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1188
标签:
教师随笔
漫步诗苑话玉盘--漫笔古人咏月诗词
作者:hbgy@chinese.com
在静谧澄碧的深邃天幕上,一轮皎洁的明月照彻大地;或是在沉寂深湛的夜空,一弯新月泻出淡淡的青辉。此时,我们举目辽阔的夜空,无限的感慨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此景此情,古往今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想和情思啊!如轮如盘的圆月,似梦似幻的月宫,她无时不触动人们的心弦,张开诗人幻想的翅膀,历代诗人指月为题,吟咏出多少令人一唱三叹的名篇佳句啊!他们或是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什。
让我们一起到中国古代诗词的花园里去漫步,共同来拾取古人咏月的感觉和理趣。首先,我们推开唐代大花园的门,看看诗仙李白对"玉盘"是否情有独钟。
啊,李白咏月的诗可不少,流传最广的当推《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人胸中郁结着难以言说的悲愤,在花间独酌独吟,求得一时的宁静与慰藉。花间月下,美酒佳肴,看起来自得其乐,然而内心却无限凄凉;诗中塑造了诗人飘逸不群的形象,结尾两句格调陡起,显示了高洁的品格、孤傲的情怀。《唐宋诗醇》评曰:"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他的另一首七言古风《把酒问月》寓意深广,表现了诗人对宇宙、历史及人生诸问题的深刻思考: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诗的开篇基调定得很高,接着描绘了月亮绰约多姿、皎洁而又神秘的形象,若隐若现,优美朦胧,而意境拓展,超凡脱欲。诗人从困惑于宇宙之谜,写到人生失意和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显示了孤高出尘的襟怀。
无独有偶。唐代,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的张若虚,他写的《春江花月夜》,堪与李白的《把酒问月》媲美。你听: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是一首被誉为"孤篇横绝"的古诗。春江月夜的美,深挚动人的情,对人生的哲理思索,都浑然无迹地融入诗情浓郁的意境里。这首诗语言清新流畅,音节婉转浏亮,情思浓烈感人,写景摇曳生姿,题旨极富哲理,意境完美无瑕。
全诗36句,4句一转韵,9韵自然成段。从全诗的艺术结构和描写层次来看,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诗的开始8句,写春江月夜清丽明净之美,点出诗题中的春、江、月、花、夜,自然流畅,毫无斧凿之痕;第二层从"江天一色无纤尘"到"但见长江送流水"8句,是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一无法回答的问题,就是由眼前的感受进入无限时间和空间的思索,是在探索宇宙和人生的开端,进而体察宇宙无穷,社会人生世代相传延续无尽的哲理。但人生易老,江月不变,这里又有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感悟与慨叹。最后20句为第三层。由无限的时空思索,回到春江月夜中。诗人着力描写了月光下思妇缠绵悠长的相思,梦中的深长忆念,音书断绝的感伤。游子思妇.终竟天各一方,相忆而不能相聚,最后只能把相思离别的伤感与怅惘,洒落在西沉明月余晖斜照的江树上,显得余味无穷,情韵悠然。
当我们迈进宋代这座大花园时,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首先映入眼帘,这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堪称咏月绝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之夜,望月生情,从问月到月下起舞,到人事离合,全词贯注着旷达的胸襟、开阔的情怀和对亲人的美好祝愿。明月是团圆的象征,远离家园望月,便会产生乡思亲情。苏轼还有诗《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对着皎洁的明月,苏轼首先为我们描绘了"玉盘"的美,进而由"玉盘"产生了对人生的思考。
苏轼曾经别出心裁地写弯月,如词《菩萨蛮》:"画檐初挂弯弯月,孤光未满先忧缺;遥认玉帘钩,天孙梳洗楼。"作者不从正面描写,而运用丰富的想像,充满浪漫主义的情致,格调高雅,意境优美。
展开全文阅读
欧阳修的词《望江南》,则换了一个角度来写月,清新优美而精巧,别有韵味:
江南月,如镜复如钩。
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
陆游笔下"月"的形象,就因诗人感受的不同而千变万化。如《十月十四夜月终夜如昼》:
月从海东来,径尺熔银盘。
西行到峨嵋,玉宇万里宽。
还有《十二月三日夜桥上看月》:
常时新月有无间,今夕清晖抵半环。
《舟中对月》:
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伦月。
陆游感受的"独特"、感受的"新",决定了诗的形象的新颖性。
千百年来,诗人们对明月、新月倾注了多少感情去歌咏她!
情由景生,景由情变。人心好,景色美;人心灰暗,景也灰暗。景色自在人心中!同对一样的月亮,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环境,各有不同的感受,都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来,绘景寓情,便有不同的吟月诗词。
2001年5月30日夜草于深圳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中学 E-mail:hbgy@chinese.com
标签:
教师随笔
漫步诗苑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浅谈香菱的咏月诗
下一篇:
水凌君折月诗词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