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2762  
标签:备课资料
谈《雨霖铃.寒蝉凄切》的绘画美(网友来稿)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 代盛江

画家用刀笔、墨、颜料等工具,通过线条、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造型语言,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创造出直接可感的、具有一定形状、体积、质感、空间感的艺术形象,就是美学上讲的融进了艺术家的审美体验、评价、理想的、具有能使人获得审美享受和审美教育的绘画。而诗人,也可根据绘画美的规律,通过特殊的构思,运用艺术语言,创造出一幅幅具有审美价值的“绘画”。同样,能使人获得审美享受和审美教育。只不过,对这种艺术品的欣赏,更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还原为一幅幅有形可想,无形可观的“绘画”,才能获得审美享受和审美教育。柳永的代表作之一《雨霖铃·寒蝉凄切》就具有这样的绘画美。

  《雨霖铃》给我们创造了三幅优美动人的“绘画”。

  第一幅是古对汴城外的长亭里,一对友人在那里设宴饯别。充满了内心的离情别绪,即使面对着这美味佳肴,馨香醇酒,主人公也丝毫没有贪食的欲望。加之,时值长亭笼罩在骤雨初过的空旷的暮色之中,这是令人惆怅无着、空虚失望的眼现;秋蝉面对严冬的即将来临而挣扎着发出的凄泣哽噎的哀鸣声,“凄凄惨惨戚戚”,这是令人窒息绝望、烦闷欲绝的耳闻。此情此景此声,怎不“无绪”?这杯虽甜却苦的酒,怎叫人举杯对饮?

  第二幅是悠悠绿波之中,无情的船夫催促着行人。本已愁苦不堪的“离人”、“愁人”,更是生离死别般相对执手凝视,无数千言万语,千般思虑愁苦都包含在这两双含情的泪眼里了,实乃“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江流千里,绿波悠悠,烟缭雾绕;楚天浩邈,暮霭沉沉,铅石压心。“愁人”忧伤别离,“离人”忧思前程。

  第三幅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愁人”思念“离人”?情丝不断,愁绪难排,只好借酒浇愁,可“举杯销愁愁更愁”。是人醉还是心儿醉?徘徊在杨柳青青的江岸,晨风吹拂着杨柳,婀娜多姿,天上的银河残缺不全。本是多么令人心动神摇的境界,可主人“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三幅“画”之所以具有绘画美,是因为各具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能给人以美感,使人从中获得审美教育。首先,是其素描式的白描手法。诗人抓住组成画的几个关键性物象,用粗线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素描画。之所以生动形象,就在于这些画粗中见细,细中有骨。如第一幅里,简单四句,就点明了季节、时辰、地点、环境、天气、宴欢情况、主人心情。凡此等等,无不周全。正是诗词这种高度凝炼的文学样式,所以才需要读者去再创造;并且通过丰富的联想,进行再创造,就使这幅画更加血肉丰满。

  其次是富有变化的构思技巧。第一第二幅画是融情入景。诗人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注入到“画”的描绘之中:由于诗人正处于那令人肠断肝裂的生离死别之心理之中,所以第一幅“画”才那么单调,而又令人“凄切”;所以第二幅“画”才那么渺茫,而又有压抑感。特别是在第二幅“画”中,何以楚天空阔,而又暮霭沉沉?原来,正是思念形单离去的“离人”,或想念影只相望的“愁人”心情无着、空虚、怅然之感;又是对自己或对对方前途迷朦难测之叹。这既给人以朦胧之美感,又令人产生人世沧桑之愁绪。第三幅“画”则是缘情造景,“离人”想念“愁人”,“愁人”思念“离人”,无以解脱这离愁别绪之苦。于是借历来用杨柳赠别的传统,勾勒自己在那残月高挂、碧波荡漾、晨风亲吻着杨柳的江岸上酒醒更愁的画面;而且,“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啊。大概很难有比这样的画面更能表达人的思念之情。这幅画面,也概括了主人公在和对方分。后确实前途无着,只好浪游在杨柳岸,就像那“晓风”、“残月”般短暂而没多大希望。“昔我往也,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感情多么诚实、凝重啊。

  第三,这些“画”,都富有立体美、动态美。只要读者诵读后,一经联想,就感到比在同一平面上的绘画更富有立体美。如第二幅“画”中,近看,一对离人泪眼泣别,难舍难分,江上木船就要启锚;远观,碧波千里.烟雾缭绕;再往前,往江岸上望,楚天辽阔,暮霭沉沉。而这一切景物人,都处于似动非动、非动似动的状态之中,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因为,即使是有些静止的景物,也随着主人公的迁移而起着视觉的动态感。

  第四,以丽景勾起人的联想,以哀情牵动人的忧思。除第一幅“画”的寒蝉在凄凄切切地哀鸣(其实这也是秋蝉哀鸣的实写)以外,其余各景物,无不美妙无比。骤雨初过那晴空万里,野帐宴饮,江流千里,楚天辽阔,晨风吹动杨柳婀娜的江岸,无不给人清爽舒适、自由自在、心游万仞的感觉,令人浮想联翩,留连忘返。但是,“画”中的主人公的心情无比悲伤、哀愁。这就令读者感到很不协调,但又在情理之中。因而牵动了自己的忧愁思绪,使读者同情主人公的遭遇,担忧主人公的前途。

  总之,这一幅幅“画”之所以美,就在于其中有景、有物、有水、有声、有人、有情。唯有景,才使万物美丽;唯有物,才使万物存在;唯有水,才使万物滋生;唯有声,才使万物舒心;唯有人,才使万物有灵;唯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性。

本文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1998年12期

作者邮箱: jds825@163.com
标签:备课资料 谈《雨霖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网友来稿)
下一篇:古诗词鉴赏的开放性与答题思路(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