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58  2022-12-23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练:作文审题立意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双奥之城

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 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比赛成绩 中国奥运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中国冬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三,奖牌榜第十一;冬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群众体育 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

科技亮点 世界跨度最大钢结构场馆“鸟巢”;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100% 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

交通支持 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助力奥运 京张智能高铁冬奥列车开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国家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31.4万亿元(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114.4万亿元(2021年)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跨越”,显盛世荣华

体育是媒介,奥运是桥梁,“双奥之城”北京以绝世的风华闪耀世界,让国人也让世界感受到体育和奥运的魅力,以及和平与发展的要义。两次奥运,两度跨越,跨越,再跨越,这不仅是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态势,也是以经济与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兴盛态势。体育兴,则国兴;体育强,则国强。

“东亚病夫”的世纪之辱犹在眼前,帝国主义列强的枪炮隆隆声仍在耳畔。在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中无颗粟果腹的年代里,先不奢谈体育事业的发展,就连国民的身体素质也无法得到保障。羸弱的躯体,怎能担负起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的重任?所以,我们要发展经济,解决穿衣吃饭的问题,还国民一个健康的体魄。在迈向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里,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并千方百计地进行科研创新,努力提升科技水平;因为邓小平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国与国的竞争已经提升为以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今,双奥之城,双星闪耀,两度“跨越”的辉煌,今昔对照,正是我国综合国力高速发展的明证。

由“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这是了不起的跨越;同样的,由“精英体育”到“群众体育”更是一个了不起的跨越。我们曾经历过“唯金牌”的时代,我们曾把成败得失看得比性命还重,但“双奥会”让我们,也让世界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赢了,我们热烈欢呼;败了,我们永不言弃。参赛了就是胜利,拼搏了就是冠军。成亦英雄,败亦英雄。所有拼搏的运动健儿们都是我们青年的偶像和榜样,各项体育运动开始大众化,就连以往小众的冰雪运动也在民间蓬勃兴起。这才是体育以及奥运的真正要义,这才是体育事业兴旺发达的真正标志,也是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一个巨大的跨越。

在“跨越”和“再跨越”中,我们见证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之路,也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兴盛之路。当然,我们也见证了自己由懵懂儿童到有为青年的成长之路。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未来前行,征途漫漫,前方尚有无数的关隘险阻正等候着我们去跨越。

国家的跨越,需要以综合实力作保障;个人的跨越,同样需要个人实力来支撑。而且,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个人的跨越要与国家的跨越同频共振,国家的跨越更需要我们无数有为青年共同努力。

在跨越中,我们的人生走向光明;在跨越中,我们的国家走向辉煌。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明确了写作主题“跨越,再跨越”。

(1)结合背景材料,“跨越,再跨越”指的是北京作为“双奥之城”,2008年和2022年两次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代表着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高度,两次“跨越性”的发展成就,让我们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也让我们懂得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梦想。(2)审读材料内涵要把握其中暗含的因果逻辑,如“中国的体育事业为什么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为什么说体育兴则国兴,体育强则国强?”“体育事业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有何重要意义?”据材料中的图表可知,两次奥运会中,中国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成绩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体育事业真正发展成为全民性质的事业,而不是少数人的运动或是“贵族运动”。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强大,最根本的保障就是有着强健体魄的国民,而非“东亚病夫”,历史已经给我们留下过惨痛的经验教训,我们自然不能重蹈覆辙。而中国体育事业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因为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促进,二是国民的觉醒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因为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这也证明了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基本国策的正确性。(3)当然,我们更要明白,体育事业关乎我们每个国民,体育事业的发展要依靠我们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所以,“未来前行”,我们要把自己“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考生写作,不宜就奥运只谈奥运,就体育只谈体育,思考要呈现出阶梯式的高度,如由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体会到中国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进而联想到体育事业在中国的群众化发展趋势,而这恰恰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实力的最重要的标准,再进一步思考体育事业与国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之间的关系。文章要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要认识到自己的利益与国家的命运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写作思维还可以具体化到个人的成长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方面,思考针对新时代的青年个体,我们如何实现自我的“跨越,再跨越”,从而避免作文陷入“唱高调”的怪圈。



展开全文阅读(2022全国)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在传承中锐意创新

在《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有着不同的做法。有人直接移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翼然”二字;有人借鉴化用“泻出于两峰之间”中的 “泻”字,并题名为“泻玉”;也有人根据情境独创“沁芳”二字。三种题名皆有不同艺术效果,“翼然”“泻玉”“沁芳”,对优秀传统文化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即创造性地传承。

如果说中华文化是一座大厦,那么“移用”与“化用”的文化就是水泥,是大厦成型的基础,而“独创”的文化则是钢筋,是使大厦永葆活力、处于不倒之境的关键。时代发展如江河奔涌向前,我们既要有“移用”“化用”这类简单直接的文化传承,也要有“独创”这类创造性的传承。在传承中锐意创新,方能稳步前行,方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文化要发展,传承是必经之路。“移用”为基,“化用”为翼,中华文化固若金汤。德斯宾格勒说:“一个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漂泊无根的民族。”文化是民族之基础,国家之根本。假如一个国家缺乏文化的传承,那么民族精神与个体灵魂便会无所依托,便会逐渐走向虚无。正是因为走着文化传承之路,我们才能在《诗经》中感受先秦百姓的生活,才能在《离骚》中体会屈原的爱国情怀,才能在《史记》中了解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若无传承,《醉翁亭记》便无人知晓;若无传承,文化大厦便不复存在。

文化要发展,创新是必备技能。“独创”为魂,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传承是文化的延续,创新是时代的呼唤。上海戏剧学院学生边靖婷,与同学一起通过线上平台向大家展示宣传传统京剧戏腔,让戏腔走出剧院,走上网络,为更多人所了解;故宫,不止步于传统的展示,与现代科技互联网深度融合,积极展现自身的文化魅力。现在故宫已向腾讯平台开放了很多展品,比如《十二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海错图》……故宫的创新不仅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更是使无数人自发成为传承者。罗兴连曾说:“古老传统文化如果不走向现代生活,那它就永远只是停留在故纸堆中的一堆符号而已。”我们既要传承传统文化,又要在传承中锐意创新,让更多人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大厦注入活力。

在传承中锐意创新,不限步于文化领域。在中医药领域,疫情期间,无数医者传承中医药精华,锐意创新,使得中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航天领域,从“神舟”一号到十四号,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从“北斗”造福人类到空间站开门纳客,如此成就,与一代代航空人“移用”“化用”“独创”技术密不可分……

在现实生活中,在学习方面,我们也需做到在传承中锐意创新。比如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常常害怕写作,总是觉得难以下笔,究其根本,不过是因为我们缺少传承,极少去阅读经典,难以“移用”“化用”一些语言,更不要提“独创”言语。因此,我们要在传承中锐意创新,先大量阅读与积累,再将知识融会贯通,“独创”属于自己的表达。没有传承,再新的“独创”也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独创”,再好的传承也不过是一潭死水。让我们在学习中踏实传承,在传承中锐意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奋力前行。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题为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的核心事件是给大观园的亭子匾额题名,“翼然”“泻玉”“沁芳”三个题名的由来,各有其法,各呈其妙。“翼然”是直接移用欧阳修《醉翁亭记》,“泻玉”是借鉴化用经典名句,而“沁芳”则是根据亭子周围的环境氛围独创所得,既合“境”又契“情”,情境俱妙。材料并没有对三个名字进行褒贬。考生审题立意要把思考的重心放在三个亭子的的命名之法上,即“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根据情境独创”。给匾额题名的例子正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鲜活灵动。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华文化之所以灿若星河,源远流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变的艺术手法。“移用”“化用”和“创造”,既是相对独立的关系,也呈现出艺术方法上的“低级”“中级”到“高级”的进阶层级,当然,这三者之间更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考生审题立意,不要在《红楼梦》的相关情节里打转,要注意题目引导语的暗示,“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这就在提醒考生把思维从《红楼梦》给亭子题名的情节方面上升到文化领域,进而延伸到文化以外的广阔天地,比如经济领域、科技领域、思想领域、教育领域……无论哪个领域,“移用”“化用”“独创”都是其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缺一不可。材料仅是个思考的“引子”,积极联想、拓展思维、深化思考才是关键。另外,题目虽然没有“结合时代背景”之类的思维暗示,但考生也应该赋予其以新时代的意义。比如,将“移用”“化用”“创造”与科技发展结合起来思考。能够从别处直接移用过来的技术,我们大可以如鲁迅先生所言“大胆地拿来”,为我所用,而不必缩头缩脑,畏手畏脚;对于不能直接搬过来的东西,我们则“借鉴化用”:对外来的东西或是继承下来的东西,加以筛选、加工,使之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化用”并不简单,也考量着我们的勇气和智慧;当然,我们要想在科技上取得独立的地位,甚至领先于世界强国,我们就必须超越“移用”“化用”阶段,破除科技“藩篱”,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和经济实力走科技创新之路。中国的航空航天科技,中国的量子卫星技术,中国的桥梁船舶和生物医药技术,正是以“独创”为主终至成功的明证。“移用”“化用”到“独创”,可谓中国科技的发展壮大之路。具体行文,议论说理要体现出思辨性色彩,要能全面地看待“移用”“化用”“独创”三者之间的关系,还要能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思考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论述要全面深刻,不要在作文中呈现出一种厚此薄彼,或者非此及彼的简单化思维。“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其实就是提醒考生不要泛泛地议论,要有真实的有个性的见解,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应是有“我”之文。

【命题规律】

1.命题形式: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仍以材料作文为主要命题形式,以任务驱动型的写作要求为主。虽然材料的内容、形式不断推陈出新,但贴近社会生活、展示时代风采的材料仍是命题人选择的重点,格言、漫画等材料仍受命题人青睐,考生对此不可忽视。

2.考查内容:①内容特点。高考作文侧重考查考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现实感悟和人文情感、成长经历和价值品味、人性情操和理想追求等。②文体特点。一般情况下写作文体不限,三大文体均可选择,同时也倾向于应用文体,如演讲稿、书信、观后感等,这也是高考作文命题在文体方面的趋势。

3.考查趋势与备考:高考作文涉及的话题有五个特征:①关注国家民族宏大主题,贴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传播正能量,关注社会进步,弘扬美德和积极向上的精神;③注重思辨性,培养科学精神;④强调对具体的现实问题或现象的思考和认识,强调社会责任感;⑤关注传统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人文精神。考生要提高自身修养,关心国家政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展开余文
典型示例

(2022安徽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论及“职业选择”: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觉得自己适合于它,那时我们就可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如果我们因为虚荣心激发的热情选择了力不能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守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幸福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必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例文】

青年择业,家国天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择业观,新时代的青年无疑是幸运的,随着科技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我们有更加多元的选择。无论是外卖小哥所代表的技能型人才,还是科学家所代表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其追逐梦想的精神是一致的,其蕴含的家国情怀亦是一致的。因此,我认为,生逢盛世的中国青年,都应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富强紧密结合,让自己的前途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实现无悔青春。正如马克思所言:“职业的选择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青年人择业的前提,应该是对这份职业的尊重与喜爱,选择一份职业,就意味着要承担起一份责任。如今,很多大学生都向往成为网红,希望能如董宇辉等网红“一夜成名”,却忽视了他们在成名前默默的努力与坚持。他们用才艺与实力诠释了对职业的热爱;用良好的名誉与销量证实对职业的责任感。而作为公众人物,他们始终自觉担当社会责任,帮农民免费带货,推动国货品牌的发展,他们用自己的影响力为更多的人带来福祉。职业选择并非儿戏,而大多数想成为“网红”的人,不过是想逃避苦累一夜暴富罢了,只有正确认识职业的责任与意义,才能成功抵达彼岸。

青年对于职业的选择不仅应考虑个人发展,还应考虑择业的立足点应致力于实现全人类的幸福理想。“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都与我有关”,无数人对此做了生动的诠释。58年前,一群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四岁的年轻人扎根塞罕坝,在风沙肆虐的茫茫荒原创造了绿色事业;坚持用生命为大山的孩子架起“读书改变命运”的桥梁的张桂梅校长,将几千名贫苦女学生送出大山;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田畴的袁隆平院士,穷尽毕生精力投身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事业中。“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社会,造福他人,始终是他们最虔诚的理想。每一位青年人都应自觉托起大爱,与社会、与国家脉搏相通、呼吸相闻。

新时代青年都应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将个人选择与国家发展相统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给了我们更多职业选择,我们的奋斗与收获也能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为人类的幸福增色。“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今日吾辈之青年,时逢大好时代,拥有更多的机遇,但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诱惑,不必艳羡他人,要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脚踏实地、坚持到底,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生逢盛世负重任,矢志奋斗奏华章”,将个人选择与国家发展相统一,融小我于大我。则涓滴可汇聚成汪洋,个人与时代共成长。

人生路远,山河坦荡,万般好景皆在前方。今日之吾辈青年,生逢盛世诚当不负盛世,自当肩负起家国重任,以追梦的姿态在新时代田野上留下自己的丰硕成果,浮舟沧海,立马昆仑!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选用马克思的论述为学生提供了择业观、价值观的参考,用意十分鲜明,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前半段论述选择是否能够使我们内心受到鼓舞,内心真正愿意追随,说明青年应该有所追求,择业应该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选择那些真正让我们有动力,觉得有意义的未来。但同时,材料后半段也指出,青年的心之所向和选择不能仅仅为了自己个人的立意兴趣,而应思考什么才是“为人类谋幸福的职业”“为大家而献身”“幸福属于千百万人”, 在为他人、社会、国家的奋斗中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总结起来,青年选择职业,既要利己,又要利他,既要能挑战自己、突破障碍、使自己能在职业中成长成熟从而拥有收获,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在职业中竭尽所能,贡献个人力量,助力民族发展。总之,青年选择职业,不仅应帮助个人探索兴趣与潜能,享受出彩的人生,更应为奋斗者标注美好生活的方向,为中国行稳致远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所以,青年的我们,既是“择业”问题的思考者,也是真正的参与者。写作时,可以结合材料中马克思对于个人所向与无私奉献的两种观点,对自己的职业方向选择、职业发展空间与前景、职业成长与成就等进行规划。首先,可以指出择业的重要性,说明职业生涯关系到个人的命运与前途,是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的重要内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就是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之路。而选择则是思考与设计,是权衡与选择,它需要综合各方面的条件和因素,比如个人的兴趣、特长、性格、愿望和抱负等,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需要等。所以,“职业选择”不能简单等同于选择某一具体职业,而应落脚到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 二者的关系应该辩证统一的。在职业规划的选择与思考中应该突出奉献、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统的原则。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立身处世之业,兴利除弊为务。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当下青年在为未来规划时,立身处世之业,当以为天下兴利除弊为务;其次列举袁隆平、钟扬等例子论证谋国家之利,兴民族之益,青年当仁不让;然后列举毛蔚、黄文秀等例子论证青年立身当思黜躺平之风,除急功之害;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身处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于时代潮头,更应深明择业之理:与时代同频共振,以自身奉献创造富国之基,以自我奋进成就利国之业!

【方法点拨】

审题侧重对作文试题的审读、分析,包括对试题的立意倾向、选材范围、文体选择、题目要求等方面的认知与把握;而立意则是在审题的基础上,确立在写作中所持的观点看法等。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依据“任务”,准确立意。材料作文,要依据题干指定的“任务”立意,要根据具体的“任务”确定立意的范围、方向以及具体的内容要点。

②比较材料,综合分析。如果题干给出的材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就要综合分析材料之间的异同,保证立意不出现偏差。

③理解材料,寻找主题。材料作文大多要求针对材料谈看法、说感悟,这就要求找到材料的主题。考生可以从材料的中心词、关键句入手,准确把握主旨,确保立意准确。

④细致分析,确定褒贬。材料中有多个人物、多个事例时,要注重分析人物、事例体现的积极或消极意义,在立意时,要保证自已的观点明确,或褒扬、批评,或肯定其积极意义、否定其消极意义等。

⑤挑选角度,锁定核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立意角度有很多,如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等,但是并非所有的角度都非常准确和切合题意,所以必须找出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

专题演练

1.(2022安徽安庆市第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经过这个人的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后来人们便用“杞人忧天”嘲笑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忧虑的人。

李白《梁甫吟》中写到“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意思是说:皇帝看不到我一片赤诚的心,不体察我对国家的至诚至忠,但我仍然像杞人忧天一样,关心着国家大事。

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尤其是心忧天下,应该是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很多的有识之士,都是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心怀大志,居安思危

“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墨子一语道破人类应该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如何面对一切措手不及的突发状况。尤其在这个“我消灭你,与你无关”的时代,在这个“敌人”随处潜伏,不可预料的社会,我们更应该心怀大志,心怀忧患。

心怀忧患,“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在上个世纪动荡的年代,年幼的袁隆平目睹了一个国家最饥饿、最贫穷的场面,深切体会到粮食的重要性。于是,尽管他自己衣食无忧,却担忧着天下人的温饱,并且在心底许下一个愿望:我要让大家都吃饱。带着这份忧虑,他顶着全国几亿人的疑虑,不顾外国人的冷嘲热讽,躬耕在农田第一线,终于为我们带来了杂交水稻,为我们换取了一个物阜民丰的时代。

华为为何能立于不败之地,一次又一次令国人沸腾?还是在于其有长远眼光、全球视野,当别的手机厂商盯住流量、注重外形之时,华为已经在拥有领先世界的5G技术之下又将眼光投入到正在兴起的无人驾驶领域,力求打破西方资本主义的封锁,实现国家科技富强。难能可贵的是,心怀大志之下,华为又能常怀忧患意识。华为的企业文化推崇“狼”的精神,以敏锐的嗅觉,警觉的姿态,假想一切不可预见的“敌人”,常怀进攻之志,永葆奋斗者的风貌。正是这份“远虑”“近忧”,让华为长盛不衰,愈显锋芒;让我国的5G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道:”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在这个“跨界打劫”、飞速变化的时代,我们首先要为自己“远忧”,保持一个开阔的视野,多维思考问题,说不定想到的某些点,就能串联成线,就可以比别人早一点看到未来,看到机遇。同时,“岁月已往者不可复,未来者不可期,见在者不可失”,面对不可预料的未来,唯有立足当下,心怀忧患,多一份危机感,才会多一份面对未知的从容!


展开余文
但是,饱暖之后更应为天下远忧。就如“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屈原为楚国执着的“杞人忧天”;“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是岳飞为大宋的“杞人忧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杞人忧天”。而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应该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杞人忧天”。无数人的“忧”凝聚成伟大的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勇往直前。而身为高中生的我们,更应携着这份忧天下之心加入民族复兴的滚滚洪流中!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只有心怀大志,为国家、为民族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才能确保中国梦的航船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参考例文】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首先引用了《列子天瑞篇》,对不讲事实依据的“杞人忧天”提出了批判:批评部分人不做好实地观察,而盲目担忧。但材料并没有一味地否定“杞人忧天”,而是在第二、三段借李白和欧阳修的话,从国事的角度指出,我们即使只是一个小臣子、只是一个普通人,却依然要像杞人忧天一样居安思危,心忧天下,关心国事,而不是只关注个人利益。由此可知,材料虽然否定了部分无根据的“杞人忧天”,但总体上还是想要弘扬能为国家居安思危、长远考虑的精神。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对是否“杞人忧天”不应一味地肯定,也不应该一味地否定。我们应对是否“杞人忧天”,要给出一个适当的前提条件。所以,写作时首先应当明白“杞人忧天”的不同内涵。行文时可以首先批评部分不切实际的“杞人忧天”,并由此引出怎样才是有意义的“深谋远虑”:在思想上,是出于对未来切实的、充分的思考的,而非盲目地胡思乱想。并指出它的意义:可以防患于未来,让人提前意识到潜藏的隐患,并提前解决掉危机。最后可以在行动上谈谈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少年应该如何为国家、为时代深谋远虑:需要做好实地观察以切实观察到“远虑”的存在,以及做好危机的解决措施。

2.(2019西藏昌都市第四高级中学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我们还需要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当今时代还有英雄吗

易卜生曾言:“社会是一艘船,每个人都要做好掌舵的准备。”在很多人眼中,英雄便是那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呼风唤雨的人。今天这个时代,硝烟散尽,于是有人便发出了“英雄无觅”的感慨。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答案是肯定的。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是卫国英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是航天英雄;袁隆平是农业英雄;钟南山是抗疫英雄;苏翊鸣是冬奥英雄……乘着改革开放的锐意进取之风,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千花齐放,百舸争流,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这个多元化的新时代里成为主宰发展的一份子,实现己身之价值,成为英雄。

那么,在这样一片大好的时代背景下,为何有人发出了“英雄无觅”的感慨呢?

诚然,在和平年代里,“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英雄早已不复存在,因此古典诗词概念中狭义的英雄的确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是,英雄只是在战场叱咤风云的人物吗?不!在今天这个时代,英雄早已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英雄,是每一个以平肩担道义,推动着时代的巨轮不断向前的人。

在各美其美的时代里,英雄,早已不再只是人们心中那不可企及的高山。英雄,可以是放弃高薪毅然回乡,带动白云村经济发展的耶鲁村干部秦玥飞;英雄,可以是在“备份”位上默默奉献的航天员邓清明;英雄,还可以是六十多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的老战士张富清……英雄,在这个时代里,可以是那些仅以平肩担道义的微小个体。他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不如别人璀璨耀眼,但只有他们共同努力,才能推进时代不断向前。他们微不足道,但他们又不可或缺。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平凡英雄。

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年,“平肩担道义”是我们共同的时代责任。习总书记如是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然而,在物质条件愈加优越的背景下,追星时尚日渐风靡,青年人因为盲目崇拜以“流量明星”为代表的偶像,而没有对真正的英雄给予应有的重视。然而流量再多,娱乐圈中的活动再博人眼球,也无法与那些身担道义的人所做的贡献相比。时代要发展,我们便要争做那默默奉献的个体,而不是盲目崇拜以流量堆砌的种种虚名。新一代青年应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正确看待“偶像”问题,明确人生的方向。

乘着时代的长风,你我都可成为破浪会有时的英雄。愿我们在英雄辈出的时代里以己之身,担当道义,凭己之力,争做时代英雄!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围绕“英雄”审题立意。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借助古诗词来阐释“英雄”的概念,借助杜甫和辛弃疾的诗句诠释“英雄”的内涵,立足大我,胸有家国,并为之而努力奋斗,这为考生思考今天英雄的内涵和标准指出了方向;第二部分是联系当下,思考当今时代到底有没有英雄。材料涉及当今“英雄”的有无、“英雄”与“偶像”的比较、古今英雄的异同。古典诗词中的“英雄”聪明杰出,无私奉献,英勇无畏,那么当今时代的英雄呢?考生需要厘清在当今时代洪流中“英雄”的概念。写作上,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第一,从是什么的角度思考,什么人算英雄?英雄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为弱者发声,艰苦奋斗攻克科技难题,精益求精铸造大国重器,坚守平凡岗位几十年如一日,冲锋在前杀敌报国马革裹尸,坚守正道宁死不屈,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扶贫济困声援弱者……这样的人都是英雄。第二,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英雄?(英雄精神的价值与意义)比如:榜样的力量;模范的引领;个人成长的需要;家国发展的需要……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人的精神世界会出现迷茫,一些道德滑坡、价值失范现象可能凸显,一些青少年对审美、对精神气质的追求可能偏离正轨。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我们弘扬英雄精神。对个人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思想净化、精神补钙的过程。对一个社会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激浊扬清、净化风尚的需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战胜险阻、实现梦想的动力。

第三,从怎么办的角度思考:如何看待英雄,如何评价英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新的时代,我们要崇尚英雄,传承英雄精神;致敬英雄,为英雄正名;追随英雄,让英雄情怀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尊重英雄,铭记英雄,不能让英雄流血有流泪。文体上,本题要求写议论文。要求回答“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我们还需要英雄吗?”考生可以先分析当代英雄的特质、内涵到底是什么;接着指出和平年代我们该怎样对待英雄,新时代怎样继续传承和发扬英雄精神、英雄情怀,可针对现实中的现象进行反思,如偶像在聚光灯下接受万人崇拜,英雄却在民间默默无闻,时代发展不应该让英雄被遗忘,我们应该把崇拜的目光投到身边的英雄身上;最后发出呼吁,回应开头。

3.(2022广西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科幻喜剧电影《独行月球》中的维修人员独孤月因故错过领队马蓝星的撤离通知,最终独自一人留在了月球。在努力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独孤月经历了两次抉择:

在找回返回舱发动机后,是利用太阳能继续赶路回到月球基地,还是原路返回营救唯一的同伴——一只陪伴自己的大袋鼠?独孤月经过思想斗争,最终选择返回救助大袋鼠。后来,因月球车耗光动能陷入绝境的独孤月,偶然发现并利用大袋鼠的超强的跳跃能力,牵引自己成功返回了月球基地。

好不容易修好了返回舱准备返回地球时,却得知有一颗小行星正撞向地球:是留在月球保全自己,还是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拯救地球?独孤月没有犹豫,选择独自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两难选择中的取舍”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取舍万殊,心有所守

电影《独行月球》中的维修人员独孤月经历了两次两难选择。一次,他选择了救助陪伴自己的大袋鼠,而舍弃了赶回月球基地的机会。一次,他选择了驾驶返回舱撞小行星以拯救地球,而舍弃了留在月球保全自己的机会。面对两难选择,独孤月选择了利他,而舍弃了利己。穿越云涛晓雾,行走海海人生,我们应如独孤月一般心有所守,取利他,舍利己。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每个人都有三个“我”,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趋利避害,也就是我们的本能。超我,遵循道德原则,也就是利他。而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本我”与“超我”叠加构成现实生活中的“我”。一个人,如果本我过于强大,就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两难选择中,不会为一只袋鼠的死亡而愧疚,不会为地球的损毁而担忧。选取了利己,也就舍弃了利他,舍弃了一只袋鼠鲜活的生命,舍弃了整个地球旺盛的生机。而如果超我过于强大,在两难选择中,就如独孤月,宁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护全一只袋鼠与整个地球的安宁。

王羲之有言:“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每个人在两难选择中,取舍都不一样,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有舍身为国的中国脊梁。面对毫无生气的铁屋,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以笔墨为旗鼓,叫醒昏昏欲睡的民众;面对寥廓苍茫的大地,毛润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以过人的文韬武略,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陈陆“最先出发,最快抵达”,以自己的生命,兑现对祖国人民的承诺;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灾,重庆青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以自己的行动,汇聚成消灭火灾的磅礴力量。试想,若他们在面对两难选择时,纠结,犹豫,延宕,又怎会有如今的国泰民安,河清海晏?

孟子曾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何为“义”,“义”即“宜”,合适的事、应该的事。在面临生命和道义的两难选择时,生命也可舍弃。揆诸当下,仍有人为自己的蝇头小利沾沾自喜,而罔顾他人的权益;仍有企业为了自己的利润层层盘剥,罔顾员工的生命健康;仍有国家为了自己的霸权挑起争端,罔顾世界命运共同体的深入人心。这是在是短视之举,就如独孤月救助大袋鼠,最终依靠大袋鼠回到月球基地一样,互惠共利方能长久。

人生一世,俯仰之间。世间从无双全法,取舍之间见人心。在两难选择中,我们要心有所守,取利他,舍利己。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时首先要分析材料的含义。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本材料的话题核心为“取舍”,立意行文,“取”与“舍”二者不可偏废,应注重分析二者的辩证关系。两难与取舍之间,取舍的对象可以是材料的指向,即舍己为人(舍个人为他人、舍生取义等)。由此,考生可联想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当我们选择成长时,我们要放弃贪玩;当我们选择成熟时,我们要放弃单纯;当我们选择远行时,我们要放弃家庭:当我们选择拼搏时,我们要放弃温馨;当我们选择成功时,我们要放弃安逸。我们的一生总在不断地拥有与不断地失去之中进行取舍着,在一个个的取舍之中,我们收获了丰厚的成果。可以说,舍弃是收获的前提,只有懂得舍弃的人,才能有真正的收获。  学会取舍、善于取舍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舍弃的不一定是最好的。然而,懂得舍弃的才是最好的。于是,取舍之间注定是一种让人纠结的、艰难的、痛苦的选择。听从内心深处的召唤,问清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相信自己在人生的每一个取舍之间,都能做出明智而正确的选择。如果谈到“舍它取己”(局部或者整体),具体谈论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的,正常评分。

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做好义利选择,擦亮价值原色。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即在独孤月式的两难选择中,我们也应当舍利取义,擦亮生命的价值原色。首先举例论证论语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例子论证牺牲私利而坚守道义更能彰显人格的伟大,更值得崇敬;紧接着列举方志敏、陈延年等例子论证舍利取义,在个人利益甚至生命上的牺牲,守护的是人民的幸福、家国的祥和;最后结合现实升华主题,“见危授命”“舍生取义”是儒家文化高度赞扬的价值选择,公义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若义利冲突无法调和,还请舍利取义,擦亮价值原色,做一个大写的人。

4.(2020全国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活动名称 举办时间 举办地点 主题或口号

博鳌亚洲论坛 2018 年 4 月 8 0—11 日 海南博鳌 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

中非合作论坛 2018年9月3日一4日 北京 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 同体。

中国国际进口 博览会 2018年11月5日一 10日 上海 新时代,共享未来。

上面表中“主题或口号”一栏出现了“开放”“创新”“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共享”等词语,请 从中任选两个或三个词语,使之形成有机联系,写一篇文章,阐述你对“中国道路”“中国思维”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例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思维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为中国外交指明了方向,也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思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了世界发展大势的中国判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地做出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战略判断,认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无论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都指明了国与国之间多元共生、相互依存的现实境况,从自我中心主义的发展模式转向共生主义的发展道路乃是时代要求。这就要求世界各国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从相互封闭走向开放包容,从猜忌隔阂走向日益增多的互信认同,最终走向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人类未来命运的中国构想。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能否提出有感召力的愿景来指引人类未来,成为考验大国智慧的时代课题。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可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回应了时代发展的突出课题,高举了和衷共济、共同推动人类美好未来的理想旗帜,既是对社会主义未来命运的深度思考,更是对人类命运的一种前瞻性规划。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国际关系重构的中国思维。旧的国际秩序是以西方为中心的不平等、不公正秩序,奉行实力决定一切的法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主张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是一种合作共赢思维而不是零和博弈思维,是一种共享思维而不是孤立思维,推动国际关系走向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交往新路。

中国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到实处,有力地回击了“中国威胁论”等歪曲与误解,彰显了外交中的中国思维,为人类的共同发展擘画了美好的蓝图。

【写作指导】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5.(2022吉林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90后高职毕业女生在清华大学担任老师”引发热议。2014年毕业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邢小颖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任教。“职校毕业生”与“清华大学老师”这两个看似差距较大的身份,在现实中融于一人身上。其实,邢小颖在清华当老师并不奇怪,一方面,清华大学需要实践操作能力强的老师为学生授课;另一方面,她本人具备脱颖而出的实力,学生们称赞“邢老师的动作特别利索,我们要干半小时的活,她十分钟之内就能搞定”。

职校毕业生“逆袭”背后,是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付出。2015年,邢小颖报考了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升本,2017年顺利拿到学士学位。工作之余,她在专业领域做研究、发论文、申请专利,2021年获评工程师职称。一路走来,她不断提升自己,也成就了最好的自己。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成就最好的自己”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成功就是成就更好的自己

有人质疑刑小颖一个“职校毕业生”竟然能当上“清华大学老师”,殊不知她一直在成就更好的自己:专升本、拿到学士学位、做研究、发论文、申请专利,2021年获评工程师职称。一路走来,她不断提升自己,也成就了最好的自己。每一朵花都渴望展现出最绚丽的姿态,每一颗星星都期待绽放出最闪亮的光芒,每一只夜莺都梦想唱出最动人的歌声。万物同心,每个人也都追求着成为最好的自己。孰不知,世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每个人都应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成就更好的自己,不是盲目地去和他人比高低,而是清醒地和自己较劲。所以,有人说,人生最难超越的高度就是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不是一步登天,而是步步为营,就是今天超越了昨天,明天又超越了今天,我们每天都在成长都在进步。所以,高尔基说,要使生活变得有趣,就不断地充实它。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更好,意味着每天要有清晰的目标和切实的行动方案,积极地活在当下。每天都不要虚度,都不要糊涂,着眼于当下,并不指望遥远的未来,清醒地知道今天可以有怎样的努力,有怎样的超越。11岁的超级演说家杜兆泽川,他的梦想是成为像领袖一样成功的人,但他也知道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有时会徘徊不定,所以,唯有把眼前的事做好。他从四岁开始自学英语,六岁学会说流利的英文,现在仍每天坚持学英语,并且还在嘉峪关长城上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做翻译、导游。他说过的最让人铭记的一句话就是:“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下一刻你们的未来。Yes,we can。”的确如此,今天实实在在的付出,让我们优于昨天;每天扎扎实实地生活,留下了坚实的足迹,创造出我们精彩的未来。

成就更好的自己,意味着要跟自己较劲,因此,往往要在一件事情上深耕,集中精神,让它开花结果。如果一个人这也想做,那也想做,那他所有的事都是浅尝辄止,浪费了时日,也没能成就更好的自己。莫泊桑认福楼拜为自己的文学导师时,福楼拜问莫泊桑会些什么?莫泊桑得意地说:我什么都会。他说他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以及练习踢足球,晚上,还会去学习制作烤鹅,星期天则下乡学种菜。福楼拜却笑了,因为他每天上午用四个小时读书写作,下午用四个小时读书写作,晚上还会用四个小时读书写作。莫泊桑由此悟出特长就是专心地做一件事情,开始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就了更好的自己。所以,一辈子做一件事往往更加值得骄傲,因为坚守一事,你就成为了高手。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只想着最后的荣耀与成功,却忽略了过程的艰辛与付出,急功近利,无法有效地活在当下,常立志,常放弃,恶性循环,不知道自己每天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结果往往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而有些人,总要和别人比较,从来不跟自己较劲,看到了人家的光环后,成天怨天尤人。也有的人,每年都在辞职换工作,结果越换越穷。

掌控今天,掌控更好的未来;掌控自己,为自己的人生代言;人生有限,须得心守一事。我想,做好这些,你定能像刑小颖一样成就更好的自己!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第一段文字介绍“90后高职毕业女生在清华大学担任老师”这一社会热点事件,指出职校毕业生邢小颖在清华当老师看似反差较大但其实并不奇怪,既满足了清华大学的需求,也契合她本人的实力。第二段文字通过列举具体的事实,来揭示邢小颖“逆袭”背后的努力和付出,自然引出本次作文的主题“成就最好的自己”。可以说,材料中的邢小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并最终“逆袭”,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成就最好的自己”以及怎样“成就最好的自己”。写作时,要结合上述材料,紧紧抓住“成就最好的自己”这一主题,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与思考。综合以上分析,考生可联想人生无论起点如何,都需要不懈努力,才能抵达自己想要的终点。起点高也不能故步自封,起点低也无须自怨自艾,不被偏见束缚,不被困难吓倒,要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即使这个过程很痛苦艰难,也要坚持不懈,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成就更好的自己。行文构思时,先从刑小颖的事件得出观点,成就最好的自己才有光明的未来,然后分析刑小颖逆袭的原因,表达对这位职校毕业时的敬佩。接着由刑小颖说开去,分析有些人或者嫉妒比自己优秀的人,或者在陷入困境时只知道抱怨,而不去根据自己的处境想办法成就更好的自己,因此他们无法获得更好的未来;接着主要分析如何成就更好的自己,可从不同角度分析论证。最后呼吁青年应该学习刑小颖这种精神,成就更好的自己。

6.(2022贵州贵阳一中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大型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前两期的盲选中,新导师廖昌永在等待与观望中仅收获了一名学员,于是在第三期节目中,他开始迅速出击频繁转身,只要他觉得有上升空间的都会拍灯,迅速凑齐了战队六强。这背后隐藏着他的战术,因为有的学员可能太紧张,在盲选中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而且战队满员后导师还可以继续抢学员,然后触发激烈的抢位战,筛选出更优秀的学员。

这种战术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在欣赏中蓄势,在竞争中甄别

2022年大型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新导师廖昌永,在第三期盲选学员时,改变战术,频繁转身,只要有上升空间的就拍灯,迅速凑齐团队六强。这种战术的优势在于既可以给因为紧张而没有发挥好的学员一个机会,认可欣赏其才华,为团队积蓄力量;又可以继续抢学员以触发抢位战,从而在竞争中甄别和筛选出更优秀的学员。可以说,这种在欣赏中蓄势,在竞争中甄别的战术,是一种双赢的战术,也是选拔人才最佳的方式。

中国有句名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意思是男人愿意为赏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献身,女人愿意为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的人精心妆扮。也就是说,欣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一个人的内驱力,让一个人自觉自愿为赏识者全力以赴,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东周时,四大刺客之一豫让,为报智伯赏识之义,伏桥如厕,吞炭漆身,多次刺杀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三国时,韬光养晦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之情,辅佐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明代时,大学者方孝孺,为报建文帝知遇之恩,为建文哭丧,顶撞成祖朱棣,被诛灭十族,始终不屈。这都是赏识的力量!更是赏识创造的奇迹!

赏识者,在有意无意间给予对方欣赏、信任、鼓励和接纳,而被赏识者,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心存感恩,投桃报李,倾心付出。于是,欣赏造就了情感的双向奔赴,既为团队积蓄、充实了力量,又让一个团队更团结,更有温度,更有爆发力。

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是自然的法则。也唯有在竞争中,才能够激发斗志,积累经验,让人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断进取,不断完善。于是胜出者会更优秀,被淘汰者也会更奋然前行。

众所周知,将青蛙放于温水中,舒适温暖的环境,只会让青蛙没了斗志,少了激情,丢了初心,安乐至死。中国也有句养生俗语:三分饥,三分寒。正因为有了饥寒的存在,机体才有了对抗的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战胜饥寒的本能,身体反而更健康。还有奥林匹克精神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历年来不知有多少选手为实现这个目标,你追我赶,超越极限,打破记录,战胜对手,证明自己。

如果选拔者能够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氛围,给被选拔者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那么在这个舞台上亦会因竞争激烈而人才辈出,百花齐放。 又何愁不能甄别和选拔出最优秀的那一个呢?

所以,铨选人才,不必求全责备,多一点欣赏,多一些等待,稚嫩独木也可还你整片森林。筛选良将,务要搭建平台,任其展示,凭他竞争,囊中之锥亦可于众脱颖而出。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谈到了2022年大型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新导师廖昌永盲选学员策略的改变:前两期,在等待观望中只收获了一名学员;第三期他频繁转身,迅速凑齐六强。他采用这种战术的出发点有二:有的学员可能因为紧张,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战队满员,继续抢学员可以触发抢位战,能筛选出更优秀的学员。第二段提示语“这种战术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将作文的话题锁定在这种战术上。这种战术的两个出发点,环环相扣,很值得琢磨。盲选时“只要有上升空间的就拍灯”,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因为紧张而没有很好地发挥出自己水平的学员选入战队,他们都是潜力股,随着心绪的平定和参赛经验的丰富,可以使战队在后期的竞技中有巨大的爆发力。而满员之后继续抢学员,又可以触发抢位战,学员在抢位的过程中互相竞争,各显身手,又给导师创造了继续甄别选择的机会,从而筛选出更优秀的学员。由此考生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问题:从选拔者的角度来说,选拔人才或优秀者时,不必求全责备,追求完美,而应该看到人才或优秀者上升的空间和可能;同时也应该让被选拔出来的人才或优秀者之间形成竞争的态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斗志,这样就更有利于集体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被选拔者的角度来说,一次的发挥失常或展示才华不充分,并不能一举定乾坤,要明白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同时,也要善于抓住一次又一次的竞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激励自己,逐渐完善自己,从而让自己能崭露头角,脱颖而出。推而广之来思考,看待一个人,不要一锤定音,而要看到他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假以时日,他可能会有更棒的表现和成绩;同样,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要不惧怕对手,勇敢面对各种考验,主动迎接各种挑战和竞争,胜不骄,败不馁,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为自己赢得更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机会。

从“启示”“思考”等词来看,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立意,运用层进式结构,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选拔一个人才,这样做的价值和意义何在。也可以从个人的角度立意,运用层进式结构,谈一个人如何面对尚显幼稚的自己,如何面对各种各样激烈的竞争,如何在竞争中让自己脱颖而出。

7.(2022甘肃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在他看来,审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懂得审美是幸福的源泉。

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说:“现实很骨感,我们的生活‘三点一线’,哪有美感可言?”也有的同学说:“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无论学习多忙,我都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还有的同学说:“追求美是一种小资情调,而且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是中学生,首先要想好一日三餐!”

结合材料内容,请你以高三学生的身份,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循生活美学,绘幸福人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循生活美学,绘幸福人生”。

“美”并不囿于外形的靓丽美,“美”可以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恬淡心境,可以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自然雅致,还可以是“读书万卷,行万里路”的伟大心志……美是博大的,追求美,你我皆可为之。

吴冠中曾言:“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在他眼中,审美是生活方式,懂得审美是幸福生活的源泉,我深以为然。审美,审自然之美,可以让我们体悟自然的宏大包容,珍惜万物生灵;审美,审生活之美,可以让我们发掘匿于表象后的生命本质与人间真情,用更加幸福的姿态绘人生画卷。当学会用欣赏美的眼光注视万事万物,阴霾亦会消散,生命芳华盛绽。

有同学认为“现实很骨感”,追求美是小资情调,作为高三学生,美是奢侈的。我不以为然,即使生活“三点一线”,美亦融于其中。你看清晨披在肩头的温软阳光,用金色光辉伴你成长,这难道不是美吗?你看同学们亲切友好的交流,老师慈祥温柔的目光,这难道不是美吗?当你投身学习,专注解题,将知识谱写在答卷上,对未来展望,这也是美!这些美无法用金钱衡量,他们与生命同在,让人生摇曳生姿。

当然,追求美并不是只力求外形之美,而是用善于发掘生命亮色的眼去寻日常的幸福,寻周遭的“小确幸”,当你能从一花一木,一草一树,一人一事找到美丽,人生将时刻充满丰盛的阳光与甜蜜的雨露。追求美,也是追求幸福的真谛,众生皆苦,生活藏鲜,当能够让审美成为习惯,幸福就会时时刻刻与你相伴。

高三学生学业繁重,常常是负重前行。当拥有审美的能力,我坚信会给劳累艰辛的高三生活带来幸福与享受,从而更好地在人生路上前进。

不妨从现在做起,停下口中的抱怨,摒弃烦躁的思想情绪,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周遭的寻常景、平常事,发掘生命的甜美,让幸福之花在人生画卷上盛绽。我坚信,国家需要的人才也定是有审美之心的人,当审美成为你的生活方式,没有阴霾,可以遮蔽你的前行大道!让我们一起循生活美学,绘幸福人生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这个作文材料由两段话组成,核心概念是“审美”,旨在让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学会审美。第一段话以吴冠中的名言提醒学生,“美”比“知识”更重要,进而说明审美的实质和懂得审美的意义;要求考生围绕“懂得审美”进行阐释与分析。第二段话是三个同学有关审美的观点:第一个是“学习生活无美感论”,事实上,学习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本身就是一种美。遑论神秘浩瀚的知识海洋、丰富多彩的校园风光,个性各异的亲人、老师、同学等审美对象。“学习生活无美感论”实际上是忽视了审美主体对美感的挖掘和追求。第二个是“打扮就是审美论”,这是对审美理解的狭隘化。诚然,审美与个人打扮有共同的部分,但个人打扮只是审美的一部分,审美要比外在形象更深广,更有精神力量。第三个是“向美乃小资情调论”,审美需要生活的仪式感,因为审美需要生活的“小确幸”,审美需要关注生活细节,审美需要优雅地生活。小资情调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品位、思想水准和艺术鉴赏能力的人具有的生活态度;相对而言,小资情调更需要花费与开销,而审美只是需要生活的仪式感,而仪式感并不需要过多的花费与开销。这个观点过于注重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而忽略了审美思想与浪漫主义,因而需要考生进行深度分析、仔细比较和理性判断。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这三个观点属于“不懂审美”的错误或片面的认识。这三句话是命题者给写作者提供的写作靶的,写作者需要对这三个同学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甄别、取舍,理性判断,辨识真伪,阐明理由。“审美”只是一个写作场域,只是涉及“审美”还很不够,还需要深入精准审题,思维内向聚焦,找出核心立意,进而写得精深。我们可以思考,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学会审美,是对传统德智体教育的必要补充,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部分,懂得审美,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和格局。而且,青少年的世界里应该有童话歌谣,有大自然的云彩、花朵、鸟叫、虫鸣,有动人的音符,有丰富的颜色。所以,这道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既谈审美的价值与意义,并倡议大家端正审美态度,学会审美;也能针对不懂得审美的认识进行理性判断,辨识真伪,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当属最佳立意。材料要求是写一篇演讲稿,自然要有演讲稿的格式规范。顶格写称谓语,如“亲爱的同学”;换行空两格后要有问候语,比如“大家好”。第一段往往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身份,并说明演讲的主题。而演讲的最后一段往往要加上致谢,比如“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美以修身,美以养性。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诠释“美”的内涵——美以修身,美以养性;接着列举有的同学窄化美的定义,将美等同于外在的“入时打扮”和所谓的追求潮流等例子指出错误的审美认识的实质是虚荣和浮夸,压根儿谈不上任何美感;然后列举以铜为镜而正衣冠之美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理趣之谈的例子论证审美在修身、养性两个方面的正确做法;最后结合现实总结全文,升华主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亦将以古人之光照耀我们的审美世界。不必以生活毫无美感为借口而放弃自身修养的提高,方能美以修身,美以养性。

8.(2022全国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母亲节给母亲洗脚,父亲节给父亲写感恩卡,教师节短信给教师美好祝福。洗脚、感恩、送祝福……我们不该只在节日那天去展现这种“仪式”,因为它只是一种外在形式。真正重要的还是我们心中的那份真、善、美。

生日送祝福、国旗下讲话,我们在日常的仪式里表达情感;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我们在节日的仪式里传承文化。有人说,生活需要仪式感。有了仪式,这一天与其他日子便不同;有了仪式,这一刻与其他时刻便不同。

读了上述材料,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生活点滴,“仪”味相随

90后李翔宇用报名参加线上迷你马拉松挑战赛的方式给枯燥的跑步注入仪式感,因为外在的形式承载内心的重量,有仪式感,生活才过得美好而精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一个形于外的细节都绽放着内在的馥郁。祭拜祖先有仪式,毕业典礼有仪式,就连买一本新的笔记本,郑重地写下第一行字,也可算一种仪式。享受生活,“仪式”是一味不可或缺的调味剂。

体验仪式,感受生活。

张爱玲曾说:“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的生命的每一天。”古有“沐浴焚香,抚琴赏菊”,今有作家严歌苓居家打扮梳妆,为平淡如水的生活加点蜜糖。那物质条件极度匮乏却每周都要认真举行升旗仪式的学校都深谙仪式感对生活的重要性。人生成长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仪式,诞生礼、成人礼,男子成年要行冠礼,女子成年要行笄礼。可见,仪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平淡,可以用仪式感点缀;生活忙碌,可以用仪式感润滑。

心行兼容,诗意生活。

仪式感是琐碎平庸的日子里的心灵慰藉。它不适合公之于众,那可能会扭曲初心,但会悄悄现身在品茗,在午后等等悠闲时光中,给有心人以惊喜。这种愉悦感,同时也伴随着庄重严肃之举,仪式感深沉,而流露于行,成为庄严肃穆的仪式,又通过仪式加深记忆和仪式感。

如果没有仪式举行,即使我们心怀仪式感也难有深刻印象。所以,仪式不仅仅是化于内心的信义,更是外表于行的举止。“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诗意生活需从心出发,心怀仪式感,才能开出一路繁花,以增添乐趣,以温柔岁月。

继往开来,焕新生活。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典,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阅兵式的“仪式感”,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以此形式展现泱泱中华高度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人们强烈的共鸣之感,为爱国之心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突出其在“形式”背后的内容。内容好比是藏在信筏里的繁花,如果信筏泛黄陈旧,又有何人愿意去拆封呢?唯有借以“形式”的装饰,使其焕然一新,才可绽放内容本身的光辉。

仪式仿若一道璀璨星光,照亮黑夜里麻木的心,优雅点缀诗意生活,拨云见日,迎接阳光。“仪”味相随,最为诗意。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写作时首先要分析材料的含义。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材料的话题核心为“仪式感”。对于生活中的仪式感,既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还可以辩证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仪式,是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同学们都有亲身体验,如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成人礼仪式、运动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等。仪式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无处不在,形式多样。根据以上对仪式的理解,我们可以思考,认真对待生活、重视平凡事情是一种仪式。仪式体现了感恩、敬畏、责任;仪式是尊重生活、热爱生活的具体表现;仪式是端正生活的态度、是摆脱懒惰慵懒的心态。平常生活中的“仪式”也会给我们带来愉悦。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可以是情人节时,精心为爱人准备一份简单的小礼物……平常的小事带点“仪式”去做,便充满了精致的情怀,并且可以对抗我们的消极情绪,诸如散乱、无序、慵懒、沮丧……在一个充满仪式的家庭长大的小孩,未来一定是充满幸福感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思考,当前不少人和单位借助各类仪式谋取额外的利益,比如政绩、利润、名声,使得仪式原本具有的文化内涵被削弱、疏离,以致消失。还有些仪式仅仅成了外在形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综上所述,考生能围绕仪式、仪式感谈论,或者就某个具体的涉及仪式和仪式感的事例展开思考,有所分析阐述,就是符合题意的。当然,最切合题意的是分析仪式与形式的关系,注意区别仪式与形式主义,有辩证的深入的思考,这样的立意才有深刻性和全面性。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生活需要仪式感。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其次列举福楼拜的例子论证仪式感的背后是敬畏;然后列举李嘉诚的例子论证仪式感的背后是认真;再次列举各种大小场合都离不开仪式,论证仪式感的背后是使命;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我们需要仪式感。还可以做一点辩证分析,仪式毕竟是外在形式,仪式的内涵才是仪式感的灵魂。

 

侯晓旭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3年高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3届高考作文最新素材:《人民日报》60金句名言
下一篇:《登泰山记》学案(教师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