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15  2024-04-03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4高考语文二元思辨性处世的示弱与示强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为人处世中示强还是示弱,是一种谋略,更是一种生存之道。《曾国藩家书》中说,见强示强,见弱示弱。可见凡事没有定论。示强,意味着嫉妒的风险,但同时意味着能够获得在人际交往中的主导地位,获得他人的尊重,因为人都有跟随依附他人的倾向。示弱,能够规避被嫉妒的风险,但可能被视为弱者,从而被欺负,因为人性都有看不起弱者、欺负弱者的倾向。大至国家、民族、社会,小至单位、家庭、个人,都必须处理好这一对矛盾。

      读了上面材料,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800字。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围绕“示强与示弱”的话题,说明示强与示弱和为人处世的关联,引导考生正确处理示强与示弱的关系。

      第一句“为人处世中示强还是示弱,是一种谋略,更是一种生存之道。”小处是说为人处世中要学会选择示强或者示弱,要做到能进能退,能软能刚,能大能小,能弱能强。

      第二句引用曾国藩的话,阐述强与弱的关系,示强还是示弱因对方而变化,遇到强大的对手,自己就会变得比原来强大。遇到弱小的对手,自己就会变得比原来更弱。因为遇到强大的对手,自己的好胜心就会被激发,自己的斗志会更加高昂,即使仍然胜不过对手,但也比原先的自己强大许多。“遇弱则弱”也有比较褒义的理解,意为“遇见弱小的对手会心生恻隐之心,因而表现出的实力比原来弱”或者“遇见弱小的对手,知道对方比自己弱,所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不在对方身上消耗太多”。

      第三句说明示强还是示弱没有定势,需应时而动,因事而定。

      第四句说明示强有弊有利,但利大于弊,从人性的角度强调示强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占据主导地位。

      第五句说明示弱有弊有利,但弊大于利,从人性的角度强调示弱的害处,强调不能因为要规避风险而示弱,反而要懂得示强,才能赢得主动权。

      此处虽是说示强还是示弱的选择,但结合第五句,示强还是示弱可延伸至家国民族社会,如何处理好这对矛盾,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综合以上材料,示强还是示弱,小处关乎单位、家庭、个人的生存之道,大处关乎国家、民族、社会的生存之要。诸如此类“并非绝对关系”的二元作文,示弱与示强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走向绝对化,造成观点走向极端,经不起推敲。示强能赢得尊重,我们就一味地强调示强,其余毫不顾及,显然不对。既然是“并非绝对型”,就要找出一条非常合情合理的东西来,即“我们应该怎么样”,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找其联系存在的条件,找两条线的交汇点。

      示强还是示弱的交汇点就是“变通”。无论是从小处着眼,还是从大处入手,处理好示强还是示弱的矛盾关系,在于我们要随机应变,因时制宜,因势而变。比如,当鸿门宴上,面对强大的项羽,刘邦只能示弱保存实力;当垓下之围,面对穷途末路的项羽,刘邦必得示强追穷寇,至项羽于死地,才能建立大汉政权。当中印边界问题爆发,戍边将士必须要给予强有力的回击,捍卫领土主权不受侵犯。同样,当佩洛西窜台,我国以东部战区的军事行动,来宣示中国的主权不容侵犯。即便是积贫积弱的新中国,面对美军在朝鲜的大肆侵略,中国也未能示弱,反而直面强敌,抗美援朝战争,把美国打回“三八线”。所以见强示强,见弱示弱不失为一种智慧;见强示弱,见弱示强,何尝不是一种谋略。示弱还是示强,不是一成不变的,适当的条件也会有所转化。看考生选择哪一个切入点,依照哪一条思想线索组织材料。这三条,不一定全面做到,突出一点即可让考生的思想篝火明亮起来。

      此题以写议论文为宜,考生在动笔时要注意小处着眼,大处落重墨。可先转述材料以概括引出论点,主体可以有三个方面阐述,一是何时需要示强,二是何时需要示弱,三是如何处理好示强还是示弱的矛盾,注意可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也可适当结合群体及至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发展变化。最后点题与总结升华。

      立意:

      1.做人,既要懂得示弱,更要懂得示强。

      2.示强还是示弱,要学会变通。

      3.示强示弱,不如包容谦卑。

      4.强大者持谦卑之心,不可因力量而跋扈。

      名言警句

      1.自强不息,乃幸运之母。

      2.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3.丈夫之志,能屈能伸。——程允升

      4.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秋。——李白

      5.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杜甫

      6.男儿出门志,不独为谋身。——杜荀鹤

      7.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李隆基


展开全文阅读
      8.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9.若无松柏志,超越不为高。——郭沫若

      10.顽强能引导人们走向幸福。——土耳其

      11.坚强者能在命运之风暴中奋斗。——英国

      12.怎样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爱默生

      13.顽强这就是作家技能的秘密。——杰克伦敦

      14.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孙中山

      15.慷慨丈夫志;铁石豪杰心。——《格言对联》

      16.有志肝胆壮;无私义凛然。——《格言对联》

      17.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要不断努力。——海伦凯勒

      18.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列夫托尔斯泰

      19.你必须在额上流汗,以资获得你的面包。——列夫托尔斯泰

      20.君子敬其在已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荀子

      21.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在思

      22.人生的光荣,不在于永不言败,而在于能够屡扑屡起。——拿破仑

      23.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华特贝基霍

      24.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就能取得胜利。—歌德

      25.苦和甜来自外界,坚强则来自内心,来自一个人的自我努力。——爱因斯坦

      26.谁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歌德

      27.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28.不要容您自己昏睡!趁您还年轻力壮,血气方刚,要永不疲倦地做好事情。——契诃夫

      29.只有强者才懂得斗争;弱者甚至失败都不够资格,而是生来就是被征

      服的。——斯威特切尼

      3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好句好段

      1.示弱是一个大智慧,关键时候故意示弱,避其锋芒,养精蓄锐,蓄势待发,这是古人教给我们的人生经验。

      2.示弱体现了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懂得示弱和求助,也给自己一个沉淀的过程。在利益上示弱,面对利益懂得权衡取舍,拿自己该得的那份,甚至有时候为了避免后患,要舍弃部分自己应该得的利益。

      3.一个人的格局通过示弱得以展现。在面对别人言不由衷的时候,要么违心地迎合他人,让自己内心愧疚;要么与其争论不休,结果伤了和气。这些都不如做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微笑着轻轻飘过。与其与他人喋喋不休地争辩,不如沉默下来积蓄力量,做更意义的事情。

      4.示弱是成熟的生存智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主张,都需要被尊重。作为利益共同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懂得适度谦让,甚至在有些时候要学会适当认输。听取别人有价值的意见,才是合作的前提。示弱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也是心理强大的标志。然而,只有真正成熟的人,才适合一同谋事。

      5.学会提问,把陈述句的观点输出,变成让步别人输出的渠道。在人际交往的交谈中,给别人表达和输出的机会,是示弱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主动示弱,就是给人尊重感的获得,给人爱的获得,给人安全感的获得,最终有了价值感的获得。使对方首先从感情上与你靠近、产生共鸣。这就会为拉近感情联系和问题成功解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强者不是一开始就成为强者,也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挫折乃至失败,至于当众出丑,更是常有的事情。想成为强者,就必须克服这一关。适应坦然地接受当众出丑,否则的话,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出息,什么大事情都做不成,更重要的是,一味害怕和避免出丑,你就会失去许多机会,失去可以展现自我的舞台。

      范文展示:

      青梅煮酒,不逞英雄

      老子在《道德经》有云:“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诚哉斯言!大树挺拔高大,看上去强大无比,却容易被风雨摧折,小草匍匐在地,看起来柔软脆弱,却可以在大风大雨中安然无恙。由此可知,示强是“死之徒”,而示弱是“生之徒”。生而为人,应该以此为鉴,避免示强,学会示弱。

      众所周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一旦事物表现得过于强大,往往就会引人注目,进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元末,红巾军首领刘福通根基未稳,便建国称号,最终招致围攻,实力大减。后起者朱元璋吸取教训,“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通过主动示弱的方式,积蓄实力,最终后来居上,一统天下。由此可知,示强不一定会有“威慑力”,反而可能因过早暴露实力而招致攻击,带来祸患,而示弱能“低调发育”,进而积蓄力量,最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因此,生而为人,应该避免示强,学会示弱。

      个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当年,总设计师在分析国内国外局势后,高瞻远瞩地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方针。这个方针,为我们赢得了和平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让中国逐步崛起,成为了瞩目世界的大国。然而,揆诸当下,有人为中国的实力上升而头脑发热,忘乎所以,甚至声称:“已经天下第二了,还要韬吗?该是我们抖一抖的时候了。”对此,人民网专门发文进行批驳,表示“要摒弃一切大国主义的言论和行动。”换言之,不能因为国力上升而“抖一抖”,应该继续谦虚谨慎,不骄傲,不自满,不示强。

      当然,不示强不等于软弱,韬光养晦更不是毫无底线的退让。不示强,是有了实力而不轻易展示,就算拥有国之利器,也不轻易示人。韬光养晦,是“戢鳞潜翼,思属风云”,即并非不断退让,而是该出手时要出手,力争有作有为。若毫无底线地退让,就丧失了原则,等于懦弱。这样的懦弱,既不是智慧,也不具备弱德之美。真正的智者,当如金庸笔下的扫地僧一般,平常隐匿在藏经阁默默无闻,必要时会一展身手,维护江湖道义,然后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继续韬光养晦,研习更高深的绝世神功。

      行文至此,突然想起了小时候读过的《三国演义》。在“青梅煮酒论英雄”章节里,曹操示强,自逞英雄,表示“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赶快示弱,表示自己怕打雷,听到雷声筷子都拿不稳,不配称作英雄。曹操的示强让自己麻痹大意,而刘备的示弱为自己赢得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愿你我避免示强,学会示弱,不断韬光养晦,积蓄能量,最终如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展开余文
      自强者健,自修者美

      开国领袖曾经说过:“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因为“强者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领袖之意,在于告诫自己以及后来者,无论自己是强是弱,持久的自强与自修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自强者健,自修者美。

      持久自强,坚持锻炼,可以让弱者变强,让强者更强。开国领袖,其实有两个哥哥夭折,他自己幼时也体弱多病。后来他开始锻炼,甚至参加田间劳动,身体日益健康。成年之后,毛更是一年四季游泳,坚持锻炼。所以,虽然屡经磨难与艰辛,但毛以他健康的身体作为保证,带领中国人民走出重重困难,打败国内外无数敌人,创建了伟大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开国领袖还以七十岁的年龄,多次横渡长江,鼓舞了国人。

      一人强而国家强,他之持久不息的锻炼与自强,不但让他自己身体由弱变强,而且让我们的民族由弱变强。强者不自惜,由强变弱;弱者不自悲,由弱变强。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三国英雄数吕布,吕布身材魁梧,体格强壮,武艺高强,曾令天下英雄闻之变色。但是,在徐州被围之后,沉溺酒色,不思自强,最后形容憔悴,落入曹操之手,丧命于白门楼。

      中年刘备,身体状况日渐不佳,他以髀肉复生警醒自己,坚持骑射,强身健体,最终建立蜀汉政权。持久自强,坚持锻炼,不仅使体魄强壮,能使人意更志坚强,使人更有韧性。

      祖逖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立志收复失地,最终收复黄河流域大片土地。体育锻炼的过程,既是让体魄强壮抵御病毒入侵的过程,又是让人意志更加坚定的过程,更是修炼品质的过程。

      锻炼自强,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有志锻炼着必须持之以恒,数年如一日,这样练就了恒心毅力。当然,我们除了通过锻炼造就坚强的体魄,也要通过锻炼修炼成高尚的品质,担当的精神。一个人如果只有健康的身体而没有健康的灵魂,至多是鲁迅笔下无聊的看客。他当年坚持锻炼,自强不息,不仅仅着眼于自己的命运,更是着眼于民族命运,国家的未来。在身体日益健康的同时,他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信念也更加坚定。由此可见,当年伟人既是健身,又是修身。反观当下,不少年轻人不大注意健身,甘当“宅男宅女“。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青少年体质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与之相照应,“躺平”思想也在不少年轻人心中“躺下”。这种双双的“不健康”,难道是偶然的吗?不愿意健身,不仅导致身体素质日渐变差,也会让惰性在思想上日渐“生根”。其贻害之远,岂是三言两语所能说得完的呢?

      为自身计,为国家计,我们必须行动起来,锻炼身体,自强不息,强健体魄,修炼品质。自强者健,自修者美。

      示强与示弱

      在今天的现代语境中,示强和示弱是人们日常语言中最普遍的两个思想。示强是指主动、积极、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来获取自己想要的结果;示弱是指消极、退缩的表达,以此来获得更多的礼貌。

      示强的重要性。示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一个人赢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首先,示强有助于建立自信。当你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别人就会更容易接受你,也会让你觉得更加自信,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其次,示强会让你显得更有力量,当你坚定地表达时,别人会觉得你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并可能会被你所感染。最后,示强会让你受到尊重。在社会中,别人经常会通过你的表达来判断你的能力和性格,若你经常表现的坚定和强烈,那么别人就会把你视为一个有能力和有信心的人,从而给你尊重。

      示弱的重要性。示弱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首先,示弱能促进沟通。当一个人说话时,如果只以示强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另一方可能会感到很受压迫,阻碍良好的沟通;相反,如果一个人适当地示弱,让另一方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促进良好的沟通。其次,示弱有助于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示弱可以让你显得更温和,更礼貌,更容易被接受,这样就可以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将来的合作和共事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示弱也有助于彰显礼仪。如果我们对待他人表现过于强硬,不仅会影响沟通,还会使得我们看起来不讲礼貌,所以示弱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让我们在沟通中切忌失礼,使得我们在保持自身主动性的同时也表现出尊重。

      示强和示弱都是重要的表现形式,它们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它们,既能够在表达自身意愿的同时,又能够在与人交往时体现出礼仪,让我们的沟通更加有效,与他人建立更加融洽的关系。

      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有时候需要示弱,但有时候又需要示强,示弱与示强是人生的两种方式,需要看实际情况,依照具体情况而定,把握好情况再做出决定。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华灯初上,品一茗清茶,指尖滑过《诗经》泛黄的书页,一行古字跳入眼帘:“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是啊,不嫉妒,不贪求,人生方能无往而不利。

      人生是盘调味品,有酸如醋,甜如蜜,咸如盐,辣如椒,各有各的滋味,各有各的用途,合理调配,才能遍尝世间佳肴;但它们不能一股脑儿地兼容,否则便会美味尽失,面目全非。欲望是人性的发条。我们渴望得到一切,却往往对拥有的一切不满。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如同黑洞一样,永无止境,无法填满,如果任其膨胀,必将后患无穷。还记得上世纪叱咤世界胶片、影像市场的霸主——柯达吗?你应该不会忘了那自信大气的广告语:你只要按下按钮,其余的交给我们。可如今按下按钮的越来越多,但交给柯达的事情却越来越少。分析柯达的失败,也许就是因为它过于成功与庞大,以至于沉浸在成功的标准中难以自拔。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柯达太固执地看到自己美丽的羽毛,却缺乏勇气和力量做出断臂求生的战略调整。沾沾自喜于“强大”的迷雾之中,最终一无所有。这是柯达留给我们的教训。

      苏东坡贬居黄州,人生陷入低谷,在此等人生“至弱”之时,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荡舟于赤壁,在浩瀚宇宙间寻得一处绿洲。尽管也会想起曹孟德“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豪情壮举,念叨周公瑾“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英雄霸业,但大师就是大师,转头就是一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多么博大的胸襟和气度!身陷囹圄,修炼内心,又是一片“蓝蓝的天”。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古人云,“纵欲之乐,忧患随焉”,良有以也。顺境之中,贪婪的欲望最终必然会导致毁灭;逆境之时,不抱怨出身,不埋怨运气,踏实勤奋,才是做人真正应该秉持的坚守。

      《围炉夜话》之中说: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姜太公钓鱼,不似常人洒下一把把鱼饵,以期多多益善,若不是信奉“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的不贪求的原则,又怎会得到周文王的青睐从而助西周伐纣灭商立下不朽的功绩?范蠡在勾践大败吴国功成复兴之日毅然弃越奔齐,若不是早已看清勾践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的本性,深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敌军破谋士死”的道理,恐怕陶朱公的下场会和贪求名利的文种一样,又何有以“三掷千金”闻名于世的“商圣”?

      人生如橘,或大而酸,或小而甜,难以圆满,无法完美。列夫托尔斯泰说:“我并不具有我所爱的一切,只是我所有的一切又是我所爱的。”人们都渴望“有我所爱”,岂不知,“爱我所有”才是最大的幸福。身为强者不必沾沾自喜;身为弱者也没必要妄自菲薄。老子《道德经》中说:“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世人皆知弱胜强、柔克刚的道理,却无法付诸行动,主要原因,乃在于人爱逞一时的刚强,而忽略了永久的平和。

      “祸莫大于不知足,知足不辱,知足不殆,可以长久。”我们不能被欲望迷惑了心窍,要学会知足,牢记:不嫉妒,不贪求,务实向上,才能无往不利!

      强者应自危,弱者勿自卑

      一百多年前,开国领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意在敬告青年要强健自身体魄,以助力新中国之革命,但他视体育的最高目标应是改造中国与世界。“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是对强弱动态平衡的敏锐认识,而其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观的意志和各人的行为方式,它告诉着我们强者应自危,弱者勿自卑。

      在经济学领域有一个“猴子—大象”法则,说的是规模庞大如“大象”般的巨头企业可以轻易踩死规模较小如“猴子”的初创企业;但行动灵活的“猴子”也可以骚扰到“大象”,让它遭受重创,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这其实就是在说强者应时时警惕周遭的威胁,而弱者也要寻找机变与突破。强弱看似是一对矛盾体,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就如《老人与海》中弱小的老人与巨大的马林鱼之间的战斗,老人顽强不屈的意志俨然让自己在这场战斗中成为一个强者。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鬼谷子说:“世无常贵,事无常师”,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富贵,处事也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弱者普遍存在着,但是他们坚韧不拔,能够经历住各种磨难挫折,忍常人所不能忍,做着大家都不喜欢的事情,反而成就了他们自己。纵观历史,很多大人物都是从弱者中走出来的。当越王勾践是弱者的时候,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三千越甲终吞吴;当韩信是弱者的时候,他遭受了胯下之辱,但他化悲痛为力量,发愤图强,终于逆袭成为一代战神。所以说,弱者是强者的前期形态,以柔克刚是弱者最好的武器。其实不仅仅是个人,一个国家的兴衰同样也是如此。


展开余文
      中国古代王朝的更迭,无不透露着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的兴亡规律,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如今也在这场疫情中生了“大病”。而我们的祖国也从曾今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弱者的反击,也是中国人的智慧。水低成海,人低成王,越是弱者,越不要自暴自弃,利用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战胜自我,让弱点变成优点,唯有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我们才能奋斗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尊严。

      强不逞异夸能,弱可龙骧虎步

      “世之强弱,天之常焉。强者为尊,不敬则殃,生之大道,乃自知也”,“奉强损之,以其自乱也;示弱愚之,以其自谬焉”。西晋杜预的《守弱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强者不必逞异夸能,弱者须待时守分,强基固本,有朝一日,也可龙骧虎步,啸咤风云。

      自古强者逞强,必是自掘坟墓,自取灭亡,落人耻笑而“名传千古”。因为他们不过是自大自傲,而又锱铢必较的斗筲之器。空闲时读《伊索寓言》,总是有诸多收获。趾高气扬的白鹅眼高于目而落了泥坑,美丽迷人的山鸡对影自赏而倒毙在镜前。又读《拿破仑传》唏嘘不已,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风光劲爆的拿破仑却因自大而遭遇人生的滑铁卢之战。曾读《资治通鉴》,曹操叫嚣“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如此傲气十足,却在赤壁之战中损兵折将,退回北方,狼狈不堪,可叹可气呀!所以强者应该是韬光养晦,绥之以德,切不可逞异夸能而落人笑柄。

      说文解字曰:弱物并,不能独立,故从二。所以不能靠自己站立的人都是弱者,但是谁又甘为弱者呢?“生而弱乎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开国领袖告诉我们两点:一生而为弱,切不可自悲;二生而为弱,上天可以引导我们成为强者。所以我不鄙视弱者,但我一定看不起那些整日里悲悲戚戚心情抑郁动则怨天尤人的人,他们甘心为弱,止步不前,无事躺平。得过且过,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啊!但是我更多的是被那些身弱志坚不甘平凡的弱小者感动着,他们才是真正的强者。

      如果你不知道《唐璜》的作者拜伦,那实在是遗憾啊,因为他跛脚瘸行的“精神贵族”让人钦佩,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游泳冠军。

      再来听听以下世界冠军的心声吧:傅园慧、宁泽涛、陈若林……无一例外,他们当初选择体育,竟然是因为体弱多病,“发烧、咳嗽、伤病”是家常便饭,这些曾经都是不折不扣的弱小者,病秧子,他们传承洪荒之力的神秘密码是什么?我想就是伟人所说的“天之诱之”吧。“天之诱之”,弱者可以成为强者,“天之诱之”自立自强,“天之诱之”持之以恒,“天之诱之”发奋雄起。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世上无持续可强之人,世上无持续可弱之人,强者不逞异夸能,弱者亦可龙骧虎步,由强变弱天可助也。

      类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卡塔尔世界杯上,日本队采取了示弱的策略,具体表现为:上半场,他们立足于防守,到下半场对手体能下降时,再让主力攻击手替补出场;全场让出控球权,大部分时间龟缩在本方半场,伺机而动,全力反击。这种策略,让他们先后逆转德国、西班牙等球队,以小组第一的成绩,昂首晋级。

      材料二: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了水以弱胜强的智慧:“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材料三:叶嘉莹先生曾提出“弱德之美”一说。“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示弱。因为示弱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美。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范文展示

      有一种智慧叫示弱

      有一种人生智慧,承认弱点,却得到信任;有一种人生态度,后退一步,却是海阔天空;有一种人生境界,看似退步,却是进步它就是示弱。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在强手如林的社会竞争中,很多人爱以强者的姿态示人,但往往碰得头破血流;而以韬光养晦的姿态示弱,反而会使一切顺畅,成为长久的赢家。我们常用毫不示弱来说明个人的勇敢,提倡不能示弱,不甘示弱,这固然不错。但是,有时适度的示弱却可以使我们的天地更加广阔。

      秦国讨伐赵国,赵国派出当时还不出名的赵奢应战。赵奢没有马上带兵奔赴前线,而是在距离秦军三十里的地方扎营,在那里待了整整二十八天。秦军以为赵军害怕他们,思想上开始麻痹大意。赵奢看准时机带领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到前线,迅速占领险要地势,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击败秦军。距离三十里远就“不敢”前进,只是坚守营垒,而且一待就是二十八天,这种“示弱”的假象使对方放松了警惕,从而为赵国赢得了反击的时机。示弱从表面上看是自己处于弱势,但其实是蓄势的表现,等蓄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由原来的弱者变为强者。

      蔺相如由于护驾有功,官职一路上升,这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在武将廉颇眼里,一个只凭说几句好话的文相,何以职位比自己高?廉颇愤愤不平,处处与蔺相如作对,且恶语相加。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蔺相如没有跟他计较,而是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胸襟包容了这一切。廉颇对于蔺相如的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于是就有了“负荆请罪”的佳话,有了“将相和”的美谈。蔺相如的谦让和包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试想:如果没有他几次三番的示弱谦让,两人怎会“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试想:蔺相如若与廉颇争锋相对,寸利必争,国何以得存?

      条条大路通罗马,适度示弱天地宽。当对手强大时,明智地选择示弱,而不味逞强,可以暂避锋芒,养精蓄锐,等待时机。这正是:示弱本来不是弱,逞强其实并非强;事逢僵持退半步,海阔天空任翱翔。

      美文赏读

      把握示强分寸,懂得示弱原则,

      找到两者间的平衡,才是生存的智慧

      01.导语

      生命是强大和脆弱的统一体,在这对矛盾中,该怎样看待示强与示弱呢?

      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

      大山高高耸立,岿然不动,绝不俯就。可是山越高,山顶上的生命就越少,就像喜马拉雅山的山顶上,除了冰层就是积雪,寸草不生,毫无生机。大海则不同,因为它地势最低,所以能容纳百川,滋养万物,生机勃勃。

      示强与示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极端,生活中有时候需要示强,又不可一味地示强;有时候需要示弱,也不能一味地示弱。能够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才是生存的智慧。

      02.示强的悲剧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件。两辆车在宽度只能容一车通过的山间小道相遇,两个司机互不相让,争执半天,都没有丝毫退却的意思。正在两车对峙的时候,突然山体滑坡,两辆车都被砸进了山谷,两个司机一死一伤。试想,如果两个司机中有一个能够示弱、谦让,或许悲剧就会避免发生。

      03.示弱的美谈

      关于“六尺巷”的故事,大家更是耳熟能详。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安徽桐城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争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张家人写了一份家书,千里迢迢送到在京城的张英手上。

      为此,张英给家里人写信:“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收到这样的回信,便主动给吴家赔礼道歉,并让出三尺,吴家见状,深感惭愧,也将院墙后退三尺。这便有了至今仍传为美谈的“六尺巷”。

      04.把握示强的分寸,懂得示弱的原则

      生活中遇到摩擦,人们常常会互不相让。如排队时互相争抢,身体摩擦时恶语相向,轻则言语冲撞,重则拳脚相向……此类琐事不胜枚举。面对如此小事,稍稍示弱便会烟消云散,过分示强便会导致大动干戈,乃至引发悲剧。

      辽阔的天空中,示强的雄鹰傲视蓝天,才有了搏击的勇健,但永远昂头向上的雄鹰却难以找到食物。似火的骄阳下,示弱的小草卷曲着叶子,才有了生存的延续,但总是低头的小草,却又长不成参天大树。

      丛林里的生存法则是弱肉强食,但人类社会却不同,人类可以运用文明的方式,运用自己的智慧,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某些时候,示弱反而显得强势,示强反而显得弱势。什么时候示强,什么时候示弱,要做到知己知彼,明确具体情势下自己的位置。

      示强与示弱体现出不同生命的态度、方式和原则。生活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其中的角色之一,我们需要把握示强的分寸,也要懂得示弱的原则。

      05.结语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不要自作聪明,不要自以为是,要明白“吃亏是福”,“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世道理。放平心态,甘心“吃亏”,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回报。 

郑崇波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4高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4高考语文二元思辨性“不能与不为”写作指导
下一篇:2024高考语文三元思辨性“心灵•记忆•时代”写作指导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