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83  2022-11-03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三备课资料
高考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竞赛文档格式模板
一、文言文试题部分

(一)命题依据

1.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2.基于《201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3.基于近五年浙江卷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

(二)命题经过

(三)试题说明

二、古诗文阅读试题部分

(一)命题综述………………………………………15

(二)命题经过………………………………………16

(三)试题说明………………………………………17

三、命题反思…………………………………………18

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鉴赏命题内容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19分)

中郎先生全集序

(明)袁中道

中郎先生①,少具慧业,弱冠成进士,即有集行世。

先生诗文,如《锦帆》《解脱》,意在破人之执缚,故时有游戏语;亦其才高胆大,无心于世之毁誉,聊以抒其意所欲言耳。黄鲁直②曰:“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有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暇计人之品藻讥弹。”此真先生言前意也。

然先生立言,虽不逐世之颦笑,而逸趣仙才,自非世匠所及。即少年所作,或快爽之极,浮而不沉,情景大真,萧萧泠泠,皆足以荡涤尘情。况学以年变笔随岁老故自破砚以后无一字无来历无一语不生动无一篇不警策健若没石之羽秀若出水之花。其中有摩诘,有杜陵,有昌黎,有长吉,有元白,而又自有中郎。意有所喜,笔与之会,合众乐以成元音,控八河而无异味,真天授,非人力也!天假之年,不知为后人拓多少心胸,豁多少眼目;恐亦造化妒人,不肯发泄太尽耳,甫四十余而即化去,伤哉!

嗟呼!自宋元以来,诗文芜烂,鄙俚杂沓,本朝诸君子出而矫之,文准秦汉,诗则盛唐,人始知有古法。及其后也,剽窃雷同,如赝鼎伪觚,徒取形似,无关神骨。先生出而振之,甫乃以意役法,不以法役意,一洗应酬格套之习,而诗文之精光始出。如名卉为寒氛所勒,索然枯槁,而杲日一照,竞皆鲜敷。至于今,天下之慧人才士,始知心灵无涯,搜之愈出,相与各呈其奇而互穷其变,然后人人有一段真面目溢露于楮墨之间。即方圆黑白相反,纯疵错出,而皆各有所长以垂之不朽,则先生之功于斯为大矣。

诸文人学子泥旧习者,或毛举先生少年时二三游戏之语,执为定案,遂谓蔑法自先生始。彼未全读其书,又为赝书所荧③,无足怪耳。今全集具在,请胸中先拈却“袁中郎”三字,止作前人未出诗文偶见于世,从首至尾,亶④引目力而谛观之。即未深入,亦可浅尝,不法无法,历然自辨。何乃成心不化,甫见标题,即摇头闭目不视,而妄肆讥弹为也!        (选自《晚明小品选注》,略有删改)

【注释】①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朝知名文学家。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人称“三袁”。②黄庭坚,字鲁直,善行草书,自成一家。 ③荧,惑也。 ④亶,通“但”,仅、只。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亦不暇计人之品藻讥弹        讥弹:批评

B. 文准秦汉                    准:效法

C. 先生出而振之                振:振作

D. 历然自辨                    历然:清晰的样子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遇纸则书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秀若出水之花               若望仆不相师 

C. 本朝诸君子出而矫之         则缇骑按剑而前  

D. 甫乃以意役法               良乃入,俱告沛公                

1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郞先生的作品,常常突破传统束缚,有时会用一些看似不严谨的游戏语,在表达自己心中想法的时候常常不计较别人的眼光。黄鲁直对自身书法的评论,是符合中郎先生的本意的。 

B.作者用名花被寒气所束缚,以致萧索干枯这个比喻来突出宋元以来诗文的芜烂现状;一经明媚的阳光照耀,花朵就竞相怒放,这个比喻形象地表明了中郎以意役法对诗文革新的贡献。

C.作者提醒“文人学子”在翻阅中郎先生全集的时候,要心中装着“袁中郎”三个字,从头到尾用眼睛仔细阅读。这样才能摈弃成见,避免断章取义。

D.本文描述了中郎先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超凡才华,追述其对诗文创作的重大贡献,指出他不走寻常路,以致常被世人误解,叙议结合,兼有抒情,情理相生,发人深省。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况学以年变笔随岁老故自破砚以后无一字无来历无一语不生动无一篇不警策健若没石之羽秀若出水之花。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天假之年,不知为后人拓多少心胸,豁多少眼目。(3分)

(2)诸文人学子泥旧习者,或毛举先生少年时二三游戏之语,执为定案,遂谓蔑法自先生始。(4分)


展开全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7分)

春从天上来肥马轻衫

[ 元 ] 姬翼①

肥马轻衫。富贵里功名,心醉如酣。枕中春梦,谁信鹏程,摩天巨翼图南。被目前虚幻,空撄扰、枷锁擎担。更何堪。向蝇头蜗角,苦苦贪婪。

他日眼开方省,便声利场中,税驾停骖。着鞭方外,打破疑团,冷笑暮四朝三。现本来一点,凝然在、秋月寒潭。个中参。听金童谣唱,玉女玄谈②。

【注释】①姬翼,[元](约公元1297年至1335年)字子构,京兆人。工诗,多奇句。②玄谈:指汉魏以来以老庄之道和《周易》为依据而辨析名理的谈论。

19.“肥马轻衫”语出《论语》:“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子路也化用该词谈自己的志向,即                 。“肥马轻衫”与上片“       ”一词形成对比,突出词人从沉溺功名到蔑视功名的转变。(2分)

20.“诗词尚雅,曲语尚俗”,这首词两个特点兼而有之,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命题解说

一、文言文试题部分 

(一)命题依据

1.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课程标准》对学生文言文方面的阅读与鉴赏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中,重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命题文言文选篇应当做到统筹语言知识点和文章思想性,选择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既考察实词、虚词、句式等语言点,也考察学生对文章思想、作者情感的把握。

2.基于《201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201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对古诗文阅读的总要求是“能阅读理解、分析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文,正确解读传统文化经典”。具体考点包括:①常见实词在文中含义,②常见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③特殊句式,④句子的理解和翻译,⑤文中信息的筛选,⑥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⑦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的评价。

3.基于近五年浙江卷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

高考真题是教师自主命题最具价值的依据和范本。我们统计了近五年浙江省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出题情况,见下表:

时间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篇名 《宗子相集》序 颜太初杂文序 上池州李使君书 琅嬛福地记 太平州学记

作者 王世贞(明)司马光(北宋)杜牧(唐)张岱(明)张孝祥(南宋)

体裁 序跋类 序跋类 书牍类 杂记类 杂记类

字数 762 824 714 603 538

题型 实词+虚词+理解+断句+翻译 实词+虚词+理解+断句+翻译 实词+虚词+理解+断句+翻译 实词+虚词+理解+断句+翻译 实词+虚词+理解+断句+翻译

分值 20(3+3+3+3+8)20(3+3+3+3+8)20(3+3+3+3+8)19(3+3+3+7+3)19(3+3+3+3+7)

从试题分值和题型上看,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稳中有变。试卷题型基本保持为实词+虚词+理解+断句+翻译,2016年断句另选语段,放在翻译之后,但之后又改回在文段中。  

从选文上看,近五年高考文言文选文均为唐宋明时期的名家名篇,其中唐文出现1次,宋文出现2次,明文出现2次。体裁上序跋类2篇、杂记类2篇、书牍类1篇。字数从500到800不等,总体有增多的趋势,符合新高考加大信息量、阅读量的要求。概而言之,命题选文关注传统和经典,兼具文学性和思想性,情理结合,叙议相长,语言雅洁晓畅,在阅读中考察学生的文言积累、思维品质和审美能力。

  有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仿照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试题题型分值进行设题,形式为选择题(实词)+选择题(虚词)+选择题(理解)+断句+翻译,分值为3+3+3+3+7,共19分。篇目上,我们选择了明代袁中道《中郎先生全集序》。这是一篇序跋类文章,经过删节后选录部分字数768字,与2019年字数大体持平。

(二)命题经过

1.命题小组组建。接到命题竞赛的通知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组成了命题小组。本次命题小组的成员均为现高三任课老师,五位成员均有15年以上的教龄,经验丰富,多次任教高三,多次参加过命题竞赛,且在学校都是骨干教师。命题团队富有教研热情和活力。

2.文言文命题分工。(1)备课组长负责查寻文言文阅读文本和删改工作;(2)五成员分工每人翻译一段,然后第一次集体研讨翻译校正和命题分工;(3)一人负责命题实词14题和虚词15题;(4)一人负责命题第16题;(5)一人负责断句和翻译两题。

该部分命题完成后,所有成员坐下第二次研讨对逐个题目进行研磨。

3.首稿试题误区及调整。首稿修改手稿如下: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不暇计人之品藻讥弹     讥弹:指责缺点和错误

B. 文准秦汉                 准:效法

C. 先生出而振之             振:振作

D. 历然自辨                 历然:清晰分明的样子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遇纸则书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秀若出水之花             若望仆不相师 

C. 本朝诸君子出而矫之       则缇骑按剑而前  

D. 甫乃以意役法             良乃入,俱告沛公 

16.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中郎的作品中有摩诘、杜陵、昌黎、长吉、元白等人的参与,又有中郎先生自己的创造;集合众家的音乐为一种音乐,掌控八河而没有不一样的气味,这是上天所赐。(此项提醒第17题断句)

B.作者用名花被寒气所束缚,以致萧索干枯这个比喻来形容宋元以来诗文的芜烂现状,而一经明媚的阳光照耀,花朵就竞相怒放,这个比喻形象地表明了中郎以意役法对诗文革新的贡献。

C.文人学子拘泥于陈旧的陋习,有人粗略地列举中郎先生年轻时候的几句玩笑话,拿它作为不变的结论,认为蔑视文章法度就是从中郎开始的。(此项提醒第18题第2小题翻译)

D.本文描述了中郎先生的高冷性情以及超凡的才华,追述其对诗文创作的重大贡献,指出他不走寻常路,以致常被世人误解,叙议结合,兼有抒情,情理相生,发人深省。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意有所喜笔与之会合众乐以成元音控八海而无异味真天授非人力也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天假之年,不知为后人拓出多少心胸,豁出多少眼目。

(2)彼未全读其书,又为赝书所荧,无足怪耳。

原稿如下图:

从总整来讲,分工命题存在考点重复与互相提醒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试题组合后马上发现了,所以第二次研讨的重点就是调整考点,避免重复和互相提醒。调整后第二的试题如下:


展开余文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不暇计人之品藻讥弹     讥弹:指责缺点和错误

B. 文准秦汉                 准:效法

C. 先生出而振之             振:振作

D. 历然自辨                 历然:清晰分明的样子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遇纸则书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秀若出水之花             若望仆不相师 

C. 本朝诸君子出而矫之       则缇骑按剑而前  

D. 甫乃以意役法             良乃入,俱告沛公 

16.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郞先生的作品,常常突破传统束缚,有时会用一些看似不严谨的游戏语,在表达自己心中想法的时候常常不计较别人的眼光。黄鲁直对自身书法的评论,是符合中郎先生的本意的。 

B.作者用名花被寒气所束缚,以致萧索干枯这个比喻来形容宋元以来诗文的芜烂现状,而一经明媚的阳光照耀,花朵就竞相怒放,这个比喻形象地表明了中郎以意役法对诗文革新的贡献。

C.作者提醒“文人学子”在翻阅中郎先生全集的时候,要心中装着“袁中郎”三个字,从头到尾用眼睛仔细阅读。这样才能摈弃成见,避免断章取义。(此项调整后旨在突出本文作为序的文体)

D.本文描述了中郎先生的高冷性情以及超凡的才华,追述其对诗文创作的重大贡献,指出他不走寻常路,以致常被世人误解,叙议结合,兼有抒情,情理相生,发人深省。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意有所喜,笔与之会,合众乐以成元音,控八海而无异味,真天授,非人力也!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天假之年,不知为后人拓出多少心胸,豁出多少眼目。

(2)彼未全读其书,又为赝书所荧,无足怪耳。

次稿修改手稿如下图:

4.试题最终敲定。每位成员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1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及近五年浙江卷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等资料各自对次稿进行再斟酌,3天后第三次研讨,主要任务敲定试题,分工誊写【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命题意图】。对次稿蓝字部分进行修改:“讥弹”的翻译改为“批评”;“历然”翻译简化为“清晰的样子”;对16题的A项和C项正误作了调换,避开考查文学常识;断句题由次稿5断改为7断;翻译修改后突出难度的梯度性。

5.部分学生做题反馈。所有题目完成后,从各班随机抽出100位高三学生在15分钟内完成测试,按高考评分标准进行阅卷。测试的结果难度值为0.67,而我们学校处于中上游水平,所以基本上达到了“难度控制在0.55—0.65”的预期。同时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对个别答案作了补充。

(三)试题说明

【第14题】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亦不暇计人之品藻讥弹        讥弹:批评

B. 文准秦汉                    准:效法

C. 先生出而振之                振:振作

D. 历然自辨                    历然:清晰的样子

【参考答案】此题选C项。“振”应解释作“整顿”。

【评分标准】本题为3分,对选得3分,错选、不选不得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A项中的“讥弹”考察常见实词义项,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在这里与“品藻”意思相反,解释为“批评”。B项考察词类活用,此处“准”系名词的意动用法,解释为“以……为标准”或是“效法”。C项考察实词的多义性,“振”有“挥动”“振作”“整顿”等多种义项,此处结合上下文,应解释为“整顿”。D项中的“历然”考察常见实词义项,可联想迁移成语“历历在目”中“历历”的意义,此成语中“历历”解释为“清晰分明”。

【命题意图】

时间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篇名 《宗子相集》序 颜太初杂文序 上池州李使君书 琅嬛福地记 太平州学记

答案选项 误:累(积累)

正:累(重复)误:发言(发表意见)

正:发言(发表文章)误:可惜(令人惋惜)

正:(爱惜、怜惜)  误:肃(恭敬的样子)

正:肃(恭敬地引领)误:冲(突袭、冲击)

正:冲(要冲)

其他选项 中(符合)

难(诘问)

附会(依附(权贵))拘(束缚)

废(被罢黜)

治行(政绩)期(期待)

微(精深微妙)

参(检验)信宿(两三天)

裹粮(携带粮食)

乘(车)坎(挖洞)

下车(到任)

赡(足够)

考察知识点 实词的多义性 古今异义

实词的被动 实词的多义性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整理近五年浙江高考实词题选项(见上表),我们发现,近年浙江高考的实词考点主要具有以下特征:选词多为常见实词,无生僻字,考察点主要在实词的多义性、近义性、活用性;重视课内实词的迁移;重视结合上下文对实词进行推断。本题设置的四个选项都是常见实词,分别考察了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知识点的考察较为全面;在推断方法上,可以通过联想成语迁移法(“历”联想“历历在目”中“历”的意义)、语法推断法(“准”放在名词“秦汉”前,应为名词的意动用法)、语境推断法(“讥弹”结合上下文,应为“批评”;“振”结合上下文,应为“整顿”)进行答题。   

【第15题】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遇纸则书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秀若出水之花                 若望仆不相师 

C. 本朝诸君子出而矫之           则缇骑按剑而前  

D. 甫乃以意役法                 良乃入,俱告沛公    

【参考答案】此题选B项。此项中两个“若”都是动词,译作“好像”。

【评分标准】本题为3分,对选得3分,错选、不选不得分。

【解析】A选项中,第一个“则”为连词,表顺承,可译作“就”;第二个“则”为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B选项中,两个“若”都是动词,译作“好像”。C选项中,第一个“而”为连词,表顺承;第二个“而”为连词,表修饰。D选项中,第一个“乃”为副词,译作“才”;第二个“乃”为副词,译作“于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此题要求考生将选文例句与课文例句作比较,体现了与课内知识点的关联迁移。

时间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篇名 《宗子相集》序 颜太初杂文序 上池州李使君书 琅嬛福地记 太平州学记

题目设问 相同 相同 相同 不相同 相同

答案选项 而(连词,表转折)其(代词,她的)之(助词,取独)  若(连词,至于动词,好像)而(连词,表修饰)

其他选项 之(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无意义);

以(目的连词,来;介词,因为)

为(动词,成为;介词,给,替)。

之(助词,的;助词,提宾标志)

于(介词,在;介词,给)

所(所字结构表名词性;为所结构表被动)

以(用;连词,表目的)

其(代词,那些;连词,还是)

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与(介词,同)

所(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

而(连词,表承接)也(表判断;表陈述)

则(表顺承,那么;表转折,却)

之(取独;表宾语前置)

考察虚词 而、之、以、为 其、之、于、所 之、以、其、而 若、与、所、而 而、也、则、之

综合近五年的高考出题情况(见上表),在题目形式上,有四年要求选出“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仅2016年出题形式为“不相同”,相比较而言,要求选出“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的频率更高一些,因此设置考题为选择“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在虚词选择上,“而”考察了4次,“之”考察了4次,“其” “所”“以”各2次,“于”“为”“若”“与”“也”“则”各一次。因此我们选择了高频虚词“而”、易错虚词“则”“若”和近几年未考察到的虚词“乃”。在考点的设置上,B项的“若望仆不相师”出自《报任安书》,学生对这一句相对较陌生,容易把“若”译作“你”,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而C项的“而”作连词时,在表顺承和修饰的时候容易混淆,有一定的难度。

【第16题】

1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郞先生的作品,常常突破传统束缚,有时会用一些看似不严谨的游戏语,在表达自己心中想法的时候常常不计较别人的眼光。黄鲁直对自身书法的评论,是符合中郎先生的本意的。

B.作者用名花被寒气所束缚,以致萧索干枯这个比喻来突出宋元以来诗文的芜烂现状;一经明媚的阳光照耀,花朵就竞相怒放,这个比喻形象地表明了中郎以意役法对诗文革新的贡献。


展开余文
C.作者提醒“文人学子”在翻阅中郎先生全集的时候,要心中装着“袁中郎”三个字,从头到尾用眼睛仔细阅读。这样才能摈弃成见,避免断章取义。

D.本文描述了中郎先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超凡才华,追述其对诗文创作的重大贡献,指出他不走寻常路,以致常被世人误解,叙议结合,兼有抒情,情理相生,发人深省。

【参考答案】此题选C ,“心中装着”理解有误,应解释为“摈弃”。

【解析】A项紧扣文章第一段内容,指出中郞先生作品的独特之处,而引用黄鲁直对自身书法的评论,是为了表明中郞的独特并不孤立。B项紧扣文章第三段内容,作者用名花的萧索干枯和竞相怒放这个比喻形象地表明了中郎以意役法对诗文革新的贡献,符合文意。 C项紧扣文章第四段的内容,其中“拈却”二字应该译作“摈弃”,不是“心中装着”。 D项从全文论述脉络入手,综合文章内容,整合作者观点,肯定中郎先生的超凡才华和重大贡献,行文上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此题型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能力,侧重分析和综合。本题围绕作者的论证观点和论述思路设计选项语料,四个选项由易到难设置,从分段赏析到综合理解,符合阅读认知的心理规律,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既考察了学生对局部信息的筛选分析能力,也考较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整体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把握。在错误选项的设置上,本题在细节上设置“拈却”二字,对学生有一定的迷惑性,需要学生将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地比对分析,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若学生对全文思路能够清晰把握,并根据上下文体会作者持论角度,此题的错误当能准确判断。

【第17题】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况学以年变笔随岁老自破砚以后无一字无来历无一语不生动无一篇不警策健若没石之羽秀若出水之花。

【参考答案】况学以年变/笔随岁老/故自破砚以后/无一字无来历/无一语不生动/无一篇不警策/健若没石之羽/秀若出水之花。

【评分标准】根据今年的高考断句评分标准,本题分值共3分。断对一处不给分,断对两处给1分,断对三处给1分,断对四处给2分,断对五处给2分,断对六处给3分;断错一处不扣分,断错两处扣1分,断错三处扣1分,断错四处扣2分,断错五处扣3分,扣完为止。得分减去扣分即最终得到的分数。漏断不倒扣分数。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近年高考断句一般在5—8处,所选句子句意理解较为简单,有一定的停顿标志。考生首先要结合上下文,疏通需断句句子的大概意思。再找句中重要标志,如对话标志,句式特点等,也可以根据句子的主谓宾来加以断句。

本句是对先生“立言”“非世匠所及”的进一步阐释,大意为“先生的学问伴着岁月的变化而增长,笔法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更显成熟。因此从他开始创作后,无一字没有来历,无一语不生动,无一篇不深切动人。强健如射入岩石之箭,秀美如出水之花。”句首词“故”是判断停顿的标志,其他如“学以年变/笔随岁老”“无一字无来历/无一语不生动/无一篇不警策”“健若没石之羽/秀若出水之花”都是整句。较难的一处为“故自破砚以后”,若学生文言文语感较弱,学可能会忽略此后“无一字无来历/无一语不生动/无一篇不警策”的整句形式,误断为“故自破砚/以后无一字无来历/无一语不生动/无一篇不警策”,但“自……以后”与现代语言联系紧密,且“以后无一字无来历/无一语不生动/无一篇不警策”明显破坏了“无一字无来历/无一语不生动/无一篇不警策”的整句形式。

【第18题】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天假之年,不知为后人拓多少心胸,豁多少眼目。(3分)

(2)诸文人学子泥旧习者,或毛举先生少年时二三游戏之语,执为定案,遂谓蔑法自先生始。(4分)

【参考答案】(1)上天(如果能)借给他时间(享其天年),不知道要为后人扩充多少胸怀,开阔多少见识。(3分)

【评分标准】“假”译为 “借”“给”,“拓”译为“开”“拓展”“扩充”,“豁”译为“开阔”,“豁多少眼目”译为“增长了多少见识” 也可以,每处1分,共4分。

【参考答案】(2)各位拘泥于陈旧的陋习的文人学子,有的粗略地列举先生年轻时候两三句玩笑话,固执地拿它作为最后(固定不变)的结论(判决),就说蔑视文章法则从先生开始。(4分)

【评分标准】“泥”译为“拘泥”;“毛”译为“粗略”“毛糙”“随便”;“游戏”译为“玩笑”“不严谨”;“案”译为“结论”“判决”。每处1分,共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层级为E。题目选用文言知识点比较集中的句子,借翻译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虚词和基本句式的理解和掌握,翻译要求逐字落实,直译为主,兼顾通顺。第一句主要考查文言实词和词类活用。既有教材知识点的迁移,不过更多的是课内实词的语境义推断。如“假”用法可以迁移假的本意“借” 或者按成语“天假其年” “天假之年”的“给” 。再如“豁”,课内学习过《桃花源记》的“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但课内的形容词“广阔”意在此不适用。若学生注意到“豁”的宾语“眼目”,或者注意到前一句“拓多少心胸”中“拓”的词性为动词,应该可以正确理解其相应的动词性语境含义。当然,“豁”的两个动词意(1,排遣;免除。王士祯《书剑侠二事》:“传令吏归舍,释妻子,豁其赔偿。2,舍弃。《红楼梦》:“明儿你们豁出些辛苦来罢。”) 在此也不适用。第二句主要考查文言虚词、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例如“毛”。文言文中,“毛”主要有三个意思:1、人体上的毛与头发。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流汗者,法病内重,毛发而色泽,脉不衰,此亦内关之病也。”2、特指头发。如: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3、比喻细小,细微。如:《汉书谷永传》:“三者无毛发之辜,不可归咎诸舅”。但从本文语境来看,这种三种解释都无法成立,这就需要学生结合下文内容推断其合理词义应翻译为“粗略”或“毛糙”。

本题注重对文言文句意理解能力的考查,是对学生文言文阅读综合能力的有效检验。

【全文翻译】

中郎先生,年少时就具备智慧的业缘。20岁成为进士,就有文集流行世间。

中郎先生的诗文,如《锦帆》《解脱》,目的在于破除人心中的束缚。所以经常会有一些随意不严谨的语句。也是因为他才华高、胆子大,对世人的批评赞誉并不在意。只是来表达自己想要说出的话而已。黄庭坚说:“我的草书本来就没有固定格式,只是看俗世间各种因缘关联,如同蚊子般聚散扰人。不曾有一件事情困扰内心,所以写字时不选择笔墨,遇到纸就写,纸张写完就停止,也没时间计较世人的品赏讥讽。”这的确如同中郎先生诗文间的意思啊。

然而先生著书立说,虽然并不是为了追求世人的喜欢,然而他的超凡脱俗的情趣和才华,当然不是当世掌权人所能比的。即便是年少时的的作品,有的极其痛快直率,特立独行而不流于庸俗,情形极其率真,高冷淡然,都足以洗净凡心俗情。何况(他的)学问伴着岁月的变化而增长,笔法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更显成熟。因此从他开始创作后,无一字没有来历,无一语不生动,无一篇不深切动人。强健如射入岩石之箭,秀美如出水之花。作品风格中有摩诘、杜陵、昌黎、长吉、元白等人的痕迹,又有中郎先生自己的风格。心中有所喜爱的,下笔就能与之相合,集合百家之音为大音,(虽然)掌控百家却无不谐之处,这真是上天所赐,决非人力所能!(他如果能)享其天年,不知道要为后人扩充多少胸怀,开阔多少见识;恐怕是天意嫉妒他,不愿让他尽情施展才华,刚满四十岁就故去,好痛啊!

哎!从宋元以来,诗文繁杂糜烂,粗俗纷乱,本朝众多贤能之人出来矫正,文章以秦汉为标准,诗歌效仿盛唐,人们才知道古代文章章法。到了这之后,抄袭雷同,像伪造的鼎和觚,只是外形上相似,而神韵风骨和真的一点都不像。中郎先生出来整顿这种现象,才开始用主题来统领写作手法,而不是以写作手法来统领主题,洗尽应酬固定模式的习气,而诗文的风采开始出现。就像名花被冷气所束缚,干枯没有韵味,而一经明媚的阳光照耀,竞相怒放。到现在,天下有智慧之人有才之士,才开始知道心灵没有边际,越挖掘越丰富,竞相呈现各自的奇特之处和极尽各自的变化,这样之后,人人有一段真性情在诗文中流露。就是方圆黑白相反之特点,完美和缺点交错出现,然而每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来使自己永垂不朽。中山先生在这方面的功劳非常大啊!

各位拘泥于陈旧的陋习的文人学子,有的粗略地列举先生年轻时候两三句玩笑话,拿它作为固定不变的文章,就说蔑视文章法则从先生开始。他们没有完整地读过他的文章,又被伪造的书籍所迷惑,不值得奇怪罢了。现如今全集都在,请大家心里先拿掉“袁中郎”三个字,只当做是前人还没出版偶尔流传于今世的诗文,从头到尾,只用眼睛仔细阅读它们。即使没有深入品读,也可以粗浅浏览,不追求法度,也无需法度,一一分明自然可以辨别。为什么不能摈弃成见,顽固不化,刚看到标题,就马上摇头闭上眼睛不看,却妄自无所顾忌讥笑批评呢?

二、古诗文阅读试题部分 

(一)命题依据综述 

  因为本题命题依据与第一部分大同小异,所以依据部分只作综述。

  从浙江省近5年的语文高考试题来看,诗歌鉴赏这一板块的命题方式诗歌鉴赏这一板块的命题方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无论是题目的设置形式还是考查的要点,都紧扣《考试说明》,主要围绕“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和“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展开。但是近5年考查的诗歌从选材上来源于诗词曲,命题的题型广度更广,辐射范围更大,甚至开始涉猎现代文阅读,题目切入点更加细小新颖开放,答案也灵活多变。

 浙江高考古诗鉴赏5年试题命制要点及变化

年份 题目 体裁/作者 考查形式 考点

2015 《木兰花慢》(慢词) 元词/张伯淳 单篇 19题考诗句默写

20题考对比上下阕描写角度的差异

2016 《北来人》 宋诗/刘克庄  对比阅读 19题考表达技巧的鉴赏

20题考叙事特色

2017 《采地黄者》 唐诗/白居易 单篇 19题考诗作内容的理解

20题考叙述和对比手法的赏析

2018 《送王昌龄》 唐诗/李颀 单篇 19题考词语释义和情感概括

20题考考表达技巧(点染手法)

2019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诗/王建 单篇 19题考词语释义和词义理解

20题考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

由上表我们不难发现所选诗歌篇幅精致,情感真挚丰富,写作技法巧妙,文化氛围浓郁,语言优美流畅,风格独具,艺术价值很高。从选材看,无论是选用诗歌还是词作,题材由叙事类诗词转变化通俗类别诗词等,作者的朝代跨越幅度较大,但是内容并不极其艰涩,难度符合广大考生的一般水平;从考题看,为了增大考生的阅读量和鉴赏难度,会设置切口极小的新题。也基于上述的判断和认识,我们一方面求稳,秉承了古诗鉴赏一贯以来侧重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艺术特色鉴赏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力求稳中求变 ,稳中求新,反复甄选,研究近年浙江和全国多套高考题型,琢磨题型的细微变化,揣摩最新出现的命题趋势,然后小组分工,备课组多次磨题,以求更好地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

(二)命题经过

1.选诗与研讨。由备课组长做选诗和翻译工作。姬翼是元朝著名词人,作品数量很多。但第一次找出来的是她的另一首《春从天上来枯木寒灰》,因为理解难度大,在第一次研讨定稿时被大家否定掉。经多次比对选稿《春从天上来肥马轻衫》,但也有组员认为情感过于单薄,一度也想拿掉再选,但徐老师另辟蹊径,改变命题方向,提议从侧重语言角度来命题。于是豁然开朗,峰回路转,最后敲定本诗。

2.题干反复研磨。该部分主命题人两位老师,其他组员参与讨论。初稿为(19)“肥马轻衫”出自《论语》中的名句   。(20)请赏析本词的语言特色。第二次集体研讨磨题时,大家认识到第(19)题答案有知识性错误,因此题干被否定掉;大家认为第(20)的提法有些简单,学生可能会答不到点上,应该先给提示性语言,于是引入“诗词尚雅,曲语尚俗”。

手稿如下图:

3.答案反复推敲。第一次设置的(20)题答案完全局限于语言特点,但纵观历年来诗歌考查都离不开主题与情感。为了解决这个困惑,我们进行了第三次关于诗词部分的研讨,侧重讨论关于语言特点与情感的联系问题。一位老师提出了很好的想法,他认为“用轻松的语调表达自己曾经沉迷于功名富贵的悔恨,以及从名利场及时脱身、迷途知返的豁达超脱”可以作为答案的一点。这个想法一下子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

(三)试题说明

【第19题】

19. “肥马轻衫”语出《论语》“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子路也化用该词谈了自己的志向,即                  。“肥马轻衫”与上片“       ”一词形成对比,突出词人从沉溺功名到蔑视功名的转变。(2分)

【参考答案】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蝇头蜗角

【评分标准】本题为2分,一点一分,写错别字不给分。 

【命题意图】考查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第19题,我们基本延续2018、2019年浙江卷19题考查方式,以填空题形式,侧重基础落实,侧重考查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考查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肥马轻衫”“蜗角虚名”两个典故均在高中课本出现过,一个是《论语仁者爱人》(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一个是《长亭送别》(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两下里),我们的出题意图是立足于课内,同时又能向课外拓展延伸,一题二问,层进得分,这种命题思路有效地检验了考生是否读懂了诗歌、领会到诗歌的意蕴。

【第20题】 

20.“诗词尚雅,曲语尚俗”,这首词两个特点兼而有之,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深而不晦,浅而不俗。(1)化用前人诗文中的成语、典故。比如,“肥马轻衫”“枕中春梦”“蝇头蜗角”。(2)用轻松的语调表达自己曾经沉迷于功名富贵的悔恨,以及从名利场及时脱身、迷途知返的豁达超脱。(3)韵脚分明,朗朗上口。(4)表现在俚俗语言和口语的运用上。“现本来一点”“个中参”,语言浅近,浅而不俗。      

【评分标准】本题为5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近年各省高考语文试卷在现代文阅读题里对语言特色该考点的考查多了起来,比如2018年浙江卷《汴京的星河》第10题,2019年浙江卷《呼兰河传》第10题,2018年全国卷2《有声电影》第6题,2017年全国卷3《我们的裁缝店》第6题。但是在以往的古诗鉴赏考题中,即使出语言鉴赏也仅仅局限于考查炼字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语言特色这个考点还没有完整地出过题。其次,姬翼的《春从天上来》(肥马轻衫)是一首元人的文人词作,“三百篇而为诗,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李调元《雨村曲话》,这首词正好体现了由词而曲的流变。词贵雅,曲尙俗。诗词清丽婉转,讲究格律束缚,高雅含蓄;散曲以通俗畅达为主,力求痛快淋漓,讲究直率明快,自然朴实,保留民间口语的特色。姬翼这首词二者特色兼而有之,切合我们“选材求新,考点求变”的出题意图,也丰富了思维能力的考查。

【全词翻译】

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生活富足,地位高贵,醉心于富贵和功名。这些都是美梦,回到现实,还有谁相信什么鲲鹏万里南飞。都只不过被这些虚幻的东西困扰和束缚。怎么能忍受,因为一些微小的名利而变得如此贪婪呢。

终于有一天,睁开眼才从梦中醒来,停下马车。扬鞭世外,打破眼前团团疑雾,冷笑反复无常。现在坚定地把目光锁向清宁明净的生活。希望从中有所参悟。听金童欢乐的歌谣、玉女清谈之道。

三、命题反思

1.古诗文选文是一个很重要很艰难的过程,选文既要符合难度要求,又要有立德树人的内涵,关键是还要有出题点。文言文选定文本后删改也是一个不小的任务,既要保持原意,又要符合高考阅读字数要求。这个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参与,最好能找到多个阅读选文,比对进行筛选。

2.一人一题分工命题存在知识点重复,答案互相干扰、互相提醒的可能,会造成劳动力的浪费。所以如果我们来年还参加命题,要改变这种分工方式,可采用每人全面命题,然后再进行题目挑选的方法。

3.学生做题过程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估算试题的难度值,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在写答案时想不到内容,学生答题情况会给我们提示,这样能让试题更具开放性。 

侯晓旭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三备课资料 高考文言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由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看“红色作文”的五种类型
下一篇:2023年温州市高三一模语文卷(2022.11)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