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136  2022-05-20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届浙江高考三轮冲刺《论语》知识点精解
 考点:

      1.《论语》中有关“识人方法”的解读

      2.《论语》中有关“义利观”“贫富观”的解读

      3.“识人方法”

      4.不同角度:——“正确择友”与“培养自我的德行”

      【考点示例】

      一、《论语》中有关“识人方法”的解读

      【1】名人效应辨人

      示例 (2021浙江)《仁者爱人》《中庸之道》:名人效应辨人

      文本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2】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论语阳货》)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问题1 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教育弟子要爱人:在“颜渊,季路侍”章中,孔子表达了自己“爱人”的志向,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案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颜渊、季路侍”章中相关内容为: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故此处应填“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问题2 第二则材料中,孔子说憎恶四种人,另举一个孔子“恶人”的例子。

      答案 ①乡原,德之贼也,②巧言令色,鲜矣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恶人”即厌恶别人。此处可理解为孔子认为不好的否定的人或者事。比如“小人穷斯滥矣”,小人遭受困厄就会胡作非为;“乡原,德之贼也”,不分是非的老好人,是道德的破坏者;“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问题3 有观点认为,第三则材料中的“能好人,能恶人”,就是“能够使人有好名,能够使人有恶名”。试举例分析。

      答案 仁者评定某人品质的好与坏,都可以被普遍认同,这样的评判具有道德权威性,会成为历史的定论。

      如: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一方面批评他生活奢侈,行为越礼,否定他“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一匡天下”的贡献,评定他是“仁者”。

      又如:孔子称赞伯夷、叔齐“求仁得仁”,为“古之贤人”;批评季氏僭越礼制,开启了祸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相关观点的能力。

      观点是讲仁爱的人,能够使人有好名声,使人有恶名声。可理解为仁者本身有号召力,能得到人们的信服。故此仁者评定某人品质的好与坏,都可以被普遍认同。这样的评判具有道德权威性,会成为历史的定论。

      比如孔子评定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称赞颜回贤德;

      孔子评论子产说:在他身上体现了君子的四种道德准则:“他约束自己行为谦恭严谨,他事奉君主敬业负责,他爱护百姓以实惠,他调度百姓遵循法度。” 说明“君子”决不是“老好人”的称谓,更是做实事、会做事、做好事的代名词;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一方面说,“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批评他生活奢侈,行为越礼,否定他“知礼”;一方面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此为肯定管仲“一匡天下”的贡献,评定他是“仁者”。

      【译文】

      材料一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别人。”

      材料二  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

       ①恶(wù):厌恶。

      ②流:晚唐以前的本子没有“流''字。

      ③窒(zhì):阻塞,不通事理,顽固不化。

      ④徼(jiāo):强取,掉夺。

      ⑤讦(jié):攻击、揭发别人。

      材料三 孔子说:“只有讲仁爱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颜渊、季路侍①。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②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③善,无施④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26) 颜渊、季路侍立于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愿把自己的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享,即使用坏了也不悔恨。”颜渊说:“愿不自夸长处,也不自夸功劳。”子路说:“希望听一听先生的志向。”孔子说:“对老者,使他们安逸;对朋友,信任他们;对年轻人,关心他们。”


展开全文阅读
      注释

      ①侍:指立侍,站在旁边陪着。

      ②车马衣轻裘:“轻”字为衍(yǎn)文(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的文宇。衍,增加)。

      ③伐:夸。

      ④施:夸耀,表白。

      【2】德才观:用人法

      示例 用人法——德才观

      文本2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

      【注释】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②使:假使。

      问题 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4分)

      答案 ①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

      ②“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吝”则是恶劣的品质。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

      译文2 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而吝啬的话,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补充 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用人理念有德有才 ,破格重用 ;有德无才 ,培养使用 ;有才无德 ,限制录用 ;无徳无才 ,坚决不用。

      二、《论语》中有关“义利观”“贫富观”的解读

      【1】《诲人不倦》《君子之风》——“贫富观”

      示例 《诲人不倦》《君子之风》——“贫富观”

      文本1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文本2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问题 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分)

      答案 ①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

      ②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

      解析 孔子的观点体现在“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两句话中,谈论的是在“富”与“贫”时应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常情”的标志词——“难”“易”

      反常情——“贫而乐,富而好礼”

      译文1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译文2 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贵而不骄矜至很容易。”

      【2】《君子之风》:义利观

      示例 《君子之风》:义利观

      文本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问题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答案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译文 大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3】义利观——“儒家”与“法家”

      示例 义利观——“儒家”与“法家”

      文本1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文本2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

      文本3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韩非子》)

      问题 从上面三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1分)对这两种义利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答案 (1)孔子,重义轻利,以义取利;韩非子,重利轻义。

      (2)孔子承认人们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反对的是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韩非子则认为,人受利欲的主宰,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关系,不存在道义关系。//孔子的义利观虽偏重于义,但能将义和利辩证统一起来;韩非子则割裂了义和利的关系,否定了义的存在,是不可取。

      译文1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译文2 孔子说:“金钱和地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君子不享受。

      译文3 医生善于吮吸人的伤口,嘴里含着人的血液,并不是因为有骨肉亲情,是为利益所驱使。因此造车的人制造车,就希望人们富有、地位尊贵;木工制造棺材,就希望人们早夭、死亡。(这)并不是因为造车的人仁爱而木工邪恶。

      三、《论语》中有关“交友观”的解读

      【1】《君子之风》:义利(价值观)

      示例 《君子之风》:义利(价值观)

      文本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问题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答案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解析 《论语》中与之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注意是“它们”,也就是既要涉及《论语》所引句子,也要联系所给的《朋党论》的句子,还要就共同点进行分析。


展开余文
      译文 大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2】《周而不比》:态度伪善(“不直”)——细微处观人

      示例 《周而不比》:态度伪善(“不直”)——细微处观人

      文本1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理论】

      文本2 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实例运用】

      【注释】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

      问题 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答案 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解析 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回答第一问,要明确微生高行为隐含的本质是他不直说没有醋。回答第二问,态度要鲜明,或肯定,或否定,不可模棱两可。

      译文1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跟正直的人交朋友,跟诚信的人交朋友,跟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便有益了。跟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跟态度伪善的人交朋友,跟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译文2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有人向他求点醋,他却向自己邻居那里讨点来给人家。”

      【考题对接】

      一、“识人方法”

      材料一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

      材料二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论语》)

      材料三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史记孔子世家》)

      1.(1)联系第一则材料,概括孔子为人的具体表现。(2分)

      (2)第二则材料中最能体现学生对孔子评价的词语是“                ”。(1分)

      2.联系三则材料,概括后人了解孔子为人的一般方法。(3分)

      一、“识人方法”【答案】

      1.(1)孔子内心温和仪容举止庄重严肃;外表威仪,但不会咄咄逼人;恭而有礼,安详自适。(2)“日月”。

      【评分标准】第一题一共3句,答对1点,不得分;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三点,2分。答“符合中庸之道”最多给1分。第二题必须用原文字词答题,用自己话概括的一律不给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同时注意审题,紧扣“具体表现”。

      2.①依据《论语》著作中对孔子的直接描写;②阅读孔子弟子以及门人对孔子的评价;③借助史书中对孔子的评价。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1分,共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文化经典的鉴赏方法,能够归纳总结其中的普遍规律。

      【译文】

      材料一 孔子温和而严厉,有威仪而不凶猛,谦恭而安详。

      材料二 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

      材料三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子的书籍,心里总想象着他的为人。

      二、不同角度:——“正确择友”与“培养自我的德行”

      材料一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

      材料二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颜渊》)

      1.材料一中的“便辟”的意思是                  ,材料二中“独亡”的意思是                  (2分)

      2.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儒家的“交友”观念。(4分)

      二、【答案】

      1.(2分)谄媚逢迎;唯独没有。(每空1分)

      2.(4分)①重在正确选择朋友,对朋友品性提出要求。要结交正直、诚信、博学的朋友,不要结交谄媚、伪善、夸夸其谈的朋友。②重在培养自我的德行,对自己的品性提出要求。自己对别人秉持恭敬,努力行善,以礼规范自己的行为,就会赢得天下人的赞誉,天下之人都将是你的兄弟、朋友。(一点2分,两点4分)

      【考点】议论句——“益矣”,“损矣”

      因果句——

      条件句——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前提),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结果)。

      【译文】

      材料一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跟正直的人交朋友,跟诚信的人交朋友,跟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便有益了。跟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跟态度伪善的人交朋友,跟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材料二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是命中注定,富贵是由上天安排的。’君子只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所做的事情,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侯晓旭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届浙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高考语文知识点讲解:小说人物心理描写
下一篇:人生无意义,“欲望”即全部——《我与地坛》和《命若琴弦》背后的故事(作品赏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