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27  2024-02-04
标签:备课资料 高二备课资料
高一语文必修(上)(下)2024年学考背诵篇目汇总
 本文档为2024年寒假背诵作业,请家长自行打印。寒假期间,孩子每天背诵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请家长做好监督工作。

      【必修(上)学考背诵篇目】

      《芣苢》《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

      【必修(下)学考背诵篇目】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登岳阳楼》《念奴娇过洞庭》《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游园(皂罗袍)》

      注:以上篇目背诵熟练后,再做下面练习。

      必修(上)理解性默写

      《芣苢》

      1.《芣苢》一诗出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起首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

      3.《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4.《芣苢》中,写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5.《芣苢》中,描写女子顺着茎成把采取车前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6.《芣苢》中,描写女子用衣襟兜住采摘车前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7.《芣苢》中,描写女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装车前草回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8.《诗经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其中,由“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由“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参考答案

      1.采采芣苢  薄言采之  2.薄言掇之  薄言捋之  

      3.薄言袺之  薄言襭之  4.采采芣苢  薄言掇之   

      5.采采芣苢  薄言捋之  6.采采芣苢  薄言袺之  

      7.采采芣苢  薄言撷之  8.薄言掇之  薄言捋之  薄言袺之  薄言襭之  

      《梦游天姥吟留别》

      1.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诗人看来,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7.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月”烘托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梦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10.《梦游天姥吟留別》中,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人梦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南朝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清澈、猿啼凄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全文阅读
      1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写仙境的石门訇然打开,放眼望去,天空广阔,不见边际,在日月光辉的照耀下,金银筑成的楼台发出夺目的光彩。

      15.当不愿意低三下四去侍奉权贵的时候,许多有志之士往往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16.—些古典诗词都曾流露出某种消极情绪。当感到失落,想发泄内心的愁苦时,我们可以吟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李白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9.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和“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0.《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

      2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穿着的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4.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5.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6.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7.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8.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9.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10.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11.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12.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13.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14.洞天石扉  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1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16.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1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18.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19.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20.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2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22.虎鼓瑟兮鸾回车  

      2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短歌行》

      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的彷徨之情。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诗人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5.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6.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7.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

      8.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怀与抱负:《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体现了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

      9.(原创题)歌曲《我们的新时代》中,歌词“天下归心相拥第一百个春天”,“天下归心”用的是曹操《短歌行》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

      10.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唐代立学家刘禹锡《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北则灵”这一千古名句。

      1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


展开余文
      1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1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明月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14.曹操《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句子来表现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曹操《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礼贤下士,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7.《短歌行》中,引用修辞表明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8.《短歌行》中,曹操以周公自比,表现自己想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9.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短歌行》中劝说那些有才能的人赶快择主而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1.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2.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3.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4.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5.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6.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7.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8.周公吐哺    

      9.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10.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11.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12.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13.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14.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15.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16.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17.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18.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19.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0.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21.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

      1.《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描绘的是田园风光,其诗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7.《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8.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归园田居(其一)》中揭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0.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草屋屋后房前优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鸟、鱼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鸡狗的叫声,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1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手法写出诗人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16.《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7.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

      18.《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归园田居(其一)》揭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2.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3.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4.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5.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6.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7.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8.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9.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10.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11.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12.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13.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14.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15.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16.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17.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18.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19.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中对此进行直接描述的两句是:“              ,             。”

      2.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展开余文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秋天落叶飘摇的悲凉之景,“______________”一句则直述自己身体不好还孤身登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5.杜甫《登高》中抓住“猿”“鸟”等意象描写夔州秋天景色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也蕴含着要与命运进行抗争的精神。

      7.夔州一向以猿多著称,峡口以风大闻名,杜甫在《登高》中体现这一特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落叶”是秋的典型特征,在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落叶纷纷的壮阔秋景。

      9.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诗句中的句子是:“             ,             。”

      10.《登高》中写杜甫一生坎坷,晚年也很艰难,生活困苦,身体多病,所以只好戒酒的句子是:“              ,             。”

      参考答案

      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无边落木萧萧下  百年多病独登台  

      4.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5.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6.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7.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8.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9.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10.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念奴娇赤壁怀古》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千百年来,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淘洗干净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情写赤壁的险要地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不同方面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刻画,“_________________”以婚事衬托其少年得意;“_________________”写其装束,表现了他的儒雅风度。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8.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美女衬托英雄人物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有儒将风度,且指挥若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1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感慨人生的短暂,情不自禁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1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中都有对英雄人物的精彩描绘: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具体描写赤壁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 _________。

      1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1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小乔刚刚和周瑜结婚,周瑜意气风发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头发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2.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4.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  

      5.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6.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7.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8.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9.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10.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11.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1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13.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14.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15.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16.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17.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18.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19.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20.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千古江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起笔便抒发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登临京口北固亭,想起英雄人物刘寄奴,发出对他北伐赫赫战功赞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比,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辛弃疾一生立志收复中原,可惜朝廷早已将他遗忘,他只好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7.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起刘裕挥师北伐、收复中原故土的历史事实,把其形象地概括为振奋人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们已忘却战败的历史,最为沉痛。

      9.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强大气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对东吴繁华、孙权业绩已随历史而去的感慨。

      1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

      15.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庙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战败的耻辱。

      1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千古江山英雄  无觅孙仲谋处  

      3.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4.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5.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6.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7.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8.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9.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0.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11.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12.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14.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15.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16.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声声慢》

      1.《声声慢》中开头有七组叠词,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写愁,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乐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这七组叠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中写词人晚年愁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词人满心皆愁,酒入愁肠愁更愁。

      3.《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述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了词人不能自抑的凄苦。

      4.《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身世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如何是一个愁字能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

      5.古代诗词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点点滴滴”用梧桐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6.李清照《声声慢》中,词人用傍晚时分,雨打树叶来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声声慢》中连用叠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声声慢》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10.在《声声慢》中,李清照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2.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3.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4.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5.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6.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7.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8.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9.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10.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琵琶行》

      1.《琵琶行》一诗的开头,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以鸟啼和泉声来比喻琵琶乐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描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惨淡的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琵琶女名噪一时,众多纨绔子弟争相追捧。

      8.《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在调弦校音时虽曲调未成但深情已露,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琵琶行并序》中,写诗人谪居浔阳时,无论是在江花盛开的春日,还是在月色美好的秋夜,只能独自一人喝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琵琶行并序》中,写独守空船的琵琶女梦到往事,泪流不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环境的寂静衬托出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12.《琵琶行并序》中,诗人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时旋律的变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曲调的婉转流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乐声的激越雄壮,用“______________”形容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

      13.《琵琶行并序》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由琵琶声想到珠玉声,这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5.《琵琶行并序》中,借明月和寒水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果想表达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我们可以吟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也可以吟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朱自清《松堂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如果换用诗句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听了诗人的话后,所弹曲调一改前风,使得“_______”,后文用“座中泣下谁最多”的疑问,将诗人与他人对比,一句“_______”尽显其悲伤凄切。

      19.(全国卷Ⅲ)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人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20.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对听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侧面表现了琵琶乐的巨大魅力。

      2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琵琶曲由婉转流利,变得缓慢滞涩。

      2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呈现了琵琶女弹琵琶的几种手法和弹奏的曲目。

      23.诗中生动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中旋律的变化,其中用“_______”描绘曲调的婉转悠扬;用“_____,_________”比喻突然发出的乐声的雄壮激越;用“_____”比喻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于暂时停了下来。

      参考答案

      1.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2.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4.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5.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6.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7.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8.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9.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10.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11.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12.间关莺语花底滑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冰泉冷涩弦凝绝  

      13.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14.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15.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16.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17.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18.满座重闻皆掩泣  江州司马青衫湿  

      19.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20.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21.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22.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23.间关莺语花底滑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冰泉冷涩弦凝绝  

      《劝学》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出君子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7.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思想。

      8.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须“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13.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

      1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18.《荀子劝学》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参考答案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4.(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5.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6.学不可以已  

      7.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8.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10.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1.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12.学不可以已  

      13.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1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5.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16.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1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18.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师说》

      1.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提出择师的标准,不应该看身份的高低贵贱,也不应该看年龄的长幼,正面表明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3.韩愈在《师说》中推崇从师的优良学风,其中总结全文,并点明写作《师说》的直接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5.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慨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师说》中阐述从师必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师说》中提出的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说明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11.《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12.《师说》中,韩愈把为子择师和自身耻于从师两种情形进行对比之后,表明自己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3.《师说》一文,论证思路严密,语言简洁生动,“______,______”两句简练地概括出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荒谬心态。

      14.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______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___________”。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圣益圣,愚益愚”。

      15.《师说》中,韩愈表明自己写作本文的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教师,是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是人之精神、灵魂的塑造者。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7.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就要去请教、学习,如果有疑惑且不跟从老师学习,就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 

      18.在《师说》中,韩愈对人生而有惑却不求解决之道,从而产生的严重后果进行阐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师说》中,韩愈盛赞百工互相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作者写作这篇文章送给朋友的原因。

      21.韩愈的《师说》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2.《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师说》中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师说》中表达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参考答案

      1.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3.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4.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5.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6.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8.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9.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0.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11.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12.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1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14.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15.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16.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7.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18.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1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20.余嘉其能行古道  

      2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23.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24.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赤壁赋》

      1.《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气弥漫,水的光色与天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描写曹军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盛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嫠妇听到箫声的反应来表现箫声凄切、委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8.《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其思慕“美人”而不得的迷惘惆怅之情。

      9.《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紧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

      10.《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13.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出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与天相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盛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赤壁赋》中慨叹“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嫠妇听到箫声的反应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赤壁赋》中,苏轼运用一系列比喻形容洞箫声,描写听者感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1.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赤壁赋》中,苏轼写泛舟赤壁,如同架风飞行,飘然欲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中的这几句话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2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从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26.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现泛舟的快乐,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27.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之后,舰船连绵、旗帜遮天的景象。

      28.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29.苏轼《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0.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表明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则万物时刻都在变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2.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4.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7.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8.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9.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10.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1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12.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13.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4.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15.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16.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17.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18.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19.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20.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2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23.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24.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25.徘徊于斗牛之间  

      26.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27.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28.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9.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0.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登泰山记》

      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作者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

      3.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

      4.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学问考据,《登泰山记》中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东西南北方位距离等无不言之确凿。例如,作者写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里,_______,__________。

      6.《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__________, ____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8.《登泰山记》中作者写日出过程中天边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9.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学问考据,《登泰山记》中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东西南北方位距离等无不言之确凿。例如,作者写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12.《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天门之后看到的景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3.《登泰山记》中作者对天门攀登之艰难进行描绘的句子是:“道中迷雾冰滑,___________________”。

      14.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或得日或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

      16.《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日出前,天边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色。

      17.《登泰山记》中用博戏的掷具形容所见到的山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风尘仆仆、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心情。

      19.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

      20.在《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写出了太阳从东海中升起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具有无比震撼的美。

      22.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______________”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参考答案

      1.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2.望晚日照城郭  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3.大风扬积雪击面  

      4.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5.道皆砌石为磴  其级七千有余  

      6.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  

      7.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9.道皆砌石为磴  其级七千有余  

      10.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  

      11.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2.望晚日照城郭  汶水、徂徕如画  

      13.磴几不可登  

      14.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15.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16.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17.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山也

      18.自京师乘风雪  历齐河、长清

      19.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20.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21.正赤如丹  下有红光  动摇承之

      22.大风扬积雪击面 

      必修(下)理解性默写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1、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为打消弟子在谈论个人志向时的疑虑,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冉有表示,治理一个小国,他用三年时间,“可使足民”;至于礼乐教化则“以俟君子”。

      4、《论话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5、在《论话先进》中,公西华在谈自己的志向之前,先谦虚的说:“非曰能之,愿学焉”。

      6、《论话先进》中的曾晳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唱着歌回去。

      7、《论话先进》中写到孔子听了子路的志向后笑了笑,这是因为他认为“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8、《论话先进》中的曾晳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春服既成”,成人和童子十几人在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吹吹风,然后“咏而归”。

      9、在《论话先进》中,孔子在点评几位弟子的志向时,感慨的说“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可见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谏太宗十思疏》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

      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7、《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8、《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9、《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10、《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两句是: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1、《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12、《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3、《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14、《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帝王要总结“十思”、弘扬九德的句子是: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15、《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自谦的口吻,强调明智之人(帝王)比自己更懂得不积德义不可能安定国家的句子是: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16、《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1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道德不宽厚,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挖根求木茂,堵源求泉流远的句子: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们会各尽其才的句子是: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19、《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0、《谏太宗十思疏》中用“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答司马谏议书》

      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所谓“侵官”之说时,陈述新法经过了朝廷议定,且交付主管部门执行这一事实的句子是:“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来信“生事”之论时,先指出变法的理论根据“举先王之政”,然后阐明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以兴利除弊”。

      5、《答司马谏议书》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两句,回应了司马光在来信中关于“征利”的指责。

      6、在王安石看来,只有拒绝正确的批评,文过饰非才叫拒谏,他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辟邪说,难壬人”,根本算不上拒谏。

      7、《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盘庚迁都之例驳论时,“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两句,论述了从黎民百姓到士大夫都是反对的声音。

      8、《答司马谏议书》中,“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两句,王安石借盘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确认正确,无怨无悔。

      9、《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直指当时北宋政坛士大夫们往往把淡漠国事、附和流俗作为处事良方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0、《答司马谏议书》中,从“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两句,也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11、《答司马谏议书》中,“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两句,开诚布公直接点明二人政见不一及其原因所在。

      1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名实”为论证的立足点,“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两句,强调了名实关系的重要性,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12、《答司马谏议书》中,“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两句,作者从人性的惰怠及士大夫随波逐流的惯性的角度,分析了反对者“汹汹然”的根源。

      1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所不能领教的碌碌无为、墨守陈规思想是,“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

      《阿房宫赋》

      1、杜牧《阿房宫赋》开篇的“六王毕 ,四海一”,写出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气势。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极言阿房宫占地之广,其楼阁之高。

      3、杜牧《阿房宫赋》中的“蜀山兀,阿房出”,交代阿房宫的建成,突出其用材之多和建设之快。

      4、杜牧《阿房宫赋》中的“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描写了阿房宫的建筑走势,表现了其规模之宏大。

      5、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描写了阿房宫中楼阁之密集。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为过渡,巧妙地将对阿房宫的描写由整体外观转到内部的具体建筑。

      7、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形象地描写了阿房宫中廊道曲折、屋檐高耸的景象。

      8、在杜牧的笔下,阿房宫中的建筑“盘盘焉,囷囷焉”,就像蜂房水涡一样。

      9、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形象地描写了阿房宫中的建筑既各依地势而有不同,又相互呼应,成为一个整体。

      10、在《阿房宫赋》中,阿房宫中像“蜂房水涡”一样的建筑极其众多,用杜牧的话说就是“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1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来描写空中的复道。

      1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在描写水上的桥梁时反问道“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表现了它的壮丽神奇。

      13、《阿房宫赋》中的“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通过描写宫中舞蹈时给人的凄冷感觉,从侧面表现宫殿之宏大。

      14、在《阿房宫赋》中,描写人在阿房宫中会迷失方向的句子是: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15、在阿房宫中,即使同一天里的同一座宫殿气候也会不同,这是因为宫女们在其中唱歌时,会让人感觉“春光融融”,而她们在里边舞袖飘飘地跳舞,又会让人感觉“风雨凄凄”。

      16、《阿房宫赋》中的“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用比喻的方式描写阿房宫中的女子打开妆镜时的景象,极言其人数之众。

      17、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阿房宫中的宫人是被掳掠来的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1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示,六国灭亡后,其王侯的宫妃、女儿和孙女只能离开故国,“辇来于秦”,且每天要“朝歌夜弦”,成为阿房宫中的宫人。

      1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明星荧荧”比喻阿房宫中的宫人早晨梳妆打扮时打开妆镜的情景,用“绿云扰扰”比喻她们梳理鬟发时的情景。

      2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阿房宫中的宫人早晨梳妆打扮时的情景,她们倒掉洗脸水后,就会出现“渭流涨腻”的景象;她们焚香熏衣时,就会出现“烟斜雾横”的景象。

      2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描写阿房宫中的宫人经过一番梳妆打扮后娇柔美丽的姿态。

      2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描写阿房宫中的宫人听到皇帝车辇远去的声音而怅然若失的情态。

      2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描写阿房宫中的宫人打扮好后渴盼得到皇帝宠幸的情态。

      2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六国王宫中收藏的珍宝是其统治者经过不知多少代多少年“摽掠其人”,才能够“倚叠如山”的。

      25、《阿房宫赋》中,杜牧沉痛地写道“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这既表现了一些宫人渴望见秦皇一面而不能的悲惨,更是夸张地写出阿房宫宫人之多。

      2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六国统治者经过“几世几年”从百姓那里抢来的珍宝因国亡而“ 一旦不能有”,就只能又被掳掠到阿房宫中。

      27、《阿房宫赋》中,杜牧在极力描写了秦皇荒淫奢靡的生活后,先用“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阐述人心相通的道理,再进一步指出老百姓也有和秦皇相同的心理。

      28、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这是告诫统治者要汲取秦的教训,不能自己享乐而不顾念百姓。

      29、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斥责秦的统治者对百姓毫无限度地搜刮,自己却挥霍无度的句子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0、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正是因为秦的统治让天下的百姓“不敢言而敢怒”,才使阿房宫有了“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果。

      31、杜牧《阿房宫赋》中的“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把秦皇享乐时的乐声与百姓的市井语言进行对比,突出秦皇只顾自己享乐而不知顾惜百姓。

      3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写阿房宫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句子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3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一系列对比突出秦皇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惜百姓的行为,其中,他用“负栋之柱”与耕田的农夫对比,用“架梁之椽”与机上的织女对比。

      34、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一系列对比突出秦皇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惜百姓的行为,他夸张地说,阿房宫屋顶上的瓦缝“多于周身之帛缕 ”,阿房宫中的栏杆“ 多于九土之城郭”。

      35、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告诫后世统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36、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灭掉六国的是六国的统治者,“非秦也”;使秦灭族的是秦的统治者,“非天下也”。

      37、在《阿房宫赋》一文的结尾,杜牧感叹道,如果六国统治者能够各自爱惜本国百姓,“则足以拒秦”;如果秦的统治者能爱惜六国百姓,“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8、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揭示秦始皇失去民心而不自知的心理状态。

      39、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描写秦的统治者对从六国抢来的珍宝的使用情况,表现其生活的奢靡。

      《六国论》

      1、在《六国论》中,苏洵就“弊在赂秦”的观点可能引发的疑问而设问:“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六国论》中,苏洵在指出六国赂秦导致灭亡的原因之前,先从反面指出六国的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

      3、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中没有赂秦的国家是因为赂秦者而灭亡的,他的理由“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4、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后,紧接着从赂秦者的角度对其进行阐释的句子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5、苏洵在《六国论》中比较了秦获得土地和诸侯失去土地的方式后,得出了“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本来就不在于战的结论。

      6、苏洵《六国论》中表示,哪怕是尺寸之地,也是先祖们经过“暴霜露,斩荆棘”获得的,极其不易。

      7、苏洵在《六国论》指出“诸侯之地有限,而暴秦之欲无厌”,所以诸侯奉送给秦的土地越多,秦对诸侯的侵犯就越厉害。

      8、在《六国论》中,苏洵引用古人之语指出,以地事秦的行为就像抱着柴草来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9、在《六国论》中,苏洵指出诸侯的子孙对先辈辛苦开辟的土地毫不珍惜,将之“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10、苏洵《六国论》中具体表现秦对诸侯之地贪婪无厌的句子是: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11、苏洵认为战国时燕国的灭亡与其采用的刺秦策略有很大关系,他在《六国论》中说“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2、苏洵《六国论》认为,齐国采用“与赢而不助五国”的错误策略,五国灭亡后,“齐亦不免矣”。

      13、苏洵《六国论》中论证赂秦之弊时引用古人之语说“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如果柴草烧不完,火就不会熄灭。

      14、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燕国不以地赂秦,因此“虽小国而后亡”,后因太子丹采用了刺秦的错误策略,“始速祸焉”。

      15、苏洵《六国论》认为,燕赵处在其它诸侯国几乎全部被消灭的时候,智谋和国力孤危,因此两国“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16、苏洵《六国论》中假设,六国若都能采取正确的策略,那么“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许还不可轻易估量。

      17、在《六国论》中,苏洵感慨道,六国若能用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用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合力抗秦,则秦国也会担心地吃饭也难以下咽。

      18、苏洵在《六国论》中假设,六国若能采用正确策略合力抗秦,那么“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他为六国有这样好的形势,却“为秦人及威之所劫”,导致国力日渐削弱乃至灭亡而悲叹。

      19、在《六国论》的结尾,苏洵用假设的方式警告宋朝统治者“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那就连六国都不如了。

      《登岳阳楼》

      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4、《登岳阳楼》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5、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登岳阳楼》其一中表现诗人愤懑之情的语句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7、《登岳阳楼》中虚实结合,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句子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8、《登岳阳楼》中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可以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媲美的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桂枝香金陵怀古》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5、《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直接抒情,追怀往事,抒写对前人吊古、怀古不满之情的诗句是: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6、《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念奴娇过洞庭》

      1、 《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2、 《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写招待客人时,自己舀尽西江的水,用北斗星做酒器的两个句子是:尽挹西江,细斟北斗。

      3、《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 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子是: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4、《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5、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也有类似的句子是: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6、《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词句是: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7、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游园(皂罗袍)》

      1、《游园(皂罗袍)》开头两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2、《游园(皂罗袍)》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

      3、《游园(皂罗袍)》中以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而略带迷惘色彩的画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游园(皂罗袍)》中“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一句,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这样的呼声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侯晓旭

标签:备课资料 高二备课资料 高一语文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4年1月浙江省各地高三期末考语文作文题汇总
下一篇:2024寒假高三语文材料作文审题专练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