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阅读:187 2022-08-16
标签:
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繁华落尽,终归于期——2022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与点评
浙江省兰溪市第一中学 章建良
2022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02 考题直击
【审题】作文材料由三部分组成,第1部分是材料,有两个段落,第1个段落是浙江省施行的人才工程,揭示“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的原因,关键词是人才。第2个段落是列举了浙江的两位浙江青年“徐枫灿”“杨杰”和一个团队“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他们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所取得了成就。这里要抓住两点,一是浙江的青年和团队,“两位浙江青年‘徐枫灿’‘杨杰’和一个团队‘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归纳起来就是“青年人才、浙江青年”“青年团队”。二是通过自身努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贡献青春力量。“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归纳起来就是“勤奋努力”“刻苦勇敢”。综合起来就是“青年与奋斗”“青年与时代”等二元关系。第2部分是提示语,“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注意是“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就是从上述材料中“我”有所启发,命题者意在引导考生思考青春,“青春不是拿来挥霍的,青春充满奋斗的泪水”,“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用完全归纳法找到对取得成功的核心所在,“我”仍然是主体,要考查的仍然是“我”对某一问题、事物、观点的看法、体验、思考或评说。“请写一篇文章。”那一定是写议论文,亮出观点展开分析或论述。第3部分是审题要求,这和往年的要求没有改变。
【立意】1.奋斗是青春的底色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3.自古英雄出少年
4.把青春献给祖国,敢教日月换新天
5.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6.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7.追梦青春的路上,奋斗作伴
8.欣赏你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圆梦,奋斗不止
03曾经繁华
一、2021年浙江卷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语段材料属于既单一又整体型,单一指的是三种认识,整体指的是材料的三句话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重点是对待“得失”的三种态度:一是终点,一是起点,一是过程。这个提示其实是讲的三种人生态度。如果把得失看成是终点的人,其实是“唯结果论”,把得失看成是起点的人,则是“唯动机论”。这两者其实都是“把人生的得失当成了人生”。这样的“得失人生”,可能都会有些风尘仆仆。
人生有起点有终点,终点就是死亡——这是人生最后的结果。起点与终点之间,就是人生。每一个个体生命本质上是一个过程。如果把得失看成终点,那在得失都已经“落定”之后,必然是有“空荡荡”的感受——或许这“空荡荡是人生真像”;如果把得失看成起点,固然可以不断的“启程”,但“元气满满”的征程,好像也是风尘仆仆的——或许人生也就是风尘仆仆;但到底“得失”就是一个过程,它符合辩证思维,得失互相纠缠。三种对待得与失的态度,其实就是三种人生态度,也是三种人生“认知”。在文体选择方面,如果擅长写作记叙类,可以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从中挖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突出起点、过程、终点的关系;可以设计“断、舍、离”的曲折情节,表现人生境界的不断升华。如果擅长写作议文,可以从选择时代热点写大国崛起之用人理念,可以定位人性人情,写人与人赤诚相交,互相成就,还可以从多角度审问反思,表达具有个性化的观点认识。
【立意】1.有得有失,才是最完满的人生。
2.享受人生道路上得与失的过程。
展开全文阅读
3.得是失,失也是得。
4.莫以得失论成功。
5.得到何尝不是一种失去?
6.得与失既是起点,又是过程与终点。
7.放开了得与失的执念,简单才是最好的生活。
8.锚住得与失,穿越这人生之海
二、2020年浙江卷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作文分材料、提示语、注意事项三部分。材料是三句话。第一句为引子,即从个人角度表述,强调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人生坐标”和“美好期望”;第二句从家庭和社会角度表述,强调家庭、社会对“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预期”与“定位”;第三句则对前两句的表述进行综合,实际上点出了思考的角度:我们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人生坐标”“美好期望”难免会存在“落差或错位”。 而这种“落差或错位”是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产生的。
首先是提取材料的核心词语。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是“人生坐标”“美好期望”“预期”“角色”“落差”“错位”。“你”的人生坐标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是什么?家庭、社会这类“读者”对“你”的预期与角色定位又是什么?三者之间的“落差或错位”在哪里?这些“落差或错位”是怎么产生的?你是怎么看待这些“落差或错位”的?落差,是指个体坐标、期望与家庭、社会的期许和角色赋予有高低之别;错位,是指个体坐标、期望与家庭、社会的期许和角色赋予有方向之分。从这个角度看,今年的作文题更能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度。当然,考生还不可忽视材料中隐藏的条件关键词——“个人”“家庭”“社会”,要思考如何将这三者之间的层进关系与二元对立的思辨性结合起来。其次,要细究这些核心词语之间的关系。“落差或错位”怎么会产生?可以从如下角度思考:个人对自我的定位与评价是否准确,家庭对孩子的期许是否过高,社会是否给予了公民足够丰富的角色选择与空间等等。对于这种“落差或错位”。最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或解决?是该坚持自我坐标,还是顺从家庭期望、社会角色?
【立意】1.生活本身就有落差
2.观照社会,正确看待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
3.客观地看待别人家庭社会的目光
4.立足现实,正视落差,坚持自我
5.落差是生活的矫正器
三、2019年浙江卷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这是一则非常典型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用最短的时间读懂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背景,深入分析,从而精准立意。首先分析材料。很明显这是两种针对作家如何对待读者的问题呈现出两个对立的观点。一个是说“作家要把读者放在心里”,另一个是说“作家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两者都很有道理。考生可以任选其一进行写作,从为读者发声的角度或者作家独立创作的角度来写。但是两者其实并不矛盾,在某些方面还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所以完全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融合自己独立创作,又达到为读者发声的目的,也是非常具有可写性的。紧接着联系生活,深度挖掘。考题在创作角度上进行了限制,要求考生站在“作家”的角度,以“生活”为作品,这就要求考生一定要紧贴自己的生活来进行创作,并且将材料内容进行升华,“作品”不再是文字作品,而是生活,那么“读者”也不再是普通读者,而是“别人”。我们的立意就将拔高到“为自己而活”还是“为别人而活”这两个角度。考生可以从这两个角度,除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还可以结合现在的社会现象,从个人渴望得到他人关注的角度等方面进行写作。本题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最常见的结构模式是按照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安排材料,顺着“起因-经过-结果”的思路写下去。这种结构最易安排,但也最难出彩。其实一些简单的结构技巧,如设置悬念式、穿插回放式、欲扬先抑式、画面组合式就可以让文章多姿多彩。写议论文要立好议论文的总体框架——基本结构是考场作文提高分数的重要手段。应试作文时间仓促,不可能反复琢磨,须以基本结构为依托,迅速立好框架,才能步步到位,写出切合试题的文章,赢得全局,获得好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要求开头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主题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结尾归纳总结。立好议论文框架的标准有四条:一是引论-本论-结论齐全;二是层次分明;三是衔接自然;四是首尾呼应。例文就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层面展开论证的。事理叙述清晰、完整,文风清新自然。行文如行云流水般涓涓而来,又如在读者身边娓娓道来,给人以亲近贴切之感,使人为之折服。
立意:①我 生活我做主。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③兼听则明,偏信则暗。④听取他人意见,让人生更多彩。⑤心怀他人,生活更精彩。
四、2018年浙江卷作文原题: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地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抓住“浙江精神”“浙江人”“新时代”等重点词语立意行文即可。
展开余文
18年的浙江高考作文试题,既紧跟时代步伐,又彰显地方特色。 作文基于对“浙江精神”的提炼与概括,回望历 史,紧贴时代主题,引导考生站在人生新起点,在宏观视野中找到个人意义,思考未来人生。 本题把浙江的人文精神提高到时代和家 国的高度,体现了大格局、大视野、大胸怀,让人耳目一新。
材料第一句是对浙江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回望历史,浙江精神有以王阳明心学为代表的“知行合一”和以黄宗羲为代表的 “经世致用”;立足现实,浙江精神又有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内涵。 根据第一句,我们可这样立意:对材料中列举的 一种或几种浙江精神进行礼赞或思考;通过代表人物或典型事例来表现浙江精神;也可挖掘材料中没有列举到的浙江精神加以阐发。
材料第二句存在着因果关联,强调因“文化滋养”,而成就“浙江故事”和“浙江传奇”。 根据这种解读我们可这样立意:从各个领 域选择浙江人物,可以是文化鸿儒,也可以是平凡工匠,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现代名人,叙写他们的“故事”或“传奇”,追溯他们 的成功和对浙江的贡献,赞扬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浙江精神。 也可扣住“与时俱进”,礼赞浙江精神世代传承、历久弥新所表现出 来的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
要明确写作的限制条件:“浙江学子”是写作者的身份;“人生新起点”则提醒考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思考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如何 传承浙江精神,并为浙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告诉考生要立足自我,写出个人的“体验和思考”。
总之,作文可礼赞浙江精神,可歌颂浙江人物,也可追溯历史、展望未来。 但不管选择何种立意,都要做到两点:一是化大为小,选 择一个小的切入点深入思考;二是化虚为实,以具体人物、具体故事来表现浙江精神。
04 终归于期
曾经繁华无比的浙江卷,19年“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20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21年“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都是将一个事情或问题,看成两方面或三方面,以思辨性的话题为主,19年,作家与作品,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偏重于关系;20年个人和家庭、社会的落差或错位,更是侧重于关系;21年的三种人对“得与失”的三种看法:是终点,是起点,是过程,也是侧重于对“得与失”关系的认识。这些命题的一个最显著的共同点是:包含着一组关系,且在关系中隐含着一种“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隐性的“二元对立”或“三元关系”的思维方式。无论是“二元”关系,还是“三元关系”;无论是显性的指向性,还是隐性的指向性,“我”是主体,考查的是“我”对某一问题、事物、观点的看法、体验、思考或评说。
2022年浙江省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明年将启用全国卷,作文题目衔接紧密,过渡自然,从思辨性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话题过渡到任务驱动型作文,由原来一个问题的两三个方面过渡到一个事件的评析或感想,这都是预想中的与新课标全面接轨的“情境类”出现。
浙江22年高考作文考“青春奋斗”话题,应该有一些感知,因为一是今年是共青团建团100周年,是青春的激情,青春的奋斗,高考也是追逐时代热点的。二是浙江曾经用苏教版教材高一第一单元就是“向青春举杯”专题,浙江20年开始使用部编教材的第一单元也是关于青春话题,贴近教材,贴近生活,衔接自然。三是今年是新旧高考过渡年,自然会从原来的思辨性地过渡到新课标的全国任务驱动型作文。
追逐时代热点,把握当下节奏,是当下作文命题的一大趋势,今年是建团100周年,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带有鲜明的浙江地方特色,选取地方浙江地方青年人物和团队,这也应该有历史的继承,如2018年“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考到“浙江精神”,将自主命题做到淋漓尽致,相当充分。随着明年浙江高考语文命题权的收回,以后有浙江地方特色的话题,难以在高考题中出现,诸多好的浙江高考作文题,也将随之消失,繁华落尽,终归于期。
今年作文命题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倡导品德修养,通过青春奋斗的主题,高举时代旗帜,唱响青春主旋律,促使青年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生活,为民族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05 备考建议
随着2022年浙江语文高考落下帷幕之后,浙江语文高考试卷从2003年自主命题,走过了20年,也落下帷幕。22年高考作文逐渐渗透、过渡自然,明年进入全国新课标卷高考,是一个必然要到来的“节日”。
要回归全国卷的高考,要进行并轨前的演练而呈现出“情境化写作”的动态转变?又或者现在毕竟是读图时代了,会出现漫画类作文写作?还有可能是英雄主义情结的觉醒,如《觉醒时代》里呼唤英雄与偶像,向英雄致敬,毕竟近年来,社会的导向比较明显,这也符合我们的教育观和价值观。
对于2023年的浙江考生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的备考:
1.回归立足于生活化与评述写作,认真研究22年全国卷作文命题特点,强化写作的情境、交际、任务意识,引导学生细化任务指令,全面完成写作要求。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情境”和“代入感”作为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载体之一。“2017年版课标”同样也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指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这些信息无疑都释放出这样的考查信号和视角:以“情境化”和“代入感”为主体的“情境交际化类型写作”将成为高考和平时写作教学的一个重点。近年来,全国卷作文多以“情境交际化类型写作”为考查主体。“情境交际化类型写作”模块的搭建,就需要生活这方厚实的大地作为基础,以思辨为把手,方能完成足于生活化与思辨性写作。
2、 重点关注材料作文,紧盯社会热点,回归传统,关注火热的生活。
如书写家国、家园的真情,彰显家国之志的作文积累等。做好关注新材料作文,仍然紧盯社会热点和暖评,让正能量仍然成为社会的主流,并回归传统。
我们必须在正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确保你的理解不会走偏,不妨参考以下步骤。
第一步,阅读作文材料,分清层次,用一两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并且根据主要内容提炼出关键词;
第二步,总结材料背后隐含的观点或倾向性;
第三步,“我”的观点与见解;
第四步,验证我的观点是否契合材料的主要内容。
3.作文,思维品质的提升,写出思想的深刻性
浙江省高考作文近几年都非常强调关系型和思辨性。因此在思维训练下功夫。但全国卷关注应用能力,回归立足于生活实践与思维品质的提升。表达与思维是相依相存的关系,在进行书面表达时,无论是审题立意、素材加工,还是列提纲和文笔的润色,都离不开思维的呈现。如深刻地看问题,发现问题后,用富有逻辑性的富有文采性的语言进行加工表达,让理性的思辨与斐然的文采共舞。
4.继续加强“有文采”的训练,注意整理和积累。
学会使用语言上的“滤镜”“美颜”功能:应该美颜的就美颜,应该滤镜的就滤镜,应该施粉的就施粉……总之,根据文章的需要,“淡妆”也罢,“浓抹”也好,对原材料进行巧妙的装扮,进行详略的搭配与分工。句式上,长短句、整散句、反问句、排比等修辞要运用,仿句练习不可少。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有思想”的前提下进行的。语言是需要模仿的,也需要积累的。
5.阅读,仍是提升高考写作水平的重要法宝。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天下。”60分的作文,堪称高考语文的重头戏。高考作文中,最重要的是要凸显出厚重的“猪肚”,当然也少不了华美的“凤头”,和响亮有力的“豹尾”。这就需要经典阅读的引领。经典的阅读,可以用这句话来形象地概括:“始终有两种力量,在我们一生中激荡。一种推着我们向外走,一种拉着我们向内收。一种力量去远方,一种力量回原乡。”
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语言,学生都应多训练,多看、多听、多想、多写;思维方面,要多关注现实、社会和历史,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审美方面,要培养健康、向上、高尚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文化方面,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在实践中传承和理解。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回归理性,强化思辨,乃当务之急。
展开余文
06 未来趋势
全国卷是高考改革的“急先锋”和“风向标”,具有学科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等指导意义。从全国卷高考作文来看,社会生活情境化写作,主要是演讲稿、书信、和发言稿。既然全国卷总是强调与生活、交际、情境相关,那么,范围会不会更扩大到读后感,影评、观后感,慰问信等上。毕竟,整本书的阅读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未来高考作文将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凸显文化底蕴,对家国情怀、生活情怀的呈现与反思。
2.鼓励多元表达,阅读积累要呈现。
3.论说文仍然是重点,“说理才是硬道理”。
07 知津探写
片断一
中国女足亚洲杯夺冠。我们都知道,与日本苦战120分钟,中国女足姑娘的体能消耗有多大;我们都知道,带伤上阵的王霜,要忍受多少疼痛;我们都知道,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实现两球落后的逆转是多么困难……但是,我们更加相信,我们可以永远相信中国女足!史诗逆转、梦幻绝杀。重回亚洲巅峰,中国女足的姑娘们,你们值得一切赞美!
片断二
你看那脚手架上闪烁的火花,炼钢炉旁奔腾的铁流,天安门前涌动的红旗……有人说,青春是翠绿色的,它象征着生命,孕育着希望,代表着未来。不信,你看那画架下不倦的挥洒,钢琴旁执着的追求,运动场上矫健的腾跃……有人说,青春是雪白色的,它象征着青年人纯真的心灵,无私的品质,天真的幻想。不信,你看那河水中嬉戏的浪花,寒风中屹立的雪人,天空中穿梭的白云……
要我说,青春本无颜色,它是一张透明的画纸,等待你去描绘,任你走笔,任你着色。而梦想就是你的调色盘,你想要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但是只有走过花季,走出雨季,付出汗水,奉献才智,努力为着梦想的希望而拼搏,青春才会呈现出各种绚丽的色彩!
片断三
中华民族是一个勇于奋斗的民族。“精卫填海“夸父逐曰”“愚公移山”等表达着先民们对奋斗价值的朴素理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等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奋斗。新时代更需要奋斗,但人们对奋斗的理解和认识却不尽相同。有人说,伟大事业需要接续奋斗,只有形成干事创业的接力赛,才能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片断四
奋斗是我们的时代精神,也是我们永远的使命。生命不息,奋斗不息。奋斗筑造我们的时代。可曾想过,是什么使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是天时地利,不,是奋斗不息!中华民族从来生于忧患,从来勇于面对多灾多难,但正因为奋斗,我们战胜洪水,战胜病疫。正因为奋斗,我们让滚滚黄沙成绿洲。没有那些笃志创新的“科技先锋”,没有那些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以及无数坚守奋斗的人们,哪得如此成就?奋斗吧,青年们,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片断五
是碌碌无为,虚度韶华,还是踏踏实实,拼搏奋斗?这取决于自己。是成为笑傲天穹的精灵,还是成为陆地上平庸的小丑,一切的一切还是由自己决定。光阴何其短暂!光阴何其宝贵!当人们还没省悟过来之时,时间老人早蹒跚地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人生巷口。倘若你不抓紧时间,奋斗进取,拼搏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么你将会是一个既可悲又可怜的人。因为你的人生画卷是如此的空白,如此得缺乏光彩。本来应该由你涂抹的画卷,却因为你的虚度而被白白地弃用。你自己说到底可悲不可悲?
片断六
秦玥飞:从耶鲁高材生到湖南小村干部。2011年,一位耶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回到中国小山村,走进基层当起村干部;4年后他发起黑土麦田公益计划,支持和培养杰出的农村创业者、公共服务者;2017年,他获评感动中国人物、入选“全球青年领袖”——他叫秦玥飞,一位“85后”年轻人,用国际化的知识储备与思维方式,尝试改变原始落后的中国乡村。今天,越来越多年轻人和秦玥飞一样,从中国走向世界,又从世界回到中国,他们兼具国际化的智力资源、本土化的问题意识以及直面挑战的社会担当,为中国的未来开辟出无限可能。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支教一年,自教一生。从1998年起,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相继在西藏、青海、湖南、甘肃、山西、陕西等地支教20年,先后共有322名志愿者为中西部地区发展贡献力量。这是一场时光接力。每位志愿者前往支教地服务的时间是一年,但这支队伍的力量却在20年间不断发扬。正是这一代代的教育接力,使知识的种子开始在贫困地区开花结果。“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支教团的青年们把青春之花绽放在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正如他们的团歌《与你西行》中唱的那样:与你西行,意气方刚,遍染桃李尽芬芳。
侯晓旭
标签:
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繁华落尽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2年新高考Ⅱ卷作文审题和范文
下一篇:
2022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范文汇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