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239  
标签:教学论文
必须重视语文教学的智趣性(网友来稿)
华中师大一附中 汪鲁强

      何谓“智趣”?辞书上无可查考,但我以为当今语文教师最需要的就是我个人创造的这个语词,因为充满智慧的趣味性正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所缺乏的、也是与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思维的根本任务紧密相关的重要属性。本文试图就此作些阐述。

      一、为什么说“智趣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属性?

      从理论层面看,智趣性是所有教育活动的根本属性,它也必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属性。

      英国的大哲学家A•N•怀特海的教育代表作《教育的目的》中有这样一段话:“理想的消失是人类努力失败的可悲证明。在古代的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我们降低了目标,教授的是学科。从神圣的智慧——这是古人向往的目标,沦落到学校教材知识——这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标志了多少世纪以来教育上的一种失败。”由此看来,智慧才是学校教育应当永远高扬的目标。我国当代思想家于光远先生则从趣味的角度阐述了教育教学的根本属性。于先生说:“教育者要使受教育者能够很好地接受自己施加的影响,就要使受教育者充分发挥其主动作用。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就必须善于运用关于受教育者认识运动的规律。这就不仅涉及到一般认识论的问题,而且还涉及教育心理学的问题。” (《我的教育思想》)“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追求愉快是人的本性。”(同上)“具有愉快情感,也是人的一种优秀的素质。”(同上)于先生还认为“使得受教育者愉快会提高教学效果”(同上);于先生甚至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过“愉快教学”的提法,试图扭转只重视认知因素,过分强调智能发展,不重视或者忽视教学过程中“趣”的因素而使教学无趣、无情的严重局面。在悲悯哲人的深刻忧伤之余,教育教学的根本属性——“智趣性”也刻入了我这名语文教师的脑海。

      不仅如此,我甚至还想到了:

      ——2004年4月22日,《教育研究》杂志社与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开封召开“教育热点问题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创新”研讨会;深入探讨了教育与人的生命、教育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课程实践、学校管理与生命关怀等问题。

      ——近十多年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师大教科所所长裴娣娜主持的主体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已然成为热点。所谓主体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依靠主体来培养主体的教育。主体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每个人全面、自由、充分地发展。主体教育是针对传统教育中严重忽视人的发展问题而提出来的,它在价值论上所关注的提高人的主体性的问题,仍是当今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使人不再单纯作为社会工具而存在,不再只充当被动服从的角色,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塑造知识人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教育信条。这一信条的人性设定是把知识、求知看作是人的惟一规定性,它颠倒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科学的范式是知识人所设定的知识界限,不在这一界限之中的经验和意识都被排斥在知识范围之外,由此,知识人的知识也就脱离了人的生活世界。在这样的知识观的主宰下,知识人的世界是一个意义缺失的世界。塑造知识人的教育信条应当在理论与实践的批判中逐渐解构。(2004年第6期《教育研究》)

      这三方面的信息,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人需要终身接受或享受教育的今天或明天,教育必须是为人服务的,它既要为人获得智慧提供平台,又要为人获得即时愉悦、幸福提供沃土;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如果它本身不能为受教育者提供生活化的、幸福而充满意趣的平台,那么,毫无疑问它就是忽视人的生命、缺乏生命教育理念的教育,是忽视人的发展、缺乏主体教育理念的教育,是忽视人的生活质量、颠倒了知识(姑且不论将人类的智慧简单等同于知识之弊)与生活关系的教育。而且,教育的“智趣性”得不到弘扬而一直缺失下去,我们的大众教育岂不成了引导人们寻求来世幸福的宗教?

      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上上下下都在谈观念更新,课程更新。我以为,从语文教学三个层次的目标——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实学生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提高民族素质,传承人类文明——看,要求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特别高,新课标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况且,语文教学有别于理论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其生动、形象性,这决定了语文教学理性思维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看春花秋月,喜意盈怀;观惊骇浪,壮怀激烈;听高山流水,叹知音难觅;歌大江东去,抒壮志情怀……语文应该是激情的飞扬,语文应该是灵魂的震荡,语文应该是才华的喷涌,语文应该是思想的闪光。因此,所有教育活动的根本属性——智趣性,尤应突出地体现在语文教学之中,理所当然地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属性。

      从实践层面看,解决语文教学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大力弘扬语文教学的智趣性。为何如是言?我们看看如下情况就清楚了。

      ——语文教学的外部情况。2004年3月10日,《教育研究》杂志社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科研人员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南昌创世纪综合学校校长黄晓浪指出,各类人才的培养,不应只是大学阶段学士、硕士、博士的培养,各类人才所必备的许多重要的素质条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和发展出来的。但基础教育对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这是人才培养工程上的一大缺失。它将制约着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产生,将阻碍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成功实施。

      ——语文教学自身的情形。湖北宜都一位语文教师的悲哀:谈及语文学习,学生说三年高中差不多有一年时间在考试,听老师讲考题不知道语文究竟应该学什么,很难找到一点关于语文的美好回忆;老师则说语文教学叫人历尽千辛万苦却不得好报;武汉市一位语文教师甚至有“前世杀了人,今生教语文”恶怨。语文教学中极为普遍的现象则是:条分缕析的讲解,把一篇篇美文肢解得惨不忍睹,让美文诗意全无;漫天飞舞的试卷,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情扫荡殆尽,令学生望而生厌;而急功近利的硬性灌输,则使语文学习丰富的人文性和超功利的审美意识熏陶功能化为轻烟、成为泡影。另一种情形是:滥用辅助教学手段,滥用通俗口语甚至网络语言,东拉西扯、无目的引申扩展等,表面看很热闹、似乎有不少趣味;可听一节两节尚可,听久了,学生也会兴会索然,这主要的是它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提高不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全文阅读
      ——语文教学的希望之星。综观当代语文教育专家,像钱梦龙、于漪、魏书生等等,大师们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上每一堂课时,脸上都始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学生也总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听他们的课,如坐春风;看他们的课,情趣盎然;想他们的课,享受智慧。再放想开去,真正受学生欢迎的、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到智趣的语文教学,又有哪有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呢?魏书生就认为:考试是学生素质的一种,意义不亚于其它的一种素质,如果否定这种素质是不现实的。我也以为,真有能让学生享受智趣的语文教学,学生一定能“享受考试”(魏书生语)。

      看来,中学语文教学的成功关系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成功实施,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忧心忡忡,中学语文教学的出路则在于弘扬它固有的智趣性。

      二、语文教学智趣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具体表现在两大方面:理趣与情趣。

      1、“智趣性”中的理趣:

      “智趣性”中的理趣,是指语文教学中理性逻辑层次的智慧趣味。首先,理性逻辑层次的智慧趣味是客观存在着的,学生对理性、逻辑性最强的数学的兴趣,就是明证;

      其次,语言学科的逻辑性也是不证自明的,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要想享受思维之趣,首先必须感受语言之妙;

      第三,语文学科训练虽然以综合性见长,但它同样有序列性、条块性,同样具有最富于理性色彩的规律性,如语音方面的规律,造字的规律,构词的规律,组句的规律,句群的规律,段落的一般结构,篇章的法则,不同文体的特点,甚至当前语文试题的命题规律,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等等;

      第四,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明确、掌握语言的规律性是能够充满无穷意趣的,前提是教法科学、学法得当;

      第五,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教学氛围、课堂结构和节奏诸方面均有它独特的、丰富的理趣,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能否发掘出来;

      第六,语文学科的理趣还体现在它极强的综合性以及对于综合性的驾御过程中。譬如,一位美国女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作一份口头报告。”这种作文可以培养和锻炼5种能力:一、抉择能力(经过慎重考虑、选择,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二、思维能力(如确定何职业,如何从现在起为实现未来理想而努力学习,是需要作许多独立思考的),三、写作能力(即写一份“针对未来的职业”的文字报告),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访问一位与自己未来职业相关的人),五、口头表达能力(即在班上向老师和同学作口头报告);这样,不仅思、做、写、说有机地结合了,学生完成训练中会获得诸多智慧感的体验。我们的能够仿效,我们的学生同样能够完成训练,倒是我们的学生往往被数、理、化、生等学科的繁重课业压得抬不起头来,无心也无暇体验征服语文学科这类综合性训练的快感。可这,绝非语文学科缺乏理趣。

      2、“智趣性”中的情趣:

      “智趣性”中的情趣,是指语文教学中人文情感层次的智慧趣味。虽然人文情感最终仍然能够作理性分析、还然成理性,但它所具有的感性、模糊性、形象性、生动性、俗成性、丰富多样性,又使它有别于理趣而具有独特的趣味;而且,语文学科文本自身的丰富复杂的人文情感性,使它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文本而具有独特的趣味。这些显而易见,无须赘述。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语文学科既同理、化、生等学科一样,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实验性学科(这一点往往被人忽视),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语言实验的过程;又因其文本的丰富复杂的人文情感性要求其实验具有丰富复杂的情趣而不同于理、化、生等学科实验按部就班的理趣。因此,语文教学中特别要求动情,惟有动情才有趣。

      语文教学中人文情感层次的智慧趣味的激发,既要求教师动情,更要求学生动情;而教学中师生情感生活的和谐,主要表现在对真善美、假恶丑共有的情绪体验上。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语言,就必须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去打动学生的心灵。而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可化“死水”为“活水”,变“隔膜”为“相融”,避免师生之间产生较远的心理距离,更有利于课堂教学在和谐的状态下顺利完成,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优秀的语文教师还能通过激趣、巧解、妙喻、幽默诙谐、平等民主乃至游戏氛围的创设等,使学生学得妙趣横生、意兴盎然甚至情绪高涨、热血沸腾,进入到如醉如痴的境界。倘能如此,则不仅课堂内是高效的,更能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课外学习的积极性。

      三、语文教学智趣性的界定。

      倡导语文教学的智趣性,必须对它进行界定。我们知道趣味是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一种特性,它是人们对现实的一种认识倾向;它能使人们对某种对象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产生向往的心情。但趣味有雅趣与俗趣,俗趣又有普遍流行之趣和庸俗、低俗之趣。我们时常可见有些语文教学的趣味不是建立在语文学科的基础上,不是以导川归海为目的,而是一味追求趣味性,以致成为无聊的插科打诨,坠入庸俗与荒诞,从而失之轻浮。这绝非我之所谓“语文教学的智趣性”。语文教学的智趣性应该是一种雅趣,是一种高尚之趣,至少应该不是庸俗、低俗之趣。换言之,它是指上文已述的“理趣”和“情趣”,是饱含人类崇高智慧和健康情感的趣味;它有利于语文传承人类智慧、培养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驾御语言这一教学目标的完成。

      语文教学的智趣性,总是与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学生的心智水平,研究特定群体学生语文学习的智趣激发点,作到有的放矢;否则,不仅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智趣,反而会弄巧成拙、自讨没趣。我们有不少语文教师自认为课讲得生动异常,而学生却昏昏欲睡,恐怕与把握不了特定学生语文学习的智趣激发点有关,可这些教师并不能审视自身,反倒抱怨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热情或积极性。

      此外,语文教学的智趣性,总是与特定教师的个性气质、学识素养、教学声望乃至教师性别、心理或生理年龄相适应的。盲目仿效他人的做法,也是不容易激发起语文教学的智趣的。

      四、智趣型语文教学如何建构?

      重视语文教学的智趣性,建构智趣型语文教学,首先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语文教材的建设、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的问题。像目前各地开展的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就应大力阐发语文教学的智趣性;其次,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更是决定性因素。下面就教师自身影响建构的主要因素作些说明。


展开余文
      1、教师服务观的树立是前提。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服务性仅从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社会需要服务的角度来理解,而对教师劳动的服务性及学校教育是为学生服务这一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缺乏与时俱进的充分认识,在实践中仍受着传统观念的束缚,视思想道德教育为管束,视文化科学教育为灌输,居高临下地以教育者自居,我教你学,我说你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的语文教师更是死抱着“传道受业解惑”(韩愈《师说》)这一饱含师道观、奉献观的信条不松手,难怪学生嫌弃说语文老师身上总有一股有酸腐气息。

      只有树立了服务观,教师才会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才会倾听学生的呼声、意见,才会真正意识到学生人格的平等,才会平等地同学生沟通、交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建立。惟其如此,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形成,智趣型语文教学才有了前提。

      2、教师生命教育理念的树立是保障。随着科学、文化的迅猛发展,随着学习化的社会的到来,人们需要终身学习这一已然存在的现实,迫使教育的生命意识、教师生命教育理念得到强化。事实上教育的生命意识、教师生命教育理念也是当今教育理论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因此,不重视“智”是谋害学生生命,不重视“趣”是摧残学生生命。我们不能设想着将学生的生活享受、生活情趣放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外,因为学习生活之外的空间太狭小;用终身教育的理念说,学习即是生活。承担着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重任的语文教师,更应当用珍视生命的态度、以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心态去经营我们的教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一充斥不平等观念的世俗说教,就是缺乏生命教育理念的,可我们不少教师仍有意无意地向学生灌输,初中教师灌输说高中幸福,高中教师灌输说大学就是人间天堂,所以到了高中、大学阶段学生不会学、不愿学尤其是厌学现象普遍也就不足为怪了。

      语文教师倘能树立牢固的生命教育理念,关怀学生,给学生送去幸福、愉快的愿望就会强烈,对语文教材文本中,充满智慧、情趣的因子的发掘就会彻底、深刻,智趣型语文教学的建构也就有了保障。

      3、语文学科的实验性的弘扬是关键。多少年来,多少名师,用“茶馆式教学”、“双主式教学”引导,用“反对满堂灌”、“禁止填鸭式”制止,就是破不了语文教学的“一言堂”,为什么?原因众多,有一条就是:对语文学科实验性认识不足或者说根本就缺乏认识。不少语文教师总以为他说了,学生就会说;他讲了,学生就应理解;他念了好文章,学生就能作出优秀作文;根本没有意识到语文教学过程本来就应当是教师引导下的语言操练过程,也就不会利用背景、创设情景、发掘学生现有生活经验,进而将学生引入特定的语言训练场。这样的教学,素养高的教师还能自我陶醉,素养低的教师就只能自感没趣。语文教育专家罗大同教授早在1986年就曾有过生动而深刻的论述:“语文教师不同于相声演员,相声演员通过有趣的内容、锋利的语言、滑稽的动作,把听众逗笑了(同时也受到教育),那就完成了他的任务;但语文教师必须把学生教会,使学生能读、会写、会说,才算完成任务。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更应该表现在精心设计各种说、读、听、写的练习,指导学生语文实践。”(《中学语文教学简论》)罗先生的呼声应该到了我们大声响应的时候了。我甚至想,语文教师真应该经常去观摩理、化、生的实验课,去感受学生实验课上自我操练的兴奋、兴趣以及亲身发现真理的无限幸福,从而建构语文教学的语言实验场。

      4、营造全新的课堂秩序和氛围是基础。课堂秩序和氛围(被教育家们称为“组织人格”,俗称“班风”)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智趣型语文教学建构的基础。课堂秩序混乱,气氛不和谐,智趣型语文教学的建构也是缺乏基础的。民主、开放、全员参与、师生融洽和谐的课堂,表面看没有秩序、实际上秩序井然的课堂,是智趣型语文教学建构的肥沃土壤。只有民主、开放、全员参与、师生融洽和谐的课堂秩序和氛围,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谱写出诗意的旋律;如果教师不能更新观念,构建起“全员探索、师生互动”式的学习模式,在课堂上总是扮演知识“权威”的角色,那么语文教学势必走入死气沉沉的死胡同,根本开不出智趣之花。做教师的必须明白,今天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异常广泛,他们的思想也异常活跃,在他们年青狂热的心中,没有什么绝对的权威,也不需要绝对的权威。他们需要的不是命令和呵斥,他们喜欢的是平等的交流、真诚的理解、合作式的对话。如果我们把语文学习建立在民主、合作、探究的平台上,那么语文学习就会获得更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相互的交流中会获得更多的理解,文本在自由的探讨中会获得新的生命。

      5、教师语言素养的提高是核心

      当代教育家顾明远在《学科现代教育书系•语文•总序》中说过:“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只有高深的学问,不懂教育规律,没有掌握教育教学的艺术,课就上不好,或者事倍功半。”语言是科学,更是艺术。语文教师尤应掌握语言艺术。教师的教学语言无论是急风暴雨、摧枯拉朽,还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均应以饱含情调的语言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畅想,以调侃的语调激发出学生的幽思,以机警的言辞廓清学生语言与思维的迷惑,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体味出语言的奥妙、情趣。当前有一种错误认识,以为强调学生主体、反对灌输或填鸭,教师的教学语言就无关紧要;还有一种错误做法,以为幻灯片、音像资料一放语文课就上完了。殊不知,语文课训练的是语言能力,永远是语言艺术课。所以,教师语言素养的提高必然成为智趣型语文教学建构的核心。

      五、弘扬语文教学智趣性对于当代教育的意义: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目前语文教学的状况可以用一个“淡”字来形容。曾有一项对本市中学生的调研发现,语文课在学生心目中既不是喜爱的科目,也不是讨厌的科目,而是无所谓的科目,这要比受到学生讨厌还要让我们感到害怕,因为无所谓表明我们的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完全是不放在心上了。”所以她大声疾呼“语文教学是育人非‘育分’”。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方智范则以一个极端的例子——云南大学学生、杀人犯马加爵,阐述“语文有助培养健全人格”这一功能,方教授说:“拿现在的教学体制和评价标准来衡量,他绝对是一个好学生,他在中学时获得过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但是他从小不爱语文。他是心理有问题的人,缺少精神世界的建立。”

      弘扬语文教学智趣性对于当代教育的意义,我的看法是“四个有利”:有利于新课标的落实,有利于语文教学的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高雅气质的培养。

      (联系电话:02762059190 邮箱:lqw0715@x263.net)

      作者邮箱: lqw0715@x263.net
标签:教学论文 必须重视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例谈新理念语文教案的编写
下一篇:芦花荡(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