰;连词,因而 C.介词,把;介词,按照 D.介词,被 ;动词,成为,作
例1、于是、那么 例2、连词,于是 例3、兼词 语气词 代词,它
例4、助词,“取独”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例5、副词,表推测;代词,那
例6、连词,于是;介词,趁机 例7、 介词,把;介词,按时
第二课时
【对点精练】
一、归类练习
1.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④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⑤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⑧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⑨履至尊而制六合 ⑩而母立于兹
A.①⑩/②④/⑥/⑧⑨/③⑤/⑦ C.①⑩/②④⑧/⑥⑨/③⑤/⑦
B.①⑩/②④/⑥⑧⑨/③⑤/⑦ D.①⑩/②④/⑥/⑧⑨/③⑤⑦
2.下列句子中“何”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②大王来何操?
③豫州今欲何至?
④其间旦暮闻何物?
⑤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⑥徐公何能及君也?
⑦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⑧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A.①⑧/②④/③/⑤⑦/⑥ C.①⑧/②④/③⑤/⑥/⑦
B.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D.①⑦/②④/③/⑤⑧/⑥
3.下列句子中“乎”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
③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④吾尝题乎是。
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⑥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⑦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A.①④/②⑤⑥⑦/③ B.①③④/②⑥/⑤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②⑤⑥⑦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 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却)
③乃罢会(于是) ④骑乃得过(于是)
⑤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 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仅,只)
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④⑤⑥D.②④⑤⑥
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⑤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⑦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⑧其孰能讥之乎
⑨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⑩其可怪也欤
9322;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 932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A.①②/③⑥/④⑦/⑤⑨/⑧⑩/9322;/9323;
B.①②/③④/⑥⑦/⑤⑨/⑧⑩/9322;/9323;
C.①②/③⑥/④⑨/⑤⑦/⑧⑩/9322;/9323;
D.①②/③⑦/④⑥/⑤⑨/⑧⑩/9322;/9323;
6.对下列各句中的“且”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②不出,火且尽
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④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⑤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⑦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⑧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⑨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⑩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A.①③/②⑦/④⑤/⑥⑨/⑧⑩ B.①③/②⑨/④⑤/⑥⑦/⑧⑩
C.①③/②④/⑤⑦/⑥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7.下列句中加点的“若”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②视之,形若土狗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天若有情天亦老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⑦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⑧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A.①②/③⑤/⑥⑦⑧/④ B.①②⑥/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③④/⑤⑧/⑦ D.①②⑥/③④⑦/⑤⑧
8.下面句子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③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 ④某所,而母立于兹
⑤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⑦所以遣将守关者 ⑧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展开余文
⑨所以游目骋怀 ⑩父去里所,复还
9322;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932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②/③④/⑤⑧/⑥9323;/⑦⑨/⑩/9322;
B.①⑤/②④/③⑧/⑥9322;/⑦⑨/⑩/9323;
C.①④/②③/⑤⑧/⑥⑦/⑨9323;/⑩/9322;
D.①④/②⑤/③⑧/⑥9323;/⑦⑩/⑨/9322;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⑥不足为外人道也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⑧如今人方为刀俎
⑨何辞为 ⑩客何为者
A.①/②④③⑧⑤⑥/⑦/⑨⑩ B.①/②④/③⑧⑩/⑤/⑥/⑦/⑨
C.①⑤/②④③/⑧⑥/⑦⑨/⑩ D.①⑤/②④/③⑥⑩/⑦⑧/⑨
10.下列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复驾言兮焉求
③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④子亦有不利焉。
⑤焉用亡郑以陪邻 ⑥盘盘焉,囷囷焉。
⑦且焉置土石 ⑧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⑨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⑩割鸡焉用牛刀
932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A.①③/②/④/⑤⑦⑩/⑥/⑧⑨/9322;
B.①③/②/④/⑤⑩/⑥/⑦⑧/⑨9322;
C.①/②/③9322;/④/⑤⑩/⑥/⑦/⑧⑨
D.①③/②/④/⑤⑩/⑥/⑦/⑧/⑨9322;
11.下列各句中“也”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⑤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⑦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⑧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A.①⑦/②⑤/③⑥⑧/④ B.①/②⑤⑥/③④⑧/⑦
C.①⑥⑦/②⑧/③/④⑤ D.①⑦/②⑤⑧/③⑥/④
12.下列对“以”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③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④宫之奇以其族行
⑤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⑥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⑦而乃以手共搏之 ⑧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⑨丹不忍以己之私 ⑩余船以次进
9322;木欣欣以向荣 932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A.①⑤/②③④⑨/⑥⑧/⑦/⑩/9322;/9323;
B.①⑨/②③⑧/④/⑤/⑥⑦/⑩/9322;/9323;
C.①⑨/②④⑥⑧/③⑦/⑤/⑩/9322;/9323;
D.①⑤/②③④⑧/⑥⑦/⑨/⑩/9322;/9323;
13.下列对“因”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罔不因势象形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③变法者因时而化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⑤因拔刀斫前奏案 ⑥相如因持璧却立
⑦于今无会因 ⑧蒙故业,因遗策
⑨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⑩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⑧/⑨⑩ 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⑩/⑨
C.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⑩/⑨ D.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⑨/⑩
14.下列对“于”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②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③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④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⑤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⑥君幸于赵王
⑦业精于勤、荒于嬉 ⑧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⑨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⑩燕王欲结于君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⑧/⑨⑩ 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⑩/⑨
C.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⑩/⑨ D.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⑨/⑩
15.下列对“与”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子非三闾大夫与 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③唯求则非邦也与 ④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⑤恐年岁之不吾与 ⑥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⑦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⑧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⑩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A.①③/②/④/⑤⑦/⑥/⑧⑨/⑩
B.①③/②/④/⑤⑩/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⑩/⑥/⑦/⑧⑨
D.①③/②/④/⑤⑩/⑥/⑦/⑧/⑨
16.下列对“则”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④合散消息,安有常则
⑤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⑦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⑧此则寡人之罪也
⑨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⑩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9322;欲速则不达 9323;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
A.①②/③④/⑤⑧/⑥9323;/⑦/⑨/⑩/9322;
B.①⑤/②④/③⑧/⑥9322;/⑦/⑨/⑩/9323;
C.①④/②③/⑤⑧/⑥⑦/⑨/⑩/9322;/9323;
D.①④/②⑤/③⑧/⑥9322;/⑦/⑨/⑩/9323;
17.下列对“者”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而记游者甚众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③用实者成实时采 ④此三者,吾遗恨也
⑤陈涉者,阳城人也 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⑦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⑧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⑨马之千里者 ⑩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A.①③/②⑦/④⑤/⑥⑨/⑧⑩ B.①③/②⑨/④⑤/⑥⑦/⑧⑩
C.①③/②④/⑤⑦/⑥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8.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齐楚之精英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
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④多于南亩之农夫
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展开余文
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公将鼓之 ⑩句读之不知
932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9323;蚓无爪牙之利
9324;顷之,烟炎张天 932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A.①④/②⑤/③/⑥⑦/⑧⑩/⑨/9322;/9323;/9324;/9325;
B.①④⑦/②⑤9324;/③⑨/⑥⑧⑩/9322;/9323;/9325;
C.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9325;/9322;/9323;/9324;
D.①④⑦⑩/②③⑨/⑤/⑥⑧/9322;9323;/9324;/9325;
【参考答案】
1.A【①⑩代词,你的;②④连词,表并列;⑥连词,表修饰;⑧⑨连词,表承接;③⑤连词,表假设;⑦连词,表转折。】
2.A【①⑧疑问代词,为什么;②④疑问代词,什么;③疑问代词,哪里;⑤⑦副词,多么;⑥疑问副词,怎么。】
3.D【“乎”的主要用法是两类,从位置来看主要有句中和句尾。在句中多相当于介词“于”,而句末多是语气助词,可译为“吗”。很明显①③④的“乎”在句中,相当于“于”介词;其他②⑤⑥⑦都在句末,是语气助词。】
4.A【乃:你的,你们的;这,这样;表判断,是;竟然;才,仅仅;又;甚至;于是,就。②乃:乃至,甚至;④乃:才。】
5.D【①②人称代词,他、他们;③⑦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指自己;④⑥人称代词,它的,分别代指“后洞”和“泥”;⑤ ⑨指示代词,那些,分别指“好游者”和“疑惑”;③ ⑩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9322;连词,表示假设,“假如”;9323;音节助词,无实意,凑足音节。】
6.B【①③连词,表递进“况且、而且”; ②⑨副词,“将要”; ④⑤连词,表并列;⑥⑦连词,让步,“尚且”; ⑧⑩副词“姑且、暂且”。】
7.C【①②⑥如,像;③④假如;⑤⑧你;⑦及,比得上。)
8.C【①④名词,场所、位置;②③“所”加动词,构成名词的“所”字结构;⑤⑧“为……所”表被动;⑥⑦“所以”,表原因;⑨9323;“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⑩左右;9322;座、套。】
9.B【①动词,担任;②④介词,替、给;③⑧⑩表示判断,相当于“是”;⑤动词,治理;⑥介词,同、跟;⑦与“所”连用,表被动。⑨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语气。】
10.D【①③兼词,译为“于此”。②是代词,译为“什么”。④句末语气词,表陈述的语气。⑤⑩是疑问代词,译为“怎么”。 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⑦疑问代词,“哪里” ⑧连词,相当于“则”“就”⑨9322;是语气词,是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
11.D【①⑦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②⑤⑧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③⑥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④表示感叹语气。】
12.B【①⑨介词,因为;②③⑧连词,表目的,来;④动词“率领”;⑤介词,按照;⑥⑦介词,拿,用。⑩介词“按照”;9322; 连词,表修饰;9323;副词,通“已”,已经。】
13.C【①③介词,依照、根据;②介词,趁机;④介词,通过,经由;⑤⑥连词,于是,就;⑦名词,原因,缘由,机缘;⑧⑩动词,沿袭,继续;⑨介词,依靠、凭借】
14.D【①③介词,表处所,在,从;②④介词,表对象,向,对,对于;⑤⑥介词,表被动,“被”;⑦介词,表原因,由于;⑧助词,动词词头,无实义; ⑨介词,表比较,比;⑩介词,与,跟,同。】
15.A【①③句末语气词;②动词,赞同;④介词,同、跟;⑤⑦动词,等待;⑥动词,亲近,亲附; ⑧⑨动词,给予;⑩连词,和、与。】
11.D【①⑦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②⑤⑧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③⑥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④表示感叹语气。】
12.B【①⑨介词,因为;②③⑧连词,表目的,来;④动词“率领”;⑤介词,按照;⑥⑦介词,拿,用。⑩介词“按照”;9322; 连词,表修饰;9323;副词,通“已”,已经。】
13.C【①③介词,依照、根据;②介词,趁机;④介词,通过,经由;⑤⑥连词,于是,就;⑦名词,原因,缘由,机缘;⑧⑩动词,沿袭,继续;⑨介词,依靠、凭借】
14.D【①③介词,表处所,在,从;②④介词,表对象,向,对,对于;⑤⑥介词,表被动,“被”;⑦介词,表原因,由于;⑧助词,动词词头,无实义; ⑨介词,表比较,比;⑩介词,与,跟,同。】
15.A【①③句末语气词;②动词,赞同;④介词,同、跟;⑤⑦动词,等待;⑥动词,亲近,亲附; ⑧⑨动词,给予;⑩连词,和、与。】
第三课时
二、能力提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吾闻之周生①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③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④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⑤,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周生〕汉代的儒者。 ②〔重瞳子〕眼睛里有两颗眸子。 ③〔苗裔〕后代。 ④〔五诸侯〕指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 ⑤〔关〕关中,指秦地。〔楚〕楚地。〔背关怀楚〕指定都彭城。
①放逐义帝而自立 ②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③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④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如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于镜。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镜何负于目哉?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节选自钱大昕《潜研堂文集》)
A.五官莫明于目而目转求于镜
B.面有黑子,而目不知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
C.而咎目之失明久之,视世所称美人
D.乌在其为明也乌用镜为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
A.人有道其父字者求人可使报秦者
B.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C.损年以求早成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D.非志所为也当其欣于所遇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孙)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A.归以告蒙母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C.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参考答案】
1、【答案】D【“而”,①是连词,表承接,②是连词,表转折;“以”,③是介词,表时间、方位等的界限,④是介词,凭借。故选D。】
【参考译文】
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当秦王朝政治混乱败坏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乘势从民间起兵,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义帝而自立为王,此时再抱怨王侯们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自己夸耀功劳,逞个人的聪明却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业绩,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统治好天下,结果仅仅五年的时间就最终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直到身死东城,他还没有觉悟,还不知道自责,这显然是错误的。而且还借口说“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
2、【答案】B【A.于:介词。比/向。B.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C.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表停顿,可不译。D.为:介词,作为/助词,表反问。】
【参考译文】
人的脸部五官中没有比眼睛更明亮的。但是脸上有黑点,眼睛却看不到,为何认为它是最明亮的呢?眼睛能看到(其他的)物体,却不能看见自己的脸,要借助于镜子才能看见。镜子的珍贵程度,不及眼睛;但镜子不用求助于眼睛,而眼睛反而要求助于镜子。然而世人不曾用镜子来帮助眼睛,反而责怪眼睛不明亮。镜子有什么对不起眼睛的地方呢?有一位客人只相信眼睛而讨厌镜子,说:“这(镜子)害得我好苦啊,我自己有眼睛,为何要用镜子呢?”时间一长,看到世人所称赞的美人,很少有满意的,不知道自己脸上有黑痣,泰然自若地说:“(她们)都没有我美丽。”旁边的人偷偷地笑他,这个人却始终没有感觉到。真是可悲啊!
3、【答案】B【A.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同时表停顿,可不译。B.其:代词,他(的)/副词,表反问。C.以:连词。表目的,来。D.所: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
【参考译文】
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县人。9岁的时候,有人说起他父亲的字,司马朗说:“不尊重别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那个人对他表示了歉意。12岁的时候,通过经学考试,成为一名童子郎。因为司马朗长得又高又壮,监考的官员怀疑他隐瞒了年龄,便盘问他。司马朗说:“我内外的亲戚,历代都长得高大,我虽然幼稚柔弱,却没有攀高依赖的习气,折损年岁来谋求学业早成,这不是我的志向。”监考官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后来关东一带黄巾军起事,原来的冀州刺史李邵家住野王县,临近险要的山区,打算迁徙到温县居住。司马朗劝说李邵道:“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只限于春秋时的虞国和虢国吗?温县与野王县就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现在您离开野王县而迁居温县,只不过是逃避了早晨灭亡的期限(却不能把死期延缓到明天)。而且您身上寄托着人民的希望,现在贼寇还没到您就要先离开,沿山一带州县的人民必然恐惧震惊,这等于动摇民心,为那些强盗坏人打通犯罪的途径啊,我真为全郡担忧。”李邵不听劝告。沿山一带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
司马朗22岁时,太祖(曹操)征召他为司空掾属,任命他为成皋县令,因病离职,又复职任堂阳县长。他治理地方政策宽厚仁惠,不用鞭、杖等刑罚,百姓也不犯法。他升任兖州刺史,政策和教化得到了全面地推行,受到百姓的称赞。即使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司马朗也总是穿着粗布衣服,吃粗劣的饭食,用俭朴的生活给部下作出表率。建安二十二年,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吴国。行军到居巢的时候,部队中发生了瘟疫,司马朗亲自巡视军营,为生病的士卒请医配药。他自己也染上了疾病而去世,终年47岁。
4、【答案】A【A.以:介词。把/因为。B.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乃:副词,表示出乎意料之外,可译为“竟然”。D.而:连词,表承接。】
【参考译文】
吕蒙字子明,是汝南郡富陂人。少年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去攻打贼人。邓当回头看见吕蒙后十分吃惊,呵责训斥他,但还是不能禁止。邓当回家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吕蒙的母亲,母亲生气想惩罚他,吕蒙说:“贫穷低贱的处境难以久居,倘若偶然建立了功劳,富贵就可以获得了。况且不到虎穴探险,怎么能够得到虎子呢?”母亲心痛地让他走了。孙策召见他后认为他很奇特,把他召入放在自己身边。跟随(孙权)征讨黄祖,黄祖命令都督陈就率领水军迎战。吕蒙统领前锋,亲手斩下陈就的首级,将士乘胜追击,攻进了城里。黄祖听说陈就死去了,丢下城池逃跑,士兵追上去活捉了他。孙权说:“事情成功,是因为陈就先被斩首。”鲁肃取代周瑜后,正要到陆口去,经过吕蒙的军营。鲁肃心中还很轻视吕蒙,有人劝鲁肃说:“吕将军的功业名声一天天显达,不能用原来的眼光看待他,你应该去拜访他。”鲁肃于是前往拜会吕蒙。饮酒酣畅,吕蒙问鲁肃说:“你接受了重要任务,和关羽为邻,将用什么计策谋略来防备难以预料的情况呢?”鲁肃轻率地回答说:“到时候再施展适当的策略。”吕蒙说:“现在东吴西蜀虽然结为一家,但关羽实在是熊虎一样凶猛的人呀,计策怎么可以不预先确定呢?”于是替鲁肃谋划了五条计策。鲁肃于是越过酒席走近吕蒙,抚着他的背说:“吕子明,我不知道你的才干谋略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呀。”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才分别。
侯晓旭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届高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资料:“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作文标题训练
下一篇:
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资料:百步穿杨意犹酣,吹尽狂沙始到金——-单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