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高考范文
阅读:32  2024-07-28
标签:高考范文 高三高考范文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考场满分作文两篇
2024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纵信息纷扰,问心仍存

      浙江一考生

      众所周知,问题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很多问题得到快速解决,于是有人发问了: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吗?我以为不然,纵信息纷扰,问心仍存。

      问题是什么?它不单单是写在纸上的问号,更是人类思维的体现,是人主体意识的觉醒,是通向前方未知道路的路牌,更是前进的方向。

      从古至今,问题可分为两种:探索性问题与质疑性问题。当下互联网普及,人工智能大量应用,能得到答案的问题永远是有答案的问题。譬如“作业帮”之类的APP给出的终究是预设的答案,它不会告诉你“宇宙中到底有没有外星人”之类的科学未解决的问题,也不会告诉你“我要去往何处”等哲学性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它也不知道。

      有人说,这不正是说明了问题会越来越少吗?其实不然,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应用确实会减少一部分质疑性问题的产生,但相应地,它也促进了探索性问题的蓬发。例如当下大热专业、大热研究方向几乎都与此有关。正如加缪所言:“人一定要体会西西弗斯的快乐,因为向上攀登的乐趣足以填满一个人的心脏。”在不断地解决人工智能的奥秘的过程中,人类本身也在一步步向上发展。

      如果说探索性问题是我们开疆拓土的工具,那么质疑性问题则是锻造工具的锅炉。质疑教会我们反抗权威,躬身实践。苏轼石钟山一游起因仅是“然是说也,余常疑之”。在各种信息唾手可得的今天,在“AI不会出错”言论下的今天,我们是否还能坚守本心,大胆说出一句质疑的话语?

      “后真相”时代,质疑是一种必备的媒介素养,面对汹汹的信息洪流,我们应该培养质疑的能力,才能“稳泛苍浪空阔”。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看问题应有全局意识,不仅看到质疑性问题的减少,更看到探索性问题的增多。

      愿青年一辈不仅有探索前方的能力,更有质疑书本、质疑AI的勇气。在纷扰的世界中,有喧嚣的世界中,直面那个提出问题的自己,在解答中收获快乐,纵信息纷扰,问心依旧!

      技术快速解答,问题却是永恒

      浙江一考生

      当下流行一句俗语:“技术改变生活。”诚然,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极大便利着我们解决问题。然依笔者之见,问题不会因短时的解决而消失,甚至会加剧其滋生分蘖。

      当下科技的进步,你我目见耳闻。从互联网,搜索引擎,到诸如Chat GTP一类综合性人工智能,我们轻触手指,便能跳出许多答案,轻易解惑。享受着技术时代的红利,我们有效的拓展着视域,丰富着认知的横断面。

      然而,“越来越多的问题很快得到答案”是否意味着“问题越来越少”呢?显然,这是幼稚的将问题偷换。愚以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问题仍然层出不穷,技术无法消除问题。

      首先,技术解答有其范围之局限性。就好比一本本百科全书,能够涵盖广博的科普知识,却对人文领域鲜有涉猎。技术能解答科学疑问,日常小困惑,而在人文争端,政治博弈等全球问题上,技术无法给出解答。“人心惟危”,人性的缜密与其复杂化无法被量化,绝对的道德律令,正义标准本不存在,因而更无法量化。

      其次,技术解答的正确性,仍然有待商榷。人无完人,金无是赤,技术也需要完善。更高端的技术,亦无解经验主义的叠加。大部分时间,它们老马识途,而有时又难免按图索骥,,甚至遇到知识盲区,人工智能也会“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因此,对问题有时的“参考答案”往往并不意味着“标准答案”。

      最后,抑本问题之源——问题在得出答案后,一定会消失吗?笛卡尔曾言,“怀疑是理性的鼻祖。”人类之所以能处于食物金字塔的顶端,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人类对问题的不断求索,更新迭代。不同情形,不同时代就连最浅白的“时间距离”之答案也大有不同。倘若抱残守一,盲目轻信于人工智能、互联网,这是思想的“冰泉冷涩弦凝绝”。

      反观当下,从“信息茧房”到“拜技主义”,科技正在不断狂飙,其中不乏恶性竞争。白花花的电子屏幕缩小着人的天地,削弱着人的感官,挫伤着人类自我寻索问题的锐气,这正是当下人的失范与退步。依赖,产生着更多问题。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其著作《双域记》中如是说。技术固然优秀,帮助着我们快速解答,但只有流动的心,才能帮我们体悟问题的永恒。 

郑崇波

标签:高考范文 高三高考范文 2024年高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理性精神,辩证思考”素材运用示例作文指导
下一篇:2024.4宁波二模语文尹老师下水作文:人生因不确定而精彩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