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2515  
标签:作文指导
北京景山学校的以作文为中心组织语文教学


         编者按: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北京景山学校刚刚创立的时候,社会上对于语文课的中心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作为景山学校语文教改实验初创时期的见证人,周正逵先生曾这样回忆到:“有的主张‘以思想教育为中心’,有的主张‘以知识教育为中心’,有的主张‘以讲读为中心’,有的主张‘以阅读为中心’,有的主张‘以写作为中心’,也有的主张‘不要有中心’等等。对以上这些看法,景山学校都曾认真研究过,实验过,比较过。他们从自己走过的曲折发展的道路,认识到在低年级(一二年级)应该以识字教育为重点,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从三年级起,应该以作文为中心组织语文教学,这是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以作文为中心组织语文教学”,概括了景山学校对于语文教学的一系列观点,构成了一个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语文训练体系。我们在此摘编当时参与景山学校语文教改实验的教师所写的总结文章,以管窥景山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全貌。 

        至此,我们精心组织的三期有关北京景山学校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的回顾文章已经全部刊载完毕。如果有老师或研究者感到意犹未尽,还想获取更详实的资料,请与我们联系。

       

      资料一:

      谈谈单元写作洲练的做法和体会 

      魏而玲

            教书多年,深感作文教学难度较大。学生怕作文,不会写作文;老师在批阅作文上,花了不少精力,但收效甚微。

            我在探索中觉得,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得在训练上多下功夫。要想收到实效,就得安排一个训练计划,要有个比较科学的“序”。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易而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回顾以往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按“单元”组织读写训练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它的好处是:第一,训练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第二,读与写,讲与练,可以紧密结合;第三,集中使用教学课时,便于安排训练内容;第四,有利于学生在单元结构中主动发现规律,获得知识和技能。

            下面我介绍一些单元写作训练的做法。

      一、杂感类文章的单元写作训练

      (-)单元的缘起 

      初中一年级重点进行了记叙文教学以后,同学们写作记叙文的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文章的立意不深,就事写事,似流水账。原因是同学们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现实生活,对于身边的事物缺乏思考,更不会从纷繁的社会现象中,抓住本质的东西。

       为使学生放开眼界,注意分析周围的事物,从而提高观察和认识生活的能力。我们在初二年级增设了散文杂感单元,选学了秦牧、袁鹰、吴晗、严文井等名家的作品。这些文章,立意新颖,寓意深刻,内容涉及面广,又具典范性,对同学的写作,会有很大启发。

      (二)大致的做法 

      我将所选十几篇文章,按类型分成四组,引导学生边读边练。

      第一组,选择较浅显的文章开始,让学生分清记叙文和杂感的区别。以《画蛋·练功》《秘诀》《缺陷者的鲜花》《谈骨气》为范文,指导学生如何针对具体事情,进行分析、评论。

      第二组,进一步让学生接触含义较深的文章,了解如何选择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通过观察、思考,赋予其深刻寓意。范文有《筏子))(归帆》《远方》《蜜蜂的赞美》《大海的性格》等。这组文章可以有生动的描绘,必要的说明,也可由物及人,采用象征手法去感染读者。

      第三组,这组文章从某一生活现象、成语故事、戏剧人物到自然界的花、草、虫等写起,继而产生联想,由此及彼生发开去,使人得到有益的启示。如《况钟的笔》一文,是从戏曲《十五贯》中况钟用笔三起三落的情节谈起,提倡对人对工作要有负责的精神。同类文章还有《毒物和药》《邯郸学步》《蜗牛》《花》等。

      最后一组,是向同学们介绍了几则寓言,表明写杂感也尽量要求形象性,防止空洞说教,枯燥无味。典型的文章有《画鸟的猎人》《回声和结局》等。

      (三)产生的效果 

      通过范文的引路和分类指导、相对集中的写作训练,同学们的作文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

      1.选材范围广泛了。

      同学们写的文章,改变了以往内容单一,材料雷同的毛病,做到了题材的多样性。如有的文章论同学身上表现出的“骄、躁”之害;有的则议“人的着装”;有的文章谈“时间与生命”;有的则写“看画与接受新鲜事物”。每次批阅作文之后,统计一下,内容达几十种,很少有重复的。请看,下面就是一篇写“烟”

      烟的启示 

      李佳 

      每当我看见缕缕白烟在空中袅袅升起的时候,总被烟的洁白、清洒所吸引。的确,烟像一个多姿的少女在向我们展示她优美的身材,也许正是这样,许多人都被烟的外表所倾倒。但是终于有一天,透过它构娜多姿、飘忽不定的外表,我发现了它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缺点——它无法自己支配自己。风往西刮,烟往西飘;当风向改变的时候,烟又忙不迭地跟了过去。 


展开全文阅读
      看着烟,不免想起了周围的人和事。在我们周围,又有多少人不是像烟一样随波逐流?甚至有时候,一点都不加思考就接受了别人的观点。是的,这样做也许会保得一时的平安,可你有没有想到要为自己所说的话和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呢?从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听信了奸臣的谗言而失去江山,又有多少人因为不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步入高墙呢?当年若不是布鲁诺和哥白尼提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勇敢地向封建神学挑战,恐怕我们现在还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呢! 

      我们不妨再试想一下。假上。有一个人,他没有自己的主见,凡事天有人去学舞蹈,他又跟去了。这样,即使他付出了十分的辛劳,也没有相应的收获。在学画画的时候,他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学舞蹈的时候,他没有考虑自己的身材和乐感,他所做的这一切仅仅因为别人去了。这不是很可悲吗? 

          我们应该学会自己来支配自己。自己经过周密思考得出的结论决不能轻易地放弃;决不因为没有人支持你而改变自己的主意;决不因为别人去干什么,你便也去干什么。也许你的观点有一万个人反驳你,但只要有足够的理由来证实自己的正确,就不要畏惧、不要退缩。记得但丁说过这样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要想成功,就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更要有敢于“让别人去说”的勇气!

      2.写作能联系实际了。

      翻开学生的每周练笔,使人不胜喜悦。这些作文能从实际出发,有叙有议。同学们不满意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写了《剧场见闻》批评了看电影聊天、吃瓜子的不文明行为。而对那些闪着思想光辉的事物,倍加赞扬。如《绿叶赞》歌颂了城市清洁工人的高尚心灵。

      这里特别举期末考试的作文为例。出的题目是“从XXX说起”或‘由XXX所想到的”。62名同学参加考试,涉及的内容竟有58种,不少题材是很新颖的。如“从钢笔说起”“从吃苦瓜想到的”“从母鸡下蛋说起”“由野鸭、家鸭所想到的”“由狗熊表演所想到的”等等。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同学在文章中,针对社会现象谈了自己的认识,并有一定深度。如有篇作文题为“由驴子拉磨想到的”,它从驴子拉磨在眼睛上蒙一块布,写到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哪个朝代的皇帝都采取“愚民政策”,遮住百姓的眼睛。继而联想到“四人帮”对青年的毒害和蒙骗。文章的末尾写道:“被蒙住眼睛的驴子,只好在磨房中磨面,而一匹骏马若被遮住双眼,也只能在磨房中转圈。只有揭去眼睛上的黑布,冲出小小的磨房,才能发挥骏马的作用。”这是初二学生写的杂感和评论,比初一时对事物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议论文的单元写作训练

      (-)让学生感到“入门并不难”。

      初三第一学期,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集中进行了议论文的读写训练。开始时,我采用比较的方法,将记叙文《任提时同志二三事》和议论文《任润时同志的“三怕”》拿来,让同学们作比较,使他们通过对比事实,寻求规律,获得议论文的概念。接着,我又找来三篇较浅近的议论文,由学生自学分析,以读后感的形式归纳出议论文的一般特点。

      与此同时,我向同学们介绍了一组生动、短小的议论文范文,以期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这以后,我便带领学生进入议论文的写作之门。我指出,对议论文的阅读分析,就是为写议论文作准备。关于三篇课文的读后感就是一篇议论文。接着,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讨论,如“我对早锻炼的看法”,然后让他们将发言整理成文字稿。——议论文的写作,就这样开始了。

      (二)让学生觉得有话可写。

      一个同学对我说:“在较成功地写了一二篇议论文之后,我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更希望自己能够入门。”面对学生强烈的欲望,教师必须及时创造条件,让他们有的可写。在这方面,我做了四件事:

      1.召开论据交流会。

      开始,学生写自由命题的议论文,觉得无拘无束,写起来有话可说。但是写命题作文,就遇到了障碍。他们的困难是,掌握的论据少,课外材料不知怎样取舍。针对这一情况,我组织了一次论据交流会。

      首先确定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为论题,让学生在课下阅读有关材料,摘录论据。在会上发言时,摈弃那些偏离论点的材料,同时指导大家防止同类材料的堆砌。然后让同学们列好提纲再行写作。经过这一活动,同学写的这篇文章,大都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请看毛阳同学写的文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毛阳

      “留春不住由春去,春归毕竟归何处。 

      明岁早些来,烟花待剪裁。 

      雪消春又到,春到人偏老。 

      切莫怨东风,东风正怨依。” 

      这是清人郑板桥写的《菩萨蛮》。这首词的寓意是:有的人不珍惜大好春光,一年一年把春光浪费掉了。哪知道岁月催人老,他又怨天尤人了。但该怨的正是自己!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最值得珍惜的是青春,因为青春的价值比其他岁月宝贵。生理学、脑生理学的研究都已证明,青年是人生精力、体力、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单就记忆力而论,青年时期神经细胞机能旺盛,作为学习结果的“痕迹”,很容易形成,到了成年和老年,这种机能就要发生衰退了。在创新能力方面,青年的优势更为突出。据统计,科学创造性最高的时期,是二十岁到四十岁。有成就的科学家四十岁以前就做出第一项重大发明创造的占三分之二;世界上的重大发明百分之六十是四十岁以前做出的。加里宁说得好:“青年时期是一个美好的又是去了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 

      许多名人志士正是珍惜青年的光阴,刻苦学习,努力攻关,才决定了自己的一生。毛主席青年时期在长沙学习,每天很早就到图书馆,几年如一日,读了许许多多的书,为他以后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鲁迅之所以在文坛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是与他青少年时期的刻苦攻读分不开的。鲁迅上学时,一次因家里有事迟到了,他便在课桌上刻了个“早”字,激励自己珍惜时间,抓紧学习,他曾说过:“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正是由于他上。此“吝啬”时间,才取得了常人难以做出的成绩。 

      历史上,在青年时期就做出重大成就的,大有人在。马克思、恩格斯写出《共产党宣言》时,一为二十九岁,一为二十七岁。牛顿创立微积分,发现万有引力时才二十四岁。还有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时二十六岁,海森堡二十四岁时建立量子力学……这些人比常人智力水平高吗?不一定,关键还是要看谁会珍惜时间,做主宰时间的人,这才是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纵观古今,哪一个取得成就的人不是从小就抓紧时间,刻苦攻关的呢? 


展开余文
      人生是短暂的,如果不抓紧,它就会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有的人常抱怨:“今天怎么过得这么慢,唉,待会再学吧。”是啊,时间对于整日游手好闲,靠消遣度日的人是觉得很慢;而对于真正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讲,时间简直过得太快、太快。而  总是说“待会儿”再干的人,到头来肯定也总是两手空空。“我  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蛇”,人最怕的就是等待,寄希望于“明天”。既然决定要做出成就,何不抓紧眼前一点一滴的时间,努力去做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若不会珍惜时间,不会运筹时间的人是绝对实现不了自己的志向的。只有从现在起,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珍惜青少年这一美好而短暂的时期,才能有所建树。 

      只有有价值的青春,才是美好的青春。朋友,努力吧,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2.从生活中找论题,召开演讲会。

      写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论辩这一武器,宣传正确的,批评错误的,进行自我教育。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一写作目的,把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正当地发挥出来。我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每人提供论辩的题目,然后由我归纳整理,公布出来,同学们从中自选并写成议论文。来自现实生活的题目如:“读课外书影响学习吗?”“谈谈爱好”“论笨与聪明”“谈谈早读”等,又激发了同学们的发表欲望,不少文章写得鲜明、有见地。

       3.利用讲读教材,继续议论文写作。

      集中进行议论文的读写训练是必要的。但这对议论能力的培养来说,还很不够。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不少问题,还需要在以后的议论文写作中,逐步克服。我决定利用小说单元和文言文单元的课文为材料,让学生练写议论文。如在讲完《孔乙己》一课后,我布置了一组题目。评论全文的有“笑声中的悲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个贫贱悲惨的多余人”;评论某一侧面的,有“说说孔乙己的长衫”“从‘排’到‘摸”’“孔乙己的之乎者也”等,让学生任选一题写作,要求写得有观点,有事实,有条理。在讲了文言文课文后,出了这样的题目:“读《岳阳楼记》”“读《捕蛇者说》”等,由同学选题试写一评析文章。由于上述课文均已读过,学生有话可说,易于成文。

      4.重视课外阵地,指导摘抄和练笔。

       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仅靠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注意课外阵地。这不仅是教师安排,也是同学们的愿望。一位同学在单元小结中这样写道:“我打算今后做三件事:练笔多写议论文;多收集、摘录论据;阅读、简评一些议论深刻的范文。”可见,他们尝到了做读书笔记的甜头。

      同学们很喜欢摘记名言、警句,我便号召他们写“我喜欢的一句名言”。于是,出现了一批感人的文章。虽然所选名言内容不一,分析的角度也不同,但都写的真实,有说服力,这是发自他们内心的体会。

      我看到有的同学搞剪报评注,论据卡片,议论日记等形式,就及时介绍给全班。遇到适合学生阅读的好议论文,就张贴在语文园地上,或上课读给大家。这样就把读书笔记变活了,使之具有生命力,成为同学读写议论文的好帮手。

      三、我还进行过说明文和

      应用文的单元写作训练

      在说明文写作训练结束时,我让每位同学做一本说明文集,自己命名,自己设计封面、写前言、目录和后记。内容为自选与自编各种类型的说明文习作。结果,每个学生都制作得格外认真,对这一实践活动充满浓厚的兴趣。

      我的应用文单元写作训练,能注意结合生活实际,选择正、反典型例子,突出实用价值,并注重课堂练习,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自:《四十而不惑——景山学校语文教学改革之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

        

      资料二:

      景山学校作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做法 

      北京景山学校   周 韫 玉

      我校一九六O成立。从一九六二年春开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着重研究了作文教学问题。近些年来,我校的作文教学试验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致力于疏通作文与生活的渠道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是众所周知的。这条原理同样适用于学生作文。我们认为只有疏通了作文与生活的渠道,作文训练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常常听到学埋怨:“又是作文啦,写什么呀 !”有些学生面对黑板上的作文题目悉眉苦脸,觉得无话可说,这样当然也就?不起写作的欲望,更不会感到写作的乐趣。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生活联系起来,是至关重要的。

          怎样才能疏通作文与生活的渠道呢?一般地说,在低年级,我们引导学生把作文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联系起来,在高年级,则着重引导学生把作文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我们的措施是: 

      提倡写放胆文。所谓“放胆”,即在题材、思想、形式等方面不限制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材,自由选择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作文不是难事,更不是苦事,作文就是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用文字记下就可以了。自然,生活是丰富的,可供写作的材料也是丰富的,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在头绪纷繁、场面壮阔的生活里选取“镜头”,对于取入“镜头”的生活,则先要用“放大镜”放大,力求看得真切,再?有“X光”透视,力求看得深刻,即能由表面看到?质,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作文?生活的渠道畅通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在中学各班,我们要求学生每周写篇《随笔》称为《文学日记》。这些练笔作文取材于生活,是学生自己看,自己想,用自己的话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写出来的东西。通过练笔训练,学生养成了选取题材、提练素材的习惯,这对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都很有好处。

      了解学生,加强作文指导的针对性。当然地出作文题目,是作文训练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出好作文题的关键在于了解学生。中学生有一种强烈的独立自主的要求,他们不喜欢简单的模仿,不喜欢与别人雷同,不喜欢写人家写过,而自己又很难出套的题目。他们追求新颖,要求表现他们想表现的内容,这就要求作文题目不能呆板陈旧,内容上也不宜限制太多,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新鲜的、能拨动学生心弦的东西,要为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怀提供较大的余地。例如,上学期初一年级出了个作文题叫《新鲜事》,同学们写了自己升入中学以后见闻,效果很好。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生活中一闪而过的但又值得深究的事情。初三写议论文时,正遇到一件事:年级里有一个同学逃了几天学。于是,教师就以《他该不该处分》为题,让大家议论,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有时我们还将学生出的题目打印、张贴出来,用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捕捉生活中闪光的东西。这样做,既不背离训练的重点和要求,又克服了题目一统,有人无话可说的弊病,很受学生的欢迎。

      由于我们不断疏通作文与生活的渠道,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提高了,比较优秀的作文不断涌现。1983年《作文通讯》上刊登的我校学生的《古文课》、《小花伞》、《铺路石》、《市委书记送菜到我家》、《劳动生活散记》、《杂感一则》、《秋思》等内容各异,形式有别的文章,都是学生各自以生活为源泉,反映了作者个特点的文章,都是学生各自以生活为源泉,反映了作者个性特点的文章,清新、亲切,没有陈腐的味道。

      把基本的写作法教给学生 

      学生学习作文,要不要懂得并初步掌握一些有关写作的理论呢?我们的回答是:要。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评阅了大量的学生作文之后,只要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虽然各篇具体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相同,但优劣文章的差异总离不开几个最基本的问题,也就是:观点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立意是否高、新;选用的材料是否充实而不平庸;详略是否得当;结构是否严谨;表现手法是否巧妙;语言是否通顺、流畅、有文采;式和标点是否正确等等。这些关系文章优劣的主要因素反映了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写文章,是一个过程,同样也有规律,而且一般说来,总有这么几步:即积累、构思、写初稿。修改。对于写作规律,古今中外有许多作家、语言学家、教育家进行了研究,写了许多文章,揭示了写作的规律。学生学习作文,应该懂得并初步掌握这些理论,运用这些理论去指导自己的作文实践,以摆脱作用训练中的盲目性。

      但是,作文教学中长期处于“教学无书,训练无序”的状态。传统作文教学强调“熟读唐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主张在模仿中掌握写作技巧。我们从来就重视名家名篇对学生的影响,也认为模仿是初学作文的不可缺少的步骤。但是只讲熏陶,只讲模仿是不行的。固然有的人能在千百次模仿中脱颖而出,但更多的人则是在模仿中胡里胡涂。

      另外,“作文无定法”的影响也很大。如果这是指同一个题材,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语言表达,不象每道数学题只有一个或一组答数,一个化学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只有一个结果那样,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它理解为“作文遵循的法则,没有规律可循”,那就值得商榷了。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有时也很怕被扣上“大讲写作方法”之类的帽子。有的“小说作法”是作者随意杜撰的,当然不可信。而也竟然有人要把这些“小说作法”这类的话当成能点石成金的警言,以为一旦背熟,就能下笔如神,这也是很愚味的。我想,“不要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正是对着这些人的诚恳告诫。如果换成另一种情况我们能把这些“小说作法”之类本身的弊病,以及信奉的人们的盲目态度去掉,而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写作实践,那无疑将是有利和必要的。如数学中的因式分解,可以总结出“提取公因式”、“应用公式”、“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等方法,作文中也完全应该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基本要素、基本结构和基本方法。我校教学生写说明文时,就曾结合例文清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以及说明文的主要类型等,让学生边读边归纳,边练习。在议论文单元教学中,结合例文弄清议论文的基本特点,怎样提炼论点,怎样选择论据,论证的主要方法,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等,让学生在练习中有一个清醒的头脑,知道从何入手;如想变化,也能略知门径。


展开余文
      我们觉得在作文教学的体系里,应该反映作文的规律和学生学习作文的规律。所以,在我们自编的初中《语文》教材里,力求按照学习作文的过程,针对作文中各阶段带普遍性的问题,以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为纬线,以写作的一般能力——审题、立意、选材、剪裁、布局谋 篇、选材、剪裁、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为经线,精选曲范作品为例文,按单元要求设计练习,组成一条读写结合、分阶段、有层次的训练序列,初步改变了“教学无书、训练无序”的状况。

      引导学生进入写作佳境 

      作文能力的发展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作文能力所表现的质有许多方面,量也有许多方面。一定的量变,所引起的并不是随便的一种质变,而仅仅是同它相应的那种质变。一个人能运用的词语的数量,句式的数量,表达方法的种类,以及掌握知识的广度,认识事物的浓度,思维清晰的程度等,都属于这个人作文能力的组成部分。要想取得作文能力总体上质的变化,必须先取得部分质变化,耐要取得部分质的变化,又必须通过与部分质相对应的量和积累。这就是作文训练中片断练习不可少,耐各阶段训练要有明确具体的侧重点的原因。倡在作文训练中应以具有综合性的篇的练习为主,辅之以片断练习,将片断练习隶属于篇的练习之下。

      考察一个人作文能力提高的过程,也就是构成作文能力的众多因素,不断地由量的积累到促成质的飞跃,由部分质的飞跃到总体的质的飞跃的过程,而这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是有关作文的理论和作文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作文常常“跃进——停滞——再跃进”的现象。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整个教学阶段学生写作练习大致有三次较为明显的飞跃。第一次大的跃进是在提倡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的时候。提倡写“放胆文 ”解放了他们的思想,于是作文教学出现了较为生动活泼的局面。我校学生作文选中有许多充满生活情趣,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文章。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如《三只小黄鸡》、《小乐乐的玩具》、《春游颐和园散记》等等。这一次跃进十分重要,这可以说是作文的入门。只有不仅从道理上,而且从实践上懂得作文就是用文字来反映自己的所闻所感,而不是胡编瞎造,才能开始懂得作文。也只有走出这一步,学生才能从“无事可写”中解脱出来。

      第二次大的跃进是在学习了一些阅读和写作的理论,并阅读,分析了大量优秀作品,开始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模仿中有所创造的时候。这时,他们不仅初步学会从生活中选取题材,而且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词语,掌握了选材、剪裁。结构成篇的基本技巧。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例如我校学生写了《一次象棋比赛》(见中国少年出童出版社的《中学生作文选评》)、《小幻想》(《新编中学生作文指导》)等就是这一阶段学生作文的代表。

      第三次大的跃进,则是在提高了思想水平,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以后。这时的文章,思想开开阔,联系丰富,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立意也比较新颖、深刻,克服了文章一般的倾向。例如《昆虫法庭访问记》(《作文通讯优秀作文选》)、《圆明园记游》、《相逢的启迪》等就是这一阶段有代表性的文章。这几次跃进大致分别发生在小学中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如果我们引导得好,则有可能促进这几次跃进的提前到来。我校写作教学正是顺应这个发展过程,从小学三年级起提倡学生多想多写,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经常练笔的习惯;初中分单元进行读写训练,教给学生作文方法;高中特别强调文史结合、文政结合、文理结合、社会结合,向生活的浓度和广度进军,努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论证的能力。

      作文指导,除了要注意总体发展的阶段性外,还要充分看到同一阶段里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每一个班里,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不是平衡的,不是齐步前进的。在这不平衡里,作文尖子具有一种锐气,他们反映敏捷,刻意求新,是一种带动的力量,而每次作文中又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即原属中等甚至中下等水平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写出了较好文章(或有好的段落,或取材新颖,或用词别致)——这对整个班级学生作文能力来说,也是部分质变的表现——这是打破原有局面的推动力,它具有极大的鼓动性,而且对同等水平的同学具有诱发力,常常是这些同学的“一鸣”,“惊”起了具有潜在能力的同学,诱发出下一次作文的优秀者。我校教师对这两种力量历来十分珍视,把它看成是提高班级作文水平最活跃、最有力的因素。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作文教学的领域里还有许多尚未被我们认识的东西。我们语文教师都十分喜爱这项生动、活泼、写有诗意、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工作。 

       摘自:《语文学习》1984年第2期。

      
标签:作文指导 北京景山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点拨法的精髓及课堂运作
下一篇:把语文点拨教学推向21世纪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