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0241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 孟永刚

      教学目标:1、讲析课文内容,学习简单的事理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说明方法。 2、指导学生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激发学生用科学方法解释自然现象规律的求知欲。 3、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浏览相关网页,独立解决科学疑难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使用网络资源,浏览相关网页,独立解决科学疑难教学设计思路;《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我校“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研究的一次尝试,依据课题“由老师给出网址,确定专题,让学生自己浏览后讨论并解决学习疑难”的要求。

      教法:应用网络技术的多媒体教学

      教学实施:

      一、“事理说明”单元主题词解说

      二、课题解说:

      ㈠初识大漠网络链接,沙漠的有关图片展示 http://www.xjb.ac.cn

      A、神奇的塔克拉玛干(大漠鸟瞰、沙海风光、 奇景瑰观、 生命之泉、大漠生灵、瀚海春光)、

      B、 沙漠的狞狰一面(沙尘暴http://202.84.17.11/ssjj/bjsha/huigu.htm)

      ㈡、沙漠现状及成因等相关知识的介绍

      ㈢竺可桢和《向沙漠进军》

      三、简析课文

      ㈠学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2、问题落实

      ⑴课文为何不一开始就介绍沙漠里的两个奇怪现象,引用古代典籍里的亲身倒过沙漠的人的故事有何作用?

      ⑵沙漠里的“鬼怪”为何到了解放后穿越沙漠的人员就没有再碰到类似的事情?(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

      ㈡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1、 请同学朗读课文

      2、 自读课文,学生分组讨论

      ⑴“魔鬼的海”这一光怪陆离的沙漠现象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⑵ 在课文中找出这一现象的科学解释,并用自己的话回答。

      ⑶“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的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⑷“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一句在段落中的作用?

      ⑸ 简要概括“鸣沙”现象的表现?

      ⑹ 用一句话概括课本对“鸣沙”现象产生的原因。

      四、课程的迁移和引申

      ㈠提出相关思考问题

      1、课文在分析鸣沙现象产生的原因时用了“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这句话,看来竺可桢1961年写作本文时人们对鸣沙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还没有定论,上网查找解决。

      2、大家一定知道探险家余存顺困死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的故事,法显《佛国记》中说“沙漠是这样的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沙漠对人类来说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和不尽的危机,沙漠求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阅读下面文字,上网查找有关资料,独立完成文中问题。用简练的话说明选择的原因(见附录)

      ㈡指导链接网站

      1、几个较好的搜索引擎:WWW.BAIDU.COM 百度 WWW.GOOGLE.COM

      2、供选用的几个关键词“沙漠”、“图片”、“沙漠求生”

      3、几个较全面收录沙漠相关知识的网站

      http;//www.gsdcri.com 甘肃治沙研究所 http://www.xjb.ac.cn中科院新疆分院

      http:/www.idm.cn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中国沙尘暴网(http://www.duststorm.com.cn)

      ——沙尘暴图库——近50年我国的强沙尘暴——北京奇观沙尘暴

      中国科普网:沙尘暴(http://www.cpus.gov.cn/zlg/shachenbao)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沙尘暴追踪(http://us.cctv.com/special)

      ㈢上网操作,浏览相关网页,分组解决问题。

      ㈣解答相关思考问题

      五、布置回家作业

      1、 将“沙漠求生”的问题写成一段话,说明选择的原因

      2、 1961年竺可桢在《向沙漠进军》一文的结尾段中讲:“从上面介绍的一些情况,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会更快的成为现实。我们一定能逐步改造沙漠,使沙漠变成耕地和牧场,为人民服务。”四十多年过去了沙漠的现状如何,竺可桢生前的愿望实现了吗?上网了解。

      3、 课外自学《向沙漠进军》等有关沙漠情况的资料,以组为单位自编班刊小报《半亩方塘》特刊——“沙海探奇”


展开全文阅读
      附录:沙漠求生记

      一、个案内容

      1、 炎热的八月,你乘坐的小型飞机在撒哈拉沙漠失事,机身严重撞毁,将着火焚烧。

      2、飞机燃烧前,你们只有十五分钟时间,从飞机中领取物品。

      3、问题:在飞机失事中,如果你们只能从十五项物品中,挑选五项。在考虑沙漠的情况后,按物品的重要性,你们会怎样选择呢?请解释原因。

      二、 沙漠情况

      1、飞机的位置不能确定,只知道最近的城镇是附近七十公里的煤矿小城。

      2、 沙漠日间温度是40℃,夜间温度随时骤降至15℃。

      三、 假设

      1、飞机上生还人数与你的小组人数相同。你们装束轻便,只穿着短袖T恤、牛仔裤、运动裤和运动鞋,每人都有一条手帕。

      2、全组人都希望一起共同进退。

      3、机上所有物品性能良好。

      四、物品清单 (请从以下十五项物品中,挑选最重要的五项):

      1、一支闪光信号灯(内置四个电池) 2、 一把军刀 3、一张该沙漠区的飞行地图 4、七件大号塑料雨衣 5、一个指南针 6、一个小型量器箱(内有温度计、气压计、雨量计等7、一把45口径手枪(已有子弹) 8、三个降落伞(有红白相间图案) 9、一瓶维他命丸(100粒装) 10、十加仑饮用水 11、化妆镜 12、七副太阳眼镜 13、两加仑伏特加酒 14、七件厚衣服 15、一本《沙漠动物》百科全书

      2004年3月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大沙漠,竟是草原绿洲变成的!

      “撒哈拉”阿拉伯文的意思是“一无所有”。然而据考证,这里在很久以前并非一无所有,而是“所有很多”。考古学家在这片沙漠上发现一些大的河床,找到一些鱼的骨骼和生物的遗迹。它告诉我们,在远古时候,整个非洲北部是一片海洋。有的探险家预言,沙漠地下蕴藏着很多海洋生物的遗体,现在已经变成了石油。果然,1936年,撒哈拉北部发现了储量丰富的油田。这说明,如果这里一直是沙漠,是不会有储量丰富的石油的。撒哈拉东部有一个名叫“恩阿杰尔”的高原,在当地土语中,“恩阿杰尔”就是“河流很多的台地”。地质学家在那里发现的栎树和雪松的化石证明,大约6500年以前,这些树在这里生长过。然而最有说服力的,是在撒哈拉中部扎巴连山谷发现的壁画。壁画有5000幅以上,有栩栩如生的长颈鹿,有急弛如飞的羚羊,有缓缓而行的黄牛,有大象和河马,有手持弓箭的猎人,有静坐沉思的少女,有戴面具的演员和奇特的神像,还有劳动和舞蹈的情景。壁画最小的有几厘米见方,最高的有一二十米,大部分用锗红色勾线,然后涂上各种颜色,虽然经历了长久的日晒风吹,却颜色不腿。这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发达的文化艺术,而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水平,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它也说明,在6000多年以前,撒哈拉决不是干旱的沙漠,而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青青的沃土。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绿洲变成了沙漠呢?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诗歌赏析---《观刈麦》《使至塞上》
下一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