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62  2025-05-31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押题三则
押题一:文化传承,阅读经典,人生启迪

      材料: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2539;学而》)中的 “知” 有 “知道”“理解”“赏识” 等意思,还通 “智”,有 “智慧”“理智” 等含意。因此,这句话除了有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自己不恼怒,不生气;怀才不遇,依然温润如玉,始终恪守君子之风等意思外,还有面对别人的愚昧或不理智时,仍宽容大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等含意。可见,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经典,对我们的为人处世、生活态度、人生境界…… 都有极大的启示。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立意:

      1.多角度挖掘经典哲理,指引人生方向。

      2.古为今用翻新意,与时俱进焕生机。

      3.经典丰富思想,助我复兴华夏。

      例文:

      古为今用翻新意,与时俱进焕生机

      一部《论语》,千古流传,一位老师,万世师表。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因别人的不理解就去臆测与愤怒,孔子的言语如同亘古不绝的长河,川流不息,不舍昼夜,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给后人以高山景行般的启示,这就是经典的意义所在。然而,时代发展瞬息万变,我们也需根据时代要求与自身发展,贴近时代和生活,重新认识、解读经典,读出新意。

      我们对待经典的态度就是古为今用,新解才更契合时代价值。

      虽然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的正解,是刘禹锡倾诉无罪而长期遭贬之不平,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这种悲叹虽仍能引发共鸣,但未免失落抑郁。既然新解能解读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解读出激励人生奋进的积极意义,并且也容易被读者接受,为什么不可以翻新使用呢?

      再如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的使用,更是断章取义,完全违背庄子的本意,但其激励后进惜时励学的作用已经达到,这种使用不更契合时代价值吗?

      翻出新意,化腐朽为神奇,才能使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华。

      陶渊明曾写下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四句诗,其本意是鼓励人及时行乐。既然生命短促,人生难控,社会黑暗,欢乐难得,那么,就要及时抓住生活中的欢乐,尽情享受。这种思想在今天肯定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若是化腐朽为神奇,翻出新意,用它勉励学生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勉励青年抓住机会,积极奋进,又何尝不可?“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若劝勉人的目的能达到,又有几人会细究言辞的本意?

      文化的传承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经典与时俱进,才能使其内涵不断丰富。

      传承经典,归根结底是古为今用,服务于今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如果死记硬背,毫无用途,传承又有何意义?李商隐有两句情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本是表达对思念之人的忠贞不渝。今人固然也可用其表达爱情,但用其表达奉献精神也很合适啊。何况 “诗无达诂”,因读者的心理、情感不同,古来就有 “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 的情况。那么,今人根据今天情势,灵活使用,不断丰富古诗内涵有又何不可?

      当然,对于特定领域,如进行经典研究,古籍整理和校注,还必须秉持严谨态度,以尊重古人的精神,知人论世,正确解读。不可滥解,贻误后学。天机云锦用在我,翦裁妙处非刀尺。应时代所需,行顺应时代之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场合区别对待,如此,才有利于经典的传承与传播,助力人生的成长。

      押题二:百年变局,自我约束,解决冲突

      材料:

      有的人主张凡事要以和为贵,在日常生活中,人应加强自我约束。但也有一些人提出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无论多么小心,仍不可避免与人发生冲突,所以要学会在冲突中解决问题。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立意:

      1.单音不成调,和音成美乐。

      2.坚持以和为贵,敢于直面冲突。

      3.自我约束诚可贵,解决冲突要学会。

      例文:

      自我约束和为贵,巧解冲突变玉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世事之中,人际之上,是以和为贵还是展露锋芒?掩卷覃思,吾辈当谋求刚柔并济之道,自我约束和为贵,巧解冲突变玉帛,建立与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助力身心健康发展。

      高下相倾,音声相随,兼以和为贵之道,天容海色本澄清。

      《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诚哉斯言,人事之中当像水一样流淌,以和为贵,静水流深,振叶寻根。且看孔子循循教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树立人际交往的标杆;且看蔺相如舍一己私仇,忍廉颇之辱,得廉将军负荆请罪之佳谈,二人合心,助赵国威;且看天下之大任鸟翔,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 的故事家喻户晓。维克多12539;雨果曾言:“世界上比大海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我们应以和为贵,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展开全文阅读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持巧解冲突之智,任尔东西南北风。

      “笑里藏刀的和事佬” 与 “随风而动的墙头草” 终非长久之计,吾辈当永不退 “拔刀斩恶龙” 的少年侠气,勇于直面冲突,稳步前行。岁月泼墨,裂竹直书,面对司马光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的指责,王安石当仁不让,条条缕析,巧妙反击;面对翻译界铺天盖地的质疑,许渊冲决不退缩,以神韵翻译征服众人;面对大火的炙烤,布鲁诺坚守 “日心说”,让真理之光震天烁地。“世事都是在跌宕起伏中前进的”,冲突中蕴含着契机,危局中开创着新局。

      刚柔并济,恩威兼备,既要小处以和为贵,又要大处巧解冲突。

      毛主席曾一语中的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以和为贵不是坐着挨打,忍辱负重,而是和光同尘,各美其美;巧解冲突不是寻衅滋事,暴躁鲁莽,而是脊梁不倒,骨气仍存;国际形势波诡云谲,“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助推和谐万邦;然面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应坚守立场,强硬对抗。刚柔并济,恩威兼备,方能乱云飞渡仍从容。

      黄沙漫漫终有尽头,风雨漂泊终有归舟。望诸君既有宽容之品以和为贵,又不失血气方刚,敢于在冲突中解决问题,这正是,自我约束和为贵,巧解冲突变玉帛,相信定能风雨过后见彩虹,千帆过尽春满园!

      押题三:宏观主题,破与立,思维拓展

      材料:

      2023 年 12 月 11 日至 12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其中有这样的表述: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 “稳” 和 “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这种 “先立后破” 的新提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确,“先立后破” 的原则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上,在思想认知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它都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立意:

      1.打好基础,批判反思。

      2.要想否定一事须先肯定一事。

      3.先立后破,才不至于建造空中楼阁。

      例文:

      立以求稳,破后而进

      驳论文写作有先破后立的原则,在反驳旧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解,态度鲜明,循序渐进,可用之指导实践。然身处严飞所说的 “悬浮社会”,个体被时代洪流裹挟,不免迷失自我,手足无措。故以我之言,不妨先立后破,以立求稳,破后而进。

      何谓 “立” 与 “破”?立是立身行己,破是攻坚破难。一言以蔽之,立是建构自我内心的准则,破则是超越外部世界的桎梏。立以求稳,当一个人有自己内心的准则时,面对世间纷扰,便能岿然不动。破后而进,当一个人打破外部世界的藩篱时,便能一往无前,畅通无阻。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先立后破便是符合这样的规律。立乃破之基础,无立己则无破外难之心。没有立下维护国家尊严的志向,苏武怎能数十年坚守北海?没有立下解放中国的信念,红军怎能突破长征的艰难险阻?而破是立的发展结果。苏子屡遭贬谪,正因为内心建构起儒道互补的境界,方实现人生的精神突围;史铁生年纪轻轻却与轮椅相伴,正因为在地坛中领悟命运与人生,突破了身体的残缺,成为大写的人。正所谓 “打铁还需自身硬”,先立后破,正是 “知所先后,则近道也” 的普遍价值。

      由是观之,先立后破是规则,是一个人内心和外部世界接洽的过程,是完善自我从而超脱环境的过程。然而身处现代社会,我们在逆境中挣扎,没有坚定信仰,遗忘初心,迷失方向,“废”“丧”“躺” 等词频出。而如果听不到内心的声音,那么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是逆风。

      故我们要做到先立后破,建内心之城墙抵御俗世的洪流,进而破外界之束缚。古往今来,历来如此。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抱怨环境,而是在心中立起自己的城墙,通过积极的态度去奋斗,突破外界的限制。

      先立后破,而后在破中固立。没有人能凭空立起完善的内心准则,因而,在我们打破外界局限之时,我们的自我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塑造,这是一个 “固” 的过程。正如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后一步步从幼稚走向成熟。只有完成这样的过程,我们才能真正塑造自我,真正做到立以求稳,破后而进。

      先立后破,破中固立。让我们在心中修篱种菊,抵御车马喧嚣。 

侯晓旭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5年高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5年浙江省Z20名校联盟高三三模学生满分范文:扬确定之帆,启不定之航
下一篇:2025高考作文最后押题:跨界与守业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