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4511  
标签:备课资料
《沁园春·长沙》的一点思考(网友来稿)
李冰

      欣赏本词的上阙要注意视角,诗词中的视角不是简单的肉眼所见,而是“心眼”所见,是作者的心灵和精神在“看”,在观察。在一刹那,诗人的心灵是自由的,精神是活跃的,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诗人用他的“心眼” 去迎合天地,去俯仰宇宙,在这迎合俯仰之间,诗人看到了自然的蓬勃生机,宇宙的大化流行,当人的精神、心灵参与到了宇宙自然的运动之中,他会获得无穷的生命力。所以,才能写出如此阔大的景象,如此丰富的世界。我们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沁园春·雪》中的“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视角的阔大,而这视角正是诗人的心灵之眼,精神之眼。再比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这也是心的观照产生的效果。一切诗歌都是诗人用心灵去关注宇宙自然,用心灵去体味人生百态。

      那么是不是有了心灵的观照就可以了呢?为什么毛泽东的这首词气势如此宏大,比较流行的解释有三点:首先是程度之深,山红是“红遍”,江碧是“碧透”;其次是数量之多,山以万计,林以层数,舸以百论;第三是情绪之烈,红绿两种颜色争辉,船只竞相前进,鹰与鹰较量,甚至连水里的鱼也要与雄鹰比试。但是这里有这样一个问题:同样的季节,同样的地点,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这样气势宏大的作品?当然不能。为什么?这不仅是文学造诣的问题,还有更重要的,是诗人饱满的情感投注到万物自然之上,使得万物自然具备了这种豪放的特征。也就是王国维讲的“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这方面有很多例子。比如“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同是写山,毛泽东写出了“万山红遍”,蓬勃强烈的生命力;李白写的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又是一种超然;辛弃疾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山的潇洒风神;姜夔却说“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满是哀愁。为什么对象基本相同而表现出来的特征不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诗人的感情不同。毛泽东同志当时有着强烈的革命愿望,满腔豪情要做出惊天伟业,所以在他眼中万物也是生机勃发。

      由此说来,诗人的感情在观察外物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外物是不是就只是被动的等待观察,等待人把情感投射到它身上?当然不是。美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内模仿。就是说人是会受到外物影响的。当我们看峻峭挺拔的高山,看波澜壮阔的大海,大自然的庄严伟大很容易打动我们,在那一刻,原本心中没有的情感也会油然而生。在本词中,巍峨的群山,奔流的湘江,翱翔的雄鹰,游动的江鱼也给毛泽东很大的启发,在如此生机勃发的自然生命律动中,人的活力也被调动起来,参与到宇宙大化流行之中。

      以上两点其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只不过在作品中有不同的表现而已。诗人具备了一定的情感,他去观察外物,把他的情感投射到外物上,外物的这种情感特征反过来有影响加重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再次投射,外物再次反射,如此循环不已。有些类似物理上的反射。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如果我们进一步体察,还可以发现这首词的另一个特点:强烈的主体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提出了“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分别,他认为“有我之境”的美学风格是宏壮。如果换一种表达来说就是感情极为饱满,很容易调动读者进入与作者相同的情感氛围之中。本词劈头一句“独立寒秋”,是谁独立,里面有一个很明显的“我”在那里,“我”看到了“湘江北去”,“我站在橘子洲头”,“我”看到了“万山红遍,层林浸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我”感到了“万类霜天竞自由”,所以“我”要“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存在的尺度;合乎这个尺度的就是存在,不合乎这个尺度的就是不存在的”。人“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的命题。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的“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的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的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它吉凶灾祥”也是同样的意思。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人是真正的主体,所以所有的作品都是去表现人的。抓住这一点,我们再来看《沁园春·长沙》就会懂得正是强烈的主体性使词作充满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简单小结一下:分析诗词首先要注意视角变化,而这视角是心灵的视角;其次就是情与景的关系,是一种反射的关系;再有就是主体在作品是否出现,他影响着词作的风格。

      作者邮箱: libingzhi2002@yahoo.com.cn
标签:备课资料 沁园春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身价百万的少年苦力
下一篇:话题作文的趋势篇•话题预测(之二十二)(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