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53 2022-09-04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第四单元教学内容及目标
1、通过对家乡文化现象的访谈、调查,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识,思考家乡与
我成长之间的关系。
2、掌握语言表达与交流的技巧,在实地调查中提高访谈、调查的技巧。
3、学习剖析文化现象,增强学生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
4、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关注家乡的文化与风俗,深入认识家乡,寻找精神归宿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
教学过程(学习活动)
回顾昨天: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考察今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展望明天: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习做访谈并撰写人物(风物)志。
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家乡的人、物、风景;掌握融洽流利的访谈技巧;收集家乡历史人物,辩证看待这些历史人物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思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收集家乡历史人物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增进对这些人物的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教学重点
收集家乡历史人物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
教学难点
撰写人物(风物)志。
教学时间
二课时(不含采访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打开中国地图,请同学们找到陕西在这张地图上的位置,让同学们充分了解咸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知道的家乡的著名人物或者历史建筑、风俗习惯等。
2.我们居住的家乡有着各类人物、多样景致和特殊习俗,承载着我们丰富的记忆与情感。也许某个人物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也许某幢建筑有着不朽的价值,也许某个物件有着特殊的来历,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寻访探究。我们这次专题活动的任务是采访家乡的有关人物,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并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二、活动准备:
(一)学习知识
1.什么是访谈和访谈录?
“访谈”是“访”与“谈”的结合,“访”有调查、探询之意。访谈强调了交流中探询的意味。访谈有关问题,通过被访者的答复来收集客观事实材料。访谈方式灵活多样,方便可行,可以按照研究的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访谈录是访谈员根据调查的需要,以口头形式,对新闻人物、商业人物、科研人员等进行采访,以了解情况、获取信息、推广经验等,这样写出的文章叫访谈录。它是新闻体裁的一种,是以访谈形式报道新闻人物的一种体式。
按内容分为新闻访谈、商业访谈、科技访谈、军事访谈等;按形式大致分为当面访谈、电话访谈、网络访谈等。
2. 访谈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访谈之前要做充分准备。可以查阅相关材料,也可以实地考察风景名胜、建筑设施,或走访本地博物馆和档案馆等。先要了解采写的对象,确定访谈的主题(如家乡名称的由来、家乡的历史传说等),然后拟定采访提纲,根据访谈主题选定合适的访谈对象并征得对方同意。
3. 访谈技巧:“三要六不要”
三要:主导场面,要善于引导;语速要控制好;谁来执笔要说清楚。
六不要:不要过于主动;不要啰唆;自己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一开始过度抬高被访谈者的地位,比如“您的信息很重要”之类的;介绍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不要用“可能”等字眼;“随时可以问我”这种多余的话不要说。
4. 制定访谈记录表和风物记录表。
5.拟订访谈提纲
所谓采访提纲就是记者在实施采访之前所拟定的有关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即采访问题)的书面内容。采访提纲在记者的调查采访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采访前没有拟定一个相关的采访提纲,采访时就很可能会陷入盲目,成为一只“无头苍蝇”。
采访提纲包括两个方面:①采访计划,所谓采访计划,是指大体的活动步骤、方式,确定要采访的部门、人员名单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等;②二是调查纲目。所谓调查纲目,是指所要提问的大纲细目。
展开全文阅读
风物采访提纲样板
听说家乡有一批唐代代古墓,需要了解相关情况,进行采访。
采访计划:进行现场观察;采访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听取专业解释。
调查纲目(问题):
①文物何时、何地、何人最先发现?
②汉墓的具体年代?墓主是谁?什么身份?
③有些什么文物?数量多少?有什么价值?
④和其他地方的汉墓相比,有什么异同?
⑤家乡汉墓的出土有什么意义?
⑥其他补充性的考古专业知识。
历史名人采访提纲样板
在报刊杂志看到有关某某人物的事迹介绍,需要了解相关情况,进行采访。
采访计划:进行现场环境观察;采访当地老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
调查纲目(问题):
①您知道他的生平资料?
②他流传下来的故事有哪几个?
③您觉得他跟一般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④您觉得他对家乡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⑤您认为我们后人应该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
6.撰写“志”。
撰写“志”要突出家乡特色。记叙人物,要写清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突出他对家乡的贡献。记叙风物,要写清楚其来源、特点、文化价值等。“志”的表述方式以叙述和说明为主,语言力求准确、平实、简易,在记叙中自然地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思考与情感。
人物志:人物生平、主要事迹、重要贡献、社会影响。
风物志:写作事由、风物渊源、特色风貌、文化价值。
(二)做好规划
示例引导:对家乡某古老建筑访谈
1. 独立思考家乡的古老建筑有哪几类,哪些是需要保护、发展或弘扬的,哪些是需要摒弃的。
2. 访谈时,重点要询问哪个方面的问题。
3. 采谈对象:家乡中的长辈。
4. 访谈问题:家乡建筑的类别;这些建筑的历史和特点;本地的古迹遗存;哪些值得保存下来;与这些建筑相关的人文价值;有关部门对未来的设想。
5. 访谈准备:划分访谈小组(以不超10人为宜);自制访谈表格或选用老师提供的任务清单;准备必要的用具,如照相机、录音笔、书写笔、笔记本等;准备好提问提纲。
6. 采访过程。
7. 整理归纳撰写风物志。
三、展示成果
(一)人物志示例:《孙思邈志》
孙思邈(约581~682),唐代医药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幼多病,立志于学习经史百家著作,尤热衷于医学知识。青年时期即开始行医乡里,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他对待病人,不管贫富老幼、怨亲善友都一视同仁,无论风雨寒暑、饥渴疲劳都求之必应,一心赴救,深为群众崇敬。
隋大业(605~618)中,曾游学四川,并在该地炼丹,后隐于终南山,与沙门道宣律师交厚,写了不少道家炼丹方面的著作。唐太宗、高宗曾多次招他任国学博士、谏议大夫等职,均谢绝。惟于咸亨四年(673)任承务郎直长尚药局,掌管合和御药及诊候方脉等事务,上元元年(674)即因病辞归。当时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皆视他为师。
孙思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深感古代医方的散乱浩繁和难以检索,因而博取群经、勤求古训,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制定了中医医德规范,编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反映了唐初医学的发展水平。
孙思邈在医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伤寒学方面,他将《伤寒论》内容较完整地收集在《千金要方》中。他认为张仲景的《伤寒论》要旨“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并以此三方为纲要,将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法改为按方剂主治及临床表现特点相结合的分类法。他总结妇、儿科成就,提出应各独立设科,对后世妇、儿科形成专科有促进作用。他提出的妇女孕期前后的注意事项与现代围产医学的内容有不少相符之处。他对婴儿生长的观察及护理方法亦富科学内容。在对疾病的认识上,如附骨疽(骨关节结核)的好发部位、消渴(糖尿病)与痈、疽的关系,有关麻风、脚气、夜盲、甲状腺肿的描述和治疗等都有创见。还倡行了葱管导尿术、食道异物剔除术以及自家血、脓接种以防治疖病的免疫法等。在养生延年方面,提倡按摩、导引、散步、轻微劳动,及食治、讲求卫生等结合,为老年病防治留下了宝贵经验。
鉴于孙思邈对医药的巨大贡献,后人尊他为药王。清代孙氏故乡的五台山被改名药王山,山上建庙塑像、树碑立传,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
(二)风物志示例《玄奘法师长眠地——兴教寺志》
兴教寺,又称“大唐护国兴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地处西安城南外二十公里处的少陵原畔,是唐朝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
唐六百六十四年,玄奘圆寂后,按照他远离宫寺,埋骨山涧的遗愿,葬于白鹿原,六百六十九年又迁于樊川凤栖塬,并修建了五层灵塔,次年因塔建寺,唐肃宗题"兴教"二字,从此取名兴教寺。兴教寺坐北朝南,分为东、中、西三个院落,主建筑均在中轴线上,东、西两个院落的规模也不小,布局规整,由殿堂、藏经楼、塔院三部分构成。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为元代铸造,高三米左右,有一点六吨重,殿内还供奉着阿弥陀佛和弥勒佛像,而在大殿的西殿则是一座唐朝时期的铜铸观音像,东侧则是一座明朝的木雕地藏菩萨像,皆是非常珍贵的文物。
玄奘塔坐落于寺院西院,三座呈品字形的砖塔,中间最高那座便是玄奘法师的灵谷塔,两侧便是玄奘弟子圆测、窥基的舍利塔,在苍柏翠竹之中,三塔作“品”字形参差耸立。玄奘塔为砖结构,高二十一米,底座边长五点二米,一共有五层,塔背镶嵌有唐朝篆刻的碑文,记录了玄奘的一生,包括玄奘的出生、出家、取经、翻译经文等过程,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古老的楼阁式塔,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历朝历代多次修缮,其表面已无太多花纹,返璞归真,远远看上去就是一座普通的灰石塔,如果不是上面写着“唐三藏塔”四字,估计很多人都想不到这是玄奘的舍利塔。
兴教寺是唐代佛教法相宗祖庭,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世界文化遗产,人文历史悠久。1983年,兴教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兴教寺内的兴教寺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一处遗产点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记录家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高考小说作用题答题的五个维度总结
下一篇:
《家乡文化生活》第3课时《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建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