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158  2022-05-19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的基本技巧
(一)比喻、夸张、对偶、比拟、排比、借代

类别 作用 示例

比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赏析:梨花是洁白的,诗人把杨贵妃比作梨花,形象地描绘出杨贵妃的美貌。

夸张 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赏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之长。

对偶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赏析:“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能让人感受到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 使物人格化(拟人)或者使人物化(拟物),使描写的人、物更形象生动。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赏析:诗人打算去山里,春风通人性,特意为之吹停了下了很久的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新颖别致,饶有诗意,令人读来心情愉悦。

“君当作磐石,妾当如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赏析:此处即运用了把人比作物的拟物手法,用磐石的坚硬和蒲苇的坚韧来表现两人对爱情的坚定不移。

排比 使语言更富有气势和节奏感。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赏析:词中加点的这组排比句,展现了不同时刻的行舟之景以及词人的心理感受,且语言节奏明快,流转自如。

借代 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赏析: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针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书湖阴先生①壁二首(其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①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②排闼(tà):推开门。闼,宫中小门,泛指门。

[读懂诗歌] 

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61656; 诗的后两句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问、反问、双关、互文、反语、通感、反复、顶真、叠字

类别 作用 示例

设问 开头设问,引入问题,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阿鲁威《〔双调〕蟾宫曲》)

赏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曹操、孙权、诸葛亮)的英雄业绩。

反问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

赏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道出了历史的残酷及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

双关 语意含蓄,发人深思,节省笔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赏析:诗中“晴”为双关词,一方面照应第三句,说晴雨的“晴”;另一方面又照应第二句,说情感的“情”,这是谐音双关。

互文

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赏析:这里并非冰封范围小,雪飘范围大,“千里”和“万里”均非实指,意思是:“祖国的北方到处冰天雪地,一片银白世界。”

反语 比直白的表达更有力,语气更强烈,情感更充沛,给人的印象更鲜明。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赏析:诗人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赏析:用“闹”字,把“红杏”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让人在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赏析:这段话用反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顶真 “顶真”又叫“顶针”,使诗句语意紧凑,连贯畅达,生动有趣。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杜甫《兵车行》)

赏析:此处使语意气氛更加紧凑强烈。

叠字 “叠字”又名“重言”,叠字的运用,可以创造出双声叠韵的音乐美,也可以渲染气氛、增强表达效果。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展开全文阅读
赏析:七组叠词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答题技巧】

设问

方式 1.这首诗(词)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词)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

3.诗(词)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请简析它的艺术效果。

答题

要点 1.准确掌握各种常见修辞手法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表达效果。(这是鉴赏修辞手法的前提。)

2.准确判断诗(词)中所用的修辞手法。

3.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和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作答。

答题步骤 1.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步骤1)

2.结合诗(词)句说明修辞手法是怎样运用的。(步骤2)

3.指出该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步骤3)

答题模板 这首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通过……的运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写出了……(分析作用、效果),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针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鹧鸪天送人①

辛弃疾

唱彻《阳关》②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该词是作者中年退居江西上饶时所作。②《阳关》:古琴曲《阳关三叠》的简称。

[读懂诗歌]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多余的事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几千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生路更艰难。

61656; 本词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找出相关词句并赏析。要求不少于两种修辞手法。

【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青玉案

贺铸①

凌波②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③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①贺铸,为12040;耿直,才兼12098;武,可惜官职低微。此词作于晚年退居苏州时。②凌波:形容12069;12070;轻盈的步态。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沼泽地。

61656; 词中最后四句“试问闲愁都12047;许?12032;川烟草,满城风絮,梅12070;黄时12204;!”历来为12040;所称道,词12040;也因此有

了“贺梅12070;”的雅号,请你说说它究竟妙在何处?

_2.(2016年山东高考卷)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61656;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侯晓旭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高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三峡》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2022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讲解:小说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