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79 2022-12-05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复习讲义:意向物、画面题
例1
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通过意象理解下面这首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
例2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①。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① 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例3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例4
春日怀秦髯
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例5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①
(元)虞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注】①这首诗作于元顺帝元年寒食日祭扫祖墓时。诗人的先祖虞允文曾在宋高宗绍兴年间大破金兵,暂时稳定了南宋局面,但最终宋朝还是灭亡了。
你是如何理解诗中“啼鹃”这一意象的?请结合末句简要分析。
例6
狮子林竹下偶咏
【明】徐贲
客来竹林下,时闻涧中琴。
经房在幽竹,庭户皆春阴。
孤吟遂忘返,烟景生逾深。
诗人徐贲也是明代著名的画家,擅长山水。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例7
山中①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 王维
荆溪②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注】①王勃《山中》大概作于诗人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②荆溪:本名长水、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
两首诗诗题相同,但格调意境迥乎不同,请结合两诗意象的不同特点,分析两诗各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8
简卢陟①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②,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③ 余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清明日对酒 高翥④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展开全文阅读
[注]① 卢陟:人名,韦应物外甥。② 白雪曲:《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③ 哢(lòng):指鸟的鸣叫。④ 高翥(1170—1241):南宋诗人,余姚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
分析两首诗歌中“酒”这一意象所蕴含的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例9
晚游宿田家
越其杰①
云香深染帻,花气暗沾衣。
村犬随人吠,山蜂逐客飞。
柴门新上月,荷篠②晚耘归。
暂就田家宿,欣然进蕨薇③。
【注】①越其杰,贵州贵阳人,明万历34年举人。此诗作于闲居故里郊游之时。②篠(xiǎo):竹制农具。③蕨薇:蕨菜,嫩时可食。
诗人抓住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贵州山乡怎样的景致?
练习1
泊歙浦 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练习2
度破讷沙 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 ② 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 破讷沙:沙漠名。② 鸊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练习3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古代诗歌意向画面题
例1
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
无名氏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通过意象理解下面这首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
①《古诗十九首》中借用了“明月”这一意象,(点意象)
②而明月多与乡愁相联,带来愁绪,由明月引发了夜不能寐的游子的乡愁。(析内容)
③表达了一个久客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表情感)
【分析】
《明月何皎皎》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此诗通过皎皎明月抒发主人公的愁思。其主题有两种解读:一说塑造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一说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全诗充分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主人公丰富复杂的情感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活动以及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性,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诗的特质。
明月为何这般皎洁光亮,照亮了我罗制的床帏。
夜里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在空屋内徘徊。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怎比得上早日回家呢。
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
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和作者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李善注《昭明文选杂诗上》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认为作于东汉时期,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主流观点。今人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在汉末那个时代,文人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退两难,因此有像《明月何皎皎》这样反映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之作。
例2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①。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① 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
①本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万物滋长的春日美景。(点画面)
②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析内容)
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陶醉。(表情感)
【分析】
往日听说南亩田,未曾躬耕甚遗憾。我常贫困似颜回,春耕岂能袖手观?
早晨备好我车马,上路我情已驰远。新春时节鸟欢鸣,和风不尽送亲善。
展开余文
荒芜小路覆寒草,人迹罕至地偏远。所以古时植杖翁,悠然躬耕不思迁。
此理愧对通达者,所保名节岂太浅?
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忧贫”。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
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
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
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
这首诗写一年之始的春耕,展现了田野景象的清新宜人,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通过田园躬耕,诗人初步体验到了古代“植杖翁’:隐而不仕的乐趣,并表示像颜回那样既贫穷而又不事耕稼的行为则不可效法。
例3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案】
①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意象,(点意象)
②表现出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春天。(析内容)
③透露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表情感)
【分析】
春天到来屋上有一只杜鹃鸟在鸣叫,村落旁边大片杏花开得雪白。
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源脉。
当春归来的燕子好像认识它的旧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历。
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此诗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民的愉快欢欣,结尾则表达远行者对乡土的眷恋。在诗中,诗人只是平平地叙述,心情平静地感受着、品味着生活的滋味。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接着,诗人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好像是春鸠的鸣声和耀眼的杏花,使得农民在家里呆不住了,农民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整桑理水是经冬以后最早的一种劳动,可说是农事的序幕。
归燕、新历更是春天开始的标志。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在巢边呢喃地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旧人、归燕,和平安定,故居依然,但“东风暗换年华”,生活在自然地和平地更替与前进。对着故巢、新历,燕子和人将怎样规划和建设新的生活,这是用极富诗意的笔调,写出春天的序幕。新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就像春天的布幕在眼前拉开了一样。
诗的前六句,都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写自己的感情活动。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好了,“物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切是那样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诗人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此诗春天的气息很浓,而诗人只是平静地淡淡地描述,始终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但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诗人凭着敏锐的感受,捕捉的都是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仿佛不是在欣赏春天的外貌,而是在倾听春天的脉搏,追踪春天的脚步。诗中无论是人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有点像万物欣欣然地适应着春天,显得健康、饱满和开拓。
例4
春日怀秦髯
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案】
①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美丽明媚的春天景象。(点画面)
②花朵好像听懂了人的语言一样对着人笑,不知名的草随意地生长。(析内容)
③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喜爱,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表情感)
【分析】
身在山乡,怀念在京城的友人。时近清明,雨天放晴;郊野中花如美人笑脸迎人,不知名的草木自由生长。
年高懒于春游,身病不喜饮酒;梦醒后苦忆老朋友,此时应在日丽莺啼的京都郊游尽兴。
《春日怀秦髯》是宋代诗人李彭的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清明时节的景象:轻柔的春雨、盛开的百花、无边的春草,以春意盎然的意象来反衬诗人年事已高、病魔缠身、思念友人的苦闷心情。前两联为第一层次,描写清明时春天的景象,春意盎然,充满生机;后两联为第二层次,写诗人虽年老多病却仍在苦忆友人,表现了对友谊的珍惜。“苦忆”一词为诗眼,分量极重,足见两人友情之深。
例5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①
(元)虞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注】①这首诗作于元顺帝元年寒食日祭扫祖墓时。诗人的先祖虞允文曾在宋高宗绍兴年间大破金兵,暂时稳定了南宋局面,但最终宋朝还是灭亡了。
你是如何理解诗中“啼鹃”这一意象的?请结合末句简要分析。
【答案】
①啼鹃,相传古代蜀主望帝之魂所化,啼声甚悲,往往用来寄托国家的兴亡。(点意象+析内容)
②这首诗末句语意双关,明写暮春杜鹃哀啼使人难过,暗中寄托了国家兴亡的悲戚。语意含蓄,隐晦曲折而又感情深沉。(表情感)
【分析】
江山真是美好但已不是宋代的疆土,我家长年漂泊寄居他乡已近百年。
祖墓与庐舍墓田都在长江之滨,实在不忍心听到杜鹃的悲鸣。
此诗系诗人六十九岁时在江西临川崇仁寓所所作。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正是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第三次改变年号,而这一天又恰是祭祖上坟的寒食日,诗人在祭扫祖墓时,写此诗给其弟及子侄。
例6
狮子林竹下偶咏
【明】徐贲
客来竹林下,时闻涧中琴。
经房在幽竹,庭户皆春阴。
孤吟遂忘返,烟景生逾深。
诗人徐贲也是明代著名的画家,擅长山水。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
① 诗人通过竹林、琴声、经房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的春景图。
②客从竹下来,琴声阵阵,幽竹静静,春阴蒙蒙,令人流连忘返。
③诗人对清幽的环境、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
【分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怀念友人的诗歌。诗人以曲折起伏的笔致,歌咏真诚的友谊在生活中的崇高地位。
首联先从小园景物写起,表现愉悦情怀:“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李彭家乡建昌城郊有一花园,命名为“日涉园”,闲来无事,每天都要观赏游览,故自号“日涉翁”。时逢春日。一场潇潇小雨过后,天气很快就放晴了。诗人来到小园漫步,不仅空气显得格外清新,而且景物更是明洁秀美,令人赏心悦目。
这里的“作快晴”三字,把物当作人来写,仿佛天气很解人意,雨过即晴,让诗人尽快来欣赏这园中的美景,以畅情怀。“物物”则点出所有景色皆美,无一例外。不用说,雨后游园赏景心情一定是愉悦的,这就为全诗抹上一层亮色,直启下两句。这两句先写雨,再点明时序,也显得曲折有致,波澜顿生。如果两句位置互换,那就语气平直,一览无余了。
展开余文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次联上承首联,把盎然春意具体刻画出来了。诗人采用拟人法,既写出一派明媚景象、蓬勃生机;又写出人们的欢愉心情。其中“花如解语”不是俗草闲花,而是流光隘彩的天香国色。诗人活用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的典故,从借指人化为实指花,创造出新的意境。无边春草,新绿欲滴,放眼花卉,撩人欲醉,春天的气息十分浓郁。然而诗人之意并不在此,这只是为下文作一反衬。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诗歌到此出现一大转折。尽管春天是如此妩媚动人,尽管人们为春天的到来而心情欢畅,但诗人却年事渐高,游兴阑珊,所以说“晚节渐于春事懒”。这句是从杜甫“晚节渐于诗律细”句变化而出。文人墨客,总是好赏花,喜饮酒。赏花既已无意,饮酒又为病体所禁。“却怕”二字,既是对病体的客观描述,又带无心饮酒的主观情感。心情的抑郁、颓唐,已得到具体说明。所以前面对春事越夸张、越强调,在这里就越突出心情的落寞、消沉,两者形成强烈对比。然而诗人眼前还不是一片灰色,他对人生还有着执着的企望、追求。这就是友谊。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晓莺。”百事不乐,只思念友人,不是“长忆”而是“苦忆”,用字分量极重,表现了友情之深。“日边”用了一个常用典故,表明所苦忆的友人秦髯是在京都。但此语与晓莺安排在一起,除了原来的含义外,又使人联想到日丽莺歌,既切合诗题“春日”,又构成明丽形象,意境大为丰富。一扫颈联的抑郁,给全诗带来了一抹亮色。
诗人极写春色的美好,用来反衬自己心情之苦闷,又以心情之苦闷来反衬对友情的执着。两次反衬,突出了友谊的弥足珍贵,这就是诗人在结构安排上别具的匠心。
南宋诗人吕本中把李彭划入江西诗派,称赞他“诗文富赡宏博,非后生容易可到”。此诗中两次用典很能说明问题。但还须补充一点,就是不仅精于用典,而且善于变化,创造新的意境,使诗歌语言寓警奇于平淡,是此诗的显著特点,这是江西诗派在形式上追求“化熟为生”、“点铁成金”的具体体现。
总观这首诗,结构严蝥,笔法缜密、细致,颇有一波三折之态。首二联写景,情景交融,以情八景。颈联是诗人的自况,尾联则转到所思念的朋友身上,作一贴切的设想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例7
山中①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 王维
荆溪②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注】①王勃《山中》大概作于诗人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②荆溪:本名长水、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
两首诗诗题相同,但格调意境迥乎不同,请结合两诗意象的不同特点,分析两诗各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王勃的《山中》,秋风萧瑟,黄叶飘零,意象枯涩凄凉,表现了诗人羁旅之悲,思乡之苦。(点意象+析内容+表情感)
王维的《山中》,溪流婉转,红叶鲜明,翠色浓郁,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之感,表现了诗人对山中景色的真诚喜爱。(点意象+析内容+表情感)
【分析】
词句注释
⑴滞(zhì):淹留。一说停滞,不流通。
⑵万里:形容归程之长。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⑶况属:何况是。属,恰逢,正当。高风:山中吹来的风。一说即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白话译文
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使我想起自己已经在外乡滞留的太久。思念着万里之遥的故乡,我已准备踏上归程。
更何况现在已经晚秋风高,满山遍野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舞,让我更加思念家乡
《山中》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此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起句“长江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次句“万里念将归”紧承首句,具体抒发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第三句转为写物候,承接上两句含义,在深秋寒风飒飒之夜令人感伤不已;结句“山山黄叶飞”写深秋的景象,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突现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其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境。
例8
简卢陟①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②,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③ 余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清明日对酒 高翥④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注]① 卢陟:人名,韦应物外甥。② 白雪曲:《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③ 哢(lòng):指鸟的鸣叫。④ 高翥(1170—1241):南宋诗人,余姚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
分析两首诗歌中“酒”这一意象所蕴含的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答案】
① 韦诗中的“酒”,表达了诗人对卢陟的一种劝慰,希望他能够从怀才不遇、戎旅恓惶、岁月蹉跎的悲伤中走出来,享受自然的美好、生活的乐趣。
(点意象+析内容+表情感)
② 高诗中的“酒”,表达了诗人及时行乐的思想,实际上是故作旷达,诗人尚在阳间,就已经想到死后别人祭祀他的酒他一滴也尝不到了,这又是何等的悲哀!(点意象+析内容+表情感)
【分析】
韦诗首联运用《阳春白雪》的典故,意思是说有高雅的乐曲,可惜遇不到听得懂的知音,表达了惋惜之情。颔联写在旅途中忙碌地行进,在淮水入海的地方虚度着光阴。这是代写卢陟为戎旅恓惶、岁月蹉跎而产生的悲伤之情。颈联写山涧上的树还沾着早晨时的雨露,残留的春色里还有山野的鸟在鸣叫。借景抒情,为下面表达对卢陟的劝慰做铺垫。尾联通过“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表明诗人希望卢陟能够从悲伤中走出来,享受自然的美好、生活的乐趣。
高诗首联两句是远景,一句写物景,一句写人景。颔联两句,诗人用“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两句表示对已故人们的思念这种震撼力,实在是难以言表的。颈联承接上句,先写虚景,狐狸独自卧在坟前;下句讲晚上回到家里,看到孩子们在灯前玩闹嬉戏的场景,形成对比。尾联表达自己的态度:“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诗人尚在阳间,就已经想到死后别人祭祀他的酒他一滴也尝不到了,这又是何等的悲哀!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和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第一首诗从“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可以看出,这是诗人对卢陟的一种劝慰,希望卢陟能够从悲伤中走出来,享受美好和乐趣等。而第二首诗“人生有酒须当醉”表达了诗人及时行乐的思想,再结合“一滴何曾到九泉”可以看出诗人故作旷达,尚在阳间,就想到了死后别人祭祀他的酒他一滴也尝不到了,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例9
晚游宿田家
越其杰①
云香深染帻,花气暗沾衣。
村犬随人吠,山蜂逐客飞。
柴门新上月,荷篠②晚耘归。
暂就田家宿,欣然进蕨薇③。
【注】①越其杰,贵州贵阳人,明万历34年举人。此诗作于闲居故里郊游之时。②篠(xiǎo):竹制农具。③蕨薇:蕨菜,嫩时可食。
诗人抓住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贵州山乡怎样的景致?
【答案】
①诗人抓住了香云、花气、吠犬、山蜂、柴门、新月、田家等意象。
②营造了香云缭绕,花气沾衣,犬随人吠,山蜂追逐,新月初上,荷锄晚归,借宿农家,共进晚餐的美好景象。
③表现了诗人兴致悠然、陶然田家的心境,写出了贵州山乡悠闲散淡、古朴宁静的农家生活情景。
【分析】
香云缭绕深深浸染了我的头巾,鲜花的香气暗暗沾上我的衣服。村里的狗追随着行人的脚步声叫起来,山蜂追逐着晚归的客人上下飞动着。新月初上,我荷锄晚归,暂借在农家,与主人一起开心地共享野菜。
练习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歙浦 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答案】
诗人运用了“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展现了深秋时孤舟旅泊的情景,
红枫、大雁、霜月、江涛、号角,无不透出冷瑟凄清之感,漂泊异乡、家国危倾、孤独凄凉的羁旅情感跃然纸上。
表达了作者身为游子的羁旅愁怅之感。
【解析】这首诗的主要意象为红枫、大雁、霜月、江涛、号角,无不透出冷瑟凄清之感,漂泊异乡、家国危倾、孤独凄凉的羁旅情感跃然纸上。在意境上有点像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连韵脚都有一半相同。与“夜半钟声到客船”有异曲同工之妙,佛家讲的暮鼓晨钟对沉迷难醒的人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此处以诗歌形式为其做了形象的注解.景物与从前没有什么区别,枫树如去年一样血红,在落木萧萧的秋色中自己的乡愁和大雁的晚栖一样在寒渚边停泊,惨白的月儿投影在清澈的水中,突然半夜的涛声把自己从辗转反侧的迷糊中撞醒.远处的城墙上号角在呜呜地吹,自己站在那里望着茫茫的烟霭,久久不能释怀民族危难和国家偏处一隅的沉重境况。
练习2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度破讷沙 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pì tí)泉 ② 上战初归。得胜归来的喜悦;回家 作战的艰难、环境艰苦。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qì)寒光生铁衣。肃杀
【注】① 破讷沙:沙漠名。② 鸊鹈泉:泉水名。
【答案】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景物】。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氛围】,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情感】。
【解析】
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
练习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侯晓旭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3届高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复习讲义:诗歌炼字炼句语言风格
下一篇: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复习讲义:综合练习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