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129  2022-12-05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诗词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鉴赏其形象、其语言、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思想感情是高考古诗鉴赏的重中之重。

      一、炼字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模式: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翻译句子)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例题回顾: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的“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观点)不好。“冲”是突破障碍的意思,描绘出战士们在雪夜冲锋前行的生动画面,更表现出将士们一往无前、无所畏惧英雄气概,使诗歌充满了一种高昂激扬的情感。“冒”字也能表现冒雪前进的情形,但在力度上没有“冲”字强烈。

      练习

      1.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2.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3.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案

      1.“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2.(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3.“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二、意象类

      1.意象分类及作用

      单个意象:(1)托物言志;(2)象征诗中人物的某种精神;(3)贯穿全诗的线索。

      多个意象:(1)营造氛围意境;(2)塑造背景或环境;(3)奠定感情基调;


展开全文阅读
      (4)意象组合,有画面感,给人想象空间;(5)借景抒情,表达人物某种精神或情感

      2.意象位置及作用

      开头:点明时间地点;交代环境;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烘托人物形象;为人物出场做铺垫(提供背景);

      照应标题;表达诗人情感。

      结尾:以景结情、含蓄蕴藉

      答题模式: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意象特点应该关照哪些方面?

      角度:远近、高低    形态:动静    感情:乐哀      特征:虚实  色彩对比(包括明暗对比,冷暖搭配等)

      觉知:嗅、视、听、触、味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   手法:想象、联想

      例: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前两句描写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全诗表达什么情感?

      通过描写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海畔”的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被狂风刮光,枝梢也被狂风折断的景象,描绘行军环境极为恶劣的景象。交代了环境,提供背景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表达从军将士无所畏惧、昂扬坚强的精神风貌。

      练习

      1.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2.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答案

      1.孤舟联结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2.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三、意境类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模式:描图景+点氛围+析感情 (景——境——情)

      通过什么意象(抓典型的),描绘了一幅什么时间+地点+具有什么特征的画面(至少两个形容词),再结合诗句分析(即用优美的词语翻译诗句)。

      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

      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凄寂、宁谧寂静、

      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例: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通过桑树、春蚕、细草、黄犊、寒林、暮鸦等意象,描绘了初春时春意盎然的景象。//(翻译,突出景象特点)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练习


展开余文
      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2.                                 游月陂pí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答案

      1.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2.(1)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四、人物形象类

      设问方式:

      1.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或刻画了什么形象。

      2.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4.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等。

      答题要点: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模式:

      (1)点特点:说出个人观点,概括形象特点。

      (2)析诗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人物形象。抓住人物描写句,结合生平遭遇及时代背景、分析意象、关键语句、典故等。

      (3)明作用:指出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情感的作用。      

      概括:通过什么描写(环境描写<烘托  渲染>+人物描写<直接描写  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什么经历+特点/性格+身份的形象。再结合诗句分析。

      例: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6分)

      全诗通过外貌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战士形象。//(结合诗句具体解说)诗歌通过衣着来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了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来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

      1.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2.                                       画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4.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

      1.①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高洁脱俗的形象。

      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③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2.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3.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形象)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过人才智。(特征)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意义)

      4.诗歌塑造了一个“约客”而客不至的百无聊赖、茫然若失的诗人形象。黄梅时节,阴雨连绵,青青塘边,蛙鸣不已,夜已过半,约客未至,诗人无事可做,只能在摇曳的灯光下闲敲着棋子,耐心等待这个不知还会不会来赴约的客人。“闲”非“闲适恬淡”,只能是孤寂失落。在平淡的叙述中,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对友人的淡淡的责备跃然纸上。

      五、表达技巧类

      表现手法总结  

      1.描写(景色)方法:

      ①对比衬托(侧面描写) ②动静  ③远近、视听、色彩对比  ④虚实 ⑤白描细描 工笔 ⑥细节描写

      2.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  ②借物抒情  ③借人抒情)


展开余文
      借景抒情(情景关系)①乐景写乐情  ②哀景写哀情  ③乐景衬哀情  ④哀景衬乐情

      3.其他手法①象征  ②用典:凝练含蓄,增强文学底蕴  ③各种修辞  ④托物言志  ⑤借古讽今  ⑥欲扬先抑

      4.诗词中的表现手法主要是:

      ①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或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②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③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用了什么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如何体现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练习

      1.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2.                                  西江月 题溧lì阳三塔寺

      【南宋】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                                               

      3.

      白   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⑴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⑵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⑴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②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⑵“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叙】,写出了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其间的美丽景象,有动有静【析】,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评】。

      3.(1)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2)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诗人以梅自况,表现了自甘寂寞、不慕荣华、高洁脱俗的志趣。

      ㈠例:虚实结合的好处?

      答题模式:①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激发想象,勾勒画面,拓展意境,丰富内容,可使作品结构紧凑,形象鲜明。

      ②虚实对比,把……与……对比,突出……

      标志:念,应,想,遥想,忆。

      例:                                        偶成

      (宋)饶节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前三句实写:(翻译句子)松荫之下柴门锁着一院绿苔,成双成对的蝴蝶不停地飞舞,还有两腿拖着重重花粉飞来的蜜蜂。这些都是眼前之景。后一句是虚写:前山繁花似锦的世界,这是想象之景。

      作用:虚实相生(结合),引发想象,交织成一个幽僻而又充满春意与生机的画面,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㈡例:叠音词有何好处?

      答题模式:

      第一步:指出手法,运用叠音词;

      第二步: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感情;(指出该词的内容作用);

      第三步:富有音韵美,增强节奏感。(第三步指出形式上的好处)。

      例:                                    春闺思

      张仲景⑴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①“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㈢例:谋篇布局有何好处?

      答题模式:

      诗题:点明内容、主题

      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提出主旨。

      中间诗句:过渡、铺垫、蓄势、承上启下。

      尾句:呼应;总结;卒章显志等

      例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5分)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例: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6分)

      (观点)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

      (观点)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㈣例:结构技巧

      行文结构包括:开篇点题;欲扬先抑;首尾呼应;结构对比;线索贯穿;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感情脉络: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变化

      写作思路层次:时间、空间(远近、高低)、地点、景物先后、虚实、总分、分总等思维路径,思路流程。

      例:(大纲卷)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这首词是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作者长夜无眠的孤寂心情随时间的推移变越来越强烈。

      例: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2.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案

      1.诗坛地位,无人可比;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2.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

      ㈤例:语言特色

      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幽默讽刺、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例: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味十足(步骤三)。

      六、思想情感类

      诗歌内容总结

      1.边塞诗:

      ①对塞外风光的赞美。或对塞外艰苦生活的伤感。

      ②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渴望胜利的坚定信念。

      ③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渴望归乡的急切。

      ④对塞外将士的同情,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漠不关心百姓疾苦的批判。

      2.闺怨宫怨诗:

      ①寂寞孤独 ②相思之苦 ③渴望自由 ④美人迟暮 ⑤王朝盛衰 ⑥失意无助

      3.咏史怀古诗:

      怀古迹:①借古讽今,表达观点 ②昔盛今衰,古今变迁 

      怀古人:③缅怀古人,追思先贤,仰慕英雄 ④怀才见弃,壮志难酬,表达不满

      4.山水田园诗:

      归隐前:

      ①淡泊功名,鄙弃做官 ②坚持操守,远离黑暗,表明自己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高尚情操。

      归隐后:

      ①恬淡闲适,热爱自然 ②寄情山水,隐逸田园,任性自然③对官场的厌弃,摆脱官场的喜悦,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5.咏物诗:①借物抒情;②托物言志;③讽刺鞭挞;④隐喻现实。

      6.送别诗:

      ①依依不舍的惜别、愁苦之情。

      ②祝福关切、勉励祝愿之情。

      ③对前程渺茫的郁闷愁苦之情。

      ④对早日归来的渴望之情。

      ㈠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1)先点出作者的感情(什么感情?用四个字或两个字的词)

      (2)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联系诗歌的事物、景物来回答,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诗歌内容的概括或翻译)

      (3)表达感情的特点、方法(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

      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把诗歌中的关键字、关键词或关键句放到具体分析中,这将极大的增强答题的规范性。

      例: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练习

      1.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2.“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3.(1)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㈡观点评价类:哪一个更好?换了某词句好吗?

      答题模式:

      ①观点(原词或原句更好)

      ②原词或原句好在哪里?   内容:(手法+情感)+结构;

      ③点明所换之词或句子缺点在哪里(换的词句是什么内容,不能体现出原词句什么特点。)

      例: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观点)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内容上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结构上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而“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㈢比较评价题型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模式:抓住两首诗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紧扣题目要求,分点作答。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能画成的。

      练习

      1.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②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 ①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②理会:通达事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厅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风驰雨骤令人厌烦,但是久病初愈,精神健旺,宾客满堂,诗人喜形于色。

      C.七、八两句写诗人将未睹“斯民”之康与自惭“居处”之崇两相对比,表达了真切的反省之意。

      D.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暂时从是非纷纭中超脱,达到忘我的境界。

      E.选章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对聚会场景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也体现出诗人悲天悯人的襟怀。

      (2)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6分)

      3.                                          虞美人

      秦观①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 ①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词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词人的无奈和忧愤之情。

      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E.“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2)“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4.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样的佳节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写“思家”,诗人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第二首诗的首句连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2)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6分)

      答案

      1.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2.(1)BE。B项,“风驰雨骤令人厌烦”错。风雨让池阁变得清凉而适意,可见诗人并无厌烦。E项,诗中并无对聚会场景的详细描写。

      (2)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都表达了自省愧疚之情。

      不同之处:韦诗正面描写与嘉宾的宴饮之乐,反衬未见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偏重于对自身责任的警醒;白诗直接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抒发对底层民众的哀悯,含蓄表达对统治阶层的指责,情感内蕴更为深刻。

      3.(1)BC。 B项,“以动衬静”错误;C项,应为表达了对春光的惋惜之情而非“忧愤之情”。

      (2)“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环境中“为谁开”,表达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志的遭遇。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4.(1)C。C项,“直接抒发了”错,是用“虚实结合”含蓄抒情;

      (2)①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②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 

侯晓旭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3届高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专题:记叙文之命题、半命题作文训练
下一篇:诗歌点染手法示例(作品赏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