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3251  
标签:教师随笔
何满子简介
  何满子,1919年生。浙江富阳人。解放前做从业新闻,曾任记者、编辑、总编辑。亲中国成立后曾任书店总编辑、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社编辑,职称编审。早期从事美学与文艺理论研究,后治中国古代小说,兼治思想史、民俗等学科。已出版的专著有《艺术形式论》、《论<儒林外史>》、《汲古说林》、《中古文人风采》、《中国酒文化》、《中国爱情小说中的两性关系》及杂文随笔集共三十余种。

胡适简介

  胡适(1891~1962),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他在“五四”时期,是新文化运动的右翼代表人物。他的《文学改良刍议》代表了他的文化思想。“五四”运动后,他是现代评论派主要成员之一。早年曾留学美国,当时为北京大学教授。在五卅运动的高潮中,胡适极力诽谤革命的群众运动,宣传知识分子应该回到研究室里去,鼓吹埋头用功、整理国政,引导学生离开爱国运动。1962年死于台湾。著有《胡适文存》。

关于“留发不留头”

  清朝初年勒令汉人把发髻剃成辫子,否则“留发不留头”。

  清初顺治二年(1645)五月十日,南京明弘光小朝廷瓦解,十五日钱谦益等率南明文武大臣几百人投降,清军兵血刃攻下南京。6月15日,清帝谕礼部传谕京城内外,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各省地方以部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有迟疑争辩者一律严惩不贷。此即落发令。这极大地损害了汉人的尊严,汉人纷纷起来反对。各地官吏则比主子更凶残:他们提出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残酷命令。

殃及邻居

何满子

  一人居于大楼,对门是某局长寓所。常有人叩门,以为是来客。开门一看,见有陌生人携带大包小袋的礼品,笑道:“局长……”此人知是敲错了门,指道:“局长在对门。”

  如此事件发生多起,其人不胜其烦,乃在门上贴一纸招,上写:“局长在对面。”

  此后,清静了些日子。不久,局长乔迁别处,以为从此可以清静了,不料一日又有人敲门,又以为有客来访,开门一看,只见一人提着大包小裹的礼品,笑吟吟问道:“请问,局长搬到哪里去了?”其人连忙摇手,答以“不知”。如此事件又发生多起,不胜其烦,只得又在门上贴纸招:“局长迁往何处,本户不知。”

  此人叹曰:“常言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回是‘局长客多,殃及邻居’。”

头发的故事

鲁迅

  内容提示:

  《头发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载于小说集《呐喊》。讲一位N先生出国留学,剪掉了辫子的苦恼:在国外被同学厌恶,惹得“监督也大怒”;回国后,弄条假辫子,又遭人冷笑,甚至要被告官;走路叫人骂“假洋鬼子”,受尽了苦楚。直到辛亥革命后,大家都剪了辫子,他才不被人骂了。小说通过辫子问题,揭露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顽固的保守思想与奴性。

  星期日的早晨,我揭去一张隔夜的日历,向着新的那一张上看了又看的说:

  “阿,十月十日,——今天原来正是双十节⑵。这里却一点没有记载!”

  我的一位前辈先生N,正走到我的寓里来谈闲天,一听这话,便很不高兴的对我说:

  “他们对!他们不记得,你怎样他;你记得,又怎样呢?”

  这位N先生本来脾气有点乖张,时常生些无谓的气,说些不通世故的话。当这时候,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语,不赞一辞;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他说:“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⑶。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关门;几家偶然忘却的,便挂到第二天的上午。

  “他们忘却了纪念,纪念也忘却了他们!

  “我也是忘却了纪念的一个人。倘使纪念起来,那第一个双十节前后的事,便都上我的心头,使我坐立不稳了。

  “多少故人的脸,都浮在我眼前。几个少年辛苦奔走了十多年,暗地里一颗弹丸要了他的性命;几个少年一击不中,在监牢里身受一个多月的苦刑;几个少年怀着远志,忽然踪影全无,连尸首也不知那里去了。

  ——“他们都在社会的冷笑恶骂迫害倾陷里过了一生;现在他们的坟墓也早在忘却里渐渐平塌下去了。

  “我不堪纪念这些事。

  “我们还是记起一点得意的事来谈谈罢。”

  N忽然现出笑容,伸手在自己头上一摸,高声说:

  “我最得意的是自从第一个双十节以后,我在路上走,不再被人笑骂了。

  “老兄,你可知道头发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和冤家,古今来多少人在这上头吃些毫无价值的苦呵!

  “我们的很古的古人,对于头发似乎也还看轻。据刑法看来,最要紧的自然是脑袋,所以大辟是上刑;次要便是生殖器了,所以宫刑和幽闭也是一件吓人的罚;至于髡,那是微乎其微了,⑷然而推想起来,正不知道曾有多少人们因为光着头皮便被社会践踏了一生世。

  “我们讲革命的时候,大谈什么扬州三日,嘉定屠城⑸,其实也不过一种手段;老实说:那时中国人的反抗,何尝因为亡国,只是因为拖辫子⑹。

  “顽民杀尽了,遗老都寿终了,辫子早留定了,洪杨⑺又闹起来了。我的祖母曾对我说,那时做百姓才难哩,全留着头发的被官兵杀,还是辫子的便被长毛杀!

  “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只因为这不痛不痒的头发而吃苦,受难,灭亡。”

  N两眼望着屋梁,似乎想些事,仍然说:

  “谁知道头发的苦轮到我了。

  “我出去留学,便剪掉了辫子,这并没有别的奥妙,只为他不太便当罢了。不料有几位辫子盘在头顶上的同学们便很厌恶我;监督也大怒,说要停了我的官费,送回中国去。

  “不几天,这位监督却自己被人剪去辫子逃走了。去剪的人们里面,一个便是做《革命军》的邹容⑻,这人也因此不能再留学,回到上海来,后来死在西牢里。你也早忘却了罢?

  “过了几年,我的家景大不如前了,非谋点事做便要受饿,只得也回到中国来。我一到上海,便买定一条假辫子,那时是二元的市价,带着回家。我的母亲倒也不说什么,然而旁人一见面,便都首先研究这辫子,待到知道是假,就一声冷笑,将我拟为杀头的罪名;有一位本家,还预备去告官,但后来因为恐怕革命党的造反或者要成功,这才中止了。


展开全文阅读
  “我想,假的不如真的直截爽快,我便索性废了假辫子,穿着西装在街上走。

  “一路走去,一路便是笑骂的声音,有的还跟在后面骂:‘这冒失鬼!’‘假洋鬼子!’

  “我于是不穿洋服了,改了大衫,他们骂得更利害。”

  “在这日暮途穷的时候,我的手里才添出一支手杖来,拚命的打了几回,他们渐渐的不骂了。只是走到没有打过的生地方还是骂。

  “这件事很使我悲哀,至今还时时记得哩。我在留学的时候,曾经看见日报上登载一个游历南洋和中国的本多博士⑼的事;这位博士是不懂中国和马来语的,人问他,你不懂话,怎么走路呢?他拿起手杖来说,这便是他们的话,他们都懂!我因此气愤了好几天,谁知道我竟不知不觉的自己也做了,而且那些人都懂了。…

  “宣统初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⑽,同事是避之惟恐不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子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

  “有一日,几个学生忽然走到我的房里来,说,‘先生,我们要剪辫子了。’我说,‘不行!’‘有辫子好呢,没有辫子好呢?’‘没有辫子好……’‘你怎么说不行呢?’‘犯不上,你们还是不剪上算,——等一等罢。’他们不说什么,撅着嘴唇走出房去,然而终于剪掉了。

  “呵!不得了了,人言啧啧了;我却只装作不知道,一任他们光着头皮,和许多辫子一齐上讲堂。

  “然而这剪辫病传染了;第三天,师范学堂的学生忽然也剪下了六条辫子,晚上便开除了六个学生。这六个人,留校不能,回家不得,一直挨到第一个双十节之后又一个多月,才消去了犯罪的火烙印。

  “我呢?也一样,只是元年冬天到北京,还被人骂过几次,后来骂我的人也被警察剪去了辫子,我就不再被人辱骂了;但我没有到乡间去。”

  N显出非常得意模样,忽而又沉下脸来:

  “现在你们这些理想家,又在那里嚷什么女子剪发了,又要造出许多毫无所得而痛苦的人!”

  “现在不是已经有剪掉头发的女人,因此考不进学校去,或者被学校除了名么?

  “改革么,武器在那里?工读么,工厂在那里?

  “仍然留起,嫁给人家做媳妇去:忘却了一切还是幸福,倘使伊记着些平等自由的话,便要苦痛一生世!

  “我要借了阿尔志跋绥夫⑾的话问你们:你们将黄金时代的出现豫约给这些人们的子孙了,但有什么给这些人们自己呢?

  “阿,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是这一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

  “你们的嘴里既然并无毒牙,何以偏要在额上帖起‘蝮蛇’两个大字,引乞丐来打杀?……”

  N愈说愈离奇了,但一见到我不很愿听的神情,便立刻闭了口,站起来取帽子。

  我说,“回去么?”

  他答道,“是的,天要下雨了。”

  我默默的送他到门口。

  他戴上帽子说:

  “再见!请你恕我打搅,好在明天便不是双十节,我们统可以忘却了。”

                一九二○年十月。

  注释

  ⑴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年十月十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

  ⑵双十节: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举行了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次年一月一日建立中华民国,九月二十八日临时参议院议决十月十日为国庆纪念日,又称“双十节”。

  ⑶斑驳陆离的洋布:指辛亥革命后至一九二七年这一时期旧中国的国旗,也叫五色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横列)。

  ⑷关于我国古代刑法,据《尚书·吕刑》及相关的注解,分为五等:一是墨刑,即“先刻其面,以墨窒之”;二是劓刑,即“截鼻”;三是〔非刂〕刑,即“断足”;四是宫刑,即“男子割势,妇人幽闭”(按:指破坏生殖器官);五是大辟,即斩首。“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自隋、唐以后已废止。

  ⑸扬州十日,嘉定屠城:前者指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破扬州后进行的十天大屠杀;后者指同年清军占领嘉定(今属上海市)后进行的多次屠杀。清代王秀楚著《扬州十日记》、朱子素著《嘉定屠城记略》,分别记载了当时清兵在这两地屠杀的情况。辛亥革命前,革命者曾大量翻印这些书籍,为推翻清王朝作舆论准备。

  ⑹拖辫子:我国满族旧俗,男子剃发垂辫(剃去头顶前部头发,后部结辫垂于脑后)。一六四四年清世祖进入北京以后,几次下令强迫人民遵从满族发式,这一措施曾引起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⑺洪杨:洪,指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人;杨,指杨秀清(1820?—1856),广西桂平人。二人都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他们领导的起义军都留发而不结辫,被称为“长毛”。

  ⑻邹容(1885—1905):字蔚丹,四川巴县人,清末革命家。一九○二年留学日本,积极宣传反清革命思想;一九○三年回国后,著《革命军》一书鼓吹革命。同年七月被清政府勾结上海英租界当局拘捕,判处监禁二年,一九○五年四月死于狱中。关于邹容等剪留学生监督辫子一事,据章太炎所著《邹容传》记载:邹容在日本留学时,“陆军学生监督姚甲有奸私事,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事觉,潜归上海。”

  ⑼本多博士:即本多静六(1866—1952),日本林学博士,著有《造林学》等书。

  ⑽监学:清末学校中负责管理学生的职员,一般也兼任教学工作。

  ⑾阿尔志跋绥夫(1878—1927):俄国小说家。十月革命后逃亡国外,死于波兰华沙。这里所引的话,见他的中篇小说《工人绥惠略夫》第九章。

标签:教师随笔 何满子简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一声《何满子》
下一篇:刘征古今《聊斋》二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