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文言文阅读翻译
阅读:877  
标签:文言文阅读翻译
江苏2004年中考文言文翻译题例析(网友来稿)
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赵秀成

      江苏省2003年中考十三地市共考了18道文言文翻译题,全部采用了笔译的形式,屏弃了客观选择题,其中课内选句17道,课外选句1道,赋分基本上每句2分共4分(南通市只考1句4分;徐州市考了2句6分,是考查翻译总分最高的地区)。考题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语句,且采用主观题的考查形式,有一定的难度。

      下面略举几例,谈谈对文言文翻译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补出省略成分,保持完整意思

      文言文简洁精练,常常微言大义,但大量的省略为理解带来了困难。如省略主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等。其中主语成分的省略最为普遍。如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003年淮安考题)

      (2)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2003年南京考题)

      (3)然后世未有能及(之)者。(2003年连云港考题)

      (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003年徐州考题)

      例(1)(2)都省略了主语,例(3)省略了宾语,译时要补出来。例(4)的情况较为特殊,前后句之间省略了连接成分,译时要补出“如果不停止的话”,否则句意不通。类似的情况,《周处》中还有一例:且人患志之不立,(若立志)又何忧令名不彰邪?

      二.把握句式特点,译出原文语气

      古今汉语的句式从整体上看基本一致,但是文言文中有些句式与现代汉语还是有较大的差别,必须把握其特点,译出其语气。如: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003年扬州考题)

      (6)微斯人,吾谁与归?(2003年常州考题)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003年镇江考题)

      例(5)是文言判断句,陈述语气中流露着诚恳,要译出来。例(6)要译出反问语气,并把倒装成分“谁与归”调整过来。例(7)是含有介词“于”句子,需要调整句序:(只求)于乱世苟全性命,不求于诸侯闻达

      三.重视实词虚词,译好关键词语

      文言实词是文言文的主要组成要件,实词译不准确,这个句子意思就无法表达出来。而虚词是句子能正常运转的润滑剂,其组词造句和表情达意功能不能忽视。其中,有的词语至关重要,把握不好,全句的理解就受到影响。

      (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003年泰州考题)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003年徐州考题)

      例(8)中的“以”(因为)、“中”(心中)、“若”(比得上)等词语要准确译出。例(9)中的“则”(如果)是关键词,翻译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全句表达。

      四.注意修辞手法,译好借代互文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003年盐城考题)

      (1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003年盐城考题)

      以上两例,都使用了借代手法,“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丝”“竹”代指音乐,不能望文生义,直接翻译。类似的例子还有: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此外,互文是文言文的一种特殊修辞手法,译时要前后贯通。例如:

      不以物喜,不已己悲。(不以物己喜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木兰诗》)

      五.正确切分停顿,译好单音节词

      (12)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2003年连云港考题)

      此例中,“夫”为发语词,如果切分时“夫人”相连,则句意理解必然出现偏差。上文例(3)中“然后”亦不可切分在一起。“夫”“人”“然”“后”应作为四个单音节词而不能当成两个双音节词来理解。

      关于文言文翻译,前人还总结出“信”“达”“雅”三字标准,“审”“切”“连”“誊”四字步骤,“对”“换”“留”“删”“补”“调”六字法,“字字落实,文从字顺”八字要求,可资借鉴。文言文翻译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重视,应引起广大考生的关注,让其成为平时训练和应考复习的重要一环。

      作者邮箱: zxcpz@sina.com
标签:文言文阅读翻译 江苏2004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词二首”还是“词两首”?(网友来稿)
下一篇: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访兰》(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