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阅读:62 2025-05-31
标签:
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押题三则
押题一:文化传承,阅读经典,人生启迪
材料: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2539;学而》)中的 “知” 有 “知道”“理解”“赏识” 等意思,还通 “智”,有 “智慧”“理智” 等含意。因此,这句话除了有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自己不恼怒,不生气;怀才不遇,依然温润如玉,始终恪守君子之风等意思外,还有面对别人的愚昧或不理智时,仍宽容大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等含意。可见,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经典,对我们的为人处世、生活态度、人生境界…… 都有极大的启示。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立意:
1.多角度挖掘经典哲理,指引人生方向。
2.古为今用翻新意,与时俱进焕生机。
3.经典丰富思想,助我复兴华夏。
例文:
古为今用翻新意,与时俱进焕生机
一部《论语》,千古流传,一位老师,万世师表。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因别人的不理解就去臆测与愤怒,孔子的言语如同亘古不绝的长河,川流不息,不舍昼夜,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给后人以高山景行般的启示,这就是经典的意义所在。然而,时代发展瞬息万变,我们也需根据时代要求与自身发展,贴近时代和生活,重新认识、解读经典,读出新意。
我们对待经典的态度就是古为今用,新解才更契合时代价值。
虽然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的正解,是刘禹锡倾诉无罪而长期遭贬之不平,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这种悲叹虽仍能引发共鸣,但未免失落抑郁。既然新解能解读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解读出激励人生奋进的积极意义,并且也容易被读者接受,为什么不可以翻新使用呢?
再如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的使用,更是断章取义,完全违背庄子的本意,但其激励后进惜时励学的作用已经达到,这种使用不更契合时代价值吗?
翻出新意,化腐朽为神奇,才能使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华。
陶渊明曾写下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四句诗,其本意是鼓励人及时行乐。既然生命短促,人生难控,社会黑暗,欢乐难得,那么,就要及时抓住生活中的欢乐,尽情享受。这种思想在今天肯定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若是化腐朽为神奇,翻出新意,用它勉励学生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勉励青年抓住机会,积极奋进,又何尝不可?“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若劝勉人的目的能达到,又有几人会细究言辞的本意?
文化的传承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经典与时俱进,才能使其内涵不断丰富。
传承经典,归根结底是古为今用,服务于今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如果死记硬背,毫无用途,传承又有何意义?李商隐有两句情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本是表达对思念之人的忠贞不渝。今人固然也可用其表达爱情,但用其表达奉献精神也很合适啊。何况 “诗无达诂”,因读者的心理、情感不同,古来就有 “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 的情况。那么,今人根据今天情势,灵活使用,不断丰富古诗内涵有又何不可?
当然,对于特定领域,如进行经典研究,古籍整理和校注,还必须秉持严谨态度,以尊重古人的精神,知人论世,正确解读。不可滥解,贻误后学。天机云锦用在我,翦裁妙处非刀尺。应时代所需,行顺应时代之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场合区别对待,如此,才有利于经典的传承与传播,助力人生的成长。
押题二:百年变局,自我约束,解决冲突
材料:
有的人主张凡事要以和为贵,在日常生活中,人应加强自我约束。但也有一些人提出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无论多么小心,仍不可避免与人发生冲突,所以要学会在冲突中解决问题。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立意:
1.单音不成调,和音成美乐。
2.坚持以和为贵,敢于直面冲突。
3.自我约束诚可贵,解决冲突要学会。
例文:
自我约束和为贵,巧解冲突变玉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世事之中,人际之上,是以和为贵还是展露锋芒?掩卷覃思,吾辈当谋求刚柔并济之道,自我约束和为贵,巧解冲突变玉帛,建立与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助力身心健康发展。
高下相倾,音声相随,兼以和为贵之道,天容海色本澄清。
《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诚哉斯言,人事之中当像水一样流淌,以和为贵,静水流深,振叶寻根。且看孔子循循教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树立人际交往的标杆;且看蔺相如舍一己私仇,忍廉颇之辱,得廉将军负荆请罪之佳谈,二人合心,助赵国威;且看天下之大任鸟翔,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 的故事家喻户晓。维克多12539;雨果曾言:“世界上比大海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我们应以和为贵,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展开全文阅读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持巧解冲突之智,任尔东西南北风。
“笑里藏刀的和事佬” 与 “随风而动的墙头草” 终非长久之计,吾辈当永不退 “拔刀斩恶龙” 的少年侠气,勇于直面冲突,稳步前行。岁月泼墨,裂竹直书,面对司马光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的指责,王安石当仁不让,条条缕析,巧妙反击;面对翻译界铺天盖地的质疑,许渊冲决不退缩,以神韵翻译征服众人;面对大火的炙烤,布鲁诺坚守 “日心说”,让真理之光震天烁地。“世事都是在跌宕起伏中前进的”,冲突中蕴含着契机,危局中开创着新局。
刚柔并济,恩威兼备,既要小处以和为贵,又要大处巧解冲突。
毛主席曾一语中的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以和为贵不是坐着挨打,忍辱负重,而是和光同尘,各美其美;巧解冲突不是寻衅滋事,暴躁鲁莽,而是脊梁不倒,骨气仍存;国际形势波诡云谲,“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助推和谐万邦;然面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应坚守立场,强硬对抗。刚柔并济,恩威兼备,方能乱云飞渡仍从容。
黄沙漫漫终有尽头,风雨漂泊终有归舟。望诸君既有宽容之品以和为贵,又不失血气方刚,敢于在冲突中解决问题,这正是,自我约束和为贵,巧解冲突变玉帛,相信定能风雨过后见彩虹,千帆过尽春满园!
押题三:宏观主题,破与立,思维拓展
材料:
2023 年 12 月 11 日至 12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其中有这样的表述: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 “稳” 和 “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这种 “先立后破” 的新提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确,“先立后破” 的原则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上,在思想认知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它都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立意:
1.打好基础,批判反思。
2.要想否定一事须先肯定一事。
3.先立后破,才不至于建造空中楼阁。
例文:
立以求稳,破后而进
驳论文写作有先破后立的原则,在反驳旧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解,态度鲜明,循序渐进,可用之指导实践。然身处严飞所说的 “悬浮社会”,个体被时代洪流裹挟,不免迷失自我,手足无措。故以我之言,不妨先立后破,以立求稳,破后而进。
何谓 “立” 与 “破”?立是立身行己,破是攻坚破难。一言以蔽之,立是建构自我内心的准则,破则是超越外部世界的桎梏。立以求稳,当一个人有自己内心的准则时,面对世间纷扰,便能岿然不动。破后而进,当一个人打破外部世界的藩篱时,便能一往无前,畅通无阻。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先立后破便是符合这样的规律。立乃破之基础,无立己则无破外难之心。没有立下维护国家尊严的志向,苏武怎能数十年坚守北海?没有立下解放中国的信念,红军怎能突破长征的艰难险阻?而破是立的发展结果。苏子屡遭贬谪,正因为内心建构起儒道互补的境界,方实现人生的精神突围;史铁生年纪轻轻却与轮椅相伴,正因为在地坛中领悟命运与人生,突破了身体的残缺,成为大写的人。正所谓 “打铁还需自身硬”,先立后破,正是 “知所先后,则近道也” 的普遍价值。
由是观之,先立后破是规则,是一个人内心和外部世界接洽的过程,是完善自我从而超脱环境的过程。然而身处现代社会,我们在逆境中挣扎,没有坚定信仰,遗忘初心,迷失方向,“废”“丧”“躺” 等词频出。而如果听不到内心的声音,那么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是逆风。
故我们要做到先立后破,建内心之城墙抵御俗世的洪流,进而破外界之束缚。古往今来,历来如此。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抱怨环境,而是在心中立起自己的城墙,通过积极的态度去奋斗,突破外界的限制。
先立后破,而后在破中固立。没有人能凭空立起完善的内心准则,因而,在我们打破外界局限之时,我们的自我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塑造,这是一个 “固” 的过程。正如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后一步步从幼稚走向成熟。只有完成这样的过程,我们才能真正塑造自我,真正做到立以求稳,破后而进。
先立后破,破中固立。让我们在心中修篱种菊,抵御车马喧嚣。
侯晓旭
标签:
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5年高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5年浙江省Z20名校联盟高三三模学生满分范文:扬确定之帆,启不定之航
下一篇:
2025高考作文最后押题:跨界与守业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