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1069  2022-06-11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留、删、补、换、调、变(高考复习)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文意理解题常见错误的类型

词义曲解

张冠李戴

移花接木

无中生有

逻辑混乱

强加关系

文言文断句方法

1.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句首发语词】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

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词】

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4.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比如2004年北京卷考题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句中动词有“将”“归”“贺”,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5.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6.借助语法结构断句。

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7.利用总分关系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很有帮助。如《谋攻》的最后一段:“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这显然是总说分承的写法了。再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显然是分说总承的写法了。

8.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断句也就容易多了。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觑。”(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9.利用对称句式。

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特点。如“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句式工整,都为四字一句,据此可正确断句。

当然,断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根据押韵规律断句、根据间隔反复断句、特殊句式等断句,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效果会更好。

关键方法小结:根据语意断句,根据语法断句,根据词句结构断句,根据语气词断句。

一、(2020黑龙江大庆中考改编)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展开全文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②而二螯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②跪:蟹脚。③螯:蟹钳。

(1)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3分)( B )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虽有至道   道:道理

B.然后能自反也  反:反思

C.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D.虽有槁暴  暴:同“爆”,强烈

(3)下列关于【甲】【乙】两篇文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甲】文开头从“嘉肴”谈起,用意不在于谈论“嘉肴”,而是为了用“嘉肴”类比“至道”,然后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B.【甲】文文末引用《尚书》中“学学半”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C.【乙】文第三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设喻,阐述学习应该做到:逐渐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

D.两篇文章都是有关“学习”的论述,【甲】文侧重“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乙】文侧重学习的意义及学习应持的态度。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分)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分)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_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分)

  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二.(2020山东济宁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丙】过广陵,入洞庭,浩浩荡荡,四无涯涘。晚见红日落于水内,次早见炬火然灼水面,渐望渐高,乃明星也。吾游行天下,山吾皆以为卑,水吾皆以为狭。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物何大何小?苏子瞻曰:“覆杯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其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①之间,有方轨②八达之路乎?”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犹杯水也,舟犹芥也,人犹蚁也。吾乌③知蚁之附芥,不以为是乘桴④浮海耶?其水涸而去,不以为是海变桑田耶?四海虽广,应亦有涯。目力不至,则望洋而叹,因所大而大之耳,今在洞庭,吾目力穷焉,即以为洞庭为吾之海可也。

(选自《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有删改)

【注释】①俯仰:表示时间短暂。②方轨:两车并行。③乌:怎么。④桴:小竹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

B.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

C.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

D.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南极潇湘   极:到达

B.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念

C.山吾皆以为卑  卑:矮小

D.出涕曰  涕:哭泣

(3)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甲】文选自《岳阳楼记》,其作者是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乙】文中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C.【丙】文引用苏轼讲的故事,意在表明虽然洞庭浩瀚,但不能因为认识有限而感叹自身渺小。

D.三文在写法上都是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甲】文重在劝勉言志,【丙】文重在阐发哲理,而【乙】文则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分)

  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②吾乌知蚁之附芥,不以为是乘桴浮海耶?(4分)

  我们只知道蚂蚁依附芥子可笑,不知道自己乘着船儿出海也和蚂蚁一样吗?___

三.(2020湖北荆门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①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软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瘾明告鬻②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注释】①斫:zhuó,砍削。②鬻:yù,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B.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C.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D.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常:普通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沟通

C.以欹为美  欹:倾斜

D.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绳:约束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D )

A.【甲】文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B.【甲】文作者对“食马者”“天下无马”的无知妄说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文末的“其真不知马也”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点明文章主旨。

C.【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画士孤癖之瘾”。

D.【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分)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4分)

  (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_

②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4分)

  又不是愚蠢的想谋取钱财的人凭借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能做到的。  

侯晓旭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文言文翻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名著导读——《艾青诗选》重要知识点整理与归纳练习(中考复习)
下一篇:八言律诗格律详解(陈祥书随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